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几点思考
2017-03-29陈彩霞
陈彩霞
摘 要: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是语文的基础部分之一,重视小学语文的基础教育,提高学生的基础阅读水平,有利于培养学生掌握语文知识,拥有良好的语文素养。教师在对小学生进行阅读教学时,应进一步明确聚焦点,教学过程中将内容与情感结合起来、将阅读与写作结合起来,引导学生有张有弛地体悟课文,为今后提高学生审美水平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以读促写
作为阅读这个板块,在共性之余,我们更应该注重这个板块的个性,在很多的阅读课上学生一路跌跌撞撞跟着老师跑,但是最后却只能像学习所有的学科一样只能学到表面知识,于是,在教学中深入研究文本、体现语文阅读的个性成为我们老师一致的努力目标。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语文阅读关注点的失衡
在阅读教学中,老师讲课注重的是课文内容或者语言形式。针对小学生的学习特点,老师一般会仔细讲解课文内容吸引学生兴趣,往往把重点放在课文写了什么上面。如果阅读仅仅是让学生了解课文写了什么内容,那作为语文学科的关键部分,阅读教学的独特价值体现在哪里呢?语文学科包括听、说、读、写四个部分,阅读教学存在的独特价值应该是通过听、说、读、写四个部分的训练,培养学生的语文情怀,从而提高语文素养。因此,在阅读教学中,过分关注课文写了什么,忽视怎么写的这类教学方法,也许还有着很大的改善空间。
2.语言和情感的脱离
阅读是语言形式和内容情感的结合体,南朝文学批评家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曾经写道:“情动而辞发”“披文以入情”。“情”和“文”本身就是一个不可分割的部分。然而在我们的小学语文阅读课堂中,大部分老师都会串讲全文,将课文内容以及重点词句灌输给学生,整节课中缺少学生自主朗读的机会,尽管有一些朗读,但是却更像为了完成任务而朗读,缺少真情实感。而针对小学生的阅读提问也比较简单粗暴,学生在课文中找找,无需考虑就可以答出。因此,我们很少看到学生抒发自己的阅读感受,和他们交流时,也很难感受到小孩子根据阅读而产生的带有个性的奇思
妙想。
3.阅读中“读”与“写”的脱离
没有同写作结合是阅读教学最大的遗憾。如果说阅读是学习语文的重点,那么写作则是检验语文的重点。小学是学习写作的启蒙阶段,小学生拥有着敏锐的感悟力和优良的观察力,教材所选取的课文都是几经筛选的经典名篇,里面有精彩的情景、优美的辞藻,这都是学生学习写作的优秀素材。但是老师在授课中往往顾此失彼,讲阅读就忘记写作,只能粗浅地给学生讲解课文内容,课后也不知道学生学到了多少,缺少一个反馈的渠道,讲写作又找不到好的示范教材,最后造成的结果就是阅读和写作都无法学精。
二、提升小学阅读教学水平的有效措施
1.找准阅读教学的切入点
什么是阅读的切入点?支玉恒说是“最触动自己的一个词语或者一句话”、王松舟说是“语言的秘妙”。我们认为,阅读教学的切入点应该是将阅读内容与其语言形式相结合。将阅读内容创设成情景结合学生的生活体验,引导学生体悟课文中的思想内涵,同时,在关注课文写什么的同时也要注意课文是怎么写的,注重阅读文本所用的语言形式,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敏锐力。想方设法找准一个聚焦点,让学生在体会课文内容的同时熟悉课文中所用的字、词、句,形成一种由课堂阅读引起的对课外阅读的迁移能力。
2.于语言中体悟情感
周敦颐在《通书·文辞》中提出:“文以载道。”指文章是为了说明内容,弘扬精神的。这强调了阅读中情感精神的重要性,放到具体的阅读教学实践中,我们认为应该给予学生一个自主体悟情感的过程,阅读首先不是靠老师讲出来的,它应该来自文本、来自书本上的语言。语言,自有其万钧之力,老师是课堂的主导者,但学习却应该由学生来实施,如何让学生靠自己在文本中体悟情感,我们一致认为“朗读”是最好的方法。《三國志》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论语》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教学的本质不在于传授书本上的知识,而是应该鼓励学生自主学习,从小培养学生的学习才能。
3.以读促写
在课堂设计中,老师可以将文章结构、谋篇布局、遣词造句等直观地呈现在学生面前,形象地告诉学生应该怎样写作,同时,通过对阅读材料的学习,学生可以举一反三,借鉴文章的词句,为自己的写作积累素材。并且老师可以以阅读随笔的形式给学生布置写作内容,例如,课文续写、课文梗概。运用以读促写的方式解决了学生的写作问题,反之,由于写作的需要,可以促进学生进一步体悟课文,在老师课堂教学的基础上去深究课文内涵,最后得到与众不同的感受,培养了学生阅读方面的审美能力。
思考指导行动,行动就有收获。虽然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取得了积极的教学成果,但在教学过程中问题依然存在。作为老师,我们应该静心思考、大胆尝试,只有这样才能切实解决小学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参考文献:
陆小平.关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几点思考[J].中国教育学刊,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