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西藏那曲地区草地资源现状及其开发利用对策

2017-03-29白玛玉珍

南方农业·下旬 2016年10期
关键词:开发利用

白玛玉珍

摘 要 那曲地区可以利用的草地资源面积较大,但实际利用效率却并不高,受传统畜牧形式的影响,草地资源并未得到较好的保护,资源损失严重,草地退化等问题影响着那曲地区生态环境的健康发展,因此需对草地资源的利用问题予以足够的关注。基于此,简要分析那曲地区草地资源的基本特征,并探究该地区草原资源利用的现状,并提出有效的开发利用对策。

关键词 草地资源;开发利用;那曲地区

中图分类号:S812.8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6.30.069

那曲地区地处藏北高原,该地区除东部少量的半农半牧区外,基本可以算作纯牧区,草地总面积为4 213万hm2,可利用面积3 127万hm2。合理利用草地资源能够促进当地经济等发展,提高资源的有效利用率,但当前那曲地区的草地资源并没有得到有效利用,资源破坏严重、草地退化、生态环境恶化,这对当地的健康发展极为不利,因此关注那曲地区草地资源的现状十分必要,解决草地资源的利用问题刻不容缓。

1 西藏那曲地区草地资源的基本特征

1.1 产量低且地区特征明显

那曲地区位于藏北高原,属于高寒气候,呈现出明显的干旱与寒冷的特点,该地区的草地资源产量相对较低,牧草稀疏、低矮且其生长期不长。由于地区间环境的差异,草地的生长也呈现出了较为突出的地区化特征,具体来说,那曲地区的西部为荒漠草原,气候寒冷干旱,草地产量仅能达到300 kg/hm2;东部则为森林区,气候温暖多雨,适合牧草生长,其产量为750~900 kg/hm2;中部为高寒草甸,牧草产量为180~300 kg/hm2。

1.2 品质好且营养成分较多

西藏地区日照时间相对较长,且昼夜温度存在较大的差异,这种优势条件使得牧草生长中所需的营养物质能够有效合成并在牧草中累积。在这种环境下生产出来的牧草主要为莎草科、禾本科,其生殖枝的数量较少,但叶量却很多,牧草具有较多的粗脂肪、粗蛋白、无氮浸出物,具有较少的粗纤维,对于牲畜来说适口性较好。

1.3 能供收割的草地较少

那曲地区地势较高、幅员辽阔,且当地的气候差异较大,能够收割的大嵩草数量较少,可收割的草地数量明显不足。而大嵩草多生长在冷季放牧地,这种情况使得那曲地区内牲畜对自然灾害的抵御能力变差,饲草供需方面的矛盾较为明显。

2 西藏那曲地区草地资源利用的现状

2.1 草地退化严重且载畜量过高

由于缺乏对草地资源的有效保护,那曲地区草地资源退化现象十分严重,饲草供需矛盾极为明显,未退化的草地面积在草地总面积中占的比例不足50%,退化程度较轻的草地在草地总面积中所占的比重在30%左右,退化程度为中度的草地则占15%左右,退化程度达到重度与极重度的草地近10%,该地区的草地退化速度达到每年3%~5%[1]。但草地的实际载畜量却并没有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据统计冷季草场超载可达116倍左右,而暖季超载也在4.2%左右。

2.2 生态功能较为薄弱

那曲地区75%以上地区的海拔高度超过4 500 m,近90%的地区海拔高度超过4 000 m,因此气候等自然条件具有高寒、少雨、干旱、缺氧和紫外线强的特点,土壤稀松、枯草期明显长于青草期,植被覆蓋率极低。总的来说,那曲地区正态功能较为薄弱,生态系统一旦受到破坏将很难修复,继而导致生态失衡情况的发生。

2.3 抗灾能力相对较差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人们大量索取草地资源,不断增加对草地资源的利用,但却没有对草地资源进行有效的保护,在基础设施方面的投入不足,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对生态环境的破坏。虽然近年来,我国出台了一系列关于草地资源保护的政策,但并不能在短时间内解决那曲地区的问题,鼠虫害问题仍然存在,人工草地的建设投入也不足,一旦出现自然灾害,草场与牧民都将蒙受较大的损失。

3 西藏那曲地区草地资源开发利用的主要对策

3.1 构建生态安全屏障

那曲地区的主要问题在于生态较为脆弱,草地资源的枯草期明显长于青草期,且矮嵩草产量低。为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保护草地资源,政府应当加大对该地区资金等方面的投入,促进生态安全屏障的有效建成。具体来说,应实施治理草地三害、松土补播、围栏封育等举措,在草场上划分禁牧区、休牧区,将草地的实际载畜量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为生态环境的改善奠定良好的基础。

3.2 在建设中加强科技创新

那曲地区草地资源具有品质好、营养成分多的特征,但由于气候条件的限制,其产量极低,同时由于人们对草地资源的过度利用与开发,使得草地退化问题加剧,很多野生草种甚至面临灭绝的困境。为改善这一现状,促进当地草地资源的建设与发展,政府应利用多种技术手段开展产业建设,促进畜牧业的健康发展,应聘请专家对草地情况进行科学鉴定与评价,然后设立试验站,选育和驯化优质野生草种,并开展高效种植,促进草地的快速恢复,为产业化建设奠定基础[2]。

3.3 建立全面的防灾减灾体系

那曲地区自然灾害频发,受灾较为严重,当自然灾害发生时,草场也会不可避免地受到损害,为减少灾害对草地资源的破坏,应建立全面的防灾减灾体系。首先,建设完善的水利设施,为草地生产力的提升奠定基础;其次,开发饲草料资源,利用封育、补播等方式培育人工草场,继而恢复退化草场的生态功能与产草量[3];再次,在高寒牧区建设暖棚设施,确保家畜能够在较为安全的状态下越冬;最后,建设必要的饲草料储备库,这样即使发生自然灾害,牧民也可以依靠饲草料进行生产,降低经济损失。

3.4 建设现代化的草原畜牧业

那曲地区家畜种类丰富,包括藏西北绒山羊、藏系绵羊、耗牛等。但草地资源的退化对畜牧业的发展造成了极大的阻碍,牧草的生长期仅有4~5个月,而枯草期则可以持续8个月之久,这种情况导致冬春牧草的匮乏,畜牧业面临“冬瘦秋乏”的境遇。针对这一情况,当地应积极建设现代化的草原畜牧业,增加资金与技术投入,利用技术手段恢复草场,并采用半舍饲养殖的畜牧模式,建设季节性畜牧业,保证人、畜与草地的协调,走科学发展道路。

4 结语

西藏那曲地区的草地资源具有品质好、营养丰富等优势,但同时也面临着生态脆弱、产量低等严重问题,长期以来,由于缺少的良好保护,草地退化严重、畜牧业发展也受到阻滞,因此当地应加强关注,增加经济与科技投入,健全防灾与保护体系,促进草地的恢复,为畜牧业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拉巴.西藏那曲地区草地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建议[J].畜牧与饲料科学,2014,35(6):48-51.

[2]江白.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的西藏生态环境保护与对策研究[D].成都:电子科技大学,2013.

[3]李谋忠.近30年西藏尼玛地区草地遥感动态监测研究[D].成都:成都理工大学,2015.

(责任编辑:刘昀)

猜你喜欢

开发利用
旅游档案的开发利用方法浅论
档案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
新时期高校足球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研究
审计供给侧改革背景下的审计成果利用探析
档案的开发利用在供电公司全面管理中的作用
浅析农地后备资源开发生态补偿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