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模因论视角看网络流行语“我可能xx假xx”

2017-03-28

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17年2期
关键词:模因强势流行语

陈 香

(广东财经大学华商学院,广东 广州 511300)

从模因论视角看网络流行语“我可能xx假xx”

陈 香

(广东财经大学华商学院,广东 广州 511300)

模因论为语言的研究提供了新的理据,尤其是对网络交际时代的言语行为特征提供了更合理的解释。从模因论的视角,“我可能xx假xx”句式的迅速传播、广泛复制说明其具备强势模因的特性。而这都是因其本身的语言特点、人们的心理因素以及网络环境的共同作用而实现的。

模因;强势语言;网络流行语

网络流行语可以称之为当代最具代表性的语言界“网红”,新兴的网络语言一旦出现,就会迅速霸占微信朋友圈、横扫微博和论坛话题榜。网络风云瞬息万变,网络流行语也是不断更迭。2016年的十大网络流行语排行榜刚出不久,“我可能xx假xx”句式便迅速走红,成为2017年的首个网络流行语。一时间,网络上掀起了一阵造“假”句浪潮。模因论是解释文化进化规律的新理论,为语言的研究提供了新的理据,尤其是对网络交际时代的言语行为特征提供了更合理的解释。本文拟从模因论的视角分析网络流行语“我可能xx假xx”模因的复制传播过程及其成为强势语言模因的原因。

1 模因与强势语言模因

模因(meme)原是一个生物学概念,与基因相似。这个概念首次出现在英国牛津大学动物学家Dawkins1976年的著作《自私的基因》当中。Dawkins认为,文化领域也存在一种类似基因的复制因子,并把这种复制因子命名为模因[1]。模因的定义很多:从生物学定义上来说,模因是文化传播和模仿的基本单元;从心理学定义上说,模因是一种类似遗传基因的、文化传承的基本单元,它是人类知识和学问的内在表现;从认知学定义上说,模因就是一种思想,一种由许多独立、可记忆的单元构成的复杂思想,这种思想的传播媒介就是模因的客观表现。《牛津英汉词典》对模因的定义是:文化的基本单位,通过非遗传方式,特别是模仿而传播[2]。我国学者何自然教授则认为,任何一个信息,只要它能够通过“模仿”而被“复制”,它就可以称为模因了[3]。模因与语言关系密切,模因是文化的基本单位,语言是它的载体之一,以语言为载体的模因现象就是语言模因。语言本身也是一种模因,任何字、词、短语、句子、段落乃至篇章,只要通过模仿得到复制和传播,都有可能成为模因[3]。但是,并不是所有语言模因都可以得到复制和广泛传播。模因理论基于生物进化理论发展而来,生物的进化遵循“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原则,模因的复制传播也同样遵循“适者生存”的原则。Dawkins认为,只有那些生命力强并在一定时期内被广泛复制、持续传播的模因才能成为“强势模因”;而那些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环境的变化逐渐销声匿迹的模因则称为“弱势模因”[1]。根据这个划分标准,网络流行语是在人们的网络交流过程中形成和发展壮大的,符合强势模因的特点,因此,网络流行语就是强势模因。

2 语言模因“我可能xx假xx”的复制与传播

模因是一种宿主间传递的认知或行为模式,靠宿主间的复制和传递而生存。Heylighen认为,模因在大脑间的复制与传播需要经历:引起宿主注意、理解和接受的同化阶段,在宿主大脑里长时间停留的记忆阶段,以话语为手段的表达阶段和以网络等为途径的复制和传播这四个阶段[4]。一种语言形式被宿主注意、理解和接受,并且进入宿主的记忆,然后又愿意表达出来才能得到进一步传播,成为语言模因,继而引起更多的复制与传播。

“我可能xx假xx”模因的复制同样也经历了上述四个阶段。“我可能xx假xx”模因的原型是“我可能喝了假酒”。关于这句话的来源,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是,电竞圈的玩友们在玩游戏的时候,只要发挥不好,就吐槽自己“喝了假酒”,以此作为游戏没玩好的借口;另一种说法与来自俄罗斯的一则新闻相关,俄罗斯的不法商家将含有酒精的个人洗涤用品制成假酒并销售,导致多人中毒甚至死亡。这一条新闻引起了中国网友的注意,“我可能喝了假酒”便在微博上流传开来,但是传播度还不高。后来有网友爆料自己在西安看到了假的兵马俑,不禁吐槽“我可能看到了假的兵马俑”,紧接着新闻爆出西安市临潼区“兵马俑”周边有拉客人员把外地游客带到假的兵马俑景点,网友们也纷纷参与了对此事的讨论。除了西安的兵马俑,长城、苏州园林等很多著名景区都有类似情况,令人咋舌。“假兵马俑”事件也进一步拓宽了“假”的范围。之后从高校流传出来“我可能复习了假书”的表情包,当时正值期末考试,一下子就得到了广大学生群体的呼应,由此句式引申而来 “我可能预习了假PPT”“我可能考了假试”“我可能进了假考场”“我可能做了假考卷”等一系列和考试有关的句式。于是,微信朋友圈、QQ空间、QQ群一呼百应,迅速掀起了造“假”句的浪潮,各行业和人群都参与了进来。至此,“我可能xx假xx”经历了模因的同化、记忆、表达和传播四个阶段,成为2017年的首个网络流行语。

3 “我可能xx假xx”成为强势模因的原因

3.1 语言本身的特点

Dawkins认为强势模因用三个指标来衡量:保真度(copying-fidelity)、多产性(fecundity)和长寿性(longevity),这三方面表现值均比较高的模因才有可能获胜[5]。语言模因拥有较强的生命力,才能够成为强势模因。“我可能xx假xx”模因结构简单,易于识记,能够被精准地加以复制,在复制与传播的过程中被改变的几率很小,保真度高。它同样是一个多产的模因因子,这跟其中的形容词“假”有很大的关系。新华字典中把对“假”的形容词意义解释为“不真实的,不是本来的,与‘真’相对”,常见的词组有假山、假发、假货等。当然,假货早已为公众所诟病,在生活中遇到假东西不足为怪。

(1)我可能复习了假书。

(2)我可能交了假男友。

(3)我可能领了假年终奖。

(4)我可能过了假春节。

(5)我可能去了假广州。

有趣的是,上面例子中的“假”东西都是真的,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甚至有网友调侃什么都是“假”的。可见这个模因因子可产生复制品的数量是巨大的,几乎可以用在任何事物上,具有多产性的特征。而且该语言模因中包含一个“假”字,基于人们身处的社会环境及对假货的警惕性,该语言模因能够获取更高的关注度。另外,在“我可能xx假xx”的复制传播过程中,“假”的含义也在不断泛化。从开始的“我可能喝了假酒”中的还包含有本义的“假”,到“我可能过了假春节”中表示“不符合说话人认知”的“假”,再到“你一定去的假广州”中表示“不符合人们常规认知”的“假”,“假”的意义范围在不断扩大,该语言模因的适用范围就变得更广了。如果一个模因能在一定时期、一定范围内得到广泛传播,产生大量的复制品,其生命力就会因此变强而成为强势模因。除此之外,网友们使用“我可能xx假xx”时,往往是为了表达一种很复杂的心情或是不能被完全精准描述的遭遇。比如有人说“我可能是假留学生”,理由是国内的亲戚朋友问她是不是找了美国男朋友?英语是不是飞速地提高了,能不能帮忙翻译一篇法律论文?美国是不是都是繁华热闹的大都市?而她的真实状况是没有交外国男朋友,英语只够点菜,留学的地方在偏远的农村。所以,如果能够用一个句子描述如此复杂的遭遇或心情,同时又能达到交际效果,何乐而不为呢?这也正好符合使用语言的经济性原则,人们在使用语言进行交际时,总是力求用最简便的方式达到最大的交际功能。

3.2 人的心理因素

网络语言的流行不只是一种语言现象,同时也是一种心理现象。语言要被大众频繁使用才能流行起来,必须为大多数人所理解和接受。只要某种语言能够得到人们的情感认同,他们就会参与到该语言的复制和传播中来,使之成为流行语。因此,人的心理因素对一个语言形式能否成为强势模因的影响很大。一种语言表达形式能够说出许多人的心声,使他们在心理上产生共鸣,他们才会愿意表达出来,进而该语言模因得到广泛传播。“我可能xx假xx”系列语能够在网络上迅速走红,是因为它符合人们心底的情感认同。人们需要一个借口来掩饰自己的不成功或吐槽某事未达到理想预期,这个句式恰好满足这种需求。当你拿到试卷却发现题目都看不懂,可以说“我可能拿到了假试卷”;当你点开微信红包发现里面只有一分钱,可以说“我可能打开了假红包”;当你觉得寒假假期匆匆而逝时,可以说“我可能过了假寒假”;当你从大北方来到广州天气并不温暖,可以说“我可能到了假广州”。同时,由于这些抱怨和吐槽的主语是自己,属于戏谑性的情绪宣泄,不足以当真,也就不具有直接的攻击性,因此在网络上使用的安全性也更强。

除了单纯的情感认同,娱乐心理也是人们使用流行语的一个因素。社会高速发展,人们都有接受新奇事物的倾向,喜欢追赶潮流,刷存在感,或是增加语言幽默感,获得社会认同。因此,现在网络上如果出现新的流行语,大家纷纷模仿已经成了一种很平常的现象。

3.3 网络的助推

互联网时代,网络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很重要的一部分,极大地提高了语言交际的频率和密度。首先,网络给人们提供了一个自由表达的开放平台,每个人都可能创造新的语言,引起人们认同的语言形式就可能在人们的交流中不断被复制和传播,为强势语言模因的产生提供可能性。其次,网络使得信息可以在短时间内迅速传播,各种新闻媒体、网络媒体、微博朋友圈等个人自媒体的参与,大大增加了网络流行语的曝光次数,短时间内,新的网络流行语能够反复进入人们的视觉与记忆,继而引发后阶段的复制和表达。因此,网络语言虽然在不断更新变化,但是新鲜、有趣的语言往往能在短时间内被大众同化并传播开来。

4 结论

模因论为语言的研究提供了新的理据。流行语“我可能xx假xx”模因具备模因复制和传播的条件。它的迅速走红是其本身的语言特点、人们的心理因素以及网络的普及发展共同作用的结果,也是当下流行语得以流行的普遍规律。

[1]DAWINS R.The Selfish Gene [M].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76.

[2]陈琳霞,何自然.语言模因现象探析[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6(2):108-114.

[3]何自然.语用三论:关联论、顺应论、模因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

[4]HeylighenF.What Make a Meme Successful Selection Criteria for Cultural Evolution.Proceedings of the 15th International Congress on Cibernetics,1999.

[5]BLACKMORE S.The Meme Machine [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9(5).

责任编辑闫桂萍

H136

A

1674-5787(2017)02-0104-03

10.13887/j.cnki.jccee.2017(2).27

2017-02-04

陈香(1988—),女,湖南衡阳人,硕士,广东财经大学华商学院,助教,研究方向:语言学。

猜你喜欢

模因强势流行语
流行语大盘点
江冬秀 贤惠也可以很强势
看古人如何玩转流行语
内强外弱共撑美元指数延续强势
大学流行语考察
模因视角下的2017年网络流行语
巧借 流行语
机器人强势来袭
基于模因论的英语论文写作探析
基于模因论的英语听说教学实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