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AGIL模型的职校文化建设
2017-03-29张彩娟张棉好
张彩娟,张棉好
(浙江师范大学工学院、职业技术教育学院,浙江金华 321004)
基于AGIL模型的职校文化建设
张彩娟,张棉好
(浙江师范大学工学院、职业技术教育学院,浙江金华 321004)
职校文化建设是职校改革、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对职校优化育人环境,提高教学质量有重大影响。本文以AGIL模型为研究工具,重点以其四项功能适应、达鹄、整合、维模为依据,对职校文化建设系统进行功能对应分析,并结合职校文化建设现状,摸索其校园文化建设的有效途径。
AGIL模型;职校;校园文化
随着职业教育发展形势的不断改善,职校办学理念逐渐由数量扩张向内涵提升转变。而近年来,国家也先后颁发了《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关于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意见》及《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等系列文件,以强调现代职业教育立德树人,为提高劳动者素质服务。由此,全方位发展质量成为当前职校的核心问题。由于质量的提升不仅要加强学校的硬件建设,还需完善软件资源。硬件形成的关键在于软件的生成,而职校文化作为职校软件建设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它指在职业院校这一特定环境中,以校园为主要空间,以培养具有高职业素养并符合社会需求的技术技能型专门人才为目的,通过职校的内外部环境、活动、规章制度及学校成员及其参与者在相互交往中形成的行为方式、精神风貌等而体现的特定文化形态。且AGIL模型作为社会学中的一个分析范式,主要用于解析促进系统稳定发展的各种机制,故可从AGIL模型入手来探究职校文化在优化建设中所需要的有效途径。
一、AGIL模型的理论阐释
美国结构功能论学者帕森斯在其社会行动系统理论的基础上于1953年提出了用于分析社会行动系统结构与功能的AGIL模型。他认为任何一个社会行动系统,为了生存与维持,都必须满足四大功能即适应(Adaption)、达鹄(Goal attainment)、整合(Integration)、维模(Latency pattern maintenance),其中达鹄也可称为目标实现。在社会行动系统中,四项功能分别对应四个子系统:适应对应行为有机体,达鹄对应人格系统,整合对应社会系统,维模对应文化系统。同时每个子系统又能再分为AGIL四个小子系统,这些小子系统也可继续划分,且每个系统内部仍发挥着上述四项功能,各系统相互配合,以使整个社会行动系统处于协调运行的均衡状态。具体包括以下四方面内容:
(一)适应
适应指系统为了能够继续存在,必然同环境发生一定关系,一方面顺应它所在的环境,与环境变化保持同步,以便在实际环境中有机会获得利于自身发展的资源;另一方面则需系统为融入所处环境,在顺应变化的同时,利用内部力量,积极寻求改造外部条件的方法,使周遭条件更符合自身发展。[1]在社会行动系统中此功能由行为有机体执行,这是因为行为有机体的生物特性决定着系统的适应问题,并为系统适应功能的发挥提供资源。[2]
(二)达鹄
达鹄指某种期望状态。任何系统都具有特定的目标,系统必须可以通过自身的努力在明确系统目标的基础上,同时运用系统具有的力量来达成目标。在社会行动系统中人格系统执行该功能,这是由于人格系统包括个体的动机、欲望及目标,而达鹄功能的满足正是在聚合和调节个体目标的基础上实现的。[2]
(三)整合
整合指任何系统均由各个部分组成,为了使系统能够有效地发挥功能,必须将各部分紧密联系、协调一致,避免出现分裂,以使整个社会系统的内部各种关系可为整体目标而组织起来。在社会行动系统中社会系统执行该项功能,主要在于社会系统是为达到行动系统的整合要求,从而由行动个体通过制度性关系组合而成的。[2]
(四)维模
维模即潜在模式的维持,指在系统运行暂时中断时,之前的运行方式必须可以完整保留下来,以使系统在重新运作时可依旧恢复原有互动状态,它包括模式维持和紧张处理两个方面,前者指来自文化系统的符号供应;后者是消除行动者的内部紧张。[2]在社会行动系统中文化系统执行该功能,因为文化系统中包含系统内部的价值规范,它是长期经验积累下形成的,为系统中的成员所认同与修改,进而引导系统中成员的意识形态、观念、准则等文化因素的总和。[3]而这些有利于社会共同价值观、认同感的形成,以促使整个系统正常运转。
从这个模型可看出在整个社会行动系统中有四组活动:外部需求为系统和它所处环境的关系问题;内部需求为系统对自身内部组织的要求;工具性要素同用于获得手段并使这些手段结合起来的活动有关;完成性要素同用于实现预期目标的活动有关。[4]其中由于适应指系统从外部获取资源,并与环境互动,故行为有机体系统既是外部定向的,又是工具性的;达鹄对于系统环境来说是外部的,而对利用获得的资源来达成系统目标,它又是完成性的,它的行为让整个系统的行动输出更好地满足外部环境和其他系统的具体需要;整合则对系统环境来说是内部的,而从运用相关资源协调系统行动角度来看,它也是完成性的;由于维模实质是要发展系统资源,所以它具有工具性,又因为它所开发的符号资源能为所有子系统利用,故对系统环境来说又是内部的。[5]
四项功能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彼此联系紧密,当系统按照A—G—I—L功能运转时,社会将呈现动态的稳定发展。该模型着力于探究系统为了维持自身生存必须满足哪些基本条件以及如何使这些条件得到满足。
在阳离子试剂与ESESO的物质的量比为 1.2∶1,反应时间为6 h,溶剂用量为40%时,考察反应温度对产率的影响。
AGIL模型图示
二、基于AGIL模型的职校文化建设系统分析
通过以上对AGIL模型的理论分析可知,职校文化系统要进行优化建设,实现与外部环境之间的物质、能量和信息的输入、输出,实现培养目标和保持其发展的动力,就需做到:职校文化的存在与发展应能适应环境,并从外部环境中获取资源;系统应能通过多种途径对各项资源进行加工处理以实现目标;系统应能有效组织与协调各种关系以保证活动为整体目标的实现而努力;系统应能确保参与者的积极性及大众对其价值的认同与肯定。因此,在职校文化系统中其AGIL的对应系统如下:
(一)职校文化建设的资源系统:适应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
一个行动系统与外部环境所进行的能量交换是保证其正常运行的基础。在职校文化系统中,其能量交换的目的在于能从社会环境中获得资源,并对资源进行分配与改造,从而建设与时俱进的校园文化。即校内外各项资源在职校文化建设中发挥着适应作用,故在职校文化建设中适应功能对应职校文化建设的资源系统。由于当前我国正着力于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并强调现代职业教育要服务经济社会发展需要,面向经济社会发展和生产服务一线,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并促进全体劳动者可持续的职业发展。[6]因大量行业企业等用人单位也越来越重视员工的人文素质与职业素养。因此,职校文化的建设必须更加积极、更有效能的顺应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要求,以现代教育理念为主旨,立足于国家相关的制度与政策,并考虑市场需求、地域特色等因素,积极争取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等,集合校内外资源,在职校文化内部很好的承接来自校园资源系统带给其影响的基础上,形成足够的力量,以便及时改善外界条件,并完善学校的各项物质与软件设备,为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校园注入新动力。
(二)职校文化建设的管理系统:实现文化育人的目标
当行动系统从外界获取资源之后,就要根据资源提炼目标,对外界环境有所作为。由于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重点任务是培养具有较高文化素质和技术技能素质的新型服务人才,故职校文化建设要适应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建设,就需达成文化育人的培养目标,这里的“人”指首先要成为合格的公民,然后是合格的学生,最后是合格的融人文素养、职业精神、职业技能为一体的准职业人。由于在职校文化建设的优化路上,会牵涉一系列配套管理体制的改革,故职校文化建设要实现这样的目标,就需配套的职校文化建设的管理系统,保证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各项活动顺利开展及标准的充分落实。而在此系统中管理主体既包括学校成员,也包括政府、企业、家长等校外参与者,正因如此,需要防止多重领导现象的发生。又因职校文化育人功能的有效发挥,并非全取决于管理主体的权威性,它还在于相关规则的保证,所以要明确职校文化建设中的管理内容。首先在硬件方面,学校要对校园自然环境、基础设施及实验基地等进行完善与管理;在软件方面,职校各项制度的制定与实行是关键,各种校园活动的开展是推进职校文化建设的重要途径。总之,职校文化建设的管理系统为其他系统提供支持,在学校建设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故在职校文化建设中,需处理好管理机制问题,以保证校内外管理主体共同参与,各项制度与活动的正常执行,达成校园文化育人的效果。
(三)职校文化建设的发展共同体:整合各方资源
在行动系统中需要协调各项力量为总体目标的实现而奋斗。在倡导现代职业教育的形势下,职校文化的建设以培养合格的具有高素质、高技能的准职业人为目的,而这紧靠学校自身的力量是不够的,需要充分利用校园文化发展共同体,并处理好各种关系,使各项工作井井有条。在职校文化发展共同体中,从国家层面来看,相关法律的制定与执行、政府教育经费的投资等是职校文化建设的保障;从社会层面来看,行业企业的积极参与、社会人士的高度认可等是职校文化建设的推动力;从学校层面来看,学校的基础设施、师资建设、开放性的对外校际合作等是职校文化建设的关键。因此,职校文化建设的发展共同体应着重于对职校文化的人力资源、物力资源与财力资源进行组织协调,以使校园文化各项资源达到优化,为实现职校文化的建设目标而组织起来。
(四)职校文化建设的价值认同系统:形成共识
三、基于AGIL模型的职校文化建设现状分析
职业教育虽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但由于其起步较晚、基础薄弱等原因,所以在校园文化建设层面存在一些问题,用AGIL模型来分析则具体体现如下:
(一)对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适应性不强
当前,我国正大力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其体系建设要求培养与时代发展相适应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综合职业能力,面向生产、服务和管理第一线职业岗位的实用技能型高素质人才,并促进全体劳动者可持续的职业发展。[7]因此,职校文化建设应与现代职业教育的发展需求匹配。然而,现在很多职校文化建设并未与其相呼应,仍坚持传统的以就业为导向的校园文化理念,或与普通高校的校园文化模式相仿,对校园文化的认识相对狭隘,要么将其简化为各类文体活动,要么将其局限于学生管理、思想教育等层面,使职校文化不能响应政策号召,与企业文化脱节、与育人实践脱节、与地域特色脱节等等,这样就导致职校文化不能顺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二)缺乏高效达成目标服务的校园管理机制
目前,众多职业院校对校园文化建设不够关注,学校领导尚未充分认识到文化建设在提高教育质量中的重要意义,其他成员与校外人员对校园文化建设更没有概念。故大部分职校的文化建设处于一种自由放任的状态,缺乏组织管理机构的关注。正由于校园管理机制的不重视,所以学校的很多规章制度,如学生管理、教学、科研等方面,要么不够健全,要么虽张贴在学校内或公布于学校网站,但由于宣传、执行不到位,师生对其知之甚少,很多时候学校成员并不遵守相关规定,我行我素,熟视无睹。此外,学校各项组织虽会举行很多活动,但并未将其与职校特色紧密结合。总之,学校管理机制的弊病将使其不能为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达成发挥关键作用。
(三)对校园文化建设的各项资源整合不到位
由于部分职校片面地认为职业教育就是以促进就业为导向,人为地分离了人的职业生涯与全面发展的和谐关系,因而只重视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轻视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同时还存在管理机制不健全等问题,故职校文化定位的模糊与不受重视,导致职校缺乏主动投入相应的人力、财力、物力建设校园文化的意识。因此,职校文化建设存在着教育经费欠缺、基础设施落后、行业企业参与不足、师资力量薄弱、校际合作较少及国际化程度不高等诸多问题。总之,职校对来自政府、行业企业及各类学校等各项资源的整合不足,使其校园文化建设受到相当大的制约。
(四)缺失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
从当前职校文化的概况来看,很多职校并未形成稳定的校园文化氛围,学校成员缺乏学校品牌意识,并对校园文化的创新与特色建设观念不强。此外,忽视了运用校园文化活动加强师生之间的情感联系,以及对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和人文精神培养,校园文化活动看似形式多样,但内容与格调大致雷同,并没有彰显职业院校自身特点。而且有些职校过于重视学校的硬件建设,而对学校的精神文化软实力建设关注很少,这样就造成校园文化建设浮于表面,形式化严重,并未真实的使学校成员加深认同并维护校园文化的意识。
四、基于AGIL模型的职校文化建设策略分析
职校文化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其内容繁多、涵盖面宽、开放性高、专业性强。因此,基于AGIL模型对应的职校文化各子系统,并结合现状的分析,可从以下四方面进行职校文化的建设。
(一)有效利用校园文化建设资源系统以跟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
伴随新型工业化进程的推进和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建构日益成为提升国家竞争力的必需条件。职校文化建设要紧跟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时代步伐,这样才能不偏离轨道,及时发现前沿信息,顺应经济社会的发展。这就强调职校文化建设要发挥其资源系统的作用,需以政策为导向,与行业企业紧密联系,并结合市场需求与本地区发展的优势,来创设品牌效应,推广自己。由于改造发生在顺应的基础上,故当职校获得各方资讯后,需根据形势对自身进行修缮,具体可表现为:职校文化既要注重自然环境建设,也要注重文化环境建设。且校园景观设计应突出职业性、实践性的特点,并以增强人文艺术氛围和加强绿化环保为宗旨。在校园格局上体现“校厂不分”的空间布置,加强校企合作、产教研相结合及实习实训场地的建设等,使学生有更多机会置身于职业情境中,从而加深对职业道德和职业技能的理解,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和创造能力。此外,还可基于校园网络平台,使用先进的信息化工具,实现教学、科研、管理和服务的自动化和现代化。
(二)进一步完善校园文化建设的管理系统以达成文化育人目标
职校要提高教学质量,营造符合现代职业教育目标的和谐校园文化,完善的校园管理机制的支撑是必需的,具体可从管理主体与管理内容建设两方面入手。职校文化管理主体除了校内成员外还包括校外参与者,校内成员主要有校领导、教师、学生,同时他们也是管理客体,校外参与者主要包括政府部门、行业企业及家长等。由于各自的立场不同,所以在职校文化建设方面可能会存在分歧,这就需要管理主体间互相协商、包容。在管理内容方面,首先,职校要对教师、学生等成员科学制定规章制度,以规范他们的行为。且学校各方面的管理制度不仅要体现以人为本,也要突出情法并重,重视学生的养成教育,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其次,要加强学校对外办学制度的建设,确保产学研一体化、订单培养、毕业生跟踪调查等有关方面机制的科学建立与运行。同时,加强对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制定科学可行的考核评价办法,以维护制度权威性,调动各部门的积极性,进一步推动管理创新、服务创优,为学校各项工作的正态发展奠定基础。此外,在校园社团活动方面,学校要加强对学生社团组织的领导与管理,帮助学生社团选聘好指导教师,指导学生社团开展突显职校特色、又渗透人文精神的各项活动,以展示学校风采,突出部门形象,进而促进校园文化建设。当然,在制定学校发展规划和进行重大决策时要考虑学校成员的意见,提高决策透明度,使计划、规定等更有益于师生成长与学校发展。
(三)尝试搭建校园文化发展共同体以整合职校文化建设资源
职校文化建设的整合功能在于聚集校园文化发展共同体,以将各项资源进行协调利用,为达成文化育人的目标与加强价值认同感服务。由于职校文化发展共同体包括政府、社会及学校等,因此在国家层面,中央政府要加强职业教育体系的顶层设计,完善体系建设、管理、运行的法律法规和基本制度。除此之外,还应扩大省级政府的统筹权,鼓励各地根据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探索体系建设模式,并对参与职校办学的企业进行奖励等。在社会层面,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引导作用,扩大职业院校办学自主权,推动学校面向社会需求办学,引导行业企业积极参与职校办学,增强职业教育体系适应市场经济的能力。在学校层面,职校应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运用来自各方面的人力、物力及财力完善学校的基础设施,加强师资建设,并与普通教育、高等教育、国外教育等进行适当的校际合作等。总之,在职校文化建设中要发挥校园文化发展共同体的作用,需加强对各项资源的整合。
(四)着力形成校园文化价值认同系统以形成共识
当职校的文化形态被人们普遍认可、接受时,其校园文化发展状态就会呈现惯性运转。职校文化要实现维模功能,就需挖掘潜力,开发特色,加强校园文化价值认同系统建设,具体来讲需做到以下几点:一是理清办学理念,深入开展校风建设,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职校必须明确发展定位,可通过整顿教风、学风,并适当举行一些社团活动,来加强校风建设,并积极探究引领行业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如围绕工匠精神、职业能力,开拓市场;依照企业的人才需求目标,来创新职业人才培养模式等等。在此过程中注重媒体的宣传作用,以此来创新特色、打造品牌。二是创建素质平台,提升师生素质。这一措施要得以实现,当以社团活动为载体,坚持百花齐放的原则,调动职校师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师生提供一个展示才华、提高职业能力的素质平台。也可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加强有效引导,确保校园文化的正向发展。如运用广播或网站及时报道职院动态、师生中的先进人物和先进事迹;开办学院团刊、社团刊物等学生刊物等。三是建立融洽的人际关系。这就需要学校多组织课外活动,或开设多种形式的心理辅导课程来促进教师之间、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合作交流,在交往中加深了解,体谅彼此,增强合作意识与校园凝聚力。
五、结语
通过以上运用AGIL模型对职校文化建设对应系统、发展现状及各系统完善之道的分析,可知优秀校园文化的构建需要多方力量的协调合作,因此,职校文化建设要遵循其内在规律,多渠道、全方位地开展。只有这样, 职校文化才能更具活力与特色,更好地为实现人才培养目标服务。
[1]顾易.当代中国行政监察制度的结构功能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9.
[2]贾春增.外国社会学史(修订本)[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231,232.
[3]曾丹芳.结构功能主义视角下的廉政制度研究[D].湖南大学,2011.
[4]刘润忠.社会行动·社会系统·社会控制:塔尔科特·帕森斯社会理论述评[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5:145.
[5]肖凤翔,董显辉.基于AGIL模型的职业教育发展分析[J].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4):339-343.
[6]教育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EB/OL]. http://www.moe.edu.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moe_630/201406/170737.html. 2014-06-16.
[7]国务院.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国发〔2002〕16号)[EB/OL]. http://www.gov.cn/gongbao/content/2002/content_61755.html. 2002-08-24.
On the Culture Construction in Vocational Schools Based on AGIL Model
ZHANG Cai-juan, ZHANG Mian-hao
The culture construction in vocational schools is an important content of reform and development of vocational schools. It has a significant impact for vocational schools to optimize the education environment and improve the teaching quality. In this paper, the AGIL model as research tools, according to its 4 function: adaption; goal attainment; integration; latency pattern maintenance, to analyze corresponding function of vocational schools’ culture construction system, based on this, and combined with present situation of the construction of culture in vocational Schools, exploring effective ways of the construction of campus culture.
AGIL model; vocational schools; campus culture
2016—10—26
张彩娟(1991— ),女,浙江师范大学工学院、职业技术教育学院在读硕士; 张棉好(1970— ),男,浙江师范大学工学院、职业技术教育学院,副教授。
G719.2
A
1009-5152(2017)01-002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