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习共同体”在《会计实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2017-03-29魏晶晶万经花

成功 2017年9期
关键词:共同体问卷实训

魏晶晶 万经花

九江学院学生资助中心 江西九江 332005

课堂“学习共同体”是基于建构主义教学观设计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目前学界有关“学习共同体”内容相关的研究成果不少,然而,其实际效果如何,目前尚无权威的结论,仍需用更加科学的方法进行分析。九江学院在课程教学改革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探索。本文拟结合本校《会计实训》课程建设的实际,在构建培育《会计实训》课堂“学习共同体”教学模式及运用方面进行的实践,并通过学生满意度的调查和统计对其运用效果进行论证,以期为提高高校实践课教学质量和实效性提供启示。

一、“学习共同体”的含义

(一)概念解析

“学习共同体”(learningcommunity)是指一个由学习者及其助学者(包括教师、专家、辅导者等)共同构成的团体,彼此之间经常在学习过程中进行沟通、交流,分享各种学习资源,共同完成一定的学习任务,因而在成员之间形成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人际联系。

课堂是教学主体通过交往和对话构成的一个学习活动的舞台,是教师和学生生活的主要场所。课堂作为“学习共同体”是一种教学主体共同确立意义、构筑关系的、文化的、社会的共同体,其人际关系是一种借助交互主体式的实践构筑的共同体关系。

长期以来,在会计实训课教学过程中,大多沿袭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式,重教有余,重学不足;灌输有余,启发不足,导致学生在教学中参与程度较低,削弱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制约和影响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学习共同体教学模式强调以交往互动为主要特征的教学主旨,表现在教师与学生及学生与学生之间有更多的沟通,师生各自凭借自己的经验,用各自独特的表现方式,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心灵对接、观点交换、思想碰撞及合作探究,在实现知识的共享及共生过程中,促进了师生的个性发展,并实现了意义建构。

(二)教学设计

“学习共同体”作为一种教学模式,是在建构主义理念启发下由师生共同营造起来的,能够激起创新思维,给学习者提供交流思想、相互审视和交换“作品”的平台,是“学习者在追求学习目标和问题解决的活动中可以使用多样的工具和信息资源,并相互合作和支持的场所”。

一个成功的“学习共同体”的活动由五个环节组成:基于真实性任务的教学;学生发展建立在小组活动中积极互相依赖的会计实训上;学生与学生、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争论与协商达成共同的理解;教师与学生或合作或独立地与共同体成员分享观点;学生课外与专家、教师或学生交流沟通。本文将“学习共同体”教学模式概括为以下几方面。

1.情境设置

在“学习共同体”中,必须让学习者身处与知识对象有关的具体情境中,包括对象本身的具体细节以及对象所存在的文化实践境脉中。在《会计实训》课教学中,学生拥有自己的问题域,可以设计并提出自己的问题。要让学生获得真实的体验,这种体验是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而不是谈论问题或解决孤立的问题获得的;这种真实的体验必须是学生感兴趣的、源于生活的、通过角色“扮演”而自己获得的。这种解决问题的情境是逼真的、复杂的,它可以是真实世界,即教室外的世界,也可以在教室或通过媒体链接的形式展示。关键是要让学生参与进来,并在行动中思考。现代信息技术的产生与运用支持了课堂教学情境的创设,新的教学模式所倡导的教学情境是教师与学生共享的。在师生共享的教学情境中,教师与学生的背景、兴趣、知识、价值观等不尽相同,但是,教师在情境中的“支架”作用却充分显示出来,引导学生架起“课堂知识”与“现实世界”的桥梁,让学生充分体验到课堂中学习到的知识的作用。

2.小组协作

小组划分后,全体成员要相互配合、相互交流、相互支持与依赖,包括思想及方法操作上的依赖。挑战性问题的复杂性使学生难以单独解决,因而便给学生们提供了一个合作学习的真实的目标。实践表明:学生们喜欢在小组中工作,并且当他们共同工作、共同解决复杂问题时,会表现得更好。当学生在一段时间内(从几天到几个星期)为了解决一个有挑战性的问题而共同工作时,他们之间会因为这些问题不断地进行联系,共享解决问题的思路,并从获得的反馈中修正或调整自己的观点。在小组活动中,学生之间有时也会发生分歧和论争,这正是教师发挥引导作用并促成融洽交流的最佳时机。

3.协商对话

在“学习共同体”中建立多元的话语空间,鼓励学生把话语从其学科领域中解放出来,与人交流,参与对话,并倾听来自不同领域、有着不同隐喻的声音,这也正是社会性建构理论倡导“学习共同体”的合法性所在。在一个“学习共同体”中,其全体成员实际上处于一个社会情境中进行合作,当解决真实问题的时候,要协商各自的观点和立场,展现自己的专长。在“学习共同体”中,学生们进行的是合作式的交互,教师是在拓展学生对重要概念理解时的一个合作者,在学生们苦于得不出自己的结论的时候,教师要及时提供“支架式”支持。“学习共同体”中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最近发展区”,每个共同体有一个共同的“最近发展区”,二者可能一致,也可能不一致。当个人的“最近发展区”满足后,建立新的“最近发展区”,经过几次这样的过程最后达到共同的“最近发展区”,这种过程不是线性的,而是交错迂回的。学生们协商对话,是为了在他们的智力都能达到的“最近发展区”中达成共同的理解。

4.“作品”呈现

在学习共同体中,知识看做“分布式”的,学习是智慧的共享过程。学习共同体中的每一个成员,甚至包括工具和资源,都拥有自己的专长,都能够对共同体中集体知识和文化的形成、共同体目标的实现做出贡献。每个共同体(或派代表或每个成员)在课堂上公开自己的“作品(包括演讲、小论文、专题报告、辩论、PPT课件及音像资料等),然后进行课堂公开讨论和分析,师生再进行评议。通过广泛讨论,共同体成员既可对自己的研究进一步反思,重新评价,又可努力为自己的见解进行辩护。

5.教学相长

“学习共同体”必须鼓励学习者的积极参与,参与是学习成功的前提,如为共同体成员设定角色,鼓励他们以不同的身份参与讨论或参加团队活动,使他们在共同的参与行动中取得进步,感受参与的快乐。学习者不仅在从边缘到中心的参与过程中建构知识的意义,而且在共建实践共同体文化传统、价值取向的过程中,会形成对于共同体的归属感、依赖感,完成作为共同体成员的身份建构。

“学习共同体”中的所有成员——教师和学生,是主动从事教与学活动的,各成员的角色要随着课堂文化氛围的变化而转变,时而是教师控制,时而是学生控制,时而师生互动。“学习共同体”是动态的、变化的学习时空,教师和学生是其中同等重要的参与者,他们的角色变化覆盖了整个教学活动或任务的进展过程,他们发挥着各自的专长。教育正是通过师生相互间的转换,即通过协调对话参与者的地位和行为而发生的。

二、研究方法

为了检验“学习共同体”模式对学生的真实影响,我们借鉴SERVQUAL模型,设计了包括课堂教学的组织管理、内容把握、方法运用、教学技能及学生接受程度等因素指标的问卷,对学生给予该课程教学的多方评价进行了统计测评。研究显示,这种新的教学模式切实有效地提高了学生对课程教学的满意度,也证明了高等教育质量管理理论对评估《会计实训》课以及其他课程教学法探索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本研究主要采用定量的方法,研究类型为追踪研究。基于《会计实训》课课程设置的特点,我们分别选择了九江学院开设本课程的会计学2014级本科各两个自然班(分别作为实验组与对照组)进行研究。前测在2016年7月即课程开课之初,后测在2016年12月底课程即将结束前进行,以比较该教学模式运用前后学生满意度的变化。

我们于第1周和第16周在实验组和对照组班级中进行问卷的发放,通过进行调查以统计学生的学习情况,剔除了信息不完整等无效问卷,其中于课程开始的第1周进行的前测,实验组共发放问卷98份,收回有效问卷87份,问卷有效回收率88%。对照组共发放问卷100份,收到有效问卷80份,问卷有效回收率80%;于课程将结束的第16周进行的后测,实验组共发放问卷98份,收回有效问卷80份,问卷回收率81.6%,对照组共发放问卷100份,收回有效问卷67份,问卷有效回收率67%。

通过一学期的学习,学生已经基本学习完成了课程大纲中的所有教学内容,并全程参与体验了“学习共同体”教学模式的理念、内涵、过程及形式。我们所需做的,就是对实验组的前测、后测以及实施过程进行全程跟踪,主要采取的方式为问卷调查与访谈、随堂观察等定性研究方法,数据统计分析所采用的工具是SPSS统计软件。经过对两次收集的数据进行检验,如果差异显著,则说明学习共同体教学模式的运用对学生的课程学习满意度具有显著的影响。

三、启示与讨论

课堂“学习共同体”教学模式的运用提高了《会计实训》课教学学生的满意度,从而改善了课堂教学效果。尽管本研究说明“学习共同体”教学模式对提高《会计实训》课教学学生满意度有显著的作用,但还有一些问题值得我们思考。

其一,教师的总体设计和掌控能力直接影响“学习共同体”教学模式运用的效果。“学习共同体”教学模式的主要特点是引用来自现实生活中的真实案例,通过师生、生生之间多种形式的交流互动,在审视、反思、批判及教师的总结和点评中求同存异,逐步实现统一思想认识,实现传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导帮助大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价值观及人生观的目的。在《会计实训》课“学习共同体”教学模式的运用过程中,情境的设置、协作及对话几个环节至关重要。正是通过广大学生多种形式的参与,方使学生加深了对人生、道德及法律的理解,又能够增强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其二,“学习共同体”教学模式的运用有待深入和发展。近年来,虽然“学习共同体”教学模式已经逐步得到了重视,一些学校纷纷在其他课程教学中采用或借鉴,但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很多大学生在实际参与和参与的程度方面依然存在许多欠缺,无法随着课程教学的目标要求对一些表面看似简单其实蕴含着深刻道理的问题进行更深入的思考和辨析,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今包括《会计实训》课在内的实践课教学方法上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改革创新方面仍有很大的空间。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更加科学地运用“学习共同体”教学模式,切实提高会计实践课教学的实效性及学生的满意度,仍有许多工作要做,只有学生的满意度提高了,才能使他们真正在学习中受益。

其三,虽然本研究已经印证了《会计实训》课课堂“学习共同体”教学模式的运用对提高学生课堂参与的积极性和课堂教学效果及学的满意度有着显著的作用。然而,目前高校会计实践课教学大多为大班授课,这给“学习共同体”教学模式的运用带来不小的困难。另外,学生性别、专业、入学成绩、学生人数及上课时间等变量也对其教学效果产生影响,本研究中,这些影响尚未排除,有待于我们在下一步的工作中进行更深入的研究,以期为该教学模式的运用及推广奠定更扎实的会计实训。

[1]张红波,徐福荫.基于社会网络视角的学习共同体构建与相关因素分析[J].电化教育研究,2016,37(10):70-76+103.

[2]蒋盛楠.美国高校学生学习共同体的类型和特征[J].外国教育研究,2015,42(07):102-114.

[3]朱正平.论高职院校课堂“学习共同体”的构建[J].中国高教研究,2015,(03):108-110.

[4]潘洪建.大班额学习共同体建构策略[J].中国教育学刊,2012,(12):47-51.

猜你喜欢

共同体问卷实训
爱的共同体
构建和谐共同体 齐抓共管成合力
共同体的战斗
基于CDIO理念的数控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
中华共同体与人类命运共同体
虚拟情景实训环境三维模拟
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
问卷网
微课在数控实训课中的应用探析
问卷大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