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给青春的思维插上灵动的翅膀

2017-03-29路艳秋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17年3期
关键词:个性化作文教师

路艳秋

当前的作文教学普遍面临学生不爱写作文的困境,笔者曾在自己任教的两个班级内做过原因调查,排在前三位的因素分别是:缺少素材、无话可说;命题老套、缺乏新意;要求太高、难以达到。再追本溯源就可知道,眼下作文教学普遍采用的限制性写作形式束缚太多、形式单调,它歪曲了写作的本质,歪曲了孩子的天性,歪曲了作文教学的走向,导致学生作文呈现陈旧、虚假、无趣的倾向,引发作文教学走入了教师怕教、学生怕写的恶性循环。如何走出作文教学这一困境,将学生面对作文时的态度由“要我写”扭转为“我要写”,这是一个值得深思并作出改革实践的命题。

笔者曾有幸在上海聆听到北大附中副校长程翔老师的讲座《谈作文教学改革》,他提出这样的理论:“我们要倡导作文个性化。什么是作文个性化?简单说,就是学生能自主地写作,写真实的文章,写出的文章有所创新。”他的一席话引发了我的深思,并促成我日后倡导个性化写作的动机。由此,笔者开始了个性化写作教學的探索之路,并深深觉得个性化写作才是当下作文教学最适合走的一条路。

一、个性化写作的特点

在个人实践摸索的基础上,我将个性化写作的特点概括为以下几点:自主、真实、有趣、 鲜活、创新,并结合本班学生日常习作加以具体分析。

1.自主。每一个儿童就其天资来说,都是诗人。教师需要在教学方法上,充分激发孩子的创作欲望,帮助他们打开创作的源泉。个性化写作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学生用自己喜欢的表达方式,写自己想写的内容,篇幅、字数、标题都自主决定,不受外界的干扰。这样,写作对象、内容有较宽的筛选余地,写作要求没有限制,学生自然有事可写,有情可述。

我能理解母亲为什么会如此生气,她爱我,所以也希望身边的人都更爱我。她就像一只风筝,一生只为一根线冒险,我就是她的那根线。她生气,气父亲没有照顾好我。其实这些并不重要,这些连我自己都不在意,可是她很在意这些。母亲的爱很温暖,也很奢侈,奢侈到要用给身边人很深的痛楚才能体现。凌晨三点多了,她生气离家还没回来,我会一直等下去的,直到她为我盖上被子的那一刻……(《写于凌晨三点十四分》)

有此真情,学生才会自发地在凌晨时分写下内心真实的心理感受。行文自由,没有明显的章法,文由心生,真切动人。

2.真实。《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对于初中阶段写作要求的第一条就是“写作要有真情实感,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受、体验和思考”。全国优秀语文教师李镇西老师提出过一段极具教育意义的话:“作文教学中,教师要解除学生作文的种种心理束缚,告诉他们: ‘真实,是作文的生命;作文就是‘我手写我口!同时,教师更要具备一双宽容的眼睛,对学生作文中积极向上、体现时代主旋律的思想感情,要热情鼓励并大力提倡,而对学生作文中流露出来的一些幼稚的想法、甚至消极的情绪,也应当予以理解和尊重。” 真实的消极比虚假的积极珍贵得多。但是实际生活中,学生往往不敢在课堂或考场作文中将自己的心声和盘托出,为了分数考虑而隐藏了自己的真情实感,使得作文呈现“假大空”的现象,这也是学生厌恶作文的主要原因之一。相形之下,个性化写作处于相对宽容的环境中,更利于真情实感的抒发。

我对生日总是看得很淡,总想着像往常一样过就好,而家人却视为天大的事来对待。这以他们来看或许是宠爱,而我觉得是一种虐待。(《让人受不了的生日》)

对于“过生日”一事的真实想法,小作者没有选择和家人面对面袒开心扉,将一腔情绪寄托在了她的随笔里,这是真诚的,可贵的,值得呵护的。

3.有趣。学生在少年时期,观察世界往往着意于“有趣”,而传统的课堂作文教学常常引导学生追求“有价值”“有意义”,这所谓的“有意义”,常常要贴上道德评价的标签,这是纯真的心灵所不喜欢的。再者,现在的孩子生活在多元化的文化环境中,他们的思维与传统的道德评价标准难免会发生冲突。因此,一味要求学生习作“有意义”,实在是滑稽而无意义。而个性化写作与之相反,他们可以任意挥洒自己的个性,尤其利于抒发学生青春张扬的个性。

下课铃声还没落下,我们已经在赶往食堂的路上,整个班的人都在奔跑着,老师在后面大喊着:“再跑快点,每个人今天最少给我吃到四块排骨……”同学们边跑边笑,毕竟有这样可爱的老师,我们还说什么呢?全班人跑得像要飞起来,逆着风,每个人心中仿佛都住进了一位奔跑的巨人,飞奔向终点。哦,对了,故事还没讲完呢!桶盖揭开的瞬间,我们都看到了静静地躺在桶里的紫菜汤和那映在汤里没来得及褪去笑容的脸。(《午餐吃什么?》)

文中有趣的小事,符合这个年龄的特征,读来活泼生动,生气盎然。作文是孩子心灵的释放,从要求孩子“有意义”到“有趣味”,实现这个突破之后,孩子的写作之途就会宽广很多,也会精彩许多。

4.鲜活。学生在个性化写作中涉及的素材多为新发生的身边的人和事,这些素材新鲜而充满活力,每一个字都带有自己的体温与热度,是属于自己的不可复制的生活经验,读来绝无千篇一律的雷同之感,而是让人眼前一亮,一派生机勃勃。这样的积累,可为日后的课堂作文、考场作文积累大量丰富鲜活的素材。

赵老师抛出一个问题,大家没反应过来,他的眉毛立刻皱成了两条蚯蚓,语调怪异地说:“怎么回事啊?”说完就把手里的东西砸到了桌子上,并且飞起一脚,把门“砰”一声关上了。心惊肉跳的同时,真替桌子和门感到悲伤,要代替我们承受赵老师的熊熊怒火。(《从“火”星来的赵老师》)

这位老师是孩子们随笔里的常客,他们描写的重点基本都集中在“凶”上。久而久之,积累了诸多事例,在面对写人作文时,他们平时积累的这些鲜活生动的素材自然涌现心头,为己所用。

5.创新。引用程翔老师的观点:“所谓创新就是大胆质疑,敢于突破旧的条条框框,独立思考,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创新就要不顺从、不盲从,独立思考,敢于破旧立新。学生的创造力是很可怕的,他们的创新意识一旦被激活,一定会迸发出耀眼的光芒。

学习完《陈涉世家》一文,随笔中对陈涉的歌功颂德的声音比比皆是,但我最钟意的还是这篇不同的声音:

我并不喜欢陈涉。虽然他振臂一呼,在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但他目光短浅,匆忙称王,失去民心,以致后来的荥阳一战,起义军被用囚徒仓促武装起来的队伍打败,骄傲自大的陈涉才认清现实,但悔之已晚。一千多年后,同样农民出身的朱元璋,极富远见地采用了部下“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策略,默默壮大自己的力量,从太平兴国的大元帅到金陵的吴国公,最终一步步统一天下,建立了统治中国长达276年的大明王朝,这可不是陈涉那仅仅建立六月不到就灭亡了的张楚政权可比的。(《陈涉朱元璋比较谈》)

我们可以从这篇小短文中清晰地看出个性化写作引导学生由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跨越的痕迹。初中是小学与高中的过渡阶段,这一阶段的学生,三年期间的变化非常明显,初一是小学生活的过渡,偏重感性,初三则是高中生活的序幕,倾向理性。但初中阶段的课堂写作教学倾向于记叙文,个性化写作为他提供了一个抒发自己真知灼见的机会。

二、个性化写作的形式

个性化写作形式多种多样,笔者在此方面的探索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1.写生活随笔

個性化写作最常见的形式是写生活随笔,把自己最近印象深刻的、心灵深受触动的人和事记录下来,不拘字数形式等。可以纵谈古今中外,可以勾勒身边人物,可以宣泄心中愤懑,形式自由灵活,篇幅可长可短,独立成文,最易操作,并深受学生喜爱。

2.从文学作品中拓展开去

写作基于丰富的阅读,个性化写作要充分利用好教材内文章和推荐阅读的名著等资源。这些资源都是学生获取语言养分的宝库:教材是阅读学习和写作训练的范本,是需要充分利用的源头活水;名著是古今中外著名作家集大成的经典之作,《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对于7-9年级学生的要求是“课外总阅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用好这些资源,对学生作文能力的提高大有裨益。

①写阅读笔记。阅读不仅能开拓视野,提高思想境界,同时也能从中汲取丰富的语言材料和写作素养。名著阅读或初读课文时,可进行圈点勾画、做批注、提疑问,可及时写下自己阅读时的感受。将这些疑问、发现、批评和收获随时记录下来,可促进思考加深理解,也有利于写作能力的提高。

②仿写精妙文段。教材中的作品都是编辑们精挑细选、改编加工过了的文学作品。学习这些精品美文时,教师加以适当引导,学生便可轻易激发美的共鸣,自发地去创造类似的语句。如学习完朱自清先生的《绿》之后,班上如雨后春笋般地出现了七八篇仿写之作。这是某学生的《一棵寂寞的树》的片段,面对这棵即将淹没于拆迁洪流中的病树,他发出自己惋惜又无奈的呼喊:

树啊!我若能医病,必当竭我之全力,救你于苦难之中!我若能执剑在手,必将诛尽即将笼罩你的黑暗!我痛惜你,我怎能不痛惜你呢?

虽有着明显的模仿痕迹,却能别出心裁、独辟蹊径,这样的拓展学习,是应该鼓励的。

③续写小说情节

这种方式适用于小说阅读教学的拓展延伸。小说植根于生活,这带给学生思维飞跃的契机。学生可以依据人物性格展开合理想象,推测情节发展的其他可能性。如学习泰格特的《窗》,可引导学生思考,如果远窗病人如愿以偿后看到的是一个生机盎然的大花园,情节该如何发展下去。学习《我的叔叔于勒》,引导学生思考如果大家都得知于勒的现状,故事该如何发展……一位学生就在这样的练习中突出放大了那位不起眼的二姐夫,他得知于勒已经穷困潦倒后,立即离开这个家庭,继续寻找有钱人家的女儿去了。这样的练习,既有助于对作品的深入理解,又有助于个性化作文的写作。

④展示个人观点

初中阶段的学生有了理性思维的能力。在他们眼中,事物不再是各自独立的个体,他们能够初步看出事物之间的内部联系,能把自己阅读所获的体验与生活经验结合起来,内化为自己的观点。笔者教授名著《水浒传》和《陈涉世家》等文章时均做过此方面的尝试,学生表现均大大超过预期估计。

笔者对个性化写作的尝试还属于探索学习阶段,拟在将来开发更多的能够激发学生写作欲望的写作形式。

三、个性化写作的评价策略

鼓励学生进行个性化写作,就要求教师在作文指导方面也要采用相应的个性化评价策略。叶圣陶老先生曾经说过:“批改不是挑剔,要多鼓励,多指出优点。”因此,教师要有“不拘一格”的评判标准,要持以宽容激励的态度。

1.在思维观点方面,教师要尝试着从学生的身份和角度来看待事物,宽容面对学生个性化作文中出现的各种观点、各种风格。对于学生提出的可能幼稚、可能与传统相背离的观点,也要持以宽容尊重的态度。同时,要注意一点,尊重学生个性,可以接受叛逆,但不等于提倡怪异。学生处于容易叛逆却没有明辨是非能力的年龄,如果出现了越过道德底线的想法,教师要及时与其交流,端正其观念。如笔者一位学生在随笔中写到了对日本军国主义精神的崇拜,这就是超越了宽容的限度的,教师决不能一味褒扬。

2.认同不同的语言风格。有些学生会在习作中出现日常口语或网络语言入作文的情况,也有学生会模仿借鉴文学作品中典雅的语言,这样的情况都应该给予认同。既然文学艺术可以包容阳春白雪与下里巴人,我们的个性化写作也应该是百花齐放,各种风格兼而有之的。

3.欣赏遣词造句、布局谋篇方面的独到之处。写作本来就没有定法,没有固定的模式,个性化写作更为随性,可鼓励学生在开头、过渡、收束大胆突破,避免出现作文模式“新八股”现象。

总之,对待个性化写作要宽容,多发现闪光点,加以呵护培养。心理学方面的研究证明,成就动机能使学生产生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作文是学生的劳动成果,教师在评价时充分发挥激励的作用,会激发学生更大的创作欲望。同时,教师也要引导学生参与到评价中来,让他们在参与评价的过程中实现自我的反省与提升。这样,作文教学一定可以走上生机勃发的良性循环。

四、个性化写作教学的困惑

笔者在个性化写作教学方面做出了一些探索,同时也有了很多难以解决的困惑。比如,在有效的开发利用课程资源、网络资源方面还有哪些特别有效的办法;个性化写作现在还是各位教师自发组织的单枪匹马独自作战的阶段,在这方面的理论和实践经验都很欠缺,如何能将星星之火燃成燎原之势,如何解答学生在个性化写作中流露的现实难以调和的矛盾,如何引导学生在个性化写作关注“小我”的同时关注国计民生的“大我”,等等,这些都是需要逐步解决的问题。

五、个性化写作

尊重个性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作文走向个性化的过程,就是呼唤自我、呼唤性灵、呼唤本真的过程。作家陈丹燕在评论上海《萌芽》杂志发起举办的“新概念作文大赛”时曾这样说:“(许多家长认为)孩子在作文课上怎么学会了欺骗 ,学会了不尊重事实,学会了迎合,就是没学会恰如其分地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但是,让我吃惊的是,一旦给他们一个自由的空间写作,他们还会迅速地洗尽铅华,表现出一个原生的自己,那些长长的句子,纤细的伤感,那些富有含义的、幽暗的多愁善感的细节,那些欲说还休的情致,甚至是那些与作文训练格格不入的词库,他们在作文的覆盖下还有一个秘密的写作世界。”这个“秘密的写作世界”就是由个性化写作为主力军构建起来的生机勃勃的写作大花园,它的成果也是经历了实践的检验的。我们要相信,每一位学生都有着创造的潜在能力,只要让他们的思想获得自由呼吸的空间,他们的创造力就会远远超出我们的意料;我们教师要做的,就是提供机会,让孩子们心中的暗涌可以自由自在地奔流。

个性化作文教学必将解除掉作文教育的重重束缚,给作文教学带来清新的山野之风,给学生青春的思维插上灵动的翅膀。让久在樊笼里的孩子们来到语文的天空下、绿地里自由放肆地撒撒野,书写出独一无二的真我吧!

猜你喜欢

个性化作文教师
最美教师
坚持个性化的写作
教师如何说课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新闻的个性化写作
上汽大通:C2B个性化定制未来
满足群众的个性化需求
圆我教师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