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特色实践活动”破解习作教学难题

2017-03-29孙日春

新课程·小学 2017年1期
关键词:特色活动习作教学实践活动

孙日春

摘 要:“习作教学”一直都被认为是令人头疼的难题。在参与“特色实践活动”课题研究中,进行了一些尝试,收到了一定的效果。以“特色实践活动”充实习作素材,解决“写什么”的问题;以“特色实践活动”激发习作兴趣,解决“我要写”的问题;依托“特色实践活动”讲解习作策略,解决“怎么写”的问题。

关键词:特色活动;实践活动;习作教学

“习作教学”一直被认为是令人头疼的难题。从学生的角度讲,习作教学“难”在没有写作兴趣、不知道“写什么”、到底“怎么写”;从教师的角度讲,习作教学“难”在常常是泛泛的、空洞的大讲写法,不仅束缚学生手脚,限制学生思路,而且让学生感到无所适从。

那么,如何才能突破“习作教学”这个难题呢?究竟如何让学生在写作时快快乐乐落笔,轻轻松松作文呢?在参与课题《农村小学无土栽培特色活动的实践研究》中,我进行了一些尝试,收到了一定的效果,并在一次次的"特色实践活动"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琢磨,使我对如何进行有效“习作教学”有了一些粗浅的认识。

一、“特色实践活动”的本质是“情知教学”

“情知教学”这一理论是我国著名教育家冷冉老先生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提出来的。说实话,过去我对它还真是雾里看花——不知所以然。今年我校结合自身实际,组织老师认真解读了冷老先生的先进教育思想,并脚踏实地开展了许多扎实有效的特色实践活动,才使我对冷冉老先生的教育思想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原来,通过“特色实践活动"来进行习作教学,其本质就是一种“情知教学”,即习作是生活的反映;生活是习作的源泉;习作靠平时学习生活的积累。

二、以“特色实践活动”充实习作素材,解决“写什么”的问题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学生经常苦恼没有东西写,“特色实践活动”可以充实习作素材,解决“写什么”的问题。

在参与课题《农村小学无土栽培特色活动的实践研究》时,我带领学生亲自进行了无土栽培实验。当第一次将可乐瓶制作成的水培器皿展示在全班学生面前时,只听“哇!”的一声,大家都睁大了眼睛盯着看,“太漂亮了。”“可乐瓶还有这用处。”“真不可思议。”“这是怎么做的?”……赞美声、询问声此起彼伏,我将器皿递给他们,大家争相传看,有的学生甚至像得到宝贝似的将它放在手上研究。我灵机一动,何不让这些整天只知道“死读书,读死书”的人动手试着做做看,于是,我向他们下了口头战书:“谁能做出更好的器皿,我将给他照相并粘到展示栏里,还要推荐到学校去参加展览。”一听这话,学生可来劲了,纷纷要求我将制作方法教给他们。“教给你们制作方法?那还比什么,自己琢磨去。”在接下来的一个星期中,全班学生铆足了劲儿,时常会见到他们三五个聚在一起小声地比划、讨论着。比赛那天,真是令我大开眼界,学生做的器皿各式各样,琳琅满目难以分出胜负,最后只好请课题组的老师来帮忙,最终,几位同学制作的水培器皿相继被选中,摆放在学校走廊的窗台上,得到大连市课题组有关领导的赞赏。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其中一位同学和爸爸一起利用木板制作了漂亮的沙培器皿,被课题组选中,并参加了展览。看着学生丰硕的劳动成果,我不禁问了一句:“你们是怎么做出来的,简直比我做得漂亮多了!”可他们只是得意地冲着我笑,见此情景,我随口说了一句:“不愿说,那就写下来吧。”没想到这次学生写得很痛快,既没有咬笔头的,也没有挠头发的,总之,以往写作时出现的那些现象统统都不见了。我以为还会和以前一样像记流水账似的,令我震惊的是大家写得有声有色,还把制作过程中的感受、想法都写了进去,特别的真实,这是我没想到的。一位同学一语点醒了我:“老师,看来写作文也不是那么难的事,我觉得亲自动手实践、亲身经历的事写起来感觉很自然,不再觉得无从下笔了。”是啊,真是“无心插柳柳成荫”啊!

以往写习作时苦于没有东西可写,而冥思苦想去编造,现在参与了“无土栽培”的实践活动,让大家觉得素材到处都是:可以写栽培的植物,可以写教室、学校发生的变化,可以写在活动中的感受……总之,什么都可以写,习作素材随处可见。

三、以“特色实践活动”激发习作兴趣,解决“我要写”的问题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可以鼓舞并激发学生的内在写作动力,提高写作水平。为了做到这一点,我主要从两个方面着手去做。第一,在习作教学中,我鼓励学生动手写作,多加肯定,少点批评。在点评学生习作时,尽量用委婉的话指出不足之处,多肯定他们的优点。只要发现学生在用词、组句等方面有一点值得学习和借鉴的,我就给予赞美,培养他们写作的兴趣。第二,“张贴展示习作”是激发学生写作的一个好办法。记得第一次,我剛将一位同学写的观察日记粘到展示栏里,身边就聚集了十多个围观的人,尤其是她本人,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其他同学也都向她投去羡慕的眼神,当时就听到有学生说:“下次,我一定争取也到这里展示。”这种鼓励的办法,大大提高学生写作的积极性,使学生愿意写、爱写。

四、依托“特色实践活动”讲解习作策略,解决“怎么写”的问题

1.细心观察,写观察日记

鲁迅曾说:“对任何事物必须观察透彻,方能下笔。”可见,良好的观察习惯对于学生的习作尤为重要,平时我就引导学生学会观察,留心观察周围世界,积累一定的写作素材,为习作奠定基础。

在学生对“无土栽培”有了兴趣之后,我鼓励他们将洋葱、大蒜、富贵竹等都尝试着进行水培。期间,我要求学生观察它们的颜色、形状、大小等外部特征,并每天定时观察它们的长势、颜色等的变化,以观察日记的形式记录下来,还可以加进自己的感受、体会,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写作欲望。一位同学在日记中写道:“最初,洋葱的身体是紫色的,现在它身体的一部分变成了暗红色,而且,洋葱的底部冒出了几个小东西,它们是几根白白嫩嫩的根芽,其中一个根芽长得又细又长,像刺一样。其他的短‘刺也在不停地长大。”

经过了一段时间对水培植物的观察积累,学生在语言表达方面有了一些进步,虽说不够完美,但从课堂表现来看,已经有了很大起色。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的写作能力会逐渐提高。

2.阅读“无土栽培”书籍,写读书笔记

在进行“无土栽培”实践的活动中,学生经常会遇到这样那样弄不明白的问题。起初,他们会跑来向我询问,但慢慢地,问我的人越来越少了,原来,他们找到了更好的老师——书,利用每周二借阅的时间,他们到学校的图书室借阅关于“无土栽培”的书籍,自己解决了栽培过程中出现的一些“病症”,效果非常好。从那以后,他们的读书热情逐渐高涨,后来,他们还把书中有用的知识记录下来。就这样,班里兴起了读书热,大家不再局限于阅读“无土栽培”类的书了,唐诗宋词,天文地理,古今中外名家名篇……学生的阅读面逐渐变得广阔了。而且渐渐地,写读书笔记的人增多了,大家抒发感受,广泛积累好词佳句,一年后,他们写出的习作不再像以前那样空洞、假话连篇了,虽然不能称得上优秀,但很多都已经有模有样了。

3.参与管理,写亲身感受

很多工作,无法单独由一个人来完成,“分工合作”是促进学生个性全面和谐发展的有效途径。这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分工协作意识,还可以养成他们学会谦让、交流、分享的良好品质。

因此,对于教室和走廊的水培植物,我采取完全放手的形式,从栽培到收获全部由学生管理,让学生亲自动手参与,亲身感受快乐与艰辛、亲口品尝成果,他们培育的作品既可以摆放在教室或是走廊的窗台美化环境,又可以成为习作好素材,可谓是一举多得。让学生在做中探索,做中观察,做中对比,做中欣赏,做中习作,做中提升。既能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劳动能力、审美能力,也极大地激励了学生的写作热情。班里的“习作小能手”这样写道:我们分工合作,每个人都参与管理。一段时间过去了,竹子已经开始长出新叶,我们加水时很细心,生怕不小心就把它的新叶弄碎了。看着叶子一天天长大,颜色加深,我的心里有着难以形容的兴奋。因为自己养的总觉得比别人的更美、更好。带着这份愉悦的心情,我们进行管理的劲头更足了。

总之,让学生愿意写、喜欢写、乐于写,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我們借助“无土栽培”的有效契机,在语文课堂上,利用孩子们在参与实际培养过程来写写活动体会、记记观察日记,交流活动感悟。这样,有了活动的依托,孩子们的习作便有了参照物,每天的内容都在不断丰富,他们的字里行间不仅有了花、有了叶、有了欢喜和悲伤,更多了一种责任感,不知不觉中既培养了孩子的动手实践能力,又提高了孩子的习作能力。

参考文献:

[1]冷冉.谈“情·知教学”[J].教育研究,1982(1):55-61.

[2]聂鹰.用研究性学习方法破解习作教学难题[J].湖南教育,2015(1).

猜你喜欢

特色活动习作教学实践活动
分析新课程背景下小学高年级习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提高习作教学有效性的策略与研究
学生习作难题之解决策略
谈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