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的语文梦

2017-03-29顾之川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17年3期
关键词:考试教材语文

顾之川

“中国梦”是全体国民的理想与愿景,教育承载着梦想与希望。作为语文教育工作者,我也有自己的语文梦。

一是学好语文成为全社会的共识,改革语文教育成为社会各界的共同追求。语文既是学习和工作的基础工具,也是立德树人的重要渠道。学语文同时学做人是中华民族历久不衰的传统。语文教育是母语教学,既要给学生打下语文学习(听说读写)的底子,也要给学生打下精神发展的底子。但是,长期以来,由于教育外部因素的制约、学科发展过程中的不均衡,以及语文教育教学自身存在的问题等原因,语文教育现状却很不乐观:理论研究不够深入,而且常与教学实践脱节,应试教育愈演愈烈,语文老师疲于奔命却又少有成功感,学生陷入应试的汪洋大海没时间多读书,家长也不愿让孩子在读书写作上投入过多时间精力,语文教育偏离了自古以来立德树人的正路。要改变这种现状,语文教育工作者固然责无旁贷,但是还远远不够,语文教育需要全社会的关注、关心和关爱,需要有识之士投入时间精力,贡献学识智慧,发表真知灼见,经过协商、交流、讨论、甚至争论,达成共识,激发广大语文教师的改革热情,创造一种生动活泼的教学新局面,让学生热爱我们的母语,对汉语言文字心存敬畏,饶有兴致地识字写字、读书、作文,充满自信地运用语文,分享阅读鉴赏、表达交流的喜悦,享受语文学习的成功,从而使语文教学回归到立德树人的轨道上来。

二是加强语文教育研究,使语文教育的优秀遗产得到充分整理,优良传统得到发扬光大。语文教育既属于基础教育,又是母语教育,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语文教育具有丰厚的文化积淀,从先秦时期的童蒙识字到科举考试,从《三》《百》《千》到“一纲多本”乃至“多纲多本”,从八股取士到应试教育,从教育理论到教学实践,从宏观设计到微观课堂,从孔子、孟子、颜之推、朱熹、王守仁到现代“语文三老”(即叶圣陶、吕叔湘和张志公),从汉语汉字教学到少数民族双语多语教学,学术界都应深入研究,进行艰苦细致的工作,摸清“家底”,找准脉络,同时借鉴吸收国外母语教育的成功经验,归纳学科特点,总结发展规律,明确前进方向,指导语文实践。

三是加强语文教育顶层设计,统一规划语文教育改革蓝图。由于种种原因,以往的语文教育条块分割,缺乏沟通。课程设计、教材编写、教师培训、教学指导、考试评价等环节各自为战,壁垒森严;学前教育、小学教育、初中教育、高中教育、大学教育、研究生教育、成人职业教育,也是“铁路警察,各管一段”。中小学教师不清楚大学生需要什么样的语文能力,大学教师又不清楚大学生毕业后在实际工作中会用到什么样的语文,遇到什么语文问题,只能按照传统思维方式,确定自己的教材教法,不仅缺乏衔接照应,而且用非所学,社会语文水平整体滑坡,严重影响工作生活。近来“汉字英雄”“汉字听写大会”等节目热播,北京出台语文高考加分方案,正是这种现状的折射。因此,必须加强语文教育顶层设计,统一规划语文教育改革蓝图。

四是语文教材要着眼于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符合语文训练的规律和程序。兼收并蓄国外母语教材和中国传统语文教材的优长,同时推陈出新,为我所用,打造具有中国特色和中国气派的现代语文教材体系。通过文质兼美的课文、别具匠心的导语、丰富多样的练习、考究得体的装帧设计,表现汉语言文字的优美、典雅与亲切。内容上着眼于童蒙养正,固本培元,潜移默化,润物无声,以为学生说话、作文、做人的模范,奠定修身、养德、处世的基础,传递汉语文学的正能量;形式上,杜绝枯燥说教,切合小学、初中、高中、大学不同年级、不同水平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质朴自然,充满童趣,活泼灵动,意趣盎然,寓语文素养于生活情景之中,与教育目的相得益彰。一翻开课本,便能感觉到一股中国气韵扑面而来,体验到汉语汉字的声音美、节奏美与阳刚美,呼吸到一股清新蓬勃的气息。

五是语文教师教书育人,情有独钟,因材施教,甘为人梯,并有尊严地生活。教育大计,教师为本。语文教师使命光荣、责任重大、任务艰巨。全社会都应尊重语文教师的人生选择,支持他们的专业发展,关心他们的工作生活,使他们能够以饱满的热情、坚定的意志,专心从事语文事业,追求知识智慧,演绎精彩人生。年轻教师充满热情,积极进取,义无反顾,勇往直前;中年教师日渐成熟勇敢,坚守核心价值,勇于负责担当,丰富精神内涵;老年教师春风化雨,奖掖后进?滋兰树蕙,桃李天下。幸福人生,无怨无悔。挥一挥手,不带走一片云彩。语文同仁,名师辈出。语文教育,星汉灿烂。

六是語文教学生动活泼,丰富多样,使学生学到合适的语文。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教材版本不同,教学内容有别,学生学情各异,语文教学应该百花齐放、百鸟争鸣。一花独放不是春。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合适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教育重在点燃火焰,激发兴趣,煽动激情。不管黑猫白猫,逮住老鼠就是好猫。无论采用这法还是那法、课内还是课外、精读还是略读、听说还是读写,知识与能力还是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只要能够使学生热爱语文、享受语文的就是好的教学方法,就能全面高效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至于应对中考高考,自然不在话下。

七是语文考试更加人性化,让不同的考生参加不同的考试。考试不过是检验学习效果的一种方式,不同的考试有不同的检验目的,理应有不同的考试内容与考查形式。考试分水平考试和选拔考试,学前、小学、初中、高中甚至成人职业教育,应以水平考试为主,选拔考试为辅。即使竞争最激烈、不得不选拔的高考,也不应“一刀切”“齐步走”,而应实行差别化、人性化的制度设计。既能甄别选拔,又能激励成长。比如,根据我国目前高校招生实际,可以尝试依据三种不同层次的考试成绩录取新生,即学业评价考试、普通高考和自主招生考试。学业评价考试是会考的进一步完善与规范,考试内容为高中阶段学过的所有科目,面向全体高中毕业生,但允许报考一本院校的学生免考,其成绩作为高职高专和三本甚至二本院校的录取依据。高考只考语文和数学两门基础课,试题在现有基础上增加难度、题量与赋分,尽可能涵盖文科或理科的相关内容,但又不是文综或理综的考试,重在考查考生的知识能力基础与未来学习的潜质,其成绩只作为一本院校的录取依据。自主招生则是一本高校的专业考试,尽可以充分发挥高校招生的主动性与自主性,包括笔试和面试。这样,考生自然分流,选择不同的考试。即使想上一本院校非中文、数学专业的考生,也只需参加两项考试即可。当然,高考涉及千家万户,改革既要积极,又要谨慎。可先行试点,总结完善后再逐步推广。

语云:痴人说梦。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我知道,选择语文,就选择了精神与学识;选择语文,就选择了优雅与崇高。有所得必有所失,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为。已经过去的沟沟坎坎,未来还要经历;不曾走过的急流险滩,未来也将遇到。未来的道路还很长,因为我们怀抱语文教育梦想;未来的时间又很紧,因为我们肩负教育报国的重任。语文人从不轻言放弃,更不会退缩。唯有自强不息、奋发向上,为中国乃至世界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我相信,只要我们齐心协力,努力奋进,未来的语文事业必定更精彩,新时代语文人定能梦想成真。

(选自《语文学习》)

猜你喜欢

考试教材语文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