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家具木工高等职业教育研究
——以台湾屏东科技大学木设系特色教学为例
2017-03-29安胜足黄俊杰刘志军李玉灵
安胜足,黄俊杰,刘志军,李玉灵
(1.河北农业大学 林学院,河北 保定 071000;2.台湾屏东科技大学 农学院,台湾 屏东 91201)
台湾家具木工高等职业教育研究
——以台湾屏东科技大学木设系特色教学为例
安胜足1,黄俊杰2,刘志军1,李玉灵1
(1.河北农业大学 林学院,河北 保定 071000;2.台湾屏东科技大学 农学院,台湾 屏东 91201)
近年来,台湾高等职业教育得到了较好发展,取得了良好成绩,屏东科技大学木材科学与设计系就是成功的典型案例。该系大学部的特色教学可以归纳为木工教育特色教学、设计习作特色教学、产学研的结合与校外职场实习等方面,其中木工教育特色教学最能代表该系的教学特色。根据对台湾屏东科技大学木材科学与设计专业的研究,并针对大陆地区相近专业的实际情况,建议在今后教学中加大专业课在课程体系中的比重;突出木工教育特色教学;推进毕业设计及毕业实习改革。
家具木工;高等职业教育;特色教学
DOI号:10.13320/j.cnki.jauhe.2017.0004
台湾屏东科技大学(以下简称屏科大)是一所以农学、林产工业为特色的典范科技大学,拥有强大的师资力量和丰富的人才培养经验。该校的木材科学与设计系(简称木设系)隶属农学院,是台湾技职大专院校中唯一一所以木材生物质资源为主的设计科系。2008年,为了适应社会环境和行业的发展,木设系进行了教学改革,在课程设置中增加了设计方面的教学内容,并进一步强化木工实务训练 ,落实“从干中学,学用合一”的教学理念,培养具有木材科学理论和设计创作能力的专业性人才[1]。台湾屏东科技大学木材科学与设计系在国内外各种作品展和设计竞赛中获得了诸多成绩,该系的特色教学已经成为台湾家具木工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成功案例。本文以台湾屏东科技大学木设系大学部为例,从课程设置与教学、毕业生实务专题设计、木工兴趣小组、木工技能证照检定和技能竞赛等方面,介绍、分析了台湾家具木工高等职业教育。并在此基础上总结了木设系大学部的教学特色,希望为相关院校的家具、木材及相近专业提供可以参考和借鉴的教学方法和管理经验。
一、学用合一的课程设置
屏科大木设系课程设置比较灵活,会根据学科发展需要不断进行调整。为体现木设系的办学特色,笔者会在文章不同部分以不同年级为例进行介绍。
以木设系大学部2014级课程为例,其课程体系包括校订课程、院订课程和系订课程3大类[2],详见表1。校订课程为必修课程,包括国文、英文等8门课程共计40学分,但实际只按29学分计算。院订课程也为必修课程,包含实务专题等4门课程共计13学分,实际按9学分计算。系订课程则是围绕木质资源材料开发与应用、木建筑结构与空间环境规划、产品设计与创作三大主轴设立,共计约52门专业课,分为系订核心能力课程、系订核心增能课程和系订主轴素养课程3个层次[3]。系订核心能力课程为专业基础课,是必修课程,16门课程共72学分,但只按46学分录入。系订核心增能课程为选修课,7门课程22学分,但实际只按14学分计算。系订主轴素养课程为专业选修课程,29门课,100学分,以65学分录入。由此可以发现,屏科大木设系为了让学生学到更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给学生开设了更多的专业课程供学生选修。
屏科大木设系学生毕业至少应修满 136 学分,其中必修课程应修 84学分[2],包括校订及院订的大学基础素质教育课程共36学分,49×18学时;院订的“实务专题”共2学分,4×18学时;系订的必修专业课为系订核心能力课程,共计46学分,72×18学时。选修课程包括系订核心增能课程和系订主轴素养课程,木设系学生要从79学分的选修课程中至少选修52学分才能毕业。核心增能课程共14学分,22×18学时,被安排在大学一年级和二年级,学生基本都会选修;木设系学生还要从主轴素养课程中至少选修38学分,约60×18学时。从学时来看,达到最低毕业要求的专业课程学时数为158×18,大学基础课学时数为49×18,木设系毕业生所修专业课程学时数占所修总课程学时数的76%。由此可见,屏科大木设系对系订专业课程的侧重。
屏科大木设系的办学目标非常明确,即为台湾经济建设培养职业型、技能型的木工设计人才,将“从干中学,学用合一”的教学理念融入到课程规划中,课程的设置和开设非常注重木工实务训练,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如实务专题、木工基本操作、校外职场实习、木质乐器制作实务等。所以说,技能型实践教学是屏科大木设系设计教育的重要环节。工厂化的实践教学环境是其特色之一,实践教学从一年级开始,一直贯穿到毕业的全部教学过程[4]。
表1 木设系大学部2014级课程体系分析
二、毕业生实务专题
屏科大木设系的“实务专题”就是“毕业设计”。以木设系大学部2011级学年班的“实务专题”为例,该课程是必修课,连排两个学期[2],每学期为36学时,由该班级导师主持。
(一)实务专题报告会
实务专题共有5次提报,5次成绩平均起来作为最终成绩,很科学、也很公正。该班“实务专题”分为科学组和设计组两个大的类别,均是在每位指导教师的研究方向上做设计或研究。有的设计组也要做实验以确定最佳工艺参数,有的科学组也要做设计以凸显其科学研究的意义与价值。每组提报用时15分钟,其中学生陈述时间为10分钟,老师提问学生回答环节为5分钟。评分项目占比为专题概念分析30%、企划书内容35%、表达能力20%和简报资料15%。以100分为总分计算,指导教师占50%,其他教师总和占50%,平均分为本次提报分数。提报结束后还设有老师讲评和班级检讨环节。
(二)毕业成果发表筹备委员会
为了在台北新一代展的精彩亮相,木设系大学部2011级学年班特地成立了毕业筹备会,简称毕筹会。毕筹会负责校内、外专题作品成果展的展务工作,包括展场规划、展会上贩卖的木质小商品、提报时间及进度的安排、文美宣品设计等工作。毕筹会有总召、副召、总务、执行秘书、活动企划、公关、文书、美宣、展务、摄影、交通、周边商品设计、庶务等职务分工,全班共同协作[5]。在每周的“实务专题”课程中,毕筹会和班导师都会抛出不同的议题和全班同学一起探讨。毕筹会把全班同学的积极性都调动了起来,大家群策群力、早动手、密谋划,共同办好毕业展。
(三)实务专题作品成果联展
“实务专题”课程的学习成果展演活动分为校内展演、校外展演与竞赛活动等3种形式。木设系大学部2011级学年班以“探·纤维”为主题的专题作品展共4次,分别是屏科大玉岗图书馆的校内成果展、高雄大东艺术中心的青春美展、台北新一代设计展、驳二艺术特区的青春设计节。该系同学入围2015台北新一代设计展的7项大奖,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在台北世界贸易中心举办的新一代设计展,是以学生设计新秀的作品为主的展览,是台湾设计界的盛事,也是全世界以学生为主最大型的设计展览之一。
这种校内外毕业成果联展意义非凡。一是展现了学生们4年来的学习亮点,是学生得以发挥所学、自我验收的初始舞台,是4年来努力的成果证明,使学生某些好的创意有可能变成可以大量生产的商品。二是成为学生们就业前的准备。因为这是一个能够完整论述自己作品的历练与机会,提高了同学们的表达能力,增强了自信心。好的设计师需要具备提案表达能力,使业主乐于购买自己的设计,这是非常关键的。三是有效提升了木设系师生们的眼界及思维高度。四是对学校或科系起到了宣传和招生的作用。
三、课程之外的教育延伸
(一)木材创意研究社
屏科大木设系学生以“乐活木艺创作·加值设计”为理念,创立了木材创意研究社(简称木工班),利用课余时间勤学木工、创意设计,以成长为会读书的“一流木匠”。木工班的宗旨为:指导学员学习传统木工榫接技巧,并配合艺术与设计的创意技法,促进社员的木艺创作。每周一、三、四晚上开课,时间为晚上6:30至10:00,主要由木工竞赛选手带班上课,有时木设系老师也过来指导。
根据木工班成员木作能力的不同,分别给予不同程度的木质工艺专长训练。大一刚入学的新生社员要从初阶班开始学习。初阶班学习包含刀具研磨、工具整理、简单的木工技巧和材料单开列等内容,通过扎实的基础训练课程,引导初学者进入木工领域。中阶班则着重于各种木工机具的操作,通过作品制作,熟悉各项木工机械原理与操作。进阶课程侧重于大型木器制作,将各项木工技巧结合,并融入实务经验,以培养符合业界需求的木工人才[6]。木工班学员在实际操作中慢慢将科学、设计与技术串联、融会贯通起来。
此外,木工班积极参加校外展览,这些校外展览架起了学生与民众之间的桥梁,使学生们在理论上能吸收新的创作概念,实务上也能真正了解木工榫卯技艺,成为手脑并用的创作者。透过展览让学生了解木艺市场的喜好趋势、成本概念的计算、价格与理想之间的距离,及早认识商业市场的运作机制。
(二)产学研的结合与校外职场实习
木设系利用实习木工厂、木材加工技术服务中心和绿产品特色实验室的相关设施设备,加强教学与研究推广,落实技职教育“学用合一”的目标。如2014年木设系研究团队与德丰木业、台创等专业团队合作,研发具有台湾竹材特色的竹制悬臂椅的量产化技术,让这个由德国设计巨星Konstantin Grcic设计的“43椅”由原本需要花一个月的制造时间缩短到能在三天内完成[7]。在木设系教师与产业界产学研结合的过程中,木设系学生也参与其中,不仅锻炼了学生的专业技能,还开阔了他们的专业视野。
木设系积极开展与产业界的合作,促成就业辅导机制的建立与就业机会的拓展。为使学生提早体验职场,树立正确的职场工作态度,故将《校外职场实习》课程定为必修课。以木设系大学部2014级的《校外职场实习》为例,该课程采用学期制,安排在整个大三下学期,即第六学期,实习期限至少为四个半月,实习期间除依规定定期返校参加座谈会或研习活动以外,实习学生应全职在实习机构实习[2]。该课程敦促学生进行未来职业生涯的规划,缩短了学用落差。
四、就业技能指标门槛
(一)专业技能证照考试
台湾的证照技能检定制度实行已数十年,对台湾的技术提升、产业进步有重要的贡献。为强化丙级家具木工考照辅导训练活动,帮助学生顺利考取证照,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屏科大木设系积极推动专业技能证照考试。该系利用木工实务、木工机械等课程培训学生基础木工技术,在学校执行年度教学卓越计划下,重新规划实习木工厂的设施,整理成符合木工职类技能证照考试的考场环境,鼓励学生参加家具木工、门窗木工与装潢木工等技术士检定。
(二)技能竞赛
除了专业技能证照考试之外,屏科大木设系还积极鼓励学生参加设计比赛及家具木工、门窗木工、油漆装潢等职类技能竞赛。该系学生在历年台湾地区和国际木工职类技能竞赛中成绩优异,硕果累累。木工技能竞赛的选手,是老师的得力助手、同学们的木工小老师,是屏科大木设系一道亮丽独特的、不可或缺的风景。除了帮助老师维护正常的教学秩序,协助教授们完成研究计划方案中的实务部分,完成木设系行政老师承接的校外业务外,这些能文能武的木工选手还在木工班中教导学弟学妹,将安全做木工的经验传授给他们[1]。
五、总结与建议
综上所述,可以将屏科大木设系大学部的特色教学归纳为木工教育特色教学、设计习作特色教学、产学研的结合与校外职场实习等3个方面(见图1),其中木工教育特色教学最能代表该系的教学特色。
目前,我国大陆地区多在农林院校开设家具设计专业,如南京林业大学的工业设计专业家具设计方向、北京林业大学的木材科学与工程专业家具与制造设计方向、东北林业大学的产品设计专业、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的产品设计专业、河北农业大学的木材科学与工程专业家具与室内设计方向等。虽然不同院校开设的专业名称不尽相同,但是课程设置、课程内容和课程教学上区别不大。根据对台湾屏东科技大学木材科学与设计专业的研究,并针对大陆地区相近专业的实际情况,提出如下一些改进措施。
(一)加大专业课在课程体系中的比重
为了让学生学到更多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台湾屏科大木设系在课程设置上侧重系订专业课程,专业课程学时数占所修总课程学时数的76%。大陆相关院系与之相比,专业课学时数明显不足。现以河北农业大学2013级木材科学与工程专业家具与室内设计方向的教学计划为例进行说明。其专业课程为109学分,具体包括专业基础课33学分、专业核心课29学分、专业业务素质选修课15学分和专业性集中实践教学32学分。须注意的是,毕业设计(16学分)和毕业实习(6学分)的22学分被包含在了专业性集中实践教学的32学分中;校订课程65.5学分,包含公共必修课35.5学分、公共选修课10学分、学科基础平台课17学分和校订拓展性实践环节3学分,专业课程在课程体系中的比重为62.5%,明显低于屏科大的76%。所以,建议学校降低公共课平台的学分值,减少公共基础课的修课数量,增加专业课的比重。
(二)突出木工教育特色教学
木工教育特色教学最能代表屏科大木设系的教学特色,它不仅包含了教学课程之内的实践教学,还包括了课程之外的木工培训、家具木工证照辅导、木工技能竞赛。与之相比,大陆地区院校的家具专业办学特色相对不明显。虽然我们也强调实践,但由于学院派教师在家具制作方面动手能力较弱或出于学生的安全考虑,很多课程的实验和课程设计教学环节被安排到了普通的实验室或计算机房,并没有安排在实习木工厂。建议增加提高学生木工实作能力的课程,如“木工实习”、“木艺习作”、“雕刻技艺”等;将相关课程的实验教学环节尽可能安排在实习木工厂,以增加学生的动手能力;完善专业技能教师的引进制度,聘请有技能的资深木艺匠师担任讲师,将他们请进课堂,弥补学院派教师技术方面教学水平的不足[8];呼吁国家相关部门建立家具木工专业技能证照考试制度,以培养出既会设计又会制作的家具设计师。
(三)推进毕业设计及毕业实习改革
大陆地区相近专业的毕业设计和毕业实习被集中安排在了第八学期,实际上大多数将要毕业的学生已经在工作单位上班了。由于学生没有将大量的时间投入到毕业设计中,所以毕业设计或论文的质量很一般。应该尝试进行改革, 将毕业设计(论文)变为小课时的必修课,分多个学期进行[8];借鉴屏科大木设系成功的策展经验,办好本专业的毕业成果展;积极开展与产业界的合作,促成就业辅导机制的建立与就业机会的拓展。
[1] 邱茂林,洪育成,陈佩瑜著.木家具台湾新意匠[M].台北市积木文化出版社,2007:160-165.
[2] 木设系.屏东科技大学木材科学与设计系四年制课程规划表(103学年度入入)[EB/OL].http://aa.npust.edu.tw/Course/103/103规划表.htm,2016-09-05.
[3] 木设系.屏东科技大学木材科学与设计系103-106大学部课程地图[EB/OL].http://wsd.npust.edu.tw/files/15-1057-12134,c3824-1.php?Lang=zh-tw,2016-09-05.
[4] 彭亮.中西方家具设计教育模式的比较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7(6):154-158.
[5] 2015年木设系毕业生.屏东科技大学木材科学与设计系104年毕业班作品专刊“探纤维”[M].屏科大木设系出版,2015.
[6] 黄俊杰.行政院农业委员会林务局委托研究计划:殊胜华目——疏伐木加工创作养成计划[M].屏东科技大学木材科学与设计系,2014.12-13.
[7] 新知咨询:屏科大木设系参与工艺品重要商品化里程碑[EB/OL].http://wsd.npust.edu.tw/files/14-1057-17627,r553-1.php?Lang=zh-tw,2015-04-21.
[8] 安胜足,刘志军,李玉灵.木材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科建设的探讨[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2016(1):76-81.
(编辑:王 佳)
2016-10-11
教育部林学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编号:Z2015-01);河北农业大学中青年骨干教师境外研修工程项目。
安胜足(1976-),女,硕士,讲师,主要从事木艺作品设计与制作方面的教学与研究工作。
G642
A
1008-6927(2017)01-001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