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品管圈的历史与发展现状分析

2017-03-29李春香王斌全康凤英

护理研究 2017年9期
关键词:品管圈医疗理论

李春香,王斌全,康凤英

品管圈的历史与发展现状分析

李春香,王斌全,康凤英

通过在护理研究生中开展品管圈小组交流活动,对品管圈研究内容具体划分、讨论,了解品管圈的研究现状和临床应用,探讨品管圈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方法,提高护理研究生对新知识新技能的掌握能力和学术讨论、交流能力。

品管圈;护理管理;护理质量

20世纪90年代品管圈(quality control circle)活动引入到医院管理领域,逐渐在国内医院发展和成长,形成了一系列医院质量管理理念,对医院组织文化和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医疗领域品管圈管理的直接目标是增强医疗人员发现和解决医疗问题的意识,提高员工工作士气,改善医疗工作环境;其间接目标是提升医疗质量,降低医疗管理成本,提高医疗服务效率等[1]。品管圈在护理领域的实施对护理质量管理中出现的不完整、不全面、不到位的情况实施全程的监管,对临床护理质量控制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为了鼓励医院开展此项活动,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医疗服务监管司,委托清华大学医院管理研究院于2013年10月开展全国性医院品管圈竞赛,把品管圈活动推向全国所有的医疗机构,这对改进我国医疗、护理服务质量具有不可估量的意义和价值[2]。护理研究生是护理事业未来的科研工作者、临床实践者、临床护理专家,通过学术交流,掌握先进的管理经验,提高自己的学术水平,学会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与精神,都为护理学科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本研究主要对我校进行的护理研究生品管圈学术讨论课进行总结分析,了解品管圈现状和临床应用,现报道如下。

1 品管圈学术课程设置和内容简介

将品管圈按照发展和内容划分为7个主题内容,包括品管圈的历史及发展过程、国内外现状、存在问题与思考,品管圈的理论依据,品管圈十步骤及案例分析,新旧质量管理工具的比较,统计学方法在品管圈中的应用,品管圈与干预研究方法的区别,案例外文文献分享,分别由7组护理研究生进行讲解并提出问题,针对问题进行讨论,讨论结束由护理专业的老师进行点评。

2 品管圈主题讨论课程内容精要

2.1 品管圈的理论基础及应用现状 品管圈是一种质量管理方法,当前品管圈活动有一种随大流、跟风趋势,甚至出现该活动的大肆泛滥和为了品管圈而品管圈的现象。因此,在使用该方法之前对其理论基础和历史发展、国内外现状、适用范围了解熟悉后才能明确开展品管圈活动的目的和具体过程。

2.1.1 品管圈的基本理论基础 品管圈是基于质量管理理论、需求层次理论、目标管理理论、目标设置等理论建立起来的一种管理理论。工业革命和先进技术的发展促使管理行业内质量的提高,从加工机械化、经营规模化到集约化的工业发展促使质量管理理论在此过程发展中演进和发展,出现了著名的科学管理理论、过程控制理论、全面质量管理理论;任何企业和医疗行业的组成单位都包括“人”,石川馨博士说过:“有人的地方就适合实施品管圈活动,无论是什么行业,什么部门,因为品管圈活动完全符合人类的需求”。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指出人包括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自尊需要、自我实现需要,当最基本的需求满足之后就要求高一层次的需求,如何通过该理论来满足员工的个人需求从而提高工作品质和效率就需要了解赫兹伯格的双因素理论。双因素理论将工作的满意因素划分为激励因素和保健因素,不是所有需要得到满足就能够在工作中起积极作用,激励因素是一种在心理上的激励,表现出成就感、成长和责任等需要的满足;不具备保健因素将引起员工的不满,保健因素单纯从经济、安全、身份、物质等方面提供了满足,具备该因素并不一定如激励因素一样起到作用;保健与激励因素可以转化,激励因素以工作为核心。每个品管圈活动在制订之前必须了解该活动的目的和目标。彼得·德鲁克首先提出目标管理概念并成为当代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品管圈活动的基本理论之一,区别于传统管理方法就在于其不是自上而下的控制与监督,不注重属下员工完成任务的过程和具体手段,而是关注员工的自我控制,以达到目标的好坏、优劣作为考核、评估的标准,实现目标管理的细致化、具体化。在品管圈应用中还有一项重要的理论,即目标设置理论,由美国马里兰大学管理学兼心理学教授洛克和休斯于1967年最先提出。目标设置理论是目标管理理论的基础,目标具有一定的难度、非常明确,短期、中期目标比长期的更有效,需要定期反馈,完成一个目标会成为下一个目标的基础,目标未完成要诚实对待。在品管圈中还有其他一些重要的理论,如戴明循环(PDCA循环)学说是美国质量管理专家戴明博士用于阐明管理环节的科学理论,成为品管圈十大步骤的主要基础理论。

2.1.2 品管圈的发展历程 20世纪中叶戴明博士和裘兰博士率先提出了品管圈思想,从品管圈思想的萌生、品管圈在日本企业中初步应用、品管圈管理模式的开启、在日本大范围的展开,到我国台湾对品管圈活动的推广后,再逐渐运用到各行各业当中。20世纪90年代台湾引进品管圈活动,为了推广这种管理方法,每年定期举办医疗质量圈比赛,之后上海、浙江、海南、江苏等也逐渐开展该活动和成果报告会,2010年浙江省在卫生行政主管部门的指导下,率先在医院药事管理质控中心成立“品管圈活动推动工作小组”,在浙江省医学会、浙江省医院协会和浙江省护理学会的共同推动下,成功举办了第1期、第2期品管圈活动成果发布会和第3期全省医院品管圈活动启动会。2011年4月品管圈活动推动小组率先在全国举办了“医院品管圈圈长论坛”,为提高医疗品质、改善医疗服务质量提供了一个交流和合作的平台。在2014年刚刚结束的上海品管圈大赛中也涌现出了一批优秀的品管圈成果和管理人才。

2.1.3 品管圈在医疗行业的应用现状

2.1.3.1 品管圈在国外医疗行业中的应用现状 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将品管圈作为质量管理的一种方法,不仅大规模应用于工业、科技等产业,也跨领域应用于医疗质量管理。继日本、新加坡、澳大利亚的医院品管圈活动兴起并趋于成熟,美国、英国、德国、法国等国家也于各医疗领域广泛推行品管圈活动。当前医疗保健面临方方面面的挑战,医院也在不停地探寻一些新的管理策略和持续的改进工作质量的措施。美国的健康照护系统引入品管圈的时间较迟,是在其他医疗部门获得很多研究成果报道之后才将品管圈活动引入到健康照护的行业领域中去[3]。美国加利福尼亚·安蒂奥奇·萨特的医疗中心引入品管圈活动的结果显示,美国从2002年开始开展品管圈活动,使照护病人的错误发生率降低了50%[4]。可见品管圈活动在美国医疗行业中的重要性。Coffin等[5]认为可以通过6西格玛原则和品质管理圈活动来改善工作中的质量问题。通过此活动,培训员工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且讨论工作中的问题,提出改善措施,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促进员工有效完成工作。法国一项研究发现品管圈对改善急诊护士工作满意度、提高工作质量有非常重要的影响[6]。加拿大一项品管圈活动显示通过多方面的健康教育能够改善骨质疏松药物应用的作用[7]。

2.1.3.2 国内品管圈研究现状 国内品管圈研究发展迅速,近几年来品管圈的研究成果举不胜举。在医疗行业内的应用主要涉及门诊、急诊、住院部、药剂科、检验科、手术室、重症医学科、医学临床实验室和行政后勤等,涉及护理、医疗、管理、药剂等多个工作岗位。内容主要包括护理质量管理、药事服务管理、医疗质量管理、社区卫生服务、环境文化建设等方面[8]。在护理行业的应用主要包括病人安全与护士职业暴露、护理质量改进与护理管理、临床护理和健康教育、护理教学质量改进,当前更倾向于临床常见问题的应用分析和效果评价。杨良枫等[9]研究关于品管圈在骨科冰敷效果的应用研究,疾病病种不同采用的品管圈内容不同,品管圈在内科、外科、ICU、门诊等不同科室内的应用也在逐渐增多。高元芝等[10-11]在研究中指出以缺陷管理作为切入点,依托现代信息技术和现代管理学理论,全面透视医院在医德医风、师德师风、医疗服务质量等在内的医院各项服务工作中表现出来的问题,通过信息系统整合各类缺陷信息,运用品管圈活动及PDCA循环改进法,归纳并综合分析,挖掘在医院管理制度、流程和执行过程中表现出的深层次的根源缺陷,优化流程、纠正和预防缺陷,达到综合整治的目的,最终实现医院服务质量管理的持续性改进。

2.2 品管圈活动的统计学方法 在开展品管圈活动中会遇到很多的统计学方法,但是统计学方法与品管圈又具有一定的区别和联系。正确运用统计学方法是实施质量管理的基本保证,统计目的是为分析服务,总结经验教训,更好地实现过程控制和生产经营,现有工作上的需求才有统计的策划和实施,不是为管理而运用统计技术,离开生产经营工作就不存在管理和统计的需要,否则就会造成统计工作的盲目甚至失误[12]。在品管圈中使用的统计学方法是具体的,也可能不需要主动统计,目的就是通过品管圈活动改善质量问题。品管圈的成果报告中经常看到非数字数据分析的统计方法,包括亲和图、因果图、系统图(树图)、关联图、PDPC法、箭条图、矩阵图、头脑风暴法、流程图、水平比较法及相关的简易图表等和数字数据分析的统计方法。

2.2.1 品管圈常用的新旧工具 日本质量管理专家在推行全面质量管理工作过程中,引进学习美国质量管理理论,针对现场工人和初级技术人员的特点,开发出便于掌握的7种统计工具,即排列图、因果图、调查表、直方图、控制图、散布图和分层法,一般称为“质量管理7种工具”,适用于现场的质量管理,为开展质量改进,普及统计技术应用提供了有效的途径。而关联图和亲和图用来整理问题,系统图、矩阵图、矩阵资料分析法用来展开方针目标,PDPC法、箭条图用来安排时间进度。在品管圈活动中过程不同用到的方法也不同,根据潘远丽[13]总结的关于统计学工具在品管圈的应用见表1。因此,统计工具有其适用范围,在不同阶段选用合适的统计工具。品管圈常用的新旧7种工具见表2。

表1 统计学工具在品管圈中的应用

表2 品管圈常用的新旧7种工具

2.2.2 品管圈活动与干预研究的区别 干预研究是品管圈活动中常常用到的一种方法,但是两者又存在区别,主要表现在概念、特点、目的、分类、步骤和效果评价等方面。①概念:品管圈活动由相同、相近或互补的工作场所的人们自动自发组成小圈团体(6人左右),来解决现场、管理、文化等方面的问题或者课题,形式非常活泼。干预研究在《流行病学》中指的是在研究者的控制下,对受试对象施加某种因素或干预措施,或者消除某种因素,以观察对发生疾病或者健康状态的影响。②特点:品管圈活动具有普遍、自愿、目的、科学、民主、改进、经济、发展、激励性等特点,干预研究则强调前瞻、干预、随机、对照。③目的:品管圈活动以创新、持续改善、解决问题为目的,而干预研究以检验病因假设、评价新药或新疗法、新制剂效果、评价疾病防治效果、成本效果评价等为目的。④分类:品管圈活动可根据品管圈活动类型分为现场型、攻关型、服务型、管理型、创新型等。而干预研究则按照研究场所划分为现场试验、临床试验、社区干预实验,按所具备的基本特征划分为随机对照试验和类实验。⑤设计步骤:品管圈活动有明确的四阶段十大步骤。而干预研究则可分为设定主题、现状调查、分析原因、制订对策、实施对策、效果评价等过程。⑥效果评价:品管圈活动以有形和无形成果来评价,而干预研究可以根据具体的实验效果来设定定性或者定量指标。

3 品管圈在医疗行业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和启示

现在医院推行品管圈管理,提高了医疗的质量和管理水平,但是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相关的问题。首先表现为注重品管圈的形式而忽略品管圈在质量管理中的真正目的。很多品管圈活动为了得到预期的成果对相应的数据进行修改,把大量时间花费在品管圈活动统计结果上,忽略问题的真正原因和改善措施。品管圈活动是一个反复的过程,一个主题的完成并不能代表问题的终结,需进行再次开展新问题的品管圈活动,不断对工作中的问题进行原因分析和措施改善,因此,耗费时间长,而且活动具有延续性。其次,激励是品管圈的理论基础之一,医院的激励机制还不够完善,任何新的方法的应用都是在不断探索当中逐渐成熟发展的,因此,医院管理部门应进一步加强管理的激励机制,保证员工的积极和热情,真正从问题的源头入手,彻底将品管圈的理论和方法运用的医疗行业中。

[1] 田晓婷.品管圈在医疗领域的应用[J].中国医院院长,2013(7):49.

[2] 刘庭芳.品管圈解惑[J].中国医院院长,2013(7):55.

[3] Canel C,Kadipasaoglu S.Quality control circles in the Veterrans Administration hospital[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ealth Care Quality Assurance,2002,15(6):238-248.

[4] Making healthcare quality a team effort[J].Modern Healthcare,2002,4:22.

[5] Coffin CT.The continuous imprvement process and ergonmics in the ultrasound department[J].Radiology Management,2013,35(1):22-25.

[6] Hosseinabadi R,Beiranvand S,Karampourian A,etal.The effect of quality circles on job satisfaction and quality of work-life of staff in emergency medical services[J].International Emergency Nursing,2013,21(4):264-270.

[7] Ioannidis G,Papaioannou A.The utilization of appropriate osteoporosis medications improves following a multifaceted educational intervention:the Canadian quality circle project(CQC)[J].BMC Med Educ,2009,6(9):54.

[8] 黄秀梅,郭晶.我国医院品质管理圈活动开展现状的文献分析[J].华西医学,2013,28(4):605-608.

[9] 杨良枫,陈敏.品管圈活动在提高骨科冰敷效果中的应用研究[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4,11(2):123.

[10] 高元芝.品管圈在医院优质服务质量持续改进中的效果评价[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2,22(18):100-102.

[11] 邵立新,俞珍,钱萍.品管圈活动在改进医疗质量管理中的实践与探索[J].中国医学创新,2012,9(35):100-101.

[12] 倪红兵.正确运用统计学方法是实施质量管理的基本保证[J].世界标准化与质量管理,2008(12):8-10.

[13] 潘远丽.统计方法在QC小组活动中的应用[J].广东水利水电,2005(6):77-78.

(本文编辑 苏琳)

Analysis of history and development status quo of quality control circle

Li Chunxiang,Wang Binquan,Kang Fengying

(Shanxi Medical University,Shanxi 030001 China)

李春香,硕士研究生,单位:030001,山西医科大学(河南科技大学);王斌全(通讯作者)、康凤英单位:030001,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

引用信息 李春香,王斌全,康凤英.品管圈的历史与发展现状分析[J].护理研究,2017,31(9):1140-1142.

R47

A

10.3969/j.issn.1009-6493.2017.09.038

1009-6493(2017)09-1140-03

2015-08-05;

2017-02-27)

猜你喜欢

品管圈医疗理论
坚持理论创新
神秘的混沌理论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京张医疗联合的成功之路
我们怎样理解医疗创新
医疗扶贫至关重要
品管圈在质量文化构建中的应用
品管圈“转”起来
品管圈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