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管理中如何做好后进生转化
2017-03-29田军
田军
摘 要:巴班斯基说过,教师教育教学最优化的基本内容之一,是使学生学习负担最优化,也就是说,要使学生能深刻而牢固地掌握他们所能掌握的教育教材。
关键词:班级管理;教学方法;后进生
所谓“后进生”,他们在学习、品德上暂时出现一些问题,跟不上班级的整体要求,完不成课程标准规定的目标,在思想品德和心理品质上存在一些问题和障碍,反复出现违反道德准则和纪律、侵犯他人或公共利益的行为。后进生在班级的管理中占有很重要的成分,他们的教育成败也直接影响着班集体建设,因此,在班级日常管理中班主任有责任对后进生进行积极转化,促使其形成健全的人格和个性,使他们在和谐的班级氛围中健康成长。心理学研究表明:情感具有增力功能,是育人的基础,是师生之间心理相融的纽带。所以,教师要教育学生,特别是转化学习纪律问题学生,要从情感入手,即从爱入手,最大限度地发挥情感的增力功能,也就是最大限度发挥师爱的作用。现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一谈在班级管理中如何转化后进学生。
一、对症下药,有的放矢,让信任和尊重成为问题学生转化的心理基础
宽容和尊重优秀生和中等生,每位老师都能做到。那么对于问题学生尤其是在其反复出现同样的错误时,就更需要教师的宽容、尊重,坚决不能简单粗暴地对待他们,要让其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信任,这样他们才会相信自己,才会有所醒悟。例如,有一位老师班内曾有一名男生,所有教过他的老师都说他是一个“问题”学生,因为只要老师下课,他就像离弦的箭一样向外跑,跑遍操场的每一个角落,包括垃圾口。他会在垃圾口寻找他认为好玩的东西,然后玩个不停。只要老师一会儿看不见,他就能同别人打起架来。每节课40分钟,他总是要迟到几分钟,要是老师去操场上找他,他准和你捉迷藏;要是同学找他上课,他会绕着大操场跑上好几圈,累得找他的同学气喘吁吁,而他会在一旁笑个不停,看他那得意的神情,真让人哭笑不得。上课时,他也不听不学,还捣乱。这位班主任老师仔细地分析他的情况得出结论,即知识的负积累太多,对学习失去了兴趣,并且开始厌倦老师。寻出根源,老师就对症下药。有一天上课,他又迟到了,老师没有批评他,而是十分平静地说:“我和同学们在等你,因为你是我们班的一员,我们要尊重你,相信你下节课不会迟到。”并投去期待信任的目光,刚开始他面无表情地做到座位上。第二天、第三天……老师一直重复着这句话,直到第四天,他真的没有迟到,那天这位老师带头给他鼓了掌。还有一次在上课交流中,老师把他分到了优秀生和中等生的组里,他提出想要和别人一组,老师尊重了他的意见,用心观察他的表现。果然,他发言很积极,学习的热情高涨。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信任学生需要勇气,尊重学生更需要涵养,对症下药、有的放矢需要方法。
二、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等”中有“帮”
教育学生需要耐心,要主动地去“等”,在“等”的过程中包含着帮和教的过程。学生在改错的过程中总是时好时坏,出现反复。这时,就要求教师不要为他的反复而灰心。要知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学生在改错过程中出现反复是很正常的。所以说,转化工作总会经历一个或长或短的过程。教师不能指望上几节思想品德课,开几次班会,谈几次话就能把这些问题学生转化过来。作为老师应认真冷静地对待,不能急躁,运用教育和管理策略,一面想办法,一面反思自己,弥补工作中的不足,鼓励他们、相信他们、关心他们,使其在等待中越来越近。魏书生说:“后进生也有上进心,也能上进,但上进的过程充满了反复,要反复抓抓反复。”这句话,我们要时刻记在心里,教育是慢工出细活的事情,既不能着急,也不能放松,要循着孩子的步伐紧紧跟随,在他走快走不稳的时候拉他一把让他慢些,在他走慢往后退时推他一把让他跟上前进的步伐,在他走歪时扶他一把帮他引向正确的方向。面对问题孩子的进步,作为教师要有正确的认识,儿童的反复性是很根深蒂固的,要想从根本上改变,教师需要长期引导与实践,坚持与耐心才能起到一定的作用。无论哪一科的教师,都应该参加到班级管理中来,这不仅是对学生负责,也是对自己和自己工作的认可与负责。对不同的学生施以不同的方法,按照每个学生的接受能力去教育教学,这样我们才能达到教育应该达到的效果。
三、创设良好的班集体氛围,促使问题学生转化
一个学生自从入学开始就生活在集体中,集体的力量对学生的发展始终产生着重要的影响。良好的班级氛围,是问题学生转变的关键所在。于是,在班级管理管理可以采取如下措施,对于良好班风得形成起到了一个奠基作用:
1.分析班级状况,制定合理班规
班規的制定和执行在班集体建设中起着一个十分重要的作用。例如,笔者任教三年级,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班级状况和全班同学一起订出了如下班规:
(1)教室内不打逗,轻声。(2)楼道内部追跑,慢步。(3)铃声响不迟到,准时。(4)站队时不拥挤,整齐。(5)座位下不脏乱,干净。(6)书箱内不杂乱,整洁。(7)说话时不骂人,文明。
我的教室我的家,人人都要爱护它。
这七条班规符合孩子年龄特点,读起来朗朗上口,又是从最基本的行为习惯入手,孩子容易做到,但是保持可不容易,执行起来也需要给孩子们一个缓冲的过程。
2.发现孩子优点与长处,让每个孩子都有事做
这就需要老师对班上的孩子的性格、爱好等情况有一个了解。而且让孩子做的事儿还是他喜欢做的,例如,班里小翟的善说,小曹的胆大开朗,小郭字写得好,小高学习好,因材施教,小张开朗直率等等,教师应该去寻找到这些孩子的优点,再用这些优点去改变其缺点。尤其是班里的问题学生,根据其不同的特点,小李虽然文化知识差点,但是喜欢每天中午送餐具,就让他送;小森喜欢在午餐后给食堂送盛菜的桶,就让他送。班里的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事做,就这样一天一天积累,学生的各种习惯在一天一天地形成,老师再一点点地鼓励,学生逐渐地会喜欢上了这个集体,品行也会在一点一点变化,尤其那些“问题学生”他们感受到了在集体中的价值,体验到了学习或者其他方面没有体验到的成功的喜悦,反过来这些非智力因素对其学习也会起到一些意想不到的促进作用。
3.结合班规开展因地制宜的活动
既然制定了班规,就要养成良的好习惯,班级活动也应结合班规而进行。午间休息,老师可以让学生带一些棋来,目的应该有两个,一是让每个学生都有事做,这样教室就不乱了,还能增强学生对班级的依恋。二是稳定学生浮躁的心,教室内是安静放松的天地,操场上才是追跑放松的天空,这是应该让学生知道的,使他们能够在教室里静下来。
班级管理是一门学问,也是一门艺术,这就需要我们班主任老师在工作中要细心,更要有耐心,要发自内心地去尊重每一个学生,去爱每一个学生,去相信每一个学生。因为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得到学生的信任和理解,也才能培养出具有健康心理的学生。有一位教师曾经说过:“我们教师要坚信,每个学生都是一粒种子,都有发芽,开花,结果,成材的可能,不过有的发的早,有的发得晚;有的开在春天,有的开在秋天;有的可做栋梁之材,有的可做铺路之石。我们要分析不同的学生,按照不同的规律开发,幼苗终有一天能成材。”也许晚开的花会更娇艳,晚结的果会更香甜。
参考文献:
杨得顺.“五心”:后进生转化工作的法宝[J].中学教学参考,201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