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小学科学生活化教学策略的运用

2017-03-29倪伟军

新课程·小学 2017年1期
关键词:小学科学生活化教学策略

倪伟军

摘 要:小学科学课程要从学生的认知特点和生活经验出发,在内容上强调联系生活、社会、学生实际,在方法上强调探索、实践、活动。因此,小学科学教学要贴近儿童的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体验,在体验中建构属于自己的科学知识体系,逐渐培养学生观察思考的能力,展现小学生的童心童趣,拉近小学生与科学课的距离。从生活化教学的角度出发,从科学问题、课堂探究、课外拓展等方面进行小学科学教学策略的探讨。

关键词:小学科学;生活化;教学策略

一、教科版小学科学课程概述

本节对小学科学课程内容的简要介绍主要以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教材为例。根据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教材分析发现,五年级上册分别有“生物与环境”、“光”、“地球表面及其变化”以及“运动和力”四个单元;五年级下册为“沉和浮”“热”“时间的测量”和“地球的运动”四个单元,两册教材的教学内容都具有较高的实践性和一定的理论性,且大多数教学内容都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二、生活化教学概述

(一)生活化教学的定义

生活化教学从字面意思来看,即贴近日常生活、以生活中的科学为主要内容的教学方式。具体来说,生活化教学就是将教学活动放到现实的生活背景中,从而激发学生作为生活主体参与活动的强烈愿望,让他们在生活中时刻学习,在学习中更好地生活,从而获得有活力的知识,并使情操得到陶冶的一种人性化的教学模式。

(二)生活化教学方式的主要特点

1.趣味性较高的特点。

生活化教学能够在极度贴近小学生日常衣、食、住、行等活动的情况下,引起小学生对解开生活中所遇到的“不解之谜”的好奇感,而且,生活化教学能够给予小学生以自己为主题来解开谜题的机会,使小学生对科学这门课程更感兴趣。

2.实践性较强的特点

比如,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中“生物与环境”的学习,其中包含“种子发芽实验”的教学内容,种子发芽是一个动态细微的过程,因此,需要小学生自己播下一颗种子,并自己去观察种子从入土到发芽的整个过程,需要小学生实实在在地参与到科学课程的实验中去,具有很强的实践性。

3.专业性较弱的特点

小学科学课程具有基础性、普及性,没有难度较高的理论内容,不同于初高中物理、化学实验的专业性,小学科学实验课中的实验材料可以是一盆花、一滴水,这些材料可以从生活中取材,而且不需要特殊的保存方法,还能够循环利用,在一些用放大镜、显微镜观察身边生命世界的实验中,可以以身边的一切事物为对象,只需要小学生通过简单的观察实验的手段学会分析和解决与科学有关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难度较低的特点

同样以种子发芽实验为例,学生只需要在科学老师或家人的指导下完成种子培育就能够获得一个实验道具,通过对种子整个生长过程的观察,就可以发现各个生长阶段种子的变化情况,再由科学老师对学生所培育种子的发芽和生长情况进行观察和答疑来帮助学生了解种子不同生长状态的原因,让学生知道植物生长的必备水热条件等科学知识,不需要过于理论化的语言,教学内容简单易懂。

5.合作与独立兼容的特点

生活化的教学可以实现小学生在家做实验的愿望,自己一个人就可以完成一项基本的实验任务,在实验的过程中给予小学生足够的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独立性,同时许多科学实验需要小学生共同观察,相互帮助,在无形中培养了小学生的合作精神,使小学生学会助人为乐,学会接受别人的帮助,建立一定的团队意识。

三、小学科学教学中生活化教学策略的探究

(一)源于生活——将科学问题生活化

将生活中的科学作为教学活动的逻辑起点,从学生的认知特点和生活经验出发,努力在学生生活与科学教学之间建立一种相似或相对的联系,这样学生更有构建的基础和探究的动力,在激发探究兴趣的同时,指明探究的方向。

1.教材处理生活化

科学教学内容在一定程度上还是难以符合各地区的生活实际,这种地域的差异、风情的差异、生活的差异就需要教师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优化教学内容,使之更具生活化。通常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改一改,在教材中,编者所提供的只是一个范例,这些例子不可能是每个学生都熟悉的,需要教师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情况改编素材。

(2)加一加,充分理解和把握教材,增加一些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实际的素材。

(3)排一排,根据季节时令,将各单元的内容体系适当调整编排,使教材更能联系生活。

2.教学设计生活化

进行教学设计时,任课教师要尽可能使教学内容的安排具有一定的生活气息。在对教材进行生活化处理的基础上,根据教学内容设计相应的教学,比如,“土壤中有什么”的教学设计,从猜猜土壤中可能有什么开始,设计三个生活化的实验活动,首先让学生动手在学校花坛里取一份泥土,借助放大镜、牙签等工具仔细观察土壤中有什么;然后,让学生把土壤放入装有水的透明的饮料瓶,观察到有气泡冒出来,说明土壤中含有什么,接着让学生摇晃瓶子,把泥土和水混合后再静止沉淀,观察土壤沉积物分成了几层;最后,加热土壤,观察烧杯内壁凝结的小水珠,闻土壤气味等判断土壤中有什么。又如,“身体的结构”一课,可以先让学生画下小组同学的身体,然后再根据图来研究我们的身体由哪几部分组成,身体里面有什么,活动中把观察到的身体结构在图上一一标示出来。这样使科学教学贴近学生的生活,帮助学生融入科学的学习中。

(二)走进生活——将课堂探究生活化

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学习科学,从学生身边的現象出发提出相关的问题,创设生活情境,充分调动学生探究的热情,有效激发学习兴趣。

1.教学情境生活化

首先,科学教师要将科学教学的内容与小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联系,使课堂导入和实验活动的情景生活化,比如“光和影”一课的手影游戏导入,让学生亲自做一做,再想一想影子是怎么产生的,需要什么条件?然后在“你能让手影变大或缩小吗,怎么才能做到?”等问题引领下进一步探究影子大小的变化。又如,“食物链与食物网”教学中,请学生说说自己家院子里栽种的植物和生活的小动物,用自家小院里的生物来学习食物链与食物网,这样往往更能引起学生探究的兴趣,效果也就事半功倍了。其次,小学科学的教学要尽可能地走出教室,走向自然。比如,在“环境与我们”这一单元的教学中,任课教师可带领学生开展课外实验,为学生准备好垃圾袋、卫生手套或垃圾夹等工具,可以带领学生到公园、游乐园等场所,对垃圾进行收集,使学生在身体力行中感受各种垃圾给人们带来的不便,在完成一定的垃圾收集工作后,指导学生将垃圾进行分类并投放到相对应的垃圾箱(可回收垃圾箱、不可回收垃圾箱等)中,在垃圾的收集与分类过程中向学生说明分类的标准和原因,说明每年我国产生的生活垃圾总量,以及这些垃圾的产生对土地、水、植物的影响,并对不同材质垃圾的处理办法进行讲解,使学生在实践中学会知识,教会学生如何在自己的日常生活中进行垃圾的正确处理,真实体验环境与我们的关系,树立良好的环境保护意识。

2.实验探究生活化

实验探究的生活化可以结合实验材料的选取着手,比如,《做一个生态瓶》一课,生态瓶的制作需要许多的材料:玻璃或透明的塑料容器、小型水生动植物,很多学生将家里的大塑料色拉油瓶切掉上半部分,而后洗干净做生态瓶的容器。各种各样的小型水生动植物是学生在家长的带领下到附近的浅水池塘或水沟里捞来的,材料丰富多样。同时,学生参与了整个准备过程,对这些采集到水生动植物生活的环境比较熟悉,在制作生态瓶中考虑得也更为周到,对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非生物之间的密切联系了解得也就更为透彻了。又如,“热是怎样传递的”一课,让学生把油画棒涂在金属片或金属条上,然后用酒精灯加热,观察探究热在金属中的传递过程,既是身边常见的实验材料,又非常直观便捷。

(三)回归生活——将课外拓展生活化

1.科学作业生活化

小学科学的课后作业一般包括教学内容的预学和拓展运用两个方面。首先,在教学内容预学方面的作业布置生活化可以采用观察笔记的形式进行,教师可以提出一定要求,让学生按照教师设置的观察场景(要求但不限于)进行课程内容的预学,比如,在“阳光下的影子”一课,让学生在休息日观察一天中阳光下物体影子的位置变化、长短变化,用画图配文字的方式记录下来,因学生有充足的时间观察,不仅可以观察专门指定的物体,还可以观察多种不同的物体,比较阳光下影子的变化规律。其次,在科学知识运用方面,可以通过实验拓展的形式布置课后作业,也可以让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用日记的形式进行记录,同时教師还可通过家长微信群将作业布置的内容告知家长,由家长上传活动画面,方便家校联系指导学习,此外,也可以以两人一组(两人共同观察的情况下,由一人作为实验对象,另一人进行记录)或三人一组(一人作为实验对象,一人观察描述,一人负责记录)的形式,进行作业的布置。

2.课外活动科学化

课堂探究受时间条件的限制有许多活动不能展开,课外引导学生学会关注生活是学习科学的重要手段,比如,在“运动和力”的课外活动中,可以让学生乘坐公交等交通工具时感受车辆起步、车辆停止时自己身体和周围乘客的变化,或观察正在行驶的车辆在起步、正常刹车和急刹车时车辆的变化,在课上时相互交流,并在此基础上向学生讲解惯性运动的影响和其间力的变化原理,教给学生如何避免惯性的危害,使学生更加懂得其中蕴含的科学知识,明白科学与我们的生活是息息相关的。另外,可以根据季节的变化适当地安排课外活动,比如,在冬季时,带领学生到室外堆雪人、滑雪,在游戏中教会学生雪花形成、融化的原理,还可以通过路面积雪盐融事例和“瑞雪兆丰年”等俗谚和名句来帮助学生明白雪对我们生活的影响。

四、科学教学生活化的意义

有利于更好地践行新课改的要求,在不断提升小学科学教学效果的同时,实现新时代小学科学教学目标。

(一)有利于提高小学科学教学的实际效果

实现小学科学教学以学生为本的目标,即以学生视野为本,以学生的学习心理与规律为本,以每一个学生为本。

实现贴近生活的目标,即小学科学教育课程要源于生活,要从生活的角度来体验与实践,将“学、教、做”三合为一。

实现生态教育的目标,即顺应小学生天性的教育,注重学生的自然生长,使小学生自觉形成一种人生态度。

实现促进学生成长的目标,因为小学科学教学是为了帮助学生奠定物理、地理、生物、化学等自然科学的学习基础,使小学生在生活化的科学学习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思考与动手能力,实现学识的增长。

(二)有利于促进小学科学教学的趣味化发展

小学科学课程教学中生活化教学的应用,在一定程度上为增强小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提供了有效的方法,同时,有效地拉近了“科学”与学生日常生活的距离,为学生更好地了解科学、认识科学、学习科学、运用科学创造了自然化的条件,使科学更加人性化,为学校突破小学科学课程的教学瓶颈提供了机会。

五、结论

生活化教学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应用,有利于更好地展现小学生的探险天性,使小学生能够快速地学到可用于实际生活的实用科学,而且生活化教学的方式与教科版小学科学教材具有很高的契合度,为生活化教学策略的实施提供了经验。但是,任何事物或方法都具有双面性,生活化教学理念或模式在给小学科学教学带来许多机遇的同时,也给小学科学教学在体系上带来了一定的不确定性,因此,在进行生活化的小学科学教学过程中,应该注意保持小学科学教学的规范化,保持小学科学教学的体制和秩序,通过不断地探索和研究,找出更符合小学生科学课程教学的生活化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胡晋.小学科学生活化教学探析[J].读写算(教研版),2015(11):294.

[2]姚小明.小学科学生活化教学略谈[J].读写算(教研版),2015(15):361.

[3]李淑芬.关于小学科学生活化教学课堂的探索[J].考试周刊,2015(4):182.

[4]麻淑华.关于小学科学生活化教学课堂的探索[J].新课程(小学),2015(12):124-125.

[5]姚小明.探讨小学科学生活化教学的有效策略[J].速读(中旬),2016(4):295.

[6]辜四勇.融入生活体验科学:浅析小学科学生活化教学[J].读写算(教研版),2014(21):212-213.

[7]姜伟杰.浅谈小学科学生活化教学策略的运用[J].新课程导学,2014(23):59.

猜你喜欢

小学科学生活化教学策略
初中生活化写作教学实践
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加强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提升学生动手实践能力
谈谈多媒体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应用
简谈多媒体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运用
锐意进取,不断提升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