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创作热情,提高写作能力
2017-03-29孙志鑫
孙志鑫
古人云: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而入情。这就是说要使文章有血有肉,让读者动情,作者首先要有一种由衷的创作热情。从当前小学生作文现状看,不少学生的作文中常常出现平淡、肤浅、千人一面等弊病,其根本原因是学生心中无境,使他们无话可谈。
怎样才能打破教师“定调”,学生“拉琴”定势作文的沉闷局面呢?我认为必须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而怎样训练学生作文中的求异思维,达到“一树千花,千朵千样,一花之瓣,瓣瓣不同”的独特效果呢?在日常教学中,我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力求使作文教学别具匠心,富有新意。
一、留心观察,日记积累
翻开孩子们厚厚的一摞日记本,那里记录着他们生活中的四季变化,情感上的喜怒哀乐,一篇篇日记由短到长的变化,使我深深感到日积月累中孩子的成长。岁月的年轮又转回教他们的那个冬季,那一年的初冬下了一场雾,早自习,我提出了这样的问题:“今天你们感觉天气与往日有什么不同吗?”同学们异口同声地回答道:“今天下雾了!”“你们喜欢下雾吗?为什么?”“因为雾中的景色很美!”“因为在雾中像腾云驾雾!”……同学们争先恐后地说着,我接着提问:“雾中的景色真美,那么雾中的景色是什么样的?说给大家听听!”我的问题一提出来,同学们面面相觑,过了十几秒钟,只有三名同学举手。“是啊,光知道美,却说不出怎么美,这是什么原因?”“我们没有观察过!”“对!这就是问题所在,老师不知道今天有雾,所以,没有布置过观察的作业,但是你们应该做生活中的有心人,主动观察周围的事物,平时注意积累才行啊!”
这次以后,十二月份,第一场雪来了,很多学生写了这第一场雪,而且观察得比较细致,读着这次的日记,我心中的欣慰是难以言表的。
二、学法迁移,巧写练笔
语文教材上的每篇文章都是几经筛选的名家名篇,文质兼美,不仅内容丰富,而且语言精美规范,一篇课文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在这精妙而广阔的语言文字“训练场”上运用语言,陶冶学生的语言联想力。除了模仿课文的写法和语言去练笔之外,还可以在课文语言文字的“空白处”进行练笔。现代接受理论认为,文学作品使用的语言是具有审美功能的表现性语言,包含很多“不确定”和“空白”,从而有了“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无声”中去感受、想象,并述之以文字,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比如,教学《去年的树》这一课时,为了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让学生进行小练笔,这篇课文的留白处比较多,我在引领学生体会鸟儿的情感之后,让学生尝试写一写鸟儿两次“对着灯火看了一会儿”时内心的想法,把鸟儿想说的话写下来。
这样,学生在运用语言的过程中积累了语言,而且在写的过程中也锻炼了思维,激发了创作热情。
三、扩展阅读,勤背佳句
要把学生的习作兴趣激活,首先要把学生的思想激活,这就需要教师一只眼睛盯着课内,一只眼睛盯着课外。我坚持让学生每天背一段佳句。前人早有“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的古训,那么在大量阅读积累面前,学生的眼界怎能不开阔,头脑怎能不充实?平时,我让学生多讀课外书,做读书笔记,积累好词佳句,学习优秀文章的写法,还可以利用早读课进行佳句积累,或者开展“好书介绍会”或者“好词佳句大比拼”等活动,给学生自我展示的机会,变“苦读”为“乐背”。如,在一次写秋天的文章中,一位同学这样写道:“秋姑娘像一个高超的化妆师,打开化妆盒,将苹果的脸涂得红红的,将鸭梨的脸蛋抹得金灿灿的,一会儿功夫,田野里五彩斑斓,她也惬意地笑了。”这样丰富的联想不禁让我为之拍手称快,我问他怎样想出来的,他说是对佳句的模仿。由此,勤背佳句的益处不言而喻。
所以,语文老师平时让学生将各类材料积累在本子上,铭记在头脑里,以后作文又何愁“无米下锅”呢?
四、展示自我,激发欲望
人总是有自尊心的,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赞许、羡慕,从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在作文教学中,我十分注重学生这一心理需要,尽量创设学生自我表现的机会。
首先,每周我都利用一次早自习的时间,专辟“佳作欣赏”内容,请同学们读感情真挚的日记,读思路开阔的练笔……其后,在学生习作完成时加以指导,并将学生作文踊跃投稿。眼下全国各地报刊如林,只要教师点评得法,学生发表文章并非可望而不可即,这个学期,我班先后有两名同学在省级报刊上发表习作。当印成铅字的文章和虽少却珍贵的稿费交到学生手上时,不仅仅是获奖者的欢呼欣喜,更有其他同学的跃跃欲试。这样一来,班上形成了比学赶超的风气,学生踌躇满志,信心倍增。最后,在学期末装订成班级优秀作品选,全班同学逐一传阅,使他们的写作兴趣高涨起来。
总之,作文教学怎样“由难变易,由苦变甜”是一个相当长的过程,在教学中,有意地贯穿一些新思想、吐露一些新见解,扎扎实实地指导训练,就能够使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到培养,从而使文章语言清新、构思新颖、文风活泼,最终会达到知“形”懂“路”,运笔自如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