敢于放手,才能真正读懂学生
2017-03-29蒋清泉
蒋清泉
摘 要:《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与引导者。”为了使学生能更好地参与进来,教师要站在学生的角度教学生学会分享,它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建构知识能力的一种重要能力。探讨了在实施分享教育中教师如何放手才能给予学生探究的机会,才能让学生发自内心地发现和提出问题,为分析和解决问题提供机会。为新授课的探究提供素材,为学生合作学习提供探究的要点。
关键词:分享教学;敢于放手;读懂学生
当前全区正在倡导“三分教育”,大力实施教与学方式的转变,我们的课堂也将面临改革的重大突破,究竟我们的课堂教学的根本突破口在哪里?我想以生为本才是关键,如何落实真正的以生为本呢?读懂学生是基础,如何才能真正读懂学生呢?敢于放手,我们才有机会读懂学生。
一、在新授课中精心创设问题,放手学生积极参与问题的思考
在教学中,教师应精心创设一些有价值的问题,激励学生参与对问题的探究。这些问题的设计要能够引发学生进行积极的思考,能够激发学生探索的热问情,他们的思维活跃起来,积极性和主动性才能得到应有的发挥。我们先来看一节新授课的学习——“求小数的近似数”,整个课堂流程:课题质疑梳理问题—自学解疑产新疑—小组交流—全班展示(直接提出小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总结梳理—当堂测评。在这六个环节中,有五个环节都是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老师只是在全班展示的时候智慧介入一下,整个课堂充分放手,学生思维活跃,探究很有价值,很多时候比老师的预设还要精彩。例如,在课题质疑梳理问题这个环节中,本来老师预设学生可能提出三个问题:“怎样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求小数的近似数应注意什么”“求小数的近似数有什么用?”但是学生不仅提出了老师预设的三个问题,还提出了很多的好问题:“求小数的近似数与求整数的近似数有什么不同点和相同点?”“求近似数的时候,为什么小数末尾的0不能去掉呢?”“除了用四舍五入法求小数的近似数,还有其他的方法吗?”提出六个有价值的问题后,老师没有一一解答,而是让学生小组交流解决。几分钟下来针对六个核心问题分别上台展示,有的采用举例说明,有的采用推理法,有的采用联想法,学生是那样的自信:“老师,我可以把我的问题写在黑板上吗?”“老师,我可以帮她!”“我可以为大家解决第一个问题。”学生通过小组智慧和其他组的补充,只有一个问题不能解决,那就是“除了用四舍五入法求小数的近似数,还有其他的方法吗?”这是老师才举例介入(进一法和去尾法),有时还可以采用其他方法求近似数,以后我们还将继续学习。
整堂课我欣喜地发现:把情境还给学生,孩子好奇的眼睛总会发现问题;把问题给孩子,孩子好探究的大脑总会想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把困惑给孩子,孩子好讲理的天性总会有意外的惊喜与你分享。
二、在复习课中放手让学生归纳总结,鼓励学生大胆参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我们再来看我执教的“小数的意义和性质”整理复习课,我原打算系统梳理,再老师出一些拓展题让学生去做。但是我没有那样上,我准备尝试一下分享式教学的复习课堂该如何去把握,我设计的教学流程是:先由学生提前去预习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去整理,并提出不懂的问题,并编出一些拓展题考考同学。然后在课堂上首先给5分钟,组内说一说,本单元你学会了什么?你如何考考你的同桌学会了吗?还有哪些不会的?讲给同学听一听。我一直担心学生上复习课一时兴趣不浓,二是不动脑筋,只顾接受老师的梳理。三是碰撞不出思维的火花。还是停留在简单问题上去纠缠。于是我大胆改变设计思路,放手让学生去回顾梳理,在学生展示已经会了的那些知识时,我们还特别研究了:如何才能把知识梳理得更完善,让人一看就懂,了解一些梳理的常见方法:提纲法、鱼刺法、气泡法、知识板报等。学生在这些方法的指引下兴趣盎然地梳理着。如何提出不懂的问题:我们商量可以从情境、现象、题目、对话、预习、题单、任务等七个方面去提出问题,还可以出考题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学生在这个环节很费心思,出了一些老师也意想不到的题目,例如,有的学生出:20.03,扩大1000倍是多少?哪个数缩小到千分之一是1.07?小数点后面的零可以添上或去掉大小不变。改写與求近似数有哪些区别?为什么小数保留的位数越多精确度越高?这些问题就比老师的题库要贴切得多,很容易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还有在分享学习成果时,每个组分工明确,有的板书,有的提问,有的接受解释。与下面互动很亲切,比老师灌输式的讲授效果要好的多。
总之,我们只有敢于放手,才能真正读懂学生,老师要善于给学生创设思考的情境、合作的氛围、展示的舞台,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激发学生的潜能,我们的课堂才能真正转型,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真正体现,学生也才更喜欢这样的课堂!
参考文献:
[1]杜亚莲.数学课中的猜想[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1.
[2]杨豫晖.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案例式解读(2011年版)[M].教育科学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