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农学园
2017-03-29刘星
刘星
摘 要:科学课程要让学生接触生动活泼的生命世界,感受生命的丰富多彩。从学农拓展课程的开展入手,着力于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合作意识,提高科学素养。
关键词:小小农学园;学农;兴趣
“小小农学园”,是我校开发的学农拓展课程,它给了学生通过学农种植活动,学习科学知识,培养科学技能的平台。那如何才能让农学园成为学生的乐园,学得科学知识,培养科学技能,以至让学生更喜欢科学呢?笔者结合自己的实际,谈一点想法体会。
一、小组合作,观察记录
《全日制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提出要在科学探究中發展合作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有将自己的意见公开并与别人交流的愿望,认识交流的重要性,有主动与他人合作的态度。对别人的情感和利益具有敏感性,并能理解别人的观点。可见,小组合作学习在科学探究活动中的重要性。
观察记录是科学探究活动的重要方式,是学生在合作学习中获得科学知识、获取科学技能的重要手段。特别是在长期的种植活动中,以合作形式进行观察记录、交流经验想法,不但能更容易地获得知识、获取技能,更能培养孩子们的合作意识,以及与他人交流的能力。
学农种植活动,是一项长期的观察研究,如果出现“只种不管,只看不记”的现象,那活动的开展将是毫无意义的。为防止出现这种情况,我校学农课程的开展,以班级为单位、园艺小组负责制的模式进行。并且设计了表格,组织各园艺小组组长培训观察记录方法,使观察记录表真正得以所用。
由此,“小小农学园”出现了欣欣向荣的景象,植物们在欣欣向荣地生长,孩子们也在欣欣向荣地成长。记录的、测量的、数叶子和花的……忙得不亦乐乎。孩子们在探究中成长,学得了科学知识与技能,学会了与他人合作,让科学扎根在他们心里,萌发、生长。
二、齐心协力,解决问题
科学探究是科学学习的中心环节。科学探究是提出问题、猜想结果、制订计划、观察、实验、制作、搜集证据、进行解释、表达与交流以及最终解决问题的过程。“小小农学园”是一个能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能培养学生在种植过程中合力解决问题的平台。
如,有一次,三(1)中队的园艺小组,拿着他们的植物生长观察记录表,来向我请教。
这不就是一次培养学生合作解决问题的机会吗?虽然三年级的孩子探究的能力还很有限,但是孩子们自己发现了问题,那就应该想办法让他们自己解决问题,从中收获成功的喜悦。于是,我将小组成员集合在一起,引导他们可以通过查阅资料、实地考察、不同时间考察等方法进行研究,寻找问题的所在。
接下来的三天时间,该小组课后一直忙碌在农学园内,大家齐心协力地寻找问题的根源。这天,他们兴冲冲地找到我,告诉我他们知道莴笋叶子被什么吃掉了,而且也想到办法让他们的菜苗健康成长了,随即他们便向我展示了他们的植物生长观察记录表。
在探究活动中能发现问题,并且通过团结协作来解决问题,三年级学生也能完美地将科学探究活动进行到底。在这个过程中不但学到了科学知识,了解了蜗牛的习性:傍晚出来活动,以新鲜的菜叶为食,而且培养了他们的团结协作能力,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了科学素养,使学农课程的科学味更浓了。
三、全校互动,经验共享
在“小小农学园”中,是以班级为单位划分为18块菜地,每个班都拥有一块“自留地”。每个班、每个园艺小组在种植的过程中都可能出现不同的问题,也会有各种不同的解决方法和策略。如果班级之间、小组之间都各自为战,不将收获的经验共享,没有取长补短,那对于学校学农拓展课程的开展是事倍功半的。所以让各班、各小组将自己的经验成果晒出来,进行共享,能促进学农拓展课程的开展,使“小小农学园”健康成长。
我校周五下午第三节课是60分钟的拓展课程长课,也是每个班园艺小组齐聚“小小农学园”,交流经验、分享成果的互动时间。
如前文提到的“抓蜗牛”,一经分享就引起轩然大波,很多孩子甚至还不知道蜗牛对于农作物是有害的。分享之后农学园里就兴起了抓蜗牛热,使农作物免受了蜗牛灾害。当然还有很多经验得到了推广,比如,凤仙花发芽后,让它长到二十几厘米,就将苗顶掐掉,这样凤仙花就能向四周展开生长,花就更多,植株更漂亮;夏天的时候,给植物浇水要在早晨和傍晚,不能在中午的时候进行,不然植物会被热死;茄子有主花和次花两种,次花一定要摘掉,确保主花能结果,将养分集中在主花结的果实上,让茄子长得更大……
全校互动,分享收获的经验,让孩子们收获更多的种植知识与技能,让种植活动真正走向“学农”。
“路漫漫其修远兮”,我校学农课程的开展,还停留在起步阶段,有很多地方需要加强、完善,以上只是我对我校学农课程开展的一点心得体会。以后,“小小农学园”将更好地服务于学生,会成为孩子们科学的天堂。“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参考文献:
张红霞.科学究竟是什么[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