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传统文化与德育工作相结合的措施
2017-03-29朱建勋
朱建勋
丰顺县径门学校 广东梅州 514351
德育教育比较枯燥,特别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学生通过网络等媒体获取大量碎片化信息,无法构建有效的文化认知和理解体系,在这样的背景下,通过开展传统文化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提升人文素养,实现德育教育目标,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一、传统文化对德育教育具有积极意义
传统文化对于改进德育教学具有重要意义。在教学实践中,由于思路和理念上的限制,学生对于课堂的参与度并不高,人文素养得不到有效的锻炼,中华传统文化可以转变这种教学局面,通过引入传统文化,提升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进而提升教学效果。随着现代教学改革的推进,传统文化在德育教学中的应用空间越来越大,可以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1]。在德育教学实践中,传统文化既可以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也能提升教学综合水平,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学生文化格局的构建具有重要意义,可以满足当代学生的多元化需求,现代学生成长在互联网时代,对于传统文化知识和文化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在这样的背景下,不断优化传统文化教学方法,提升德育教学的文化内涵,让学生融入到文化知识体系中,对于学生和德育教学而言具有积极的教学价值。
二、传统文化可以在德育教育中发挥引领作用
随着德育教育工作的创新开展,愈发强调传统文化对学生的示范引领作用,基于这样的情况,在开展德育教育工作过程中,要加强文化的渗透与强化,通过构筑学生文化认知,提升学生的文化自信,真正让文化成为指导学生思想和行为的有力武器。在实践中,文化引领包括多个维度,既要提升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知与接受程度,通过广泛学习传统文化,提高对中华传统文化的把握能力,同时,也要以传统文化为导向,提高学生积极学习的动力,让文化在新时期重新焕发生命力,推动德育教育工作不断发展,推动总体工作效能不断提升。利用传统文化引领德育教育工作,要不断创新挖掘、提炼总结,从繁杂的文化体系中提炼出适应德育教育工作的核心思想,让传统文化真正成为引领德育教育向前发展的核心,提升学生的文化感知与接收程度,实现当代德育教育工作目标,从德育层面给带来更大的发展活力。
三、尊重学生个体对文化的理解与认知
在开展德育教学过程中,要想有效融入传统文化,教师要进一步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强化对学生的个体关注。从学生个人特质来看,不同学生在面对传统文化时,都有自己的思考方式和路径,教师在开展德育教育过程中,要充分注重这种差异性,采取科学的教学策略,并且根据学生的反馈,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真正落实并践行生本理念,让传统文化教学落到实处,切实提升德育教学效果,满足新时代学生的多元化需求,帮助学生实现个性化发展[2]。在德育教学实践中,要想实现多元文化教学,关注学生个体需要教师付出更多的精力,对教师的教学灵活度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教师认清教学形势,开展有针对性的德育教育,有效渗透传统文化知识,提升学生的人文底蕴。
四、注重营造良好的传统文化氛围
在开展德育教育工作过程中,要想实现德育知识与传统文化的结合,不能一味照抄照搬文化原文与传统理念,而是要营造相应的传统文化环境,在借鉴发展传统文化的过程中,要结合德育教育发展实践,通过有机梳理,利用现代手段不断弘扬传统文化,同时摒弃落后的文化思想与理念,最终形成相应的思想环境文化氛围,让学生在潜移默化间接受传统文化精髓与理念,提升对相应理念的理解与认知能力,进而更好的诠释当代德育教育内涵,通过多种方式营造传统文化环境。在全球化发展的为背景下,积极借鉴多元化传统文化思想资源,提升德育教育体系构建的丰富性和层次性,是开展好德育教育的根本。
五、结语
综上所述,站在新的历史发展节点上,新时期德育工作需要砥砺前行。学生教育和人才培养工作,在整个德育工作体系中都具有重要意义,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能否实现,也直接关系到“两个一百年”的宏伟建设目标的进程。在这样的背景下,进一步弘扬中华传统文化,让传统文化绽放时代魅力,对于学生的自我修养提升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也是现代德育工作的重要课题。需要德育工作者不断探索,优化创新,寻求有效的学生素养提升模式,真正让优秀传统文化焕发出时代光芒。
[1]单岭.初中德育建设中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路径探究[J].文教资料,2016(24):140-141.
[2]武文杰.传统文化与初中德育工作相结合的路径研究[J].时代教育,2015(16):2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