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高校网络贷款的现状分析及风险应对策略

2017-03-29王广勋蒋诚钢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年19期
关键词:网贷贷款消费

钱 蜜,王广勋,蒋诚钢

(苏州科技大学,江苏 苏州 215009)

关于高校网络贷款的现状分析及风险应对策略

钱 蜜,王广勋,蒋诚钢

(苏州科技大学,江苏 苏州 215009)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个人消费需求的增长,面向高校大学生的网络贷款逐渐受到他们的追捧.但不良的“校园网贷”平台正在利用我国法律漏洞,严重危害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增加学生家庭的经济负担,同时也给高校学生工作的日常管理带来了很大挑战.因此加强高校大学生网络贷款监督和出台风险应对策略,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增强大学生的财产安全意识将成为高校学生工作中的新常态.

高校;网络贷款;分析;策略

银监会下发禁止银行向未成年学生签售信用卡这条禁令,在一定程度上势必帮助网络贷款成为高校学生追求超前消费的不二选择.从出生就拥有丰富的物质条件和发达的互联网的90后大学生由于受到国外超前消费思想的影响,他们的消费观念早已不同往日.他们认为超前消费极为正常并且超前消费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避免货币贬值.这样的消费观念就给网络贷款平台提供了肥沃的养料.

1 高校网络贷款的发展历程与现状

随着高校学生消费观念发生转变,他们也正在成为分期消费的中坚力量.2014年,电商巨头京东率先开发出面向高校大学生的“校园白条”业务,并立即在上百家高校对这一业务进行全面推广.随后,阿里旗下的蚂蚁金服推出的“蚂蚁花呗”业务以类似信用卡消费的形式支持淘宝购物.不久,天猫商城推出在校大学生可以至少享受最低3000元的额度贷款的“天猫校园分期”业务.此后,各式各样的网络贷款平台纷纷涌入高校,抢占市场.

目前这些面向高校学生的网络贷款可以大致分为以下三种模式:(1)P2P与分期购物结合的综合模式,产检例子有优分期、分期乐、趣分期等,他们往往兼具贷款和购物的双重功能.(2)仅具有贷款功能的平台,如拍来贷、么么贷、靠谱鸟等.(3)如提供白条、花呗等“先消费,后付款”的信贷业务的京东、淘宝等电商平台[1].

2 高校被网络贷款迅速攻占的原因分析

随着网络贷款平台的快速发展,大学校园也被迅速攻占.近两年,各种媒体上频繁出现有关大学生网贷的新闻.想要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我们需要深入挖掘高校被网络贷款迅速攻占的原因.

2.1 网络贷款的产生和盛行离不开网络的作用

首先互联网成为当今大学生生活、学习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这极大程度地帮助了互联网中各种信息被大学生所关注.拥有超前消费观的高校大学生很容易被各式各样的网络贷款广告宣传所吸引.其次是网络贷款软件的流行.从网上购物到各种网络贷款APP的出现为网络贷款提供了便利的平台.

2.2 网络贷款的申请简单快捷

网络贷款之所以能快速攻占高校市场,离不开其简单快捷的贷款流程.校园网络贷款门槛极低,且审批流程无需任何抵押即可完成.学生仅需在网上上传学生证和身份证照片,并填写相关个人信息就能完成申请.这些申请门槛低、审核流程简单、放款速度快等网络贷款优点非常契合高校大学生怕麻烦、图省事的心理状态.

2.3 形式多样的推广方式

除了互联网上的广告宣传之外,其推广方式大致可归结为以下几种:一是撒大网,即张贴小广告、分发宣传单.二是借赞助之名,通过借赞助学生社团活动的方式,在校园内开展宣传,从而达到推销业务的目的.三是招募高校学生代理.由于学生代理身份的特殊性,他们能够很方便地进入学生宿舍区进行宣传并拓展利益链[2].无论哪种推广方式,都会故意夸张地强调网络贷款的低利息,而风险却只字不提,而目都是为了博得学生眼球.

2.4 有些大学生存在虚荣心、恶习、陋习等坏习惯

从紧张的高中进入自由轻松的大学后,高校大学生的学习注意力慢慢的有所分散.有些大学生在学习上不思进取,但是在奢侈品和娱乐上花费的精力和财力越来越多.据不完全统计,电子产品是大学生申请网络贷款的主要消费产品.53%的大学生利用校园网络贷款购买电子设备,它的比例远远超过其他商品.除了电子产品,恋爱、衣物、旅游、聚餐等娱乐花费同样是大学生校园网络贷款的主要消费内容之一.只有不到10%的大学生用贷款购置学习资料、报相关辅导课程[3].另据媒体报道,2016年3月24日,有位河南高校的学生郑某由于沉迷于网上赌球,通过网络贷款平台冒用同学个人信息借贷近60万.最后他身心俱疲而选择跳楼,结束了自己年轻又宝贵的生命[4].虚荣心、消费的恶习陋习都有可能促使大学生走上网络贷款的不归路.

2.5 高校学生工作中缺乏长效的监管与引导机制

与高校网贷平台喷发式发展相伴出现的,是各式各样的网贷宣传单铺天盖地涌入校园.教室课桌、墙上、电线杆、公用宣传栏、食堂、卫生间、宿舍区的被大大小小的宣传单所占领,极大程度地考验着高校日常学生工作的监管.另外,高校学工队伍由于人数有限,平时工作琐碎繁重等原因,对于突然兴起的网络贷款认识不足,缺乏前瞻性和准确的舆情监控系统,难以时刻把控和监管到每位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状况.

3 高校大学生网络贷款风险应对策略

不难理解,网络贷款是互联网金融发展到一定行程度的产物,它贴合和满足了大学生超前消费的需求.而超前消费意识大势所趋,是无法阻止的.但作为高校,有责任加强大学生正确消费意识的培养,引导大学生理性消费新趋势,规避网贷所带来的物质、精神伤害.也只有承担起这样的责任,才能从容面对网贷盛行带来的新挑战,才能保护大学生合法权益,维护校园安全稳定.

3.1 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诚信观、学业观

对于尚无经济收入,更不具备高额消费能力的在校大学生竟然敢“打白条”,盲目加入“负债族”、“负翁族”的这一现象是极不合理的,更是不正常的.这说明当今有些大学生的消费观念已经出了问题,甚至畸形发展,若不及时纠正,必将对他们的人生前途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因此加强大学生的消费教育变得尤为迫切.

3.1.1 加强正确的消费观教育.对普遍没有稳定经济来源的大学生来说,树立正确消费观显得至关重要,学会适度消费,理性消费,科学消费.以维护大学生精神、物质安全为出发点,规范引导大学生量入为出、适当消费.高校中有一些同学家庭条件较好,可以使用的生活费较多,高校要通过教育使他们明白一针一线恒念物力维艰,现有的物质财富不是凭空而来的,不可让自己成为时尚的盲从者,不可养成挥霍的恶习.对于那些家庭条件不那么好的同学,学校要通过教育使他们明白盲目跟风只会给自己和家庭带来伤害,量入为出才是合适的消费心理.高校也应加强自制力教育,提高大学生的自我约束力,培养自身意志力,抵制各种诱惑.通过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感恩于心、诚信于行”等相关教育活动.通过加强思想教育,消除一些学生心中超前、过度消费的错误观念,摆脱盲目跟分的消费误区,杜绝盲从、攀比和炫耀.高校需要在日常的教育管理中,更加注重关注学生的消费观念、消费习惯以及消费状态.

3.1.2 珍视信誉,树立诚实守信的的诚信观.大学生陷入网贷,往往也与其对信用的不重视有关.在某些人看来,互联网上的失信不会对他个人的生活产生影响.显而易见,这是错误的.在网贷平台上,只需要录入个人身份信息以及父母、辅导员的联系方式就能轻松申请到贷款.看似轻松,实则不简单.在申请过程中所提交的种种信息都是其贷款的担保.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监管力度正在逐渐加大,征信体制也在逐步加强,网贷中的失信行为将会记入个人诚信记录,严重影响个人信用,严重的还会触犯法律的底线.甚至有些不良网络贷款平台会采用恐吓、骚扰等方式暴力催收.这种“透支”信用的做法无异是“火中取栗”,给自身和家人带来不必要的麻烦.由此,高校需要采取多种多样的形式,开展课余活动与班会,宣传诚信教育,从而使学生们树立正确的诚信观念.

3.1.3 重视学业,树立正确学业观.对大学生来说学习是其大学生涯的主要任务和责任.不仅要学习和掌握科学文化知识、方法,还要学习思想政治、职业道德,培养创新思维和能力,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合作.要规划好学习首先就得树立正确的学业观.大学四年的学习生活所需的费用对于工薪家庭来说实则不小.高校大学生需要对自己、对家人、对社会负责,就需要端正学习态度,从细节着手,抵制诱惑,锻炼意志力,牢固树立远大的人生理想信念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高校大学生还应志存高远,科学地策划未来,努力学习,顺利完成学业,不辜负父母和老师的殷切期望.

3.2 健全高校监管,建立应急预警与处置机制

3.2.1 加强重视,落实工作.加强对于网贷的风险防范以及对大学生消费观念的引导,高校责无旁贷.高校应在日常的教育管理中,加入对于网贷的监管核对学生的引导.建立和完善监管机制,建立相关制度,从而形成长效监管机制.关于教育和引导工作,要有详细的工作思路和工作步骤,并且有规划的执行.

3.2.2 净化校园及周边环境.高校应做好净化校园环境的“守门人”,加大网络信息安全建设,并通过全面手段禁止网贷平台在校园内开展宣传,禁止其在校内张贴海报、发放传单.对已经张贴的海报和已发放的传单,要去及时清理干净.通过多种方式综合宣传,时的同学明白网贷可能给个人和家庭带来的威海.与此同时,在校内形成关于网贷的监督和引导的长效机制.高校应专门成立网络贷款宣传小组.此小组专门收集并积极在校园网站、校园广播、海报、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多种渠道向学生推送校园不良网络贷款典型案例.高校还应通过班会、观影等宣传方式,普及网络金融安全知识.给网络贷款多念几遍“紧箍咒”才能让学生切实提高风险意识.

3.2.3 建立敏锐高效的预警处置机制.在高校中,辅导员、学生干部要关注同学们的消费情况,尤其是异常消费行为,对于同学们苗头性、倾向性、普遍性的问题要能及时发现,对校园内的网贷潜在风险要做好预警.对已存在网贷行为的学生,应及时与其家长联系,采取妥善有效的处理措施,建立跟踪档案.高校还应建立健全线上预警机制,建立完善畅通的反馈渠道,对校园的网络信息状况要能做到及时全面的掌握.建立健全网络监管长效机制,提升监管水平,增强辅导员队伍的工作能力,完善相关校纪校规,才能净化校园环境并使网贷失去合适其生存的土壤.

3.3 结合专业特色,开展生动有效的普法宣传

高校应结合各个专业的特色,采用多种方式,开展生动有效的普法宣传特色活动.应积极引导学生充分发挥互联网的作用,鼓励其将“互联网+”思维与专业结合,从而实现专业学习与安全教育的双重效果.高校开展一系列的普法教育,强化大学生的法律意识,使得大学生能够在网络金融活动中,既守法,又要能合理合法的保护自身的权益.

4 结语

综上所述,大学生消费观念的转变和对物质需求的增长使网络贷款成为大学生解决短期资金困难的重要途径.同时高校网络贷款给学生工作也带来了诸多难题.因此高校应逐步完善学生日常工作管理,加强高校大学生网络贷款监管和建立风险应对策略,帮助大学生树立科学健康的消费观、诚信观和学业观,增强大学生的风险意识.同时高校应建立线上线下信息畅通的预警处置机制.只有这样才能还校园一片净土,才能保护大学生的合法权益,才能维护校园的安全稳定.

〔1〕刘松岳.大学生网络贷款机会与陷阱并存[N].中国青年报,2016-02-01.

〔2〕北青.校园贷如何套牢大学生[J].小康,2016(4).

〔3〕汪莹.大学生的消费特点及对策建议[J].商场现代化,2015(09).

〔4〕林琳.校园网贷别让便利变隐患[N].人民日报,2016-04-15(14).

G647

A

1673-260X(2017)10-0216-02

2017-07-08

猜你喜欢

网贷贷款消费
国内消费
新的一年,准备消费!
P2P网贷中的消费者权益保护
Wang Yuan: the Brilliant Boy
My Huckleberry Friends:Even if the Whole World Stand against me,I Will always Stand by You
40年消费流变
网贷平台未来亟需转型
网贷十年:迎来“去伪存真” 时代
贷款为何背上黑锅?
新消费AB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