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接管洛阳述论
2017-03-29牛建立陈景娜
牛建立,陈景娜
(1.洛阳理工学院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河南 洛阳 471023;2.洛阳理工学院,河南 洛阳 471023)
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接管洛阳述论
牛建立1,陈景娜2
(1.洛阳理工学院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河南 洛阳 471023;2.洛阳理工学院,河南 洛阳 471023)
解放军攻克洛阳后,毛泽东同志亲自发来电报,提出接管洛阳的9条方针政策。中共洛阳工委在中共中央、中原局领导下,建立各级政权;严明组织纪律、严格遵守党的城市政策;肃清国民党残余势力、稳定社会秩序;没收官僚资本、保护民族工商业、恢复市场;发展生产、保障人民群众基本生活,实现了对洛阳的成功接管,积累了接管城市经验,丰富和发展了党的城市接管政策。
中国共产党;解放战争时期;城市接管;洛阳
洛阳是中国著名古都之一,1932年曾被国民党定为行都,战略地位非常重要,是解放战争时期继哈尔滨、安东、石家庄之后解放军攻克的第四个大中城市,接管好洛阳,在政治上影响很大,也为接管其他大城市积累了经验。为此,中共中央和毛泽东非常重视洛阳的接管工作,在再克洛阳后的第三天,即1948年4月8日毛泽东同志亲自发来《再克洛阳后给洛阳前线指挥部的电报》,提出接管工作的9条方针政策。中共洛阳市工作委员会在中共中央、中原局领导下,在再克洛阳后,建立各级政权;严明组织纪律、严格遵守党的城市政策;肃清国民党残余势力、稳定社会秩序;没收官僚资本、保护民族工商业、恢复市场;发展生产、保障人民群众基本生活,实现了对洛阳的成功接管,积累了接管城市经验,丰富和发展了党的城市接管政策。随着解放战争的胜利推进,一个个城市被解放,接管城市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工作重心开始由农村向城市转移。在接管城市以前,共产党长期在农村战斗,不少人对城市工作不熟悉,有部分人用小生产者的眼光看待城市。共产党在华北和中原地区接管城市时,就出现一些违犯城市政策、侵犯工商业、毁坏机器等“左”的错误。这些问题在接管洛阳以前并没有完全解决。共产党接管城市的政策和理论是在接管实践中不断完善的。学术界对中共在解放战争时期接管城市问题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不少成果①代表性成果主要有:王金艳的《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接管城市工作的理论与实践》,吉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0年;《陈云对解放战争时期接管城市工作的贡献》《高校理论战线》,2005年6期;《论毛泽东解放战争时期对接管城市工作的贡献》《理论学刊》,2006年7期;韩广富的《论解放战争党接管城市的的工作》《长白学刊》,1998年4期;庞松的《略论解放战争时期中共对上海的接管》《近代史研究》,1997年2期。,这些成果多以接管沈阳、平津、上海等大城市为例,从宏观上论述共产党接管城市的理论、政策和实践,而微观实证研究较少。管延春等以潍坊市接管为个案的实证研究,主要阐述中共接管城市的政治、经济政策,而实践涉及较少②管延春等的《党的城市接管政策的成功运用——以潍坊市接管为个案的历史考察》《中共党史研究》,2005年2期。。洛阳是在解放战争时期中共接管的第四个大中城市,而且是比较成功接管的第一个大中城市,有的重要意义,但学术界对此还没有研究,还是一个空白点。这里利用相关文献资料,以接管洛阳为个案,对解放战争时期党接管城市政策与实践做实证研究,以丰富解放战争时期党接管城市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一、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接管洛阳时面临的紧迫问题
(一)各级党组织和革命政权尚未建立
国家政权是上层建筑的核心。在国民党统治时期,共产党在洛阳有地下组织,如中共县委、区委组织,但基层党组织比较少,也不完善,而且不能公开活动,没有革命政权机构。国民党在洛阳既有党部,又有政权机构。当时,在国民党政权统治下,洛阳市县不分,洛阳县政府下辖9区,区下为联保处,设联保主任;联保处下设保和甲,分设保长和甲长,实行联保连坐,进行统治。在推翻国民党政权、接管洛阳时,完善各级党组织,尽快建立革命政权和行政机构成为中国共产党的当务之急。
(二)国民党残余势力尚未清除,社会秩序亟待稳定
在解放之前,洛阳曾是国民政府的行都,处在西安和郑州之间的重要战略节点上,是国民党豫西地区政治、经济、军事、特务指挥中心,有中统、军统特务机构16个。豫西一带历来土匪多,地主恶霸武装多,民间会众多,且被国民党所控制。洛阳刚解放,国民党大量散兵游勇溃散社会,又敌特潜伏下来,与会道门、土匪、流氓、小偷、毒贩相互勾结,遥相呼应,在暗中组织暴动、暗杀、破坏、抢劫、偷盗、贩毒等非法活动,气焰嚣张,严重危害新生政权和社会稳定。所以,消灭国民党残余势力和土匪会道门,稳定社会秩序,让老百姓过上安稳的日子,就成为接管洛阳、建立和巩固新生人民政权的首要任务。
(三)党的城市管理政策尚未完全得到贯彻执行
在新旧政权转换和过渡时期,稳定社会秩序不仅取决于肃清国民党残余势力和剿匪反霸,更取决于入城部队的纪律好坏,特别是党的干部能否忠实地执行党的城市政策与严格遵守入城纪律。中共中央和前线指挥部要求入城部队严明组织纪律,严格地执行城市政策。毛泽东同志一贯重视部队政策与纪律教育。1946年4月,他为中央起草致东北局电报,要求“夺取长、哈、齐后,注意纪律,给市民以好影响。”[1]697月,他又指出:“任何部队,在每一次行动前,必须进行一次公开的全体的纪律教育,并以按照当前具体情况应当注意的具体事项在不泄露机密的条件下,明确告诉一切指战员,方能于行动时使一切指战员遵守政治纪律,给人民以良好影响。”[2]336针对1947年秋解放军攻克陕西榆林高家堡时发生的一些违反政策和破坏纪律的现象,他要求“高家堡破坏纪律的行为,应追究责任,并向全军施行政策教育与纪律教育。”[3]7尽管这样,在接管洛阳之前,共产党的城市政策并没有完全得到有效的贯彻执行,如在接管石家庄时就犯了一些错误。在接管洛阳时能否有效地贯彻党的城市政策也是亟需解决的问题。
(四)能不能战胜严重的经济危机,迅速恢复和发展生产,解决人民生活困难
由于国民党政府对人民长期统治和压迫,官僚资本控制着洛阳的经济命脉,政府滥发纸币,物价飞涨,严重地影响着普通百姓的生活。加上多年的战争破坏,洛阳在接管时破败不堪,满目疮痍,经济危机严重,人民生活困难重重。在解放军围攻洛阳时,国民党军队到处拉夫,强拆民房以抢修工事,老百姓苦苦哀求亦无济于事。全城所有被拆房子的市民走投无路,哭叫连天,有的上吊,有的投井。因为生产遭到破坏,通货膨胀严重,洛阳市内1斤小米30 000元。城东有一个贫苦市民修理自行车,辛苦一天挣的钱仅仅够买半碗小米,根本难以养家糊口。这样,国民党因为没有解决好经济危机失去人心而垮台。共产党能不能战胜严重的经济危机,迅速恢复和发展生产,解决人民生活困难,关系着人民群众能否相信共产党,能否拥护新政权,是共产党成功接管洛阳的关键之一。无疑,这对共产党来说是一大考验。
(五)能不能大力开展宣传、文化、教育工作
在国民党统治洛阳时,长期进行反共宣传,把共产主义描绘成洪水猛兽,对共产党丑化,说共产党的城市政策、土地政策是没收一切工商业者、小商小贩、地主富农的财产、土地,把他们杀掉。特务、土匪在群众中造共产党、解放军的谣言,拉拢一些群众加入会匪,杀人放火,拦路抢劫,甚至穿着“解放军”的衣服、打着“解放军”旗号干坏事,使不明真相的人对共产党、解放军产生恐惧。文化教育界的知识分子在国民党反动特务和党化教育的欺骗和麻醉下,对共产党也存有偏见。在新旧政权交替之际,文物、图书、档案、教育设施等最容易被破坏或丢失。解放前,外国侵略者勾结奸商、盗匪和文物贩子,盗走并破坏了大量文物。所以,共产党能不能大力宣传解放战争的大好形势,宣传共产党的城市政策、优待俘虏政策等,保护好文物、图书、档案等,尽快开展教育工作,也是安抚民心、成功接管洛阳亟需解决的问题之一。
二、中国共产党接管洛阳的各项举措
(一)成立中共洛阳市工作委员会,建立各级党组织和革命政权
革命的根本问题是政权问题。接管好洛阳,首要的任务就是要建立各级党组织和革命政权。为此,1948年3月12日在第一次攻打洛阳时,中国人民解放军指挥部前线委员会就成立了中国共产党河南省洛阳市工作委员会(简称洛阳工委,相当于接管其他城市的军管会),由唐亮、杨少桥、刘有光、王文轩、陈其五、杨家宝、蔡长风、王城及城防司令王吉文、政委王六生、主任李涧山等组成,其职权是制订统一的工作方针政策和原则,唐亮任工委主任。洛阳工委下设城防司令部、市政府、民运指导委员会与秘书处。城防司令部负责城市内外的警戒、物资看管、纠察及消灭残敌、镇压暴动等工作,并在行政上统一指挥城内所有机关的部队。市政府是全市最高行政机构,杨少桥为市长,下设公安局(负责镇压特务、维持治安等)、文教局(负责城市宣传、文化教育、筹备组织各种群众会议等)、工商局(负责商业、税收以及物资的调查、登记、没收、保管、运输、分配等)、交通局(负责管理商用汽车、电话、电报、邮局及街道清洁卫生等)。民运指导委员会负责城市的群众调查、组织、教育、救济等工作。秘书处负责文书起草及招待等。洛阳工委的成立,为成功接管洛阳市提供了坚强的领导核心和组织基础。
1948年4月5日解放军再克洛阳后,陈赓主持前线委员会研究中央指示和洛阳实际情况,任命第四纵队政治部主任刘有光为中共洛阳市委书记。为迅速建立党的各级组织,洛阳市委着重做了以下几项工作:第一,在工作实践中发现、培养和考验积极分子,慎重发展党员,成立党支部。第二,成立干部培训学校,由市长杨少桥兼任校长,对积极分子、进步知识青年进行短期培训,半年内共培训 587人。第三,充分发挥原地下党员、党的积极分子和本地干部的骨干作用。到1948年年底,洛阳市已有党员近300人,干部400多人[4]357。1948年11月,中共中央中原局下发《关于发展党员,建立党的基层组织的指示》,市委把建党工作放在基层,重点吸收优秀工人、贫苦店员、城市贫民、进步职员入党,在工矿、铁路、企业、学校各部门建立党的组织;整顿原有支部,建立新支部,使之成为党在群众中的活动中心;把发展党员和培养干部结合起来,大胆提拔新干部。
在建立中共洛阳各级组织的同时,洛阳市政府立即着手建立各级人民政府,经过5个多月的努力,全市共建立起5个区政府,56个街公所,304个闾[4]357,初步建立起人民政权。但在当时的复杂形势下,有少数投机分子乘机钻入基层政权,市政府决定对基层政权进行改造。1948年12月,市政府指示:在选拔干部时,应在大胆、慎重的前提下,遵循“有缺即补、宁弱不缺、不断培养、经常有余”这一原则。市政府办政治干部学校培训干部,各区、街先后吸收一批年轻、成分好、经过考验、工作能力强的积极分子,迅速充实到各机构、部门中。
经过1年多的努力工作,洛阳市建立和加强了党的组织和各级人民政权,有党员1 000多人,团员300多人,为洛阳市的成功接管和建设打下了坚实的组织、政权基础。
(二)肃清国民党残余势力,稳定社会新秩序
面对刚刚解放的严峻形势,洛阳工委提出“维护社会稳定、建立民主秩序”的口号,集中力量搜捕罪大恶极的反革命分子、战犯、特务,坚决镇压持枪抵抗和危害社会秩序的特务、匪徒。4月7日,洛阳市公安局在北大街亚洲旅社破获国民党潜伏在洛阳的“国防部绥靖总队直属第三联络指挥室”特务组织,逮捕电台台长阎正亭,根据他的供词,又相继抓捕了译电员、报务员、潜伏组员等共11人,缴获电台1部和密码、各种文件,掌握其全部组织机构、潜伏计划,消灭了这个特务组织[4]321。4月中旬又抓获了隐藏在一个贫民窟里的敌国防部二厅女特务冀英杰。5月,人民解放军消灭了盘踞在洛阳和孟津交界地区的土匪谢恒及部下近千人,抓捕了原日伪维持会长贾式平及随从10余人,并处决了贾式平。公安局还抓捕了拦路抢劫、祸害百姓的朱金山等匪徒,一网打尽了以何占春为头子的另一伙匪徒。据统计,5个月破获敌特组织6个,逮捕各种罪犯近200人,缴获枪支129支,子弹6 000余发,电台4部,还有大量的敌特档案和文件[4]359。
毛泽东同志在《再克洛阳后给洛阳前线指挥部的电报》中提出:“极谨慎地清理国民党统治机构,只逮捕其中主要反动分子,不要牵连太广。国民党员和三青团员,必须妥善地予以清理和登记。”[5]1323-1324根据毛泽东同志的指示,洛阳工委决定,不乱捉人,不乱杀人,除战争罪犯及罪大恶极的特务分子应予拘捕审批外,国民党员、三青团员、特务、警察、蒋军党政机关职员,凡向民主政府登记,保证不作违犯民主政府法令的行为,均可以宽大处理,对蒋军编余军官允许其改正、就业。1948年4月18日,洛阳市公安局颁布第一号通告,规定“凡过去因受欺骗或生活所迫而参加国民党政府、机关、党团及一切特工人员,应向所在民主政府登记,只要今后遵守法令,悔悟自新,人民政府既往不咎。”在共产党宽大政策的感召下,仅2个月,就有373人登记;1948年6月,办了3期国民党、三青团首要分子政训班,对其进行政策教育。经过教育,他们纷纷声明脱离国民党、三青团。到1948年年底,又有1 347人登记[4]359。公安局又发布公告,严禁一切扰乱社会治安的偷盗、抢劫、赌博、贩毒、吸毒等不正当行为,封闭、取缔妓院,遣散妓女,使其从良自谋生路。这对稳定、净化社会秩序起到了很好的作用。清剿敌特、剿匪反霸的胜利,使刚刚解放的洛阳市局势基本稳定。
(三)严明组织纪律,严格执行党的城市政策
针对早期接管城市时出现的问题,在外线出击之前,解放军执行了党在新解放地区的政策,特别是城市政策教育,提出政策是共产党、解放军的生命,是关系到能否得到人民群众拥护、革命能否胜利的大问题,强调严格执行“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在洛阳战役发起前夕,攻城部队司令员、前委书记陈赓专门召集各部队负责人开会,对维护城市纪律问题作深入研究和布置,要求“光荣地进城,干净地出城。”解放军再克洛阳后第三天,毛泽东同志亲自发来《再克洛阳后给洛阳前线指挥部的电报》,提出接管工作要严格执行党的城市政策。攻克城市后,解放军立即严肃地重申城市纪律,要求必须严格执行,不能稍有违犯。在战斗和接管城市的过程中,广大指战员严格执行入城纪律和城市政策,不仅比赛英勇战斗,还要比赛执行政策纪律。他们常常将搜集到的黄金、银元、钞票一一上缴,没有人拿入私人腰包;他们的衣服被烧焦,被撕破,鞋子丢了,没有一个人去捡一双鞋子、去拿一件衣服,真正做到了令行禁止、秋毫无犯。当时新华社曾以《桌上的表》为题播发过1篇新闻报道,大意说:洛阳突破后,在一家老百姓的桌子上放着一块怀表。突击营的部队首先看见了这块表,7个团的部队差不多都经过这个地方,向纵深进攻,不知道有多少双眼睛都看到了这块表。一直到战斗结束,部队撤出来以后,检查纪律的同志看到桌上的表仍在原来的地方“嘀嗒嘀嗒”地走着[6]。
执行城市政策,还要禁止农民进城哄抢东西。农民作为小生产者,平均主义思想严重,早期解放军攻克城市后,郊区农民入城哄抢东西,违犯了党的城市政策。在洛阳被攻克后,也出现了这样的事情。毛泽东同志在《再克洛阳后给洛阳前线指挥部的电报》中明确地指出:“禁止农民团体进城捉拿和斗争地主。”[5]1324有一天,陈赓在洛阳城内看到几个民兵哄抢东西,立即加以制止,并且教育他们:以后城市即是我们的了,不准破坏。随后他命令所有民兵撤出城外,在正常秩序建立之前,不让农民无序进城。他曾不止一次地说:刚收复一个城市,如果只是解放军执行城市政策,不防止郊区农民无序进城,这座城市还是管不好。在正常秩序建立之前,如让大批郊区农民涌进城来,必然发生乱抢事件。这一措施在本质上是爱护农民的,如果城市搞乱了,在恢复的过程中农民就要承受一些负担。通过深入宣传,讲清道理,农民理解了党的城市政策,很好地执行了党的城市政策。
解放军入城部队严明的组织纪律和模范执行城市政策,树立了共产党、解放军的良好形象,获得了洛阳市民的一致称赞,迅速赢得了人心,为成功接管洛阳奠定了群众基础。据参加洛阳战役的齐安昌回忆:“群众赞扬我军纪律严明,在团部贴了一封赞美信:民国 37年(1948年),八路大军下河南,又精神,又勇敢,不怕死,不爱钱,不拿群众一针线,百姓人人心喜欢。”[4]174有的群众书写标语“杀人放火蒋介石,救国救民解放军。”洛阳市的基督教徒也颂扬解放军的宗教自由政策。解放军进驻洛阳后,保护教堂正常活动,明新街福音堂照常举行祷告,许多教徒围在解放军人员的身旁工作,倾听解放军对宗教自由政策的讲解,该堂长老陈中立欣慰地拉住1位同志的手说:“我定向主祷告保佑你们”[4]82。陈毅和宋任穷等经过洛阳的时候,对中央政策在这里得到全面的贯彻执行感到非常满意。陈毅就说:“洛阳执行政策好。”[4]124
(四)没收官僚资本,保护民族工商业,恢复市场
“没收官僚资本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3大经济纲领之一。官僚资本主义同外国帝国主义、本国封建势力密切结合,是一种买办的封建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近代中国腐朽的生产关系,是阻碍中国社会进步的力量。毛泽东同志早在1947年12月会议上就指出:“这个垄断资本(即官僚资本)和国家政权结合在一起,成为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这就是蒋介石反动政权的经济基础。”[5]1253但要严格区分官僚资本和民族资本,严格把握党的城市政策,严禁侵犯民族工商业。他在《再克洛阳后给洛阳前线指挥部的电报》中明确地指出:“对于官僚资本要有明确界限,不要将国民党人经营的工商业都叫作官僚资本而加以没收。对那些查明确实是由国民党中央政府、省政府、县政府经营的,即完全官办的工商业,应该确定归民主政府接管营业的原则。但如民主政府一时来不及接管或一时尚无能力接管,则应该暂时委托原管理人员负责管理,照常开业,直至民主政府派人接管时为止。对于这些工商业,应该组织工人和技师参加管理。如国民党人已逃跑,企业处于停歇状态,则应该由工人和技师选出代表,组织管理委员会管理,然后由民主政府委任经理和厂长,同工人一起加以管理。对于国民党大官僚所经营的企业,应该按照上述原则和办法处理。”[5]1323-1324洛阳工委遵照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的指示,没收了龙门煤矿、电灯公司、洛阳机务段及国民党中央银行、农民银行、河南省银行设在洛阳的分行等,收缴法币230多亿元。市政府迅速成立了各企业管理委员会,组织恢复生产。煤矿产量猛增,电灯公司于4月10日恢复小股送电,陇海铁路洛阳段也很快通车。
保护民族工商业,恢复市场。保护民族工商业也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3大经济纲领之一,而且是共产党接管城市时最容易犯错误的地方。早期共产党在接管城市时,就出现了侵犯民族工商业、损害工厂设备等“左”的错误,毛泽东同志就此提出过严厉的批评。他在《再克洛阳后给洛阳前线指挥部的电报》中明确指出:“一切民族资产阶级经营的企业,严禁侵犯。”[5]1324洛阳市工委严格执行“保护民族工商业”政策,规定:“凡是私人经营的工厂、商店,一律保护并帮助其发展营业(地主在城市经营的工商业也在保护之列),欢迎工商业家以正当营利达到发财致富,民主政府除每年征收两次营业税及烟酒产税外,免除一切旧的苛捐杂税,以减轻工商业者的负担,在厂主、店主能够有利可图,而工人、店员的生活也能得到改善的两利条件下,适当增加工资,对工商业者不借款、不没收(官僚资本例外),对小手工业者及小商贩,政府可予以低利借贷,帮助其发展生产与营业。”[4]76但由于国民党多年的反动宣传,不少民族工商业者对共产党的政策有恐惧和怀疑心理,不敢开业。为消除他们的顾虑,洛阳工委大力宣传党的保护和发展民族工商业的政策,工委主任雷起云组织召开各种形式的座谈会、报告会,动员商人开门营业。市委书记、市长还亲自登门,向一些有影响的民族资本家宣讲党的城市政策,鼓励他们开业。工商局还派出工作队深入基层,设法组织、开放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粮行、煤栈等行业。这些工作对恢复市场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到1948年4月18日,已有1 185个商行、商店陆续开业。为恢复和扩大市场,市政府还对洛阳与郑州、西安等地的贸易往来采取了宽大政策,沟通了洛阳与蒋管区的经济联系。洛阳工委贯彻落实毛泽东同志关于“城市已经属于人民,一切应该以城市由人民负责管理的精神为出发点”的指示,市工商局组成全市工商联合会、商业联合会,以及各行业工会、商会,依靠行会组织管理全市的工商业。此外,市政府还组建了各种合作社,促进了城乡交流,活跃了城乡市场。
驱除法币,建立本位币,整肃金融市场。洛阳市政府从当时实际出发,采取了以本币联合现洋、冀钞,逐步代替和驱除法币的措施,占领了金融阵地。1948年6月1日中州农民银行洛阳市分行成立,正式发行中州币。中州币的发行及其威信之高,更加促进了物价稳定,到10月份,基本肃清了法币。
(五)迅速恢复和发展生产,解决人民生活困难
中国共产党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目的就是为了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领导中国人民走上社会主义道路,让人民群众过上幸福生活。中共洛阳工委对此非常重视。洛阳被接管时面临的最大问题是粮食、煤炭缺乏,根据毛泽东同志关于“大城市目前中心问题是粮食和燃料问题,必须有计划地加以处理”的指示精神,洛阳工委宣传和组织人民立足长远,自力更生开展生产自救。其一是组织人力恢复黄河渡口,动员车辆,从太岳解放区和周边县调运了几十万斤粮食,以解燃眉之急;其二是依靠工人、技术工程人员组成管委会,恢复并加紧煤、水、电的生产和供应,保证城市生活的正常运转;其三是政府向市民发放无息贷款,组织他们开展生产自救;其四是组建各种互助合作社,并帮助他们解决原料、销路问题;其五是组织扩大市内缝纫行业,发动部分市民给部队做军衣、军鞋,按质、按量支付报酬,既解决了支前问题,又解决了部分市民的生活问题;其六是努力沟通城乡间的物资交流,逐渐解决了市民吃、穿、用等基本生活问题;其七是大力解决城市就业问题。经过市工委、政府的组织动员,广大工人、手工业者和商人相继开工、开店,解决了多数人就业,但还有部分人认为坐“洋车”(人力车)的就是“老财”,多数人不敢坐,而“洋车”又是市内的主要交通工具,大量人力车工人没有生意,只能靠政府救济。市长杨少桥与副市长李文甫带着市政府10多人,带头到街上坐“洋车”,坦然过市,以扩大影响,引来满城百姓围观。随后,群众又敢坐“洋车”了,解决了这部分工人的生意和吃饭问题。
经过两个多月的各方面努力,洛阳的社会秩序基本稳定,各级人民政权逐步建立起来,恢复和发展了生产,解决了人民群众的生活问题。到1948年底,全市共有商户2 000余户,工业户1 300余户;全市有组织参加劳动生产的有8 000余人,妇女占3 400多人[7]。广大人民群众有饭吃、有衣穿,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先后修复了铁路、公路、桥梁,许多青年学生、工人、农民积极参军参战,有力支援了解放战争。
(六)大力开展宣传、文化、教育工作
洛阳刚刚解放,市工委就下发了“关于进入洛阳市后的宣传要点”,大力开展宣传工作。其一是宣传当前形势,即解放军在全国各个战场上取得的节节胜利,指出人民民主力量必然胜利和蒋介石必然灭亡的命运。其二是宣传中共的城市、土地、优待俘虏政策,重点宣传城市政策,其中主要是保护民族工商业、没收官僚资本和货币政策、公安锄奸政策、保护学校知识分子、保护宗教和名胜古迹政策等。通过宣传,加上共产党、解放军的实际行动,很快消除了民众的疑虑和恐惧心理,争取并稳定了民心,稳定了社会秩序。
为有力地宣传党的方针政策,洛阳解放后的第四天(4月9日),市工委就创办了《新洛阳报》,作为党的重要宣传阵地,报纸为4开日报,发行量1 000余份,及时地有针对性地宣传了共产党的城市政策和施政方针,起到了稳定民心、团结群众、打击敌人的重要作用。
为开展教育工作,洛阳市工委制订了对学校及知识分子的政策:“保护学校及其建筑设施,迅速复课,但不得继续反共教育,救济贫苦教职员工及学生,团结知识分子,欢迎他们参加解放区工作。”解放军攻克洛阳后,严格保护教育机构,保护学校的财产、图书、仪器及各种设备,保护学校的房屋、实验室、体育场等,任何部队、机关、团体、公私企业人员不得占用、破坏。4月10日,洛阳市工委在原洛阳中学、洛阳师范学校的基础上,成立了洛阳联合中学,由四纵政治部科长成璧任校长,当时有学生392人。不久,全市中学生复课人数达3 000人以上[4]361。学生除学习文化外,还学习马克思主义知识、社会发展史和党的方针政策。为配合解放战争的胜利发展,学生们排演节目,上街演讲、贴标语,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和胜利形势。市委书记刘有光还到学校授课和演讲。通过教育工作争取了青年,为共产党、解放军输送了知识青年,学生中很多人随军南下,成为解放军的重要力量之一。
洛阳是十三朝古都,历史悠久,有许多名胜古迹,如龙门石窟、白马寺、周公庙、关帝庙等。解放军进城以后,洛阳工委和政府即行颁布公告,保护洛阳境内的名胜古迹及有历史价值或学术价值的图书、古物、艺术品,受到广大市民的称赞。洛阳解放时,有各种地方戏院四五个,但因为有的群众误传共产党反对看戏,说看戏是“腐化”,几个戏院都关了门。为消除误解,扭转局面,恢复和发展民族文化,市长杨少桥带领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及机关干部,选择了一些内容健康的戏,连包数场,以匡正风气。此后,戏院纷纷开张,城市文化生活逐渐活跃起来。
洛阳宗教组织较多,解放军进城后,严格执行共产党保护宗教的有关政策,即“承认宗教信仰的自由,保护宗教的财产(教堂、寺院的土地仍应按《土地法大纲》执行)和传教的自由,对外国传教士也一律保护。”[4]77教堂正常开展宗教活动,深受洛阳宗教界的赞扬。明新街基督教福音堂长老陈中立曾拉住共产党工作人员的手说:“我定向主祷告保佑你们。”[4]82洛阳解放第二天,一些教堂便响起了钟声,信徒们照常做他们的“礼拜”“功课”。信佛的群众在战斗结束后就去龙门石窟拜佛,还说:“解放军给我们赶走了作孽的遭殃军,保护了龙门的神佛,神佛也一定会保佑解放军消灾除难,打胜仗、得天下……”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河南省洛阳市委员会编《洛阳文史资料》(第三、四合辑),内部资料,1988年,第187页。
三、接管洛阳的主要经验
解放战争时期,接管城市是中共工作重心从农村向城市转移的转折点。中国共产党接管城市的政策和实践是逐步成熟的。在较早时期,中共接管大中城市的政策还不够成熟,实践经验还不够丰富,出现了一些错误,如接管石家庄、榆林等城市,受到中共中央和毛泽东的批评。在总结经验教训的基础上,中国共产党基本上成功接管洛阳,为城市接管创造了新的重要经验。
(一)提前成立强有力的接管机构,稳定社会新秩序
如前所述,解放军1948年3月12日在第一次攻打洛阳时,就成立了中共河南省洛阳市工作委员会(简称洛阳工委,相当于军管会),负责接管洛阳的一切工作,接管人员参加各种学习培训,尤其是入城纪律教育。4月5日解放军再克洛阳后,又成立了洛阳市委。洛阳工委和市委的成立,为接管洛阳市提供了强有力的领导核心和组织基础。在接管洛阳后,洛阳工委又提出“维护社会稳定、建立民主秩序”的口号,集中力量搜捕罪大恶极的反革命分子、战犯、特务,坚决镇压持枪抵抗和危害社会秩序的特务、匪徒、恶霸,维护社会新秩序。这些实践经验为中共接管其他城市所借鉴。后来在接管沈阳、平津、上海等城市时,提前成立了军管会,负责接管城市的一切工作,稳定社会秩序。在接管沈阳前,东北局就成立了以陈云为主任、由4000名人员组成的沈阳市军管会,提前进行接管城市的政策教育。他在《接收沈阳经验》中建议组织专门的接收班子,说:“接收一个城市,除方法对头外,需要有充分准备和各方面能称职的干部。依目前形势看,中央和各战略区野战军,均需准备有专门接收大城市的班子,待工作告一段落,即可移交给固定的市委机关。这样的接收班子,可以积累经验,其中骨干可以暂成专职,依次接收各大城市。”[8]379中共中央和毛泽东同志赞同陈云同志的建议,提议东北局将接管沈阳、长春两个城市的人员组成两个班子,为南下接管大城市之用;同时,从沈阳接管人员中抽调二三十个得力骨干给黄克诚同志,前往天津参加接管工作。
(二)严明组织纪律,严格执行党的城市政策
政策和策略是党的生命。共产党接管洛阳后,军队和政府人员严明组织纪律,严格执行“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和党的城市政策,没收官僚资本,保护民族工商业。毛泽东同志在《再克洛阳后给洛阳前线指挥部的电报》中明确指出:“对于官僚资本要有明确界限,不要将国民党人经营的工商业都叫作官僚资本而加以没收。”“一切民族资产阶级经营的企业,严禁侵犯。”因此,在接管洛阳过程中,没有发生乱抢物资、破坏机器等现象。洛阳工委把接管洛阳经验总结上报中央,中央军委发回电报说:“洛阳工作总结,已悉。此次总结很好,即转各军作参考。”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河南省洛阳市委员会编《洛阳文史资料》(第三、四合辑),内部资料,1988年,第5页。在接管平津前夕,毛泽东同志强调:“城市接收工作主要是接收官僚资本;对民族工商业要好好保护,接收工作要 ‘原封原样,原封不动’,让他们开工,恢复生产,以后再慢慢来。”[9]5进北平前,毛泽东同志提出约法三章,并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正式规定下来。刘少奇同志起草的中共中央《关于接管官僚资本企业的指示》《关于接管江南城市给华东局的指示》等,都强调接收官僚资本、保护民族工商业的问题,以及怎样利用民族工商业有益于国计民生的积极作用以迅速恢复和发展生产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这些政策和指示可以说是对洛阳接管经验的吸收和总结。故在以后的城市接管过程中,全党上下的纪律观念很强,令行禁止,毫不含糊。我们党正是依靠这样的严明纪律,保证了从乡村到城市的顺利转变。
(三)迅速恢复和发展生产,解决人民生活困难
革命的目的是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接管洛阳后,面对生产凋敝、群众生活困难局面,洛阳工委根据毛泽东同志关于“大城市目前中心问题是粮食和燃料问题,必须有计划地加以处理”的指示精神,迅速恢复和发展生产,调运粮食,恢复并加紧煤、水、电的生产和供应,扩大就业,组织人民开展生产自救,解决人民生活困难。后来陈云接管沈阳以后,为快速恢复秩序,迅速恢复电力生产和供应,恢复自来水、粮食、煤炭等生活必需品供应,稳定金融物价等,稳定了人心,树立起老百姓对共产党的信心;毛泽东同志向全党和全军发出“军队向前进,生产长一寸”的号召。这些都可以从接管洛阳的实践经验中看出其内在的联系。
当然,共产党对洛阳的成功接管,不是说没有一点问题。应当看到,由于对城市工作缺乏经验和政策准备不足等原因,在接管洛阳时,共产党还是出现了一些问题和偏差,主要表现在没有处理好保护民族工商业和依靠工人阶级的关系。中共在接管城市初期,在强调保护工商业时,没有对依靠工人阶级作出明确的规定,引起部分工人群众对我党政策的误解。中共中央在1948年12月发出的《中央关于纠正在新解放城市中忽视工运工作的偏向的指示》中,虽然没有直接点出洛阳,但要求洛阳和其他新解放的城市将工人运动或在初接管时对工人群众的工作于一个月内做一简要报告电告中央[3]615-616,间接地指出了在接管洛阳时也出现了这样的问题。事实上也是如此。从上述洛阳接管全过程来看,从中央给洛阳前线指挥部的电报,到洛阳工委的接管政策,都没有明确提出“依靠工人阶级”的政策问题。在接管平津时,毛泽东注意到这个问题,明确地指出“做好城市工作要依靠工人阶级”[9]5,但也要谨慎对待。依靠工人,就要教育工人不要急切要求改善工资福利待遇,这才是正确的政策。其实,这也符合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原理和客观事物的发展规律,我党的城市接管政策就是在接管城市的实践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而丰富完善的。
尽管存在一定的问题,但瑕不掩瑜,共产党对洛阳的接管工作是一个基本成功的范例,并探索出一套接管大中城市的宝贵经验,对以后城市的接管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后来在接管沈阳、北平、天津等大城市的过程中,在一定程度上共产党就吸收了接管洛阳的经验教训,使得“一个城市比一个城市接收得好”“几乎做到尽善尽美的程度”。同时,洛阳的成功接管证明了中共不但能管好农村,也有能力管好城市,从而有力地驳斥了国民党的“共产党即使占领城市也不能管理好城市”的谬论。
[1]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毛泽东年谱(1893-1949)下卷[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
[2]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毛泽东军事文集(第三卷)[M].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1993.
[3]中央档案馆.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17册)[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2.
[4]中共洛阳市委党史党史研究室.解放洛阳——纪念洛阳解放六十周年[M].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10.
[5]毛泽东选集(第四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6]石一宸.洛阳战役亲历记[N].洛阳日报,1981-03-14.
[7]杨少桥.洛阳市1948年工作报告(1949年1月1日)[Z].洛阳市档案馆藏,档案号3-1-3-1.
[8]陈云.陈云文选(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9]薄一波.若干重大决策与事件的回顾(上卷)[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
[责任编辑:丹 涪]
K207.7
A
1674-3652(2017)02-0075-08
20116-11-23
牛建立,男,河南确山人。博士,讲师。主要从事中共党史、中国近现代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