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本解读:向着“言语智能”出发

2017-03-29叶锋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17年3期
关键词:鲁滨逊男孩子读书笔记

叶锋

“怎么说”是写作的一门大学问,“言语形式”是阅读教学的根,发展孩子言语智能是阅读教学的重要目标。语言智能,对于小学生而言,就是有效地运用口头语言或文字表达自己的思想并理解他人的能力。读和写是言语智能的关键能力,因此“向读学写”是培养学生言语智能的一条最佳路径。教材解读,必须开掘文本本体性教学价值,促进学生“言语智能”的发展。

语文教材作为静态文本,承载着两种价值,一是原生性价值,如课文《虎门硝烟》《郑和远航》呈现的历史事件,这和历史教材的意义一样;如《说勤奋》《诚实与信任》展现的道理,这个和思品教材的意义区分不大。语文教材之所以成为“一家之言”,它的独特性应该在于它的本体性价值,即文章是如何展现“虎门硝烟”“郑和远航”这些历史事件的,是如何阐明“勤奋”“诚信”之理的,这才是语文文本的最重要的存在。

一、文体的解读,朝着正确的方向

读《一本男孩子必读的书》,首先重视文体,因为文体直接影响着对教学价值的审视,对教材蕴含言语智能的“伟大事物”的开发。有资料认为这篇课文不仅是日记,而且是一篇优秀的读书笔记。那就站在读书笔记的角度来思考:这篇课文应该是属于“读后感”类的读书笔记。那么,作为例文,我们的审视会苛刻些:对主要内容的提炼,篇幅占太多了,这对于六年级的孩子来说,要求也高了;题目没有能显示感点,行文也没有联系实际来谈感点。读后感,应该以“感”为重点。

继续思考:这是日记?读书笔记?还是好书推荐?如果是读书笔记,那么取名为“学会生存”更容易表达感点,而且读书感受的表达既没有联系鲁滨逊来谈,也没有联系读者生活实际谈,似乎不是很好的读书笔记。

追根溯源,它就是一则男生日记,只是要恰当认识作者写此日记的目的,那就是为了推荐好书。从“三代相传”看出这本书的确值得一读;从主要内容看出故事情节曲折,充满冒险气息,值得一读;从读书感受可以看出书中有深刻哲理,人物形象鲜明,值得一读。这样去看待文体和写作目的,就自然了,就不会生出“这是一则糟糕的读书笔记范例”的想法了。

二、教学价值的思考,探索合适的通道

教学内容是阅读教学的基础和源头,教学内容的选择更源于教师对文本的解读和思考。一篇文章静静存在着,如一个金矿,需要教师、学生共同去唤醒,去开掘。本文可供选择的教学点比较多:1.关于命题方法。《一本男孩子必读的书》这句话的正确规范表述是不是应为“男孩子必读的一本书”。这个课题是爷爷赠书寄语的主体话语,那就意味着也可以用“学会生存”作为文章的题目。2.关于赠书寄语。杨红樱采用了一个非常用格式,可以指导阅读规范格式,指导用正确的格式、简洁的语言写赠书寄语。3.为什么这是一本男孩子必读的书?从书的来历看,爷爷传给爸爸,爸爸传给我,三代都是男孩子,所以说这是一本男孩子必读的书。从书本内容看,书中的主人公鲁滨逊是男的,而且整本书中的大部分人物都是男的,如“星期五”、船长、海盗、野人等;文中出现的女性有鲁滨逊的妈妈、妻子,和一个帮鲁滨逊保管钱财的寡妇,这几位女性在书中都没有名字,描写也是寥寥数语,可见笛福受到父权文化的影响之深,这也许是后人乍一看以为是“一本男孩子必读的书”,而把《蓝色的海豚岛》认为是“一本女孩子必读的书”,其实从精神精髓看,是没有这样的区分度的。4.作者是怎样表达对书的喜爱的?散状分布在书中的六个句子表达了喜爱的情感,还使得文章线索更加清晰了。5.课文是如何推荐的?有哪些可学的方法和技巧呢?6.学生已经在五年级学过、被要求过写读后感,那么此时究竟要学什么呢?

最为重要的当然是解决好最后两个问题:纵观教材,只有五年级的《滴水穿石的启示》文后要求学生写读后感之外,似乎没有什么可以和此文链接了。但是《一本男孩子必读的书》——《鲁滨逊漂流记》本身却有很多可链接的资料,如多种版本的封面对“鲁滨逊”人物形象的勾勒,此书的目录,这两类非连续文本可以桥接进课堂;原著中的其他名句、其他精彩情节或许也可以巧妙纳入到课内,组成一个丰富的“阅读群”。

课文作为一个例子,是“有限手段的无限运用”,要探寻教材中的典型的“有限手段”是什么,是哪个“伟大事物”催生了“无限运用”。杨红樱写此文的目的就是要向大家推荐好书——《一本男孩子必读的书》。于是拟小标题的目光从内容转移到杨作家采用的推荐方法上来:简要评论、概括内容、畅谈感受。其中的一句话评论在阅读评论界还是挺流行的,比如“一本《亲爱的汉修先生》胜过所有的作文书”;《简爱》——一位灰姑娘式人物的奋斗史;《呼啸山庄》——英国文学上一部“最奇特的小说”。畅谈感受,更是以身说法,感染读者。但不管哪种方法,都没有把话说尽,都留下更多的悬疑、空白,勾起了读者的“阅读期待”,吸引读者迫不及待地去阅读、探索、求证。

“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批文以入情。”阅读理解的思路和写作表达的思维相向却统一。站在文体和写作目的的角度,还原写作思维和情境,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学会表达。站在学生角度看,要理解这篇课文的内容,几乎没有难度,反复朗读、品读感受,只是在理解的表层打转,没有帮助学生深入到语言表达的内核。根据学情,不能再陷于内容的感悟,而应该转变解读思维,寻找出真正要学习的东西,以此牵动学生学习的情绪。站在学生“言语智能”发展的角度,是要学会三种不同推销好书的方法:1.提炼一句话,精彩点评;把一句话的精彩点评揉在有趣的叙写中;2.有中心、有选择、有顺序地概括提取一本书的主要内容;3.如何表达阅读感受呢?抓一句重要的话谈理解;抓文本空白展开想象人物形象、空白情节等;在叙写中直接抒发对书的情感,以便感染读者。

三、文本解读,向着“言语智能”出发

由此可见,教师作为一个具有一定语文素养的复杂的综合生命个体,解读教材文本就应该尝试从不同的角色,从不同的目的入手,这样才能真正扣住教材文本的真谛所在。鑒于此,教师首先可从作者创作的立场出发,从创作的动机、历史文化背景中体验文本产生的深层动机,为准确全面的理解、习得文本内核奠定基础。其次,教师应该从教编者的视角解读文本,为什么要将这篇课文设置在本册教材中,为什么要与其他课文组成一个单元?在本单元中排在哪个位置,为什么如此排列?反复多次的追问,才能真正明晰编者的意图。再次,应该从学生的视角去解读文本,权衡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基础,开掘文本能给学生怎样的“言语智能”,怎样的“人文熏陶”,为教师有目的地解读文本奠定基础。

猜你喜欢

鲁滨逊男孩子读书笔记
鲁滨逊真的有问题
My Own Official Account 我自己的公众号
学舞蹈的男孩子
你好,男孩子
鲁滨逊漂流记
钱锺书的读书笔记
钱钟书的读书笔记
《鲁滨逊漂流记》读后感
请珍爱我们的男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