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三大元功能的英汉古典诗歌翻译研究
2017-03-28张妍
张 妍
(河南建筑职业技术学院,河南 郑州450064)
基于三大元功能的英汉古典诗歌翻译研究
张 妍
(河南建筑职业技术学院,河南 郑州450064)
中英两国研究者分别从语音、语义、语法、修辞和文化等方面对古典诗歌进行了研究,并立足诗歌体裁特点利用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中的概念、人际、语篇等功能对英汉古典诗歌的不同语言本体进行了详细解读,同时通过情态、语态、信息结构和主位——述位等系统从情态语气、语体、美学等功能以及衔接系统的视角来研究英汉古典诗歌中的人际功能表达方式。
古诗翻译;概念功能;语篇功能;交际功能
1 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与诗歌语言
韩礼德系统功能语言学的主要概念包括系统语法和功能语法,而语篇、交际及概念是语言的主要纯理功能[1]。诗歌语言能够赋予语篇以多元化的表达意义,更能够进一步实现人与人之间交际的功能。
胡壮麟在解释概念功能中指出:“人们运用语言对自身经历和心理活动进行详细刻画,语言在表达主客观物质、事情、内心感受以及事件相关的因素具有唯一性。”[2]诗歌语言通常与某一概念的表达相关联。诗歌语言中的概念主要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和代词等等,这些概念意义在诗歌语言中都有其独特的含义。
汉语在进行非逻辑思维运用时通常以天人合一为目的。但在结构形式方面,汉语语篇大部分将句内和句间进行直接结合,形成并无明确衔接手段的形式。但单从逻辑推理方面或者直觉角度来看语义是连贯的。而英语民族长期坚持主观和客观划分,使逻辑思维看上去较为清晰和明确,语篇结构上多是句与句依照顺序进行排序,在形式上照应指称,使形式较为严谨,语义较为分明。诗歌本身就是语篇,英语诗歌较汉语诗歌而言,语义较为明确、衔接较为严谨的特点在展现故事的内涵和情感方面更加完整。
2 原文概念功能和语篇功能分析
韩礼德指出:“概念、交际和语篇是语言的三个纯理功能。”其中“人们运用语言表现自身经历和心理活动。语言用于表达主客观物质、事情、内心感受以及与事件相关的因素,这种功能就是语言的概念功能”[3]。采用语言来表现语言的概念能力以及语言在实际运用中的交际能力,就是语言的语篇功能。《望庐山瀑布》是李白诗人早期的经典诗歌作品作之一,下面将对其语言的概念、语篇能力进行详细探索[4]。
根据概念功能描述,《望庐山瀑布》包括八个过程。
日照香炉生紫烟,(物质过程—物质过程)
遥看瀑布挂前川。(心理过程—物质过程)
飞流直下三千尺,(物质过程)
疑是银河落九天。(心理过程—关系过程—物质过程)
原文通过“照、生、挂、下、落”这些物质过程对庐山的奇异景观、险峻山峰和高俊秀丽的瀑布进行描绘,进而突出瀑布的动态美。利用“看、疑”两个心理过程及“是”关系过程来表达作者对景观形态的赞叹。
依照语篇功能对原文的信息结构和衔接手段分析如下:
原文中的词语词性使用相对简单、普通,可以划分为名词、动词、副词和形容词这四大类。
“日、烟、香炉、川、瀑布、银河、三千尺、飞流”及“九天”为名词;
“照、看、生、下、挂、疑、落”和“是”为动词;
“紫”和“前”是形容词;
“遥”和“直”为副词。
作者并没有使用其他词类,语篇结构比较集中,这也更加体现了汉语在描述概念和事物特性特征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该绝句冠名“瀑布”,那么诗中应当有与该词汇相近或者紧密相关的词汇存在,而且这些词汇可以从相近程度进行划分。所以,该绝句可以整体划分为两个链条:即名词链和动词词汇链,分别是“瀑布—飞流—银河”及“挂—下—落”。
韩礼德认为“词汇衔接、连接、省略及照应是语篇的四大关键衔接方式”[4]309-310。该诗主要是通过词汇衔接、照应及省略(“我”这一主语被省略)来达到紧密结合的目的。作者以名词和动词两条词汇链作为导向,以五个物质过程作为链接中心,将其他三个过程进行串联,从而实现词汇链接的完整和充实。
3 译文概念功能和语篇功能分析
3.1 从概念功能的角度出发,译文包括十个过程
Purple smoke rises from the mountaintop.(物质过程)
The peak looks like an incense burner in the sunlight.(心理过程)
Far away I see the valley stretching before me.(心理过程—物质过程)
The whole waterfall hangs there.(物质过程)
The torrent dropping three thousand feet.(物质过程)
Straight down to the valley floor.(关系过程)
I think it must be the milky way. (心理过程—关系过程)
Spilling to the earth from the heavens.(物质过程)
译者结合“hang,stretch,spill”和“drop”物质过程将原诗歌中的庐山景象体现了出来,运用“must be”及“to the valley floor”关系过程,借助“think”,“see”和“look”等心理过程体现了原诗的情境。
译文涵盖单词58个,词性为:
“mountaintop,smoke,burner,peak,incense,valley,sunlight,waterfall,milky way,three thousand feet,torrent,floor,heaven”和“earth”均为名词。
“see,rise,hang,look,drop,stretch,spill”和“must be”均为动词。
“whole”和“purple”为形容词。
“far,there,away,down”和“straight”均为副词。
2 个“I” ,1 个“me”为代词。
2 个“from”,1 个“like”,1 个“before”,2 个“to”为介词。
10 个“the”,1 个“an”为冠词。
针对5个不同的物质过程,译者对词汇进行了有效衔接,与原诗对应的词汇链分别是“hang-dropspill”和“whole waterfall-torrent-milky way”。 译文在衔接不同过程的同时,依据语篇词汇特征及方式,借助代词、介词把人物、空间及地点等这三大特征充分展示出来,使译文更加有感染力。
3.2 基于许渊冲的系统功能语法理论,译文包括七个过程[5]
The sunlit censer peak exhales a wreath of cloud.(物质过程)
Like an upended stream.(心理过程)
The cataract sounds loud.(物质过程—物质过程)
Its torrent clashes down three thousand feet fromhigh.(物质过程)
As if the Silver River fellfrom azure sky.(心理过程—物质过程)
译 文 包 括 “upend,exhale,sound,clash” 和“fall”五个物质过程,体现了庐山景象,运用“It looksas if”和“It looks like”心理过程,凸显了译文的意象。
译文涵盖单词35个,词性为:
“sunlit,peak,censer,stream,wreathcloud,torrent,cataract,high,three thousand feet,Silver River” 和“sky”均为名词。
“upend,exhale,clash,sound”和 “fall”均 为 动词。
“loud”和“down”为副词。
“its”为代词。
“azure”为形容词。
“like,of,from”均为介词。
“as if”为连词。
3 个“the”,2 个“a(n)”为冠词。
该译文应用的衔接手法包括词汇、省略及连接,词汇链分别为 “upend-clash-fall” 和 “streamcataract-torrent-silver river”,借助五个物质过程对心理过程进行连接。译文省略了两大心理过程的主谓语,使他们成为隐含的心理过程,并根据语篇衔接特征,充分体现了指称、地点及空间等的联系,译文逻辑性增强。
4 三种文本的概念功能和语篇衔接对比分析
4.1 概念功能对比
在韩礼德的概念功能基础上分析原诗的文本有八个过程,而译者王诺合和译者许渊冲的译文过程数量分别有十个和七个。另外,“从翻译的语言表达以及词汇运用等方面而言,许译则更加有优势,更加忠实于原文的语言运用技巧”[6]。译文跟原文一样,都是在物质过程周围展开内容叙述,从而达到既定的表达效果。
原诗歌包括五个物质过程、一个关系过程和两个心理过程,王诺合译文包括五个物质过程、两个关系过程和三个心理过程,许译中包括五个物质过程和两个心理过程。就过程类型而言,同原文相接近的是王诺合译文。许译的心理过程为隐含性的,原文主语省略位置同译文中心理过程所处位置相一致,由此可以发现译文不仅能够突显诗歌的意境美,也能够体现译入语同原意境的统一性。因此王诺合译不如许译的效果好。
4.2 语篇衔接
针对语篇分析来看,原诗歌包括四句诗行,共28字,包括四种词性。许译包括四句诗行,共35字,包括八种词性。王诺合译包括八句诗行,共58字,包括七种词性。所以发现英语语篇与汉语语篇相比较为复杂,词汇和词性的种类也较多,但在篇幅上,原文同许译相接近,两位译者的翻译形美效果无明显差异。
原诗歌在对瀑布相关名次链进行描写的过程中,应用了银河、飞流及瀑布等词,这些词语的语义基本一致。王诺合译在翻译中应用的是“the milky way,waterfall”和“torrent”等词 ,“torrent”对应的是飞流,在语义上同“waterfall”有一定差异,而前者可以看作是后者的下义词。许译在翻译中用“torrent”来表示飞流,应用的是“cataract”的上义词,翻译后的诗歌所体现的效果同王诺合译近似。原作者四行诗句当中穿插运用了“落、下、挂”和“生”等关键词,王诺合译在翻译这些关键字的时候,译作“hang,rise,spill”及“drop”,这些单词同原意无显著差异,而许译所应用的“upend,exhale,dash down”及“fell”这几个词效果更好,其将瀑布的宏大气势及景象均体现了出来,但王诺合译只能看作是表面层次上的体现。
许译在诗歌翻译过程中针对香炉峰,运用了“exhales”一词,借助拟人的手法,使读者更加身临其境地体会到景物及诗歌所表达的意象。“紫烟”被译作“a wreath of cloud”,而“wreath”一词能够产生缭绕的意境,体现了诗歌所蕴含的意味。译者应用“upended”一词,过去分词的用法突显了远处观望瀑布所产生的倒挂景观。王诺合译所运用的“hangs,rises”等词语则让读者觉得诗的整体表达效果不突出,译文不够形象,无法展示瀑布的磅礴之势。
原文中的“下”在译文中用“dashes down”表示倒挂飞流的具体走向,完美地呈现出了瀑布的气势和形态。许译运用主体创造精神,对动词进行虚拟化,借助“fell”一词使联想的银河同实际瀑布进行整合,能够突出“落”字所表现的动态情景及磅礴气势。王诺合译运用“dropping”和“hangs”,使读者产生挂在天河山间的巨物会在落下后丧失的意味,在语意表达方面有所欠缺。
原诗词内省略了主语“我”,因为主语并不会影响语篇内容的联系性,所以即使在删去主语“我”的情况下,读者也能够清晰、准确地了解语篇所要表达的信息。而许译参考原文,同样省略了第一人称“I”,而王诺合译却添加了主语“I”,且“I”是译文中必不可少的主语。
无论是基于语篇衔接层面,还是基于概念功能层面来看,对译文和原文进行对比分析发现许译同原文更加接近。许译对原文中词汇链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添加,在体现原信息量的基础上,进一步展示了原文的情境和意象;而许渊冲的译文则准确地拿捏了原文语义的基础,以合理的表现手法,运用不同衔接方式将原文的意境充分地展现了出来,体现出了译者的高超诗歌翻译技巧。
5 结语
本研究主要针对汉语原文、两版英语译文、以及它们之间进行对比分析。研究发现在开展翻译分析工作时,应参考和引用由语言学家韩礼德所总结的系统功能语法理论,尤其针对翻译批评研究课题,运用三大纯理论,并将其同修辞、语法及逻辑这三大语言系统相结合,从而加深了对语言的探究深度,便于不同语篇对照研究工作的开展。基于系统功能语法理论,一方面可以使翻译人员对原文有深刻的掌握,并合理地运用翻译方式;另一方面也为翻译批评家量化、细化处理宏观翻译标准奠定了基础,有效推动了翻译批评的科学化、合理化和客观化发展。
[1]王薇.衔接理论及其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D].长春:吉林大学,2006.
[2]胡壮麟.语篇分析在教学中的应用 [J].外语教学,2001(1):3-10.
[3]万江松.翻译诗学研究的理论嬗变 [J].当代文坛,2014(4):54-57.
[4]任秀丽.解读李白《望庐山瀑布》的翻译意境美[J].短篇小说:原创版,2014(21):113-114.
[5]蔡其伦.许渊冲版英译唐诗《凉州词》的功能语法分析[J].邯郸学院学报,2009(2):110-112.
[6]赵小琪,粟超.中国现代诗歌翻译与诗歌创作、翻译诗学的主体间性关系[J].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1):113-118.
责任编辑刘志明
A Study on the Translation of English and Chinese Classical Poetry Based on the Three Metafunctions
ZHANG Yan
(Henan Technical College of Construction,Zhengzhou Henan 450064,China)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honetic,semantic and grammatical,rhetorical and cultural,the classical poetry has been analyzed by numerous British and Chinese researchers.And basing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poetry genre and by the application of ideational function,textual function and communicative function of Systemic Functional Linguistic Theory,they made detail interpretations of different language ontology of English and Chinese classical poetry.At the same time,through the system of modality,voice,information structure and thematic rheme an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modality,style,aesthetics functions and cohesion system,they made a discussion of interpersonal function expression of the classical English and Chinese poetry.
classical poetry translation;ideational function;textual function;communicative function
H315.9
A
1674-5787(2017)02-0111-04
10.13887/j.cnki.jccee.2017(2).29
2017-02-24
张妍(1982—),女,河南商丘人,硕士,河南建筑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英语翻译及英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