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意识形态视域下青年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路径探析

2017-03-29杨荣刚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 2017年3期
关键词:理想信念马克思主义教育

杨荣刚

(1.浙江农业商贸职业学院 社会科学部,浙江 绍兴 312088;2.南京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江苏 南京 210000)

意识形态视域下青年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路径探析

杨荣刚1,2

(1.浙江农业商贸职业学院 社会科学部,浙江 绍兴 312088;2.南京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江苏 南京 210000)

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教育是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作的核心,也是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主干课题和首要任务。在意识形态视域下研究增强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理想信念教育的有效路径,必须正确审视意识形态与理想信念之间的辩证逻辑关系:理想信念教育为主流意识形态建设提供精神支撑,主流意识形态为理想信念教育提供理论导向。应对新时代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理想信念教育所面临的现实挑战,需要把握理想信念教育主方向,守好理想信念教育主阵地,增强理想信念教育主导力,抓好理想信念教育主载体。

意识形态;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理想信念;路径探析

2013年5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的讲话中指出:“理想指引人生方向,信念决定事业成败。没有理想信念,就会导致精神上‘缺钙’”[1]。对青年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核心,也是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主干课题和首要任务。在新的时代主题和多元文化背景下,如何审视意识形态与理想信念之间的辩证逻辑关系,分析青年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所面临的现实挑战,切实增强青年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是加强青年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所面临的重大课题。

一、意识形态建设与理想信念教育的内在逻辑关系

(一)理想信念教育是意识形态建设的核心维度之一

理想信念是一种社会意识现象,是人民对未来社会生活发展的展望和畅想,是人们对人生奋斗目标和政治立场的高度自觉,也是意识形态的重要组成部分。理想信念的感召力和组织纪律的约束力是意识形态发挥作用的两个基本维度。理想信念是意识形态在精神层面的凝练和总结,是指引社会成员为实现共同目标而努力奋斗的精神动力。组织纪律是意识形态在操作运行层面的约束力,可为社会成员提供一种合理化的秩序和引导。两者的辩证统一是意识形态能否占据主流地位和发挥效力的关键,如果偏废任何一方,都可能减弱意识形态的影响力,导致异化的意识形态。纵观世界各国意识形态发展的历史经验和现实境遇,可以看出,一种意识形态要掌握主导话语权,成为主流意识形态,除了其理论指导的科学性和先进性之外,还必须找到理想信念和组织纪律的结合点,实现两者的有机统一。1985年3月,邓小平同志曾指出:“我们这么大一个国家,怎么才能团结起来、组织起来呢?一靠理想,二靠纪律。组织起来就有力量。没有理想,没有纪律,就会像旧中国那样一盘散沙,那我们的革命怎么能够成功?我们的建设怎么能够成功?”[2]2013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也提到:“我们党是靠革命理想和铁的纪律组织起来的马克思主义政党”[3]。有了坚定的理想信念,我们在思想上才能高度统一,有了铁的纪律约束,我们才能步调一致、勇往直前。

(二)理想信念教育为主流意识形态建设提供精神支撑

主流意识形态建设工作是政党工作的核心,是凝聚民心和整合社会力量的粘合剂,能否做好意识形态工作事关执政党的生死存亡,事关国家的长治久安。理想信念教育是做好意识形态建设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做好主流意识形态建设工作必须高举理想信念的伟大旗帜。历史经验与现实实践证明,一个执政党的发展壮大和国家的繁荣昌盛与这个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是分不开的,而这种凝聚力和向心力则来源于社会共同体对未来社会发展和政治立场的坚定理想和信念。共同的理想信念是我们党不断战胜困难、走向成功的精神动力,是我们党始终保持强大感召力和凝聚力的精神源泉,是国家经久不息的精神支撑。纵观中国共产党革命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历程,我们之所以能够取得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就是靠坚定的理想信念把人民给凝聚起来,形成精神追求层面的合力,共同推动社会进步。青年学生是祖国建设的后备中坚力量,在青年学生群体中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是做好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重中之重,也是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使命。

(三)主流意识形态为理想信念教育提供理论导向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是中国社会意识形态领域的主流意识形态。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后,在与非主流意识形态斗争中脱颖而出,掌握了中国意识形态话语主导权,成为中华民族和工人群众的精神信仰,指导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实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并取得了巨大成就。在新的时代背景下,马克思主义作为主流意识形态,仍然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题,是青年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理论导向标。对青年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必须强化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教育,因为没有科学理论的引导和熏陶,就不会有坚定的政治立场和理想信念。对于青年学生来说,只有真正了解马克思主义,真正具备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素养,懂得用马克思主义的眼光去审视世界,才能充分认识社会主义发展规律,才能对共产主义充满信心。换言之,只有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为思想导向,才能保证青年学生理想信念的正确方向,如果放弃马克思主义指导或者脱离国情对马克思主义理论进行歪曲化理解和教条化运用,则会偏离青年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正确轨道,最终也会撼动主流意识形态的话语主导权。

二、意识形态视域下青年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困境分析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升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青年学生的心理与认知特征、西方社会价值观念和社会思潮以及社会结构的变化给新时代青年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带来了新要求、新情况和新挑战。

(一)学生心理认知结构特征给理想信念教育提出了新要求

内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本原因,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探究青年学生的心理认知发展程度及特征是开展理想信念教育的前提。在新的时代背景下,青年学子在成长环境、心理发展、认知结构等方面都呈现出一定的新变化和新特征,这些变化和特征给青年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首先,青年学子思维活跃,自我意识强,易于接受新事物。在接受理想信念教育时,青年学生往往以自我经验和信条作为信念选择的标准和依据,呈现出以自我为中心的个性特征。其次,青年学生个性张扬,求新求异,容易跟风盲从。求新求异的心理认知特征使青年学生在接受理想信念教育时往往出现逆反心理,对学校大力弘扬的正面价值观,部分学生往往避而远之。第三,青年学生实用性和功利性价值观取向明显,易受新兴媒体的舆论导向影响。在理想信念选择方面,青年学生往往体现出功利性和实用性的价值取向,更多关注近期理想、职业理想和生活理想,而对社会理想和精神信仰则关注较少。此外,在新科技时代下,新型信息化网络媒体是青年学生互动交流和表达思想的主要载体。在虚拟网络世界中,各种思潮错综复杂,青年学生会在潜移默化中受到非主流思想的诱导并逐渐建立起一种隶属于虚拟世界的价值观念和思想体系,从而不断挤压和削弱主流价值观念的影响力。因此,新时代青年学生自主意识强、个性差异大等群体特点对青年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塑造产生了直接影响,同时也对青年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和使命。

(二)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给理想信念教育带来了新情况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科技为导向的现代化交往模式已经突破传统意义上真实性的社会交往空间,社会结构也发生了变化,由单一性走向多样性。这些新变化给青年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工作带来了新的问题。首先,新兴科技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为理想信念教育提供了新平台,丰富了教育方式,拓宽了教育领域。但是,网络信息内容良莠不齐和信息传播的不可控性消解着传统理想信念教育的主导力。网络所具有的公开性和扩散性等特点也为西方敌对势力传播资产阶级价值观和文化提供了便利。其次,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力度的不断加大,出现了新的社会阶层和利益集团,家庭结构、消费结构、分配方式、就业方式等呈现多样化趋势。不同的社会结构和阶层变化必然引发不同的价值诉求,进而产生多样化的理想信念追求。生活在价值观念选择多样化的时代,青年学生不可避免地会受到社会功利化、现实化等不良风气的错误诱导。同时,复杂多元化的理想选择使青年学生在价值取向上产生困惑,引发学生内心选择的冲突和博弈,部分青年学生在理想信念选择上出现真空状态。这些经济社会发展变革所带来的新因素为新时期理想信念教育带来了机遇和挑战。

(三)多元化的价值观念和文化思潮给理想信念教育带来了新挑战

当今世界正处于大变革大调整时期,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的快速发展有利于引导青年学生增强民族意识和自强意识,培育世界眼光和国际视野,客观上促进了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开展。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在没有硝烟的意识形态斗争中,西方敌对势力凭借其强大的综合实力和文化霸权不断对外兜售其价值观念、思想文化。首先,以形形色色社会思潮为载体,在青年学生中宣传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终结论。20世纪90年代,苏联解体,东欧剧变,国际共产主义运动走入低潮,西方敌对势力抓住这一契机,大肆宣扬历史终结于资本主义,抹黑社会主义,否定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与指导性,诱导青年学生对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产生怀疑,动摇青年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道路自信。其次,西方敌对势力利用中外思想文化交流的契机,以文化产品和文化资本为载体,对其进行“去意识形态化”的加工和包装,以“中立性”掩盖其阶级性,通过隐形和显形相结合的方式迷惑和动摇青年学生的理想信念,比如电视剧、电影、动漫、电子产品等等。此类文化产品紧扣青年学生的心理认知思维特点,深受青年学生欢迎,而这些产品背后却往往隐藏着西方国家的文化元素和价值理念。因此,在西方文化的渗透下,部分青年学生出现价值取向混乱、价值选择迷茫、价值判断多变的不良态势,这就给青年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工作带来了困难。

三、意识形态视域下青年学生理想信念教育路径探析

青年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生力军,同时也是马克思主义与非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争锋的前沿阵地。青年学生的思想素质和文化水平直接关乎社会主义事业的稳定与发展。因此,新的时代背景和客观形势要求我们必须积极探索青年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路径,切实增强理想信念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一)深化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掌好理想信念教育主方向

理想信念教育是一个动态化的系统教育过程。理想信念教育内容既包括长远政治理想信念教育,也包括当前个人生活理想信念教育,而这其中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教育是整个系统教育的核心,为整个系统教育提供目标导向和理论指导。因此,提升青年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针对性,必须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这一根本宗旨,掌好理想信念教育内容的主方向。首先,强化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思想教育。2013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时强调:“原原本本学习和研读经典著作,努力把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作为自己的看家本领”。[4]不仅要求领导干部加强学习,同时要求青年学生不断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和思想,只有阅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领会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实践性,才能深刻认识社会主义发展规律和共产党执政规律,才能在多元文化背景下坚定共产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其次,加强对中国共产党党史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的教育。一部中共党史和中国近代史就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扎根、实现中国化和大众化的历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既有成功,也有教训。结合历史学习,以史为鉴,可以加强青年学生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必然性的理解和感悟。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党史和国史的学习,指出:“学习党史、国史,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继续推向前进的必须课。”[5]第三,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教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具有中国特色和中国气派的马克思主义,是统领党和国家发展的科学理论。在青年学生中强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学习,用“一面旗帜”引领青年学生,用“一条道路”指导青年学生,用“一个体系”武装青年学生,增强青年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认同和理论认同,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后继有人。

(二)强化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与研究,守好理想信念教育主阵地

高等学校承担着立德树人的重要任务,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青年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教育的主渠道,是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接班人的主阵地。强化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首先要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显性教育作用,守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阵地。思想政治理论课应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教材、进课堂、进大学生头脑作为重要任务,引导青年学生坚定对共产主义的信仰,学会应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方法分析解决实际问题,敢于同非主流意识形态和社会思潮作斗争,不断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和自信。其次,加大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改革和教学研究力度。根据理论与现实的需求,及时采取多样式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增强理论知识的趣味性和生动性,充分利用新兴媒体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辅助作用,提升理想信念教育的实效性和覆盖面;不断加大对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教学研究力度,研究青年学生心理认知特点,挖掘高校理想信念教育资源,创新高校意识形态传播机制和话语转换机制,在与非马克思主义的斗争和交锋中占领高校讲台。第三,遵循全方位育人的理念,发挥人文社会科学课程所蕴含的的意识形态教育功能。人文社会科学是事实科学与价值科学、真理与价值的统一,蕴涵着丰富的理想信念教育资源,能给予青年学生以文化熏陶、思维启迪和内心体验。对青年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应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导作用和人文社会科学的辅助作用,努力构建全方位、多层次和宽领域的理想信念教育课程体系。

(三)不断创新教育载体和方法,增强理想信念教育主导力

随着时代发展和科技进步,青年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社会环境、目标任务、教育内容和教育对象都发生了变化,要提高理想信念教育实效性,必须坚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教育模式和方法。首先,挖掘网络教育资源,打造网络教育平台,守好理想信念网络教育新阵地。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兴媒体科技平台具有鲜明的意识形态属性,对社会舆论的形成与扩散起关键作用。在网络化的社会环境下,我们应该将传统的显形教育与虚拟的网络教育结合起来,积极开发网络资源,充分利用微博、微信等新兴媒体,创新教育方式、方法,开展贴近学生、形式活泼的理想信念教育活动,使理想信念教育方式由平面教育走向立体教育、静态教育走向动态教育,坚持用马克思主义占领网络阵地,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并塑造良好的网络舆论生态环境,切实增强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的凝聚力和吸引力。同时,要加强网络管控和引导,建立和完善网络管控机制,防止非马克思主义社会思潮的不良诱导,引导青年学生树立正确的网络观,提升辨别能力,避免盲目跟从和认可。第二,打造社会实践平台,在实践中落实理想信念教育。理论源于实践并最终服务于实践,理想信念教育不能止步于理论教育,必须在社会实践中加以内化和提升。青年学生可以通过社会实践,走出学校,走进社会,了解国情,在实践中获得直观体验,从而不断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高校应重视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加大对社会实践基地的建设力度,不能流于形式、浮于表面,要积极争取政府和社会对实践基地的支持和财政投入,为青年学生提供稳定的社会实践锻炼平台。青年学生要在思想上高度重视,坚持做到课堂教育与社会实践、贡献社会相结合,在社会实践中找准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结合点,并不断坚定崇高的理想信念,努力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贡献青春热血。

(四)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人才队伍建设,抓好理想信念教育主载体

思想政治教育队伍是青年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组织者和实施者,其素质直接决定着高校理想信念教育的广度和深度。要提高理想信念教育的水平,必须加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首先,夯实理论功底,培养一批具有深厚理论素养的马克思主义信仰者。深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是开展理想信念教育的基础。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者不仅要具备深厚的专业理论素养,而且要在思想和行动上做到“真信”“真懂”“真用”,绝不能因为社会环境变化而放弃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其次,丰富理想信念教育用语,造就一批具有感召力和亲和力的工作者。思想和语言是同步发生的,语言是传递思想的桥梁。在对青年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的过程中必须增强理论的趣味性,增加语言的魅力,努力做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理”是语言的根基,要以理服人,就必须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权威性和主导性,把“理”讲清楚,讲透彻,增加理论的说服力。“情”是语言的催化剂,可以增加语言的穿透性和活泼性,不断深化对“理”的认知,通过两者的恰当结合和交融互动可以提升青年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感染力和影响力。第三,提升技能水平,打造一支驾驭新媒体技术的传播者。以互联网为核心的新兴媒体是青年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新阵地,网络传播的快捷性和普及性给理想信念教育带来了新的机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该不断学习,提升理论素养,加大对新型传播技术的培训和运用,不断提升互联网舆论引导能力和管控能力,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构筑一道坚实的意识形态防火墙。

[1]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278.

[2]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111.

[3]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386.

[4]习近平.推动全党学习和掌握历史唯物主义更好认识规律更加能动地推进工作[N].人民日报,2013-12-05.

[5]习近平.在对历史的深入思考中更好走向未来 交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答卷[N].人民日报,2013-06-27.

[6]习近平.胸怀大局把握大势着眼大事 努力把宣传思想工作做得更好[N].人民日报,2013-08-21.

[7]冯刚.新形势下意识形态相关问题研究[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14.

[8]侯惠勤.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论[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1.

2016-12-26

浙江省教育厅科研项目“意识形态视域下高职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路径探析”(Y201533734)。

A81

A

2095-7602(2017)03-0001-04

杨荣刚(1987-),男,浙江农业商贸职业学院社会科学部讲师,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从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猜你喜欢

理想信念马克思主义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理想信念是“政治灵魂”
题解教育『三问』
诠释理想信念的写作追求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坚定理想信念 锤炼优良作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