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
2017-03-29杨金玲
杨金玲
【教学片段】
(一)复习表内除法的意义
1.课件出示6个草莓图:请同学们动手把图上的草莓每2个摆一盘。
2.学生小组进行交流,获取信息后,利用学具实际操作。
3.小组派代表用算式表示操作的过程。
4.同学们说出6除以2等于3(盘),同时再说出这个算式表示的意思。
(二)理解有余数除法的含义
1.教师出示7个草莓图:把图上的草莓再动手每2个摆一盘试试。
2.学生摆完后发现:还剩下一个草莓。
3.在小组交流过程中确定:表示平均分时有剩余的方法。
师:同学们,你们想想剩下的这一个怎么办呢?
张×同学高高举起手,起立说:“剩下的这一个直接吃了呗!”(全体同学七嘴八舌,认为似乎很有道理。还有的学生听后哈哈大笑)
王××同学说:“再填上一个就可以再摆一盘了。”(有部分同学点头表示赞同)
我摇摇头,但带有奖励口气地说:“你真是一个善于思考的孩子,将来可以做一名好法官了。小法官,继续努力!”
学习委员李××说:“如果是给自己分草莓,我们可以吃了或者再摘一个凑成一盘,那如果是分其余物品呢?比如说分价值不菲的珠宝或者是谁也不愿意完成的什么任务呢?”(全班学生陷入沉思)
我继续问:“那剩下的一个怎么办呢?”(同学们面面相觑,无计可施)
有的同学,开始表现得无奈,说:“那就尊重事实,剩下的就剩下吧。”
我也用可惜的口吻说:“剩下的这个数有点委屈,前面的数字7、2、3早就被同学们接受,都有自己的名字,他也想要名字,而且要在除法算式中有自己的位置,要成为除法家族中真正的一员。大家快帮帮忙吧!”
小组讨论后汇报:
第五名同学说:剩下的叫“剩数”吧。(其余同学哈哈大笑)写在商的后面“剩数是1”。
一名同学受到前一个同学的启发说:就叫“剩余数”吧。也写在商的后面“剩余数是1”。
我带着既不否定也不肯定的口气说:“名字有点长,还有点难写,他不喜欢。”
班长站起来说:“剩数”是剩下的数,“余”也有剩下的意思,“余数”比“剩数”好听,还好写。(大部分学生都点头赞许)
我乘机说:“余数”确实是好听好写,他很喜欢。那怎么写更方便呢?
生交流。
我接着引导说:“其实大家的方法都可以,不过为了书写简便,人们习惯用六个点来表示平均分后剩余的数,看老师写一遍,先在商的后面点上6个小圆点,然后再写余数。看老师写一遍:7÷2=3……1,读作:7除以2,商3,余1。(齐读一遍)”
这时我总结说:“当我们平均分物体的时候,并不是每次都能正好分完,剩下不能再继续分的数,就叫余数。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一下这样有余数的除法。(经过一系列分析之后,我认为引导到此恰到好处,引出课题——有余数除法)”
4.拓展补充。和语文课学科相结合,给孩子们讲讲“余”字的意思,比如,“年年有鱼”和“年年有余”的谐音、字音代表的寓意等,我们生活中引用,也是想讨个好彩头、好寓意、好兆头的意思。希望年年有余,富贵平安,五谷丰登。
【案例反思】
1.课后我记录下来与除法和有余数的除法教学方面的课例,进行深刻的反思,对于低年级的孩子来说,举例子要举他们生活中经常能接触到的事物,或感兴趣的东西,在现实的教学中我更多的是设计出,能让学生多动手操作,多和小朋友之间相互交流能得到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像余数除法教学,就是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动手操作过程,一步步得出结论,同时感知到余数的道理。根据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通过直观性的教具展示,学具操作,自我探究等形式,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通过自己的努力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构建新的知识体系,给学生以成就感。
2.在这堂课中,我抓住孩子的心里想法,再巧妙设计教学内容,通过精心的课堂设计,合理的引导,循序渐进地推进事情的发展,使学生得出余数,除法的结论:把草莓平均分后有两种不同的结果,一种是没有剩余,一种是有剩余。这时我再抛出问题:分剩下的数也要像被除数、除数、商那样有固定的位置,有自己的名字,要成为除法家族中的真正的一员,请同学以组为单位帮帮忙。在小组讨论交流活动的基础上,总结出了余数的概念及写法。
3.低年级的孩子还小,对学的知识都处于刚学的阶段,知识学的还很少,许多知识还要一点一点地掌握,有时将数学课上得有点语文味,能更好地促进学生对题目的理解。在本节课中,我們不但理解了“余数”的含义,还理解了“年年有余”的意思,将语文科知识融入数学课堂,使课堂显得生动有趣,效果真是妙不可言呀!
总之,教学活动中孩子们发挥了他们的想象,表现出他们的童真,教师幽默风趣的评价,给数学课堂增添了气氛,也培养了孩子们从不同角度去思考问题的能力。只有教师对课本里的知识吃透,研究透,再根据孩子们的生活、家庭、年龄等特点,设计,研究。教学中才会得到更多的收获,孩子们的能力才会得到更大的启发。孩子们一张张可爱的笑脸,他们一双双求知的眼神时时回荡在我的脑海里,让我感受到自己的付出得到的回报就是做教师的真正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