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时代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探析

2017-03-28李志平

传播与版权 2017年7期
关键词:政治传统思想

李志平

新媒体时代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探析

李志平

西方意识形态、各种错误观念和错误思潮,正借助新媒体高效、快捷、互动的传播优势,甚嚣尘上,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造成诸多挑战。面对这一形势,将传统文化借助新媒体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有效的应对之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厚源泉,体现了中国人民的主流价值追求,在维护国家意识形态安全、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上具有强有力的作用。为此,应当加强新媒体平台建设,注重优秀传统文化导向;把握新媒体传播特性,完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提高师生新媒体素养,创新师生互动交流模式,从而实现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进而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

新媒体;优秀传统文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作 者]李志平,硕士,福建师范大学社会历史学院助教。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基于移动互联网为技术核心的新媒体日益成为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的重要平台。由于青年大学生具有快速接纳和创造新信息的能力,新媒体则日益成为影响大学生思想世界、思维方式和行为倾向的重要载体,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机遇,也面临着诸多挑战,而将优秀传统文化借助新媒体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则是应对挑战的有效之策。

一、优秀传统文化助力于应对新媒体时代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挑战

新媒体具有双重效用,既给当代大学生产生了积极影响,也对大学生的思维方式、交往方式以及精神世界产生了一些负面影响。优秀传统文化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宝贵资源,能有效应对新媒体时代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挑战。

(一)传统文化教育有助于维护国家意识形态安全

由于国家制度、意识形态、生活方式等方面的差异,特别是涉及国家利益的争夺,西方国家凭借着新媒体具有传播速度快、煽动力大、影响面广、隐蔽性强等特点,采取各种方式输出其意识形态,并且手段越来越高明和方式越来越隐形,大肆对社会主义中国进行渗透,特别是伴随着中国急剧的社会转型,企图加快占领中国的思想文化阵地,争夺中国的青年大学生。因此,高校意识形态领域的渗透与反渗透、颠覆和反颠覆、演变与反演变的斗争异常剧烈。[1]面对着新媒体日益成为意识形态斗争的重要阵地,仅仅靠法制是远远不够的,这就需要弘扬传统文化的合理内核,宣传、传播、灌输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作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厚源泉,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体现了中国人民的主流价值追求,引领民族前行的价值理念,增强世界中华儿女的认同感、归属感、凝聚力和向心力,是应对“和平演变”阴谋的思想基础。[2]优秀传统文化在引导社会舆论、培植社会心态、抒发民族情怀上发挥巨大作用,促进广大人民群众增强理论自信、制度自信、道路自信、文化自信,从而有效地抵御西方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渗透,维护国家意识形态安全。

(二)传统文化教育有助于大学生提高思想道德素质

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务。新媒体时代,既给信息传播和交流带来了极大便利,但也存在泥沙俱下、鱼目混珠的现象,对青年大学生的价值观念、行为举止造成了较大的负面影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饱含着中国人民几千年的思想、智慧的结晶,注重道德理论与实践锻炼相结合,形成了具有深厚底蕴的道德规范体系,具有强大的感召力。习近平指出:“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学习和掌握其中的各种思想精华,对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很有益处。学史可以看成败、鉴得失、知兴替;学诗可以情飞扬、志高昂、人灵秀;学伦理可以知廉耻、懂荣辱、辨是非。”[3]因此,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理想的范式,有利于大学生在自我的约束下提高道德自觉。

(三)传统文化教育有助于大学生塑造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

从一定程度上来说,新媒体是信息传播的革命性变革,给信息传播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也使一部分大学生沉迷其中,养成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影响人际交往,特别是削弱了大学生的价值判断和控制能力,影响健全的人格塑造和健康的心理培养。[4]从社会角度看培育大学生健全人格,就要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优秀传统文化具有内在、历史的联系。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指出:“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牢固的核心价值观,都有其固有的根本。抛弃传统、丢掉根本,就等于割断了自己的精神命脉。”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历史沉淀和智慧结晶,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基因,所蕴含的民族精神、道德情操、人文涵养,是培养大学生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观念的丰富文化资源,有助于大学生塑造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心里。

二、新媒体为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新的机遇

新媒体具有快捷性、互动性、大众性等特征,为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新的载体、平台,拓展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为创新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新的机遇。

(一)快捷性:增强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新媒体凭借着网络技术实现数字化的传播方式,突破时空的限制,实现传播速度的即时性。当前,传统文化的传播主要依靠传统媒介,但网络时代下纯粹靠纸质媒介进行传播,已经难以适应时代的发展,难免显得单调乏味,吸引力大大减少,宣传效果有限。而新媒体的发展能有效地突破传统媒介传播优秀传统文化的瓶颈,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宝贵资源与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相结合,使新媒体成为超时空的优秀传统文化的承载者和传播者。随着智慧校园的建设,无线网络技术全覆盖,为当代大学生随时随地学习和接受传统文化提供便利,提高传统文化传播力、吸引力和影响力,从而进一步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二)互动性:提高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

新媒体凭借着网络技术,可以连接上任何网络用户,不仅仅实现网络信息资源共享,而且还可以实现用户之间无障碍的交流与沟通,也就是建立了一种在交换之上的“传——受”互动和互变的传播关系。如此,新媒体则突破了以往传统媒介的单向传播,信息传播者和信息受众者之间可以互相转换,传播者在传播信息的过程中,由于彼此交流,也会转换为受众者,而受众者也不再仅仅是信息的接受者,同时也是信息的传播者。互动性使传播者和接受者极易进行角色转换,很符合当代大学生的交流习惯,这种双重身份的角色使受众可以畅所欲言,及时反馈,使媒体得以与受众在互动中同声同气,增强了传播者与接收者之间的互动性,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

(三)大众性:扩大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受众面

互联网的普及,促进新媒体的发展势头迅猛,手机网络技术的升级换代,使新媒体借助手机迅速地走进千家万户,同时新媒体的传播速度快捷,从而实现新媒体传播范围广和影响力大。广泛的受众对象,通过网络文化宣传教育便可实现线上线下融为一体。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基因和丰厚滋养熏陶大学生的心灵,浸润大学生的心灵,进一步捍卫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增强大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尊心,从根本提高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意义。优秀传统文化借助新媒体进行传播,要从挖掘传统文化资源,并结合时代特征、主题、精神,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提高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为培养合格的建设者而努力。

三、新媒体时代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探析

借助新媒体,人人都可以为自己代言,成为自己的“媒体”。在这一形势下,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受到了激烈的挑战,但新媒体作为传播载体,并非洪水猛兽,关键在于扬长避短,借助新媒体平台将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进行创新。

(一)加强新媒体平台建设,注重优秀传统文化导向

经过多年的发展,思想政治教育类的新媒体不断完善,但与形势的发展、时代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特别是受大众文化追求娱乐的影响,崇高意义被大众媒体消解和解构,当今传统文化也被“过度娱乐”,传统文化的教育意义淡化。因此,加强新媒体平台建设,要重视内涵建设和文化引领,要以有代表性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诗文为载体,以承载丰盈民俗传统的各类传统节日为依托,以饱含人文情怀的中华传统人物为支撑,探索出引领大学生成长成才的线上教育平台。同时,深入推进高校先进文化建设,建设好高校网络思想教育空间,特别是发挥新媒体在传播优秀文化、传承道德文明、弘扬正能量方面的优势,将传统文化的思想性、政治性、先进性、民族性、知识性等多重特点于一体,从而用先进文化凝聚人、引导人、激励人、塑造人。

(二)把握新媒体传播特性,完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

新媒体时代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新要求。因此,要适应新媒体时代的思想政治教育,就必须与时俱进,不断完善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当代大学生伴随着中国互联网发展而成长,具有较广发的兴趣爱好、较独立的个性特征、较前卫的思想意识,这就要求我们不能一味灌输,还应当考虑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要适应他们的兴趣和口味。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结合时代特征、主题及时增添新的内容,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从而润物细无声地培育和塑造青年大学生,同时大学生也从中获得了优秀传统文化知识。当前,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创新,就是要把握新媒体的传播特性,要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方法、内容下功夫,既要适应新媒体时代的特点,大力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方法,也要注重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优秀传统文化的主旋律,开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局面。

(三)提高师生新媒体素养,创新师生互动交流模式

面对新媒体时代的机遇和挑战,要实现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迫切需要提高师生的媒介素养。一方面,大学生要注重提高自主处理信息的能力,正确运用媒体话语权,善于运用媒体进行社会交往,提供精神境界,自觉抵制庸俗、媚俗、低俗的信息,接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另一方面,高校思政工作者要主动适应新媒体的发展,既要懂得思想政治宣传工作,又能娴熟运用新媒体技术。同时,应当加强面向教师的优秀传统文化培训教育,使教师能够借助新媒体平台实施传统文化教育。除此之外,高校思政工作者还应当创新师生互动交流模式,构建以人为本的教育机制。一是倡导开放、包容、民主,教师耐心倾听学生发出的各种声音,尊重不同的思想观念,重视学生的观点、看法,同时利用新媒体将中华优秀传统以大学生喜欢的形式呈现,强化主流思想的认识,引导学生客观分析和冷静应对各种社会思潮。二是以爱感人、以情动人、以理服人,建立全新师生在线关系。教师与大学生实现真正意义的思想交流和情感沟通,有效地提高教学效果和思想政治教育成效,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

[1]骆郁廷,魏强.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网络文化话语权[J].教学与研究,2012(10):74-81.

[2]冷兴邦.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沃土[J].理论学习,2014(4):19-20.

[3]习近平在中央党校建校80周年庆祝大会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3-03-03(1).

[4]张骊睆.培养大学生健全人格[N].吉林日报,2013-07-16(8).

猜你喜欢

政治传统思想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思想与“剑”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政治攀附”
“思想是什么”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