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素质教育的实施

2017-03-29夏建广

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 2017年2期
关键词:科学教学因材施教创造性

夏建广

【摘 要】探索性实验能使学生主动获得新知识,并使学生养成勤于思考、勤于猜测、大胆探索的习惯,又有助于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实验和独立进行操作的能力。本文结合我自己的实践及体会,阐述了素质教育于科学教学中的实施的几点体会。

【关键词】素质教育;科学教学;创造性;因材施教

创新教育的根本就是改变“应试”教学为全面素质教学。时值教育改革春潮涌动教育发展生机蓬勃的世纪之初,如何把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是中小学教育改革的方向和重点。而科学作为一门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落实素质教育更是责无旁贷的。但是,如何从学科成绩,应试教育目标的思想模式中解放出来,面向二十一世纪的全面素质的转变,搞好科学教学中的素质教育,赋予科学教学新的教学理念,这是一个值得认真探讨的现实问题。本文就这个问题谈一下自己的认识和做法,以求同行共同探讨。

一、深入教材,把握知识的结合点

重视对科学知识的掌握与应用是科学课本“引言”的基本要求。培养学生旺盛的求知欲,良好的学习习惯把“知识”和“能力”结合起来应用到科学技术和社会中去,使之具有较强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在科学教学中,我尝试着经常有意识地将现实生活素材渗透于科学教学中,使学生意识到科学知识就在我身边,他与我们是息息相关的。

具体到教学环节上,我尽量从现实生活中引入问题,进行知识归纳和知识训练,以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的意识和解决问题能力,从而全面提高了学生的科学素质。譬如:在农业生产和家庭生活密切相关的知识和技能方面有:关于船闸与连通器,大气压强与离心泵,浮力与打捞工程,热现象与大坝施工的温控要求,新能源的开发与利用,照明电路的安装与维修,电磁继电器与自动化工程,电冰箱及各种家用电器的原理与维修;在社会问题方面有:关于环境保护,能源危机,噪声污染,光的反射与光照污染,杠杆与贸易市场,惯性与交通安全规则等,这样使学生深深感到科学知识“与我相关,我一定要学好”。

二、改革教法,加强学法指导

加强学习方法的指导,变“教”的课堂为“学”的课堂,还学习自主权给学生。改革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已势在必行。而电化教学也是对传统教学方法的沉闷代之新鲜活泼的面孔,提高了教学效率,加大了教学容量,加快了教学进程,促进了教学改革,提高了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在科学学科的教学中,我不仅努力提高电化教学的利用和运用技巧,而且也尝试使用分层教学法,创造学技法和发现法等教学方法,也取得一定的教学效果。

加强学法指导,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即在平时的教学中注重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注重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的科学》一书中,强调要让学生掌握多种科学的学习方法,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更好地开展自主学习。比如课前有计划的预习,课上有目的的自学、讨论、交流,有指导的个人复习等。在学生生动、活泼、主动的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学生的个性也就有可能得到很好的发展。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因此,它既要面向能力强成绩好的优等生,也要面向能力弱成绩差的差生。优等生和差生不在同一个水平线上,如何能保证他们共同发展,又使每个人的潜力得到挖掘呢?而加强学法指导提高学生学习能力正是行之有效的措施。加强学习方法的指导,学生的能力提高了,在当前的科学学习中,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老师的教学进度自主的调节学习的速度、难度、广度,自觉地进行技能训练和思维训练,有意识的吸收广泛的知识,有选择的进行难度适当的练习,自我提高自我发展。具体程序如下:第一步,让学生每人根据本单元老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精心讲解的重点和难点,自己设计出本单元的測试卷,并制定出参考答案;第二步,让学生自主地选择与之能力均衡的同学进行交换答题;第三步,做完试卷后,再相互批改试卷并赋出该同学应得的成绩;第四步,交换做题的双方再相互交流做题过程中的心得,并吸取教训;第五步,教师细心整理学生的测试卷,并对试卷中共性的典型错题加以课堂学法指导和对个别学生的课后学法指导。整个程序中,教师只是起了画龙点睛的作用,而学生们却表现出空前的积极性,课后精心的找题,编题,抓重点,难点,查资料找材料,力争出一份合格的测试卷,忙得不亦乐乎。这样,不仅在愉快,和谐的气氛中巩固了复习效果,而且使学生主动自发的合作学习,并且体现了同学们之间的团结友爱,加深了同学们之间的友谊,同时也彻底转变了学生原来那种怕考试的心态,增强了他们的信心和迎接挑战的能力,真可谓“一举三得”了。经过这样的教育,在未来的社会生活和工作中,学生便可审时度势,信心百倍的迎接新世纪所有的挑战了。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讲的正是这道理。

三、培养能力,优化情感因素,注重个性化发展

能力是掌握知识技能的必要前提,不具备感知能力的人,就很难获得感性知识;缺乏抽象概括能力的人,就无法将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在当前科学飞速发展、知识剧增的情况下,学生具有自主地获取知识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有了自主学习的能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就能充分调动起来。就能通过独立思考去理解和掌握基本规律,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提高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其个性得以优化。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非常注重对学生的情感付出及交流,通过情感交流来感化每一个学生,通过教学使学生在个人品质、价值取向上有个正确的定位,正确认识自身的人生价值,明确自己应尽的社会责任,为实现共同的奋斗目标,乐于奉献。这样的情感因素,对学生个性的发展,将起着决定性的推动作用,有助于学生独立人格的形成。因此,我们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优化情感因素,以推动学生的个性发展,从而更好的在课堂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

总之,中国的教育急待改革,陈旧的教育思想和观念需要改变,为了保证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全面素质的提高,大方面地推动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春天已经来到。作为新世纪的一名普通教育工作者,我深信面向全体学生的全面素质教育的鲜花必然会在中华大地上争奇斗艳,大放光彩。

【参考文献】

[1]张大均.《教学心理学》,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2]何德.《实验教学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初探》,科学教学2001年第6期

[3]董英华.《探究性学习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应用》,科学教学探讨2003第3期

猜你喜欢

科学教学因材施教创造性
创造性结合启示的判断与公知常识的认定说理
《文心雕龙》中的作家创造性考辨
小学作文如何实施“因材施教”的策略
明确“因材施教” 促进个体发展
从《论语》看因材施教
小组合作在科学教学过程中的应用
给学生带得走的智慧
小学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探讨
儿童文学翻译中的创造性叛逆
中高职衔接的关键在于因材施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