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怎样让学生写出诗意的文字

2017-03-29高兆明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17年3期
关键词:诗意文章作文

高兆明

工业化的迅猛发展,使我们的生活缺少诗意,钢筋水泥禁锢了我们的思想,囚禁了月色朦胧,囚禁了红霞满天。学生缺少生活的积淀,缺少自然景物的熏陶,于是缺少诗意的创作。于是,我们在快餐文化的导向下走向另一种功利性的写作教学模式。

提倡诗意的生活是诗意写作的前提。只有学会品读生活,才能迸溅出诗意的火花。在作文教学中要体现诗意,这样才能让学生写出诗意的文字。

一、如实反映生活是写作的前提

从生活中感悟,并还原生活的本来面目,是我们的追求。经过几年的作文教学,我发现部分学生受网络流行小说、校园言情小说的影响较大,文章的内容严重不符合身边的生活,从每天的琐屑事情中不能够提炼出自己生活的体验。学生普遍认为简单的生活不能够体现出真正的美感,于是在假大空的语言中寻找一个作文的支点,这样的支点显然不能够支撑起一片作文的蓝天。关于真实这一点,我很赞赏唐朝白居易的观点。白居易认为,写文章应该有严格的真实性。他说他的作品“其事核而实,使采之者传信也”。又在《秦中吟序》中说:“贞元、元和之际,予在长安,闻见之间,有足悲者,因其歌其事,命为《秦中吟》。”他的作品写的都是现实生活中的真实事件,而且有很多都是他自己亲身经历过的,而并无虚构夸张的成分,是文学创造中严格遵循真实的精神产物。

事实的严重失真,是现在学生在写作中经常出现的问题,有许多根本就不应该属于他们的生活,却在他们的文章中多次出现,而且不计任何后果。怎么惊天动地怎么来,好像他们写的就是心跳,这样的结果只能够让老师的心速加快,却不能让他们的文章从大多数文章中跳出来。从选材上来讲,现在学生的材料不真实,除了和他们自身的生活感悟有关,教师的指导也有很大的关系。受考试指挥棒的指导,很多老师追求功利的教学模式,叫学生背优秀的作文,把一些所谓作文材料反复灌输,忽视对学生生活感悟的指导,一味追捧优秀的作文,很大程度扼杀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对生活的感悟能力,让学生沦为模仿的奴隶。

学生除了在题材上严重失真以外,在结构上的严重模仿也是作文的大忌。我们在指导学生进行作文写作的过程中,过分强调了文章格式上的创新。先谈格式,我们现在已经把老三段打入了地牢,但是我们在追求格式的时候,过分流于形式。比如题记,有一次阅卷发现300多人的考生居然有200多人写题记,不是说不能写题记,关键问题是,是不是每一篇文章都有写题记的必要?文章的段落分布是不是一定都要追求“乱石铺路”?现在有不少学生,只要是第一段必是秋雨秋风渲染环境,渲染悲凉的感情基调。这样的语言,不是说不可以运用,但是不能和文章严重脱钩。李白“西风残照,汉家陵阙”,寥寥几笔极尽伤怀悲古。而我们学生在创作过程中,我们有些教师在指导写作时,不管文章的内容到底是什么,怎么煽情怎么来,完全不考虑文章的充实,完全不考虑贴合主题,只是一味堆积语言,这样的文章即使语言再优美也只能是走向死亡。真实,不管是材料还是格式抑或情感,都是诗意写作的前提,抛开这些无法谈诗意的写作,因为诗的前提就是真实。

二、把握文章的主题,激昂文章的风骨

文章的主题是写文章时候的一个方向,是写文章时必须要考虑的问题。只有审清楚了文章的主题才能够真正感觉到文章应该写哪些东西,如何去写,也就是我理解的朴素的“文心”。在写作的过程中只有主题鲜明,才能把文章真正写好。很多学生在写文章的过程中对主题把握得不是很准确。从材料中提炼主题,然后精心构思,才能把主题凸现出来,如果不能凸现主题,那么文章就很容易走题。但是很多学生首先不能从材料中提炼出隐性的观点,对一些细微的暗示不能体会。在直接给的话题作文中,学生也不能从中找到与话题相对应的主题,而且在话题中不能真正把握要点。比如以“阳光”为话题,部分学生就不能想到由阳光引申出来的其他涵义。对于表现文章的主题时,文章的立意,也就是风骨,还是应当以生活中的正面为主,我们的学生在表达主题上不能选择好的体裁和立意,或者对一些事物的认识停留在肤浅的程度。学生的思維肤浅,是因为他自身的认识世界的能力还比较有限。但是在作文教学中,我们有必要为学生树立一个良好的价值观念,让他们在一些是非问题上有自己的理解能力和思辨能力。我有一个学生写《我的理想》,大意是自己以后要做一个老板,做老板有什么好处呢?可以整天玩乐,别人管不了自己,也不用受别人的责骂,还可以在必要的时候骂骂别人。还有的学生想做歌星、演员,为什么?有人拥戴,有钱赚。这个时候,我们老师对学生的价值观就要进行指导,因为这样的错误价值观决定了他们的作文不可能出现较高的立意。

我们现在的生活中出现了许多以前不能容纳的社会现象,这些现象学生可能感到很困惑,尤其是处在身心发展时期的学生。但是作为教师应该教导学生如何去真实地认识世界,认识世界中的阳光的一面。

三、情感和语言

一篇文章最重要的构成部分就是情感。文章要有血有肉,就必须给文章注入情感。情感就好比汽油,有了汽油汽车才能够在公路上行驶,文章有了情感也就真正有了生命。这一点,对于中学生写作教学来讲,尤其显得重要。一篇文章要表达什么样的主题,命题者可能会给你指定,但是贯穿一篇文章的情感,却不是每一个人能够真正把握的。情感的起伏,思路的畅快或是枯涩,都是通过文字来表现的。学生在自我控制的能力上,由于年龄的关系,我想是达不到“发乎情,止乎礼”,学生一般来说是有情就要抒发,不管是不是值得抒发。更多的时候,我们的学生以呼吁式的情感开头,以口号式的朴素表达结尾。不是说这样不好,这样不太可取的原因在于太平,太多的人这样去操作,于是少了新意。文章崇尚“喜崛不喜平”,如何表达情感?我赞同把情感和景物放在一起去描写,而且最好情感要不断地变化和起伏。有很多人不了解,怎么感情会发生起伏呢?总不能都像林黛玉一般一会哭一会笑吧。其实人情感的变化是很正常的,可能因为景物的变化而感伤,也会因为一些难以名状的东西而释怀。我个人倒是认为林黛玉性格是文人性格。如教材中的《小石潭记》,“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写出了作者之乐,而“凄神寒骨”又极尽悲凉之气。这里面除了柳宗元描写的细腻以外,还有感情到位的烘托。当然也有乐景写悲情的范例,如“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情景交融是走向诗意写作的道路。其实,小学生常写的分数和花草、小鸟的关系就是简单的情景交融或者寓情于景的开始。分数考得好,就是花朵也笑了,小鸟也欢快地歌唱了,反之,则表示烦躁。中学生在这一点上稍微成熟。如下面这段作文:

那一天,我飞快地从家中跑向了小河边,躺到那草地上,我抽噎着。这时候耳边响起鸟儿的叫声,我感到很烦躁。迷迷糊糊地睡去,醒来的时候,明媚的阳光倾洒在我的身上,很柔和。但是我的心情依然无法高兴起来。

这一段运用了简单的事物来表现情感,而且有波折,作者并没有把自己的情感一下从低昂拔到高处,而是逐步回升。“依然”一词为下文的从忧郁到高兴写下了伏笔。

最后说说语言美,语言美并不是简单的词语的堆砌,如果没有事件进行充实,我们并不能从中获得愉悦的享受。当然未必只有获得愉悦的享受的语言才是美的,有时候心酸的语言更能够给人以共鸣。《甜甜的泥土》中“他那双小手在衣服上来回蹭着,微微思考了一下,笑咪咪的给每个小朋友发了一颗,给要好的发了两颗……”这一段文字,因为现在的学生没有这样的经历,很难引起他们共鸣。实际上,语言的优美或者说华丽,我觉得并不是来自文字自身的美丽,而是靠渲染,在写作课教学过程中,我讲语言的时候用得比较多的一个词就是渲染。实际上,语言的华丽与否是渲染出来的。前面极尽平淡,后文稍微着色,层次感立马就出来了。

猜你喜欢

诗意文章作文
诗意地栖居
冬日浪漫
细致入微的描写让文章熠熠生辉
放屁文章
小处着眼,写大文章
被耽搁的诗意
做好深化国企改革大文章
春日诗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