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2017-03-29钟桂玲
钟桂玲
一、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功能
学习兴趣不是与生俱来的,是在一定条件下培养起来的。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更主要的是要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闪现的智慧火花和所表现的情感与态度,适当适时地评价学生。教师一个信任的眼神、一个赞赏的表情,都会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到学习中。
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时,让学生通过观察实践,小组合作交流想出“平移法”“割补法”等,最后得到求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是“底×高”这一结论。这时教师可因势利導对学生的“研究成果”加以激励,把这种方法命名为“××法”,并写在黑板上。这样可以大大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培养学生的学习愿望
“培养学习愿望是培养强烈兴趣的稳固情感状态。”因为我喜欢数学,所以我愿意去学它,所以我在学习过程中遇到任何艰难险阻也愿意去克服;克服困难所得来的成功体验又增强了我学习的兴趣和信心,所以我更喜欢学数学了。因此,教师在备课时应该抓住知识间的连接点,深入考虑学生克服学习困难的途径,设计有层次的、富有启发性的问题,促使他们在课堂上积极思考,使他们通过思考发现新知识,找到新规律。让学生有学好数学的愿望,调动兴趣是关键,数学基础要打牢,思维训练要做好,习惯、坚持很重要。
三、给学生自主探索的机会
学生通过观察、讨论、交流后自己获得的知识会记得更牢,同时会产生一种愉快的心情,这在一般学习中是无法体会到的。所以,教师要站在学生的角度看问题,创造机会让学生体验成功和喜悦,消除他们的顾虑,这对提高学生认知兴趣和提高学习效率都是必不可少的。
如,在教学“正方体的体积公式”时,在长方体体积公式推导的基础上,我放手让学生自学,给他们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弄清下面几个问题:正方体和长方体有什么关系?正方体的体积该怎样算?学生通过观察分析,自己看书,同桌研究,很容易获得新知识。这样,教学的内容在他们的脑海中印象会很深刻,更重要的是使他们体会到了学习的乐趣。
四、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为了萌发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新知识的欲望,我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经常创设有利于学习数学的情境,使学生在自主探索中感悟数学。
如,教学“面积”一课。开课伊始,我设计了巧设冲突、直奔主题这一环节。如何装饰相片?采用了开门见山式的情境,以此来引导学生从生活中提取经验,既对周长加深了解,凸显长度和面积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又对面积产生学习的欲望,学生感到分外亲切,体现学习的必要性,让学生在不全面甚至错误地了解面积的基础上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为从一维的长度概念过渡到二维的面积概念做好铺垫。这样导入新课使学生自然而然地进入学习情境中。
另外,我们可以把生活情境引入课堂,如,教学“笔算加法”时,在上课开始,我们设置创设了小芳购买家用电器的生活情景:炎热的太阳炙烤着大地,小芳感到又闷又热,怎么办呢?这时小芳想到为家里添置一些防暑降温家用电器,我们一起陪他去商店看一看吧,小芳打算购买两件商品,你觉得他会选购哪两种商品?一共要花多少钱?你能帮他算一算吗?这时,学生兴致勃勃,从而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五、动手操作调动兴趣
还以“面积”一课为例,我为学生创设比较两张照片面积的大小情境这一环节,既让学生探究欲望剧增,也为前面的质疑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探究空间。
教学中,利用相框的大小引出面积,用摸数学书封面、凳面来了解面积。用学生生活知识说说你看到的物体面来感知面积,用通过比赛“涂一涂”,利用孩子争强好胜心理,引出面积大小之争的方式来体验面积。经过一系列“摸一摸—比一比—说一说—涂一涂”的情境活动,帮助学生建立起面积的表象。让学生先讨论各自的方法,再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用剪拼、数方格、重叠、按手印等方法,通过实践、操作验证自己的猜测。启发学生由表象到概括,这样就可以发现规律。
六、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激发兴趣
传统教学是以教师的讲为主,同时借助于小黑板、卡片等静态手段辅助教学,而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毫无思考理解的余地。计算机引进课堂后,发挥了现代化教学手段的优势,为激发学生想学、乐学的意识提供了条件。
如,在导人新课时,利用多媒体的音像、动画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学习兴趣;在绘图时,利用多媒体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使静止的柱体、锥体呈现动态,生动形象直观;针对有些学生不能一次听懂的重点、难点内容,借助多媒体技术,可以对未听懂之处给予多次补偿机会。这样,易于激发兴趣,体现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性。
激发学生兴趣的方法不止这些。教师要关注怎样使学习成为学生在情绪状态下的兴趣刺激源,让学生始终对数学保持持久不衰的兴趣,使学生自觉、主动地投入学习中,虽苦犹乐。
参考文献:
[1]朱慕菊.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钟启泉,崔允漷.新课程的理念与创新:师范生读本[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