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才是你老去时应有的样子
2017-03-29康妮
文/康妮
她才是你老去时应有的样子
文/康妮
图片版权:Roni Horn, 2005 ©Roni Horn
64岁,仍活跃台前,2016年3部、2017年6部,还不包括她出演的话剧。集齐了世界三大电影节的奖杯;如今又有金球加身,与梅丽尔·斯特里普、艾玛·斯通竞争奥斯卡……多年来,她一直被看做是法国文化的代表,被戏称“祖母级”女神。
银幕上的于佩尔经常是一副迷失的空白的脸,表情的内涵会因电影的不同而不同。但真实的伊莎贝尔·于佩尔是这样的——
她从不掩饰,年轻时在银幕上肆无忌惮地展示满脸的雀斑,到了现在,也丝毫不在意脸上的皱纹。
年轻时,她住在与学生公寓无异的单间公寓,常年的行头就两件黑色套头衫,三件牛仔裤和一件运动针织夹克。1978年凭借《维奥莱特·诺齐埃尔》(Violette Nozière)获得戛纳大奖后接受《巴黎竞赛报》采访说:“在戛纳,我穿针织夹克和牛仔裤。穿圣洛朗的薄纱让我感到很滑稽。”那时的她是个典型的反明星范例:“我没有晚礼服,没有珠宝,没有车。”到了现在,虽然前两项已经不再,车依然没有,也从不去郊外,“巴黎太复杂了,我是说交通太繁重。”
但伊莎贝尔·于佩尔仍受到各大时尚品牌对的青睐,阿玛尼、香奈儿、LV、纪梵希……2014年,纪梵希还邀请她担任品牌代言,理由是她身上有着巴黎的优雅风格。
没错,出生在巴黎,有着法国女人刻骨的优雅和浪漫,即便已过天命之年,于佩尔每次出镜从无失手。你当然不会在各类社交网站的街拍中看到她,那种只能活过一季的时尚根本不是她,相比较于“经典”这个词,我更倾向于用“祖母级”时尚来代表她的风格——毕竟是走过了大半个世纪的人,她身上有的,是那些网红们消受不起的自我。
2016年戛纳电影节穿搭之一,衬衫+长裤也是她钟爱的LOOK之一
2016年12月,马拉喀什电影节上的于佩尔
2017年阿玛尼春夏高定秀上,于佩尔穿的阿玛尼水蓝色西服套装,内搭黑色紧身高领套头衫
于佩尔身穿阿玛尼高级定制的浅灰蓝色长袖缀钻长礼服拿到了金球奖最佳女演员奖
2016年,因为颇有争议的《她》(Elle)让于佩尔比往年更频繁出现在各种红毯上,仅仅是最近两个月她穿的礼服就包括:第22届卢米埃尔奖上身穿DIOR首位女创意总监玛瑞娅·格拉齐亚·邱瑞(Maria Grazia Chiuri)设计的长礼服、金球奖上是阿玛尼高级定制的浅灰蓝色长袖缀钻长礼服、以及在肖邦珠宝的晚宴活动中身穿法国设计师哈维·莱洛克斯(Hervé Leroux)设计的天鹅绒长裙。
法国造型师乔纳森·休吉特(Jonathan Huguet)从去年戛纳电影节开始为于佩尔造型,第一次出手就是那套备受好评的Chloe高级定制LOOK,带着光泽的翡翠绿真丝拖地长裙,低胸打褶的衬衫样式,宽大的腰带束紧腰部同时提高腰线,即便是小身材的于佩尔穿上也不显拖沓,神采奕奕地出现在《她》的戛纳全球首映礼上。
休吉特承认,“我喜欢伊莎贝尔,她是个时尚达人,对品牌和设计师非常了解。对各种事物完全放开,乐意尝试不同的造型、面料和设计师,哪怕是地下设计师”。他指的是地下设计师是刚被任命为伯尔鲁帝(Berluti,LVMH旗下的奢侈品男装品牌)创意总监的海德·艾克曼(Haider Ackermann)。
并且,“她真的很不同一般,身上有一种孩子气,特别像有些时装屋,比如阿玛尼就很喜欢让女人穿上男装”。而于佩尔本人的确偏爱裤装,无论出席活动还是日常装,她的裤装风格从来都潇洒干练,“她能轻易驾驭男装,还能保持自己的风格。”休吉特总结说。在2017年阿玛尼春夏高定秀上,于佩尔穿的阿玛尼水蓝色西服套装,内搭黑色紧身高领套头衫就是最好的证明。
两人最近一次合作是为实验杂志《Buffalo Zine》拍摄封面硬照,一头红色卷发的于佩尔出现在自助洗衣店里,跟红毯上的她迥然而异。
“我们喜欢为地下杂志拍照,她总是做很前卫的事,扮演不同的人,这对我来说太刺激了,因为不管我打算给她做什么样的造型,她总说‘没问题,来吧。’”在这个31岁的造型师眼里,于佩尔自身很容易找到平衡感,他可以把很多东西放在她身上,“她在电影里扮演了很多角色,而我认为,对于时尚和衣装她也同样愿意尝试更多”。
图片版权:Juergen Teller, 2001 ©Juergen Teller
图片版权:Bernard Plossu, 2002 © Bernard Plossu
于佩尔的穿着并不繁复,设计剪裁精良的长礼服、西装套装,以及衬衫配长裤都是她的偏爱,十足的随性。除此,身上也没有多余的饰品,只偶尔戴上一条造型复古的项链,但耳饰和高跟鞋,在她每一次出场LOOK里必不可少。在她看来,有设计感的耳饰比项链更能修饰颈部线条,所以即便是穿着隆重的长礼服,也能心安理得地让脖子上空无一物。
在公开场合,于佩尔很少谈起自己的时尚观,只在一次采访中承认,她最喜欢的时装设计师是Agnès b.,“不仅仅是她的衣服,还有她的人,她的自由,她的活力”。
但是走在街头的于佩尔却并不惹眼。1999年在接受杂志采访时,她说了一个小故事:一直以来她都很高兴走在街上没有被人认出来。有一天,在纽约一家酒店大堂,她和罗伯特·德尼罗虽然都在,但还是耐心地、错误地互等对方一个多小时,因为他们都自带隐性属性。
镜头里的于佩尔总爱挑战一些诡异又变态的角色,镜头外,她对自己的评价也不像外界给予的那样高,“这会让熟悉我的人觉得很可笑。我是说,没有比表演对我更容易的事了。有时,我感觉自己是一部机器——只需按电钮,我就表演。但这也不是什么可自豪的——我猜想可能我只有这个能力”。
那么对她而言什么事情是困难的?“作为女演员,生存是很难的。当然,男演员也一样,但女演员可能更难一点。即使你的目标是得到艺术的承认,而不是商业上的。将女演员视作一个职业需要一定的勇气,力量,决心,执著——这一切都很难。你不得不为每一件事情去搏——权力,地位,任何你想获得的事。照此说,作为女演员就是每天的工作,和其他行业一样”。
2009年,名为《肖像中的女人》的于佩尔肖像摄影作品展
不工作的时候“我喜欢读书,听音乐。”,减压方式也绝对不是shopping一整天,“您觉得这样轻松么?不,我睡觉。或者什么都不做”。
作为演员不可避免地会拍大量照片,但她非常不喜欢“pose”这个词,“我喜欢别人看着我。但是pose这个词让我觉得不舒服。一张好的照片,是一种无法预料的爆发。我不会要求自己去像什么。”
那么会担心照片里的自己是不是美丽?“照片同样也是我个人的反射。做一个女演员,就是这样。会发生一些我躲避的事情,我预见不到的事情”。
她曾经应记者要求给年轻女演员们提供一些建议,她的建议是:“无论什么时候都要记得自己是谁,做自己。这看起来是一个非常平常的建议,其实并不容易。随着经验和经历的增加,一旦我们成为现在这个样子,一旦人们接受我们现在的样子,一旦我们成为比较重要的人,事情就会容易很多。做自己比做别人更困难,即便扮演角色,也还是要按我们所相信的去思考。否则,就会犯错误”。
2009年,一场名为《肖像中的女人》的摄影展在全球多个城市举办,其中就包括北京。那实际上是法国电影资料馆要举办一个于佩尔电影回顾展,他们收集了于佩尔曾拍摄的照片。但是照片太多了!那不只是一个关于伊莎贝尔·于佩尔个人的展览,而是120个摄影师眼中的同一个模特,选中的120张照片展现了不同摄影师的风格,同时也是不同风格的模特。
所以,你看,其实于佩尔的时尚来自她自己,也是我们很多人追求的老去的最佳状态。用造型师乔纳森·休吉特的话说,“伊莎贝尔是一个Icon,但同时她也总是在寻找一些现代的、新鲜的——和法国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