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分子生物学多种教学法结合的改革与实践

2017-03-29雷海英王玺

长治学院学报 2017年2期
关键词:分子生物学对象教学法

雷海英,王玺

(长治学院 生物科学与技术系,山西 长治 046011)

分子生物学多种教学法结合的改革与实践

雷海英,王玺

(长治学院 生物科学与技术系,山西 长治 046011)

采用“对象法”、“任务驱动型”、“思维导图法”等多种教学法相结合,对分子生物学的教学内容、实施方法和实验体系等进行了改革和实践,不仅提高了分子生物学教学质量,而且增强了本科生的创新意识、动手能力及科研能力。

多种教学法;分子生物学;教学改革与实践

1 引言

分子生物学是在分子水平研究生命现象的科学,其基础理论和实验技术已渗透到生命科学的几乎所有领域[1-2],逐渐成为生物学各学科的前沿和生长点,正因为如此,分子生物学已成为现今高等院校生命科学类相关专业重要基础课程之一,并正在与其他学科广泛交叉与渗透。分子生物学作为生物学专业应用性非常强的一门学科,是高技能生物类人才必须掌握的基本技术,具有相对独立性的综合性很强的课程,是学生从课堂理论学习到实践操作和科学研究的重要中间环节[3]。对训练学生基本实验技能、提高动手能力、科学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有极其重要的作用[4]。

2 多种教学法的实践教学及反思

2.1 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实现让“对象”搞懂的目的

无论在理论课程还是实验的教学过程中,要学好分子生物学这门前沿性的学科,多样教学法的最终目的是要明确两个搞懂:一是要让“对象”搞懂,二是要搞懂“对象”。让“对象”搞懂的任务主要由教师完成,而第二个搞懂的“对象”要求学生自己完成。前者的对象是指学生,是人,后者的主题是学习目标,是物。只有先让学生搞懂,才能搞懂第二个“对象”,只有将这两个“对象”结合起来,才能很好地实现教与学的完美结合。

让学生搞懂,首先也得搞懂学生这一“对象”即教学及教师一切的教学活动都要以学生为目标。通过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认知能力,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以不同的教学组织和设计、教学方法和手段,进行合理性和科学性总结。为了让对象搞懂,要针对不同的对象因材施教。

新建本科院校的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基础知识但不一定全面扎实,而大学专业知识更抽象、更高深,这就对教师的授课艺术提出了要求。教师讲课必须更生动但不是科普、更富有艺术性但不是表演的授课方式会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比如充分利用多媒体的优势,结合PPT动画、视频生动的来展示生命过程的发生机理,有些可以借鉴别人的PPT,有些需要教师自己制作,以适合自己的思维模式。比如教师在讲解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中,搜集了大量的PPT动画,展示了DNA的复制、转录和翻译的过程,蛋白质分子之间、蛋白质与DNA之间的作用方式,很好的加深了学生的印象,这一点大多数学生都有同感,活生生的蛋白质分子犹如生命一样配以动听的音乐远比枯燥的文字更有吸引力。其次,教学过程中富有艺术性的教学方式也会帮助学生记住所学对象。例如讲到限制性内切酶的回文序列、原核生物重叠基因所蕴含的文化品位,与苏轼兄妹的重叠诗词有异曲同工之妙;又如讲到聚合酶链式反应(PCR)的三大步(变性-退火-延伸),尽管学生在高中知识体系中已经了解PCR的基本原理,但大学专业知识对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还要求学生能够掌握其具体应用。为了让学生记住PCR的过程及其应用,个人从网上搜集了一首关于某公司为PCR做的原创广告歌曲,配以英文字母,经过逐字逐句的从慢速到快速的几遍学习,学生不仅记住了其中的专业词汇和具体应用,不少学生还能哼出其中曲调,其寓教于乐、风趣幽默的语句,直到下课嘴角还挂着浅浅的微笑。

2.2 “任务驱动型”教学法

大学课堂讲授的内容可以更宽更广,不仅仅是书本知识,更多的是一种思维和方法,是一种理念,更多的是应用,让学生通过知识的学习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比如就分子生物学而言,笔者在讲述基本理论的同时,更多的讲授理论对技术的应用,例如如何构建一个载体,如何利用Taq DNA聚合酶的产物,T-A克隆载体如何成为商品化试剂盒,启发学生将知识转化为技术、应用于实践的能力。可我们的学生却由于没有提前预习还在书上费力的寻找T-A克隆的原理在哪里。针对这一点,我们采取“任务驱动型”教学法,要求学生在上课之前提前预习或者查阅相关资料,课堂上先让学生讲解预习内容,部分知识点或实验原理,这种变被动为主动的方式,对于绝大多数主动配合提前预习的学生,一双双渴望求知的眼神,课堂教学氛围明显高涨,达到了更好的教学效果。

2.3 “思维导图”复习法

对于课后复习这一个问题,理论上对于每一个同学都是必须的,哪怕仅仅是为了应付期末考试。但有的学生抱怨老师讲课内容太多太快,跟不上节奏。由此我们每上完一章给学生布置一个作业,即构建本章的“思维导图”,要求把每一章所学知识通过网络的方式全部联系起来。这一方式经过几届学生的反应是极好的,不仅加强了学生对学习的动力,而且使学生能更条理地理清知识脉络,大部分同学很乐意去做思维导图,令人惊讶的是,有的同学为了一章内容的网络图,甚至绘制整整一周的时间,在做图的整个过程中,系统全面地掌握了所学的知识,还添加了许多课外的知识,课堂上没有搞懂的知识,通过制作思维导图将整个章节内容进行融合,自己便可对知识点进行复习总结。

3 实验技能的培养

按照新时期以素质教育为主导的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整体优化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是目前高等院校教学改革的核心内容[5-6]。我们的实验是在多年教学工作经验的不断改革与实践探索基础上建立起来的[7],为了让学生搞懂“对象”,我们从优化教学内容、改变教学形式、改革教学方法三个方面进行了探索,使实验具有连贯性,趣味性、探索性及刺激性。

3.1 实验的连贯性

连贯性是指将每一个实验联系起来设计。对实验内容精心编排,使实验内容前后贯穿,前后形成一个整体。前一个实验的结果作为后一个实验的材料,环环相扣,做到实验难度循序渐进,学生只有认真对待每一个实验的过程,才能为下一个实验准备良好的材料。这样学生实验过程中有了兴趣和动力,并且会对自己的失败主动探究原因。

3.2 实验的趣味性

教与考相结合,提高教学质量。笔者将PCR实验的具体内容与基本操作、基础理论计算结合起来,以考查的形式进行;同时在考查的过程中加以包培养皿、三角瓶封口等趣味竞赛。通过这种方式不仅加强了学生的基本技能,也增强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调动了积极性,提高了学习兴趣的同时也对实验本身加强了记忆。

3.3 实验的自主性

以技能和能力培养为主,完善教学方法,利用有限资源,引导自主学习,形成科研思维。20世纪90年代以来,教学模式从以教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转变,以学科为本向育人为本转变,以课堂教学为主向课内外结合转变,以结果评价为主向结果评价和过程评价相结合转变[8]。科学的分工与协作是培养团队意识最基本的素质,养成良好的科研习惯,为将来从事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7]。通过“外源基因在大肠杆菌中的诱导表达”这一综合性实验的设计,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学生在课余时间自己查阅资料,从实验方案的设计,到整个实验的实施过程,教师只做协调和辅助作用,对实验结果做整体分析和点评。这种教学方法极大程度上培养了学生实践和独立科研的能力,当学生认真地做完每一步,充满期待地等待实验结果的心情,用学生自己的话说心如“望穿秋水”的感觉。这一综合性实验的教学方式很好的结合了以上几个转变,其实践性对教学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4 结语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分子生物学这门课已经是高等学校生命科学领域一门十分重要的课程[9]。无论在实验还是理论课程的教学过程中,采用多样教学法,因材施教,努力激发学生创新意识,最大程度地发挥教育教学效果;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力,将知识转化为各种技能,才能实现教与学的完美结合的最高境界,实现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10-11]。

[1]刘永明.分子生物学简明教程[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12.

[2]杜照奎,李钧敏,蒋明.分子生物学综合性实验教学改革与探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5,7(34):165-168.

[3]王荣,刘勇,姜双林.高等师范院校分子生物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生物学杂志.20121(29):100-102.

[4]袁继红,李香花,朱意.分子生物学综合性实验教学的探讨与实践[J].生物学杂志,2011,3(28):99-102.

[5]严明理,刘丽莉,周建良,等.生物类本科专业分子生物学实验教学改革的探索[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7(3):73-75.

[6]钟杰,孙建迎,仇念文,等.优化整合实验教学资源的研究与实践[J].实验室科学,2009(5):106-109.

[7]雷海英,张建国,赵玉芳,等.分子生物学实验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J].长治学院学报,2011,2(28):101-103.

[8]夏鲁惠.呼唤大学教学研究的回归[N].中国教育报.2015,8月31日(第10版).

[9]高利臣,肖璐,冯涛.分子生物学实验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0,4(29):99-102.

[10]张宝珠,陈德福.培养学生实验能力“分子生物学实验”课程体系的建立[J].高等理科教育,2005,4(62):90-92.

[11]陈思礼,袁媛.设计性分子生物学实验教学研究[J].高等理科教育,2005,4(62):99-101.

Reform and Practice of Molecular Biology Based on Several Teaching Methods

Lei Hai-ying,Wang Xi
(Department of Biology Science&Technology,Changzhi University,Changzhi Shanxi 046011)

The molecular biology teaching reforming was made to understand the several teaching methods of the"objects","task-driven teaching"and"mind-mapping".According to the practical situation in local students,the reform of teaching contents,method,experimental system and reflection of students were carried out.The teaching qualities of molecular biology were improved,and the students innovative capacity,practical ability and scientific research capacity were also enhanced.

several teaching methods;molecular biology;;reform and practice of teaching

Q7

A

1673-2014(2017)01-0094-03

(责任编辑 铁 军)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1201024);山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12021009-1);长治学院教研项目(JY201212)

2016—11—28

雷海英(1978— ),女,山西平遥人,讲师,硕士,主要从事分子生物学教学与研究。

猜你喜欢

分子生物学对象教学法
神秘来电
批注式阅读教学法探究
实施“六步教学法”构建高中政治高效课堂
攻略对象的心思好难猜
本科生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教学改革初探
基于熵的快速扫描法的FNEA初始对象的生成方法
区间对象族的可镇定性分析
ABO亚型Bel06的分子生物学鉴定
成军:从HCV入手,探索脂类代谢分子生物学新机制
开放引导式阅读教学法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