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大学出版社学术出版的问题与对策
2017-03-28王红梅
王红梅
浅谈大学出版社学术出版的问题与对策
王红梅
大学出版社的重要任务是出版学术著作,应出版反映不同学派、学术观点和风格的学术著作,推动学术水平和教师队伍素质的提高,促进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及自然科学研究的繁荣和发展。总结我国大学出版社学术出版所面临的主要问题,从建设高水平的专业作者和编辑队伍、学术出版保障机制、特色出版和学术品牌、新媒体等几个方面提出自己的看法。
学术出版;大学出版社;问题;对策
[作 者]王红梅,河北大学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编辑。
学术出版是一种学术成果的表现形式,它以学术性或专业性内容为出版主体,以繁荣和兴旺学术为目的,大学或其他科研机构的教师、学生或研究者为其主要读者,并主要通过专门的营销渠道进行销售的出版活动。教育部《高等学校出版社管理办法》对此有明确说明:“高等学校出版社的重要任务是出版学术著作。高等学校出版社应出版反映不同学派、学术观点和风格的学术著作,推动学术水平和教师队伍素质的提高,促进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及自然科学研究的繁荣和发展。”“高等学校出版社要立足本校,面向全国,主动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文化教育进步服务,积极出版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需要的出版物,为提高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提供更多的精神产品。”[1]正因如此,大学出版社的主要任务就是整合学术资源、展示学术成果、带动学科建设、促进学术创新与发展。越来越多的大学社意识到学术出版的重要性,将其作为自身的职责和使命,为中国的文化传承和建设发挥自己应有的作用。
一、大学出版社学术出版的现状与问题
(一)缺乏鲜明的特色,品牌意识不足
对于学术出版,世界各地的大学出版社都将其作为自身的重要板块而孜孜以求,精耕细作。许多大学出版社因出版优秀的学术著作而在出版领域建立起自己的独特品牌,并且影响深远。如美国的哈佛大学出版社,每年出版的新书品种并不多,只有100多种,但其图书品质却是少而精。这些学术精品,不但对该学科的发展大有裨益,而且在世界出版领域也产生了很大影响。相比较国外的出版社,中国的大学出版社在学术出版领域有自己的优势,但也存在着先天的不足。在作者资源方面,由于大学是高端人才和思想学术的汇聚地,因此大学出版社相比其他出版社拥有不可比拟的先天优势。但是,从另外一个角度看,中国大学出版社的先天不足也是不容忽视的存在。生存压力是大学出版社刚开始成立时即面临的现实性问题。基于此,相比于社会效益,大学社对图书的市场效益更为关注,对图书的内在品质与出版社自身的品牌建设缺乏足够的意识和努力。与国外绝大部分出版社几乎全身心投入学术著作出版的情况不同,中国大学出版社学术著作的比重大都低于30%。[2]
(二)学术价值不高,缺乏原创性
作为大学出版社,其职责在于出版具有较高科技含量的学术著作,以此反映我国大学不同专业所具有的学术特色,在此基础上,达到传播新知识、推广学术创新经验的目的。但是,目前中国的学术出版并不像国际某些著名学术出版机构那样,采取同行评议制度。很多所谓的“学术著作”仅仅是作者为了职称评定、课题结项等目的而进行的低水平出版,这就在某种程度上导致学术著作质量参差不齐,泥沙俱下,使得学术著作公信力下降、出版资源浪费、学术出版畸形发展的状况层出不穷。[3]这些都极大地损害了大学出版社学术出版的声誉。
(三)数量与质量的发展不平衡
目前,我国每年出版的图书数量达到47.58万种之多,可谓数量巨大,但一些出版物的质量却存在问题。包括大学出版社在内的学术出版数量和质量严重不成比例:数量巨大,但质量偏低;人文社科图书大量存在低水平重复甚至抄袭和剽窃的现象。一些真正有学术价值的高端学术著作,编写难度大,对作者的知识积累和学术能力等方面要求很高,很多科学巨著都是研究者耗费毕生精力打磨而成的,是一生心血的结晶。相应地,出版机构中能够胜任此类工作的编辑人才也很缺乏。因此,学术出版在数量与质量方面的发展不平衡也是当前大学出版社面临的主要问题。
二、关于大学出版社学术出版的一些思考和建议
(一)建设高水平的专业作者和编辑队伍
大学出版社与高校有着天然的联系,相比于其他类型的出版社,大学出版社在作者资源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可根据所依托高校的优势学科建设自身的优势学术出版领域。在此基础上,大学出版社还要认真选择和建设作者队伍,对学术出版物的质量严格把关,数量严格控制,以最大限度地维护出版社长期积累的良好声誉和品牌形象。
同时,编辑工作也是图书出版过程中的关键环节,是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是知识传播、文化传承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中心环节。编辑水平的高低,编辑工作是否做到位,对出版物质量的高低优劣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出版单位在建设自己的编辑队伍方面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首先,在招聘选拔机制方面做到公平公正,制订明确清晰的岗位职责,明确各自的责权体系。其次,改革对编辑人员的绩效考核机制,制订奖惩合理的薪酬体系。其中尤其应注重提高与绩效相挂钩的奖金部分,此举不仅能提高员工的自我认同和价值感,也可最大限度地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在避免出版机构落后管理以及出版体制改革和创新方面具有一定的意义。最后,建设良好的企业文化,促使编辑人员业务技能不断提升,实现自我的可持续性发展。大学出版社的管理者应充分听取员工的需求和反馈,协助员工做好职业发展规划,有组织有计划地安排一些内部培训,提升员工的满意度和归属感。[4]
(二)改革出版机制,进学术出版保障体系建设
不同于大众出版,学术著作作为一种小众出版,从经济角度上看,面向大众的销售是有限的,很多书几乎都收不回成本。因此,如果单纯从经济方面考量,很多具有学术价值和社会价值的著作可能会因此失去出版的机会。对于大学出版社来说,通过学术出版创造丰厚利润是不容易的,是一个需要长期探索与尝试的过程。相反,在塑造出版品牌和提高出版机构知名度方面,学术出版却有着不可比拟的优越性。例如,“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作为商务印书馆近年最为知名的社科学术丛书品牌,其创造的社会效益远远超出这套丛书带来的经济效益,对于提升商务印书馆的品牌知名度及奠定其学术地位起到巨大的作用。因此,作为出版者,对学术出版的出版规律应加以正视和重视,扬长避短,充分挖掘经典学术著作的质量和数量,从提升出版机构的品牌知名度和打造出版机构的形象方面下功夫,注重所出版图书的学术价值、社会效益以及品牌形象等。
同时,在对出版机构学术编辑的考核方面,一方面,应淡化学术编辑的经济利润指标,不能像考核大众图书编辑那样着重于经济指标,学术编辑更应侧重出版学术精品的数量与质量,而不是简单地追求出书的数量,应该走一条有别于大众出版的道路,宁缺毋滥,坚持出精品出好书。另一方面,出版机构应提倡和支持学术编辑学者化。持续学习应是学术编辑终生坚持的事情,学术编辑在从事相关的专业研究同时,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进一步开阔学术眼界,提高学术眼光。同时,与专家学者对话,用自己的学术魅力赢得专家的认可,让专家学者敢于且乐于交付自己的书稿。这就需要学术出版机构摒弃将学术编辑人员视为一般大众图书编辑的做法。[5]
(三)树立自己的出版特色
大学出版社相比于其他出版社而言,最大的特点应该就是以大学教育为基础,立足于大学,同时结合所在大学自身的优势学科或特色学科,扎实推进所涉学科的专业出版,真正做到为大学服务,更好地促进大学教育和科研的发展。
对于大学出版社来说,特色出版具有重要意义。大学出版社应充分依靠本校的人才和学科优势,在某一学科或领域做精做强,做深做透,将其转化为大学出版社自身的出版优势。大学出版社只有在学术出版方面形成自己独有的特色,才能在一定程度上与其他的大型出版集团抗衡,增强自己的市场竞争力,从而形成自己无可替代、独具特色的出版品牌。如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重点出版学术人文图书,形成鲜明的出版特色,获得国内外业界的一致认可。[6]
(四)充分利用新媒体,营销方式多元化
营销是图书出版最重要的一个环节。没有好的营销网络的出版社必将发展缓慢。只有加强营销队伍建设,做好图书的宣传、销售、回款等,才能形成图书出版的良性循环。如在图书宣传方面,除召开图书发布会、请知名学者撰写书评等传统方式外,还应充分利用新媒体。
目前,图书的宣传进入电子时代。出版社在出版新著时,起初最先选择的推广方式大概就是举办新书发布会。但新书发布会这种形式不但需要耗费主办方很大的时间和精力,而且还要支付包括嘉宾和媒体在内的参与者相当一部分的费用。因此,大多数新出版的图书并不能真正享受到此种待遇。进入电子时代后,通过运用新兴的电子技术,图书的宣传和销售有了突破性的改变。大学出版社可以在微信或微博上对自己出版的学术图书或其他图书进行介绍和推广,这种简便易行又经济的营销方式,不但能够使读者第一时间快速地看到自己感兴趣的出版信息,而且大大提高了出版机构的工作效率,产生良好的效果。
综上所述,学术出版不仅是一种文化建设,更代表着一种精英文化;学术出版物不仅凝结着人类的思想和智慧,更是促进了中国文化事业的发展,促使生产力逐步提高,对社会的发展进步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因此,作为大学出版社,更应重视学术出版,积极借鉴国内外其他出版社的成功经验,结合自身实际状况,与时俱进,传播先进文化,创造出更辉煌的出版成绩。
[1]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学校出版社“十五”发展规划要点》的通知[A/OL].http://www.moe.edu.cn/s78/A13/sks_left/s6388/moe_771/tnull_1053.html.
[2]贺圣遂.学术出版——大学出版的使命与追求[J].现代出版,2008(1):7-10.
[3]韩建民.让学术出版照亮“中国梦”[J].出版广角,2013(9):62-63.
[4]周永斌.浅析大学出版社学术出版的运作策略[J].学理论,2012(34):218-219.
[5]刘永红.关于学术出版的几点思考[J].现代传播,2016(2):55-61.
[6]纪庆芳.大学出版社学术出版的问题与思路[J].出版广角,2015(10X):3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