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POA”理论应用于大学日语教学改革的思考
2017-05-12毕雪娇
宫 雪,毕雪娇
(1.大连海洋大学 外国语学院,辽宁 大连 116023;2.大连外国语大学 研究生处,辽宁 大连 116044)
关于“POA”理论应用于大学日语教学改革的思考
宫 雪1,毕雪娇2
(1.大连海洋大学 外国语学院,辽宁 大连 116023;2.大连外国语大学 研究生处,辽宁 大连 116044)
“POA(production-oriented approach)”即产出导向法,是一种新的教学理论体系。其核心理念是“输出”到“输入”再到“输出”的驱动式教学,倡导以学习为中心并强调学用一体化。本文以大学日语高级听力课程为例,探讨了POA在大学日语教学中应用的可能性。一方面,旨在探索高等日语教学改革的新思路、新方法和新模式;另一方面,为提高日语教学水平、加强跨国际交流的复合型外语人才的培养提供参考建议。
POA;日语;教学改革
2007年,北京外国语大学文秋芳教授提出“输出驱动假设”。经过文教授及其团队和外语界同人的反复论证与实践,历经八载,该“假设”于2014年10月在“第七届中国英语教学国际研讨会”上被正式命名为“POA”(产出导向法)。
“POA”理论强调外语教学中的“产出”:“‘产出’与‘输入’的含义不同。‘产出’除了包括‘输出’所指的说和写以外,还包括口译和笔译;‘产出’对应的英语是production,既强调产出过程(producing),又强调产出结果(product)。”[1]由此可见,该理论的优势在于,以“产出”进行驱动,有效地提高学习效果,促成学习与应用的一体化。目前为止,基于该理论的英语教学改革与教学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将该理论应用于英语以外的其他语种的教学改革研究凤毛麟角,教学实践更是鲜有人涉足。虽然该方法的实施对象是有英语基础的中高级外语学习者,但这种强调“产出”的方法颠覆了传统的“先输入再输出”的教学理念,能够真正地将讲授、学习、应用等环节有机地结合并促使效果最大化,对其他语种的学习同样具有理论指导意义。
本文在分析我国大学日语教育现状的基础上,以《高等学校日语专业本科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以下简称“新国标”)为纲,将“POA”应用于大学日语教学中,从教学主题、目标、任务、环节、评价、反馈、收获、提升等若干环节进行设计,试图探索一种行之有效的日语听力教学改革方案。
一、我国大学日语教育现状
日本国际交流基金会统计结果显示,到2012年为止,母语非日语的全球日语学习者人数接近400万,其中中国的学习者人数达到了一百万之多,占总数的26.3%;中国的日语教育机构数量有1800所,日语教师有16752人。无论是日语学习者、教育机构还是日语教师的数量,中国均排在首位。[2]
从新中国成立起至今近70年的发展中,我国高等院校日语专业的发展经历了由低速到快速再到高速发展的不同阶段,取得了显著成绩:办学规模不断壮大,办学条件不断改善,教师与学生人数逐年增加,水平也大幅提升。进入21世纪后,中国经济进入转型期,日语教育区域发展良莠不齐、质量高地参差、传统教学模式僵化、教学与实际应用脱节等问题凸显出来,影响和制约着中国高等日语教育的发展。
此外,随着中国与世界经济的发展,对外语类人才的需求由单一的翻译人才转为跨国际交流的复合型人才,这一趋势迫切地需要教育部门和教育者在教学中进行内涵与外延建设的双重革新。日语学习者学习动机和目的的多元化导致了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现代日语教学,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二、新版《高等学校日语专业本科教学质量国家标准》的目标与要求
2014年4月16日,“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研制工作会议”在京顺利召开,研究制定92个本科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引导高校推进改革、提高质量。《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的研制,为高校自身建设与发展,尤其为人才培养标准的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等指明了方向,也提出了新的标准与要求。
日语新“国标”遵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等文件精神,按照研制《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的要求制定,作为日语专业本科的准入、建设和评价依据,包含九个方面。与原“国标”相比,日语新“国标”中的“具备中国情怀和国际视野”“掌握日本国情相关知识”“熟悉中国语言文化知识、形成跨学科知识结构”“具备文学赏析能力、跨文化交流能力、思辨与创新能力”等内容,对日语专业类人才的素质、知识和能力的认定与评价提出了新的标准。另外,在“课程体系”“教学与评价”“师资队伍”“教学条件”“质量保障体系”等方面也有不同程度的调整与更改。
鉴于此,基于新“国标”的高等学校日语专业教学改革势在必行。高校日语专业应根据该标准制定适应社会发展需要、体现本校定位和办学特色的培养方案。将“POA”应用到大学日语专业教学中,在培养高素质、高水平、跨文化交际的复合型日语专业人才方面,具有推动契合新“国标”大学日语专业改革的、以改促建的积极意义。
三、基于“POA”理论的日语教学改革探究
(一)“POA”理论体系的特点和优势
1.教学主体
“POA”理论的“学习中心”说,区别于一直以来备受推崇的“以学生为中心”或“以教师为中心”说,即突出强调教学活动的有效性,一方面可以充分发挥教师在课堂上的导向作用,另一方面可以促使学生在“输入”和“输出”的过程中主动获取知识,修补外语知识的缺陷与缺失,不断地熟练外语技能。
2.教学效果
曾有学者一针见血地指出我国大学英语教学“重语言知识轻语言交际能力。”[3]其实这是我国外语教育存在的普遍问题。“POA”强调学用一体化,即“一切语言教学活动都与运用紧密相连,做到‘学’与‘用’之间无边界、‘学’与‘用’融为一体。”[1]改变传统教学中“学”与“用”脱节的问题,是外语教学改革的重中之重。以“输出”为教学目标的课堂教学,不但可以过滤掉与“产出”无关的“惰性知识”[1],并且可以通过小组讨论、个人展示、情景模拟等教学形式促使学生开口说外语,达到即学即用的教学效果,克服学而无用、学而不用、学用脱节的弊端。
3.教学目标
基于“POA”的教学,“输出”与“输入”既是关键也是核心,而且“‘输出’比‘输入’对外语学习的内驱动力更大。输出驱动不仅可以促进接受性语言知识运用,而且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新知识的欲望;就教学目标而言,培养说、写、译表达性语言技能更符合社会需求,因此说、写、译表达性技能为显性考核目标,听、读接受性技能仅为隐性目标;根据社会就业的实际需要,学习者可以从说、写、译中选择一种或几种输出技能作为自己的学习目标。”[4]教与学的有机结合、学与用的同时进行,促使教与学的效果都非常明显。
4.人才培养
“POA”理论的“全人教育说”更关注高等教育的人文性培养。“有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有利于培养学生中外文明沟通互鉴和传播中国文化的能力。”[1]这一人才培养目标符合国家《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对新世纪外语人才培养的要求,旨在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跨国际交流能力,更加注重文化涵养的培养。为此,“POA”在教学环节中提出了三个假设,即“输出驱动假设”“输入促成假设”“选择性学习假设”;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通过“驱动”“促成”“评价”等环节实现预期教学目标、强化学习效果,达到综合人才培养的目的。
(二)课堂教学设计
“POA”最核心的环节,首先是“驱动”,即以“产出”为目的的教学,通过“输出”(即应用)促使学生主动学习,又按照“输出”的目的促使学与用融合为一体。下面以大学日语高级听力课堂为例,设计基于“POA”的课堂教学流程。
1.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包括基础语言和沟通交际能力两个方面。基础语言目标要完成任务要求的“意愿表现”的一些基本词汇与语法内容,如日常工作、商务谈判、个人意见的陈述;沟通交际能力的教学目标要求学生在听懂对方意图的基础上,清楚内部和外部交涉方法的差异,表达准确、有效沟通。
2.教学主题
所设定的“意志表述”单元,涉及肯定、否定、赞同、反对等四个主要方面。通过工作需要、商品交易的内部讨论和外部谈判等环节的模拟练习,驱动学生根据不同的场景选择合适的表述,不但符合日语专业三年级高级听力水平,而且可以提高学生语言运用能力,达到沟通交流的目的。
3.任务设计
将全班学生分为若干个小组,赋予每个小组的每位学生一个新的身份进行情景模拟练习。要求每位学生在执行教学任务的过程中,根据说话者与听话者身份地位的差别、亲疏远近的不同进行演练;让学生在内部讨论、对外谈判等不同场景中进行沟通交涉练习,从而达到学用一体的“输出”目的。
4.课堂教学
根据任务设计的要求,教师应利用不同身份和不同场景的演练让学生感到“知识饥饿”并主动做好预习。课前针对“输出”任务,主动获取大量相关知识;在情景模拟过程中进行有针对性的吸收和记忆;在对话过程中了解自身外语的听说水平,清楚自己的缺点与不足,在今后的学习中查缺补漏;在不同的情景模拟演练中锻炼自己的思辨能力,注重本土文化和他国文化的差异,为今后的跨文化交际打下坚实的基础。
5.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也是教学环节的一个重点。在情景教学过程中,每一句话都涉及日语表达中“尊敬、自谦、郑重”等表达方式的选取,因此,学生会自然而然地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沟通交流,驱动“输入”。在这一过程中,由于水平高低、预习好坏等因素的影响,学生会表现出表述准确对答如流、表述基本正确回答一般、表述不准确回答不恰当、不知所措等几种情况。教师可以发挥课堂的主导作用,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在整个教学任务完成以后,教师针对每个小组、每位学生的不同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比较和评价,帮助学生及时知道自己的优势,找出自己的不足,更好地促成“输出”。
基于以上内容,笔者设计的大学日语高级听力课程“意愿表现”单元的教学任务大致如图1所示。
图1 大学日语高级听力“意愿表现”单元课堂教学设计图
如图1所示,从教学主题和教学目标开始,教师要根据受课对象的水平,结合实践进行教学任务设计:首先是任务难度和任务复杂度的把握;然后是“输出”—“输入”—“输出”之间的衔接;最后是对教学的整个环节进行及时点评,找出问题、分析原因、总结归纳,进行教学反馈。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均为教学活动中的主体,既保证了驱动阶段学生的主动学习,又有的放矢地“输出”和“输入”,进而能够准确、高效地“输出”。由此可见,按照“POA”进行的课堂教学,每一个环节都为能够高效地产出而经过精心设计;教师以媒介的身份保障各个环节的顺利进行,保证学生学习的准确性、丰富性和有效性;学生能够通过这样的教学活动将自己的主体性发挥出来,在“输出”的驱动下,通过交际实践,完成即学即用的“输出”。
四、结语
“POA”的优点和特点在于以“输出”驱动学习,又利用“输入”有效地促成“输出”,达到学用一体化,保障课堂教学既能兼顾基础知识又能提高交际能力。以“POA”为理论指导的大学日语教学,在教学理念、教学流程等方面较之传统的先“输入”后“输出”的教学法有诸多突破和改进,有助于跨国际交流复合型人才的培养。“POA”不但为我国外语教学改革提供了新的指导理论,而且保障了外语教学中“讲授、学习、应用”系统的完整性和高效性,也从行动层面推动着我国外语教学改革的建设与发展。
[1]文秋芳.构建“产出导向法”理论体系[J].外语教学与研究(外国语文双月刊),2015(4):547-553.
[2]海外の日本語教育の現状 2012年度日本語教育機関調査より[M].东京:株式会社くろしお,2013:2-6.
[3]夏纪梅.大学英语教师的外语教育观念、知识、能力、科研现状与进行情况调查结果报告[J].外语界,2002(5):35.
[4]文秋芳.输出驱动假设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思考与建议[J].外语界,2013(6):15.
G642.0
A
2095-7602(2017)03-0188-04
2016-09-21
辽宁省国际教育科研规划课题“新常态下的高等日语教育建设——大学日语听力教学改革研究”(LNGJ150058)。
宫雪(1982-),女,讲师,博士,从事日语语言文学研究;毕雪娇(1988-),女,硕士,从事日语语言文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