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时空观念”的定位与运用

2017-03-28曾红群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17年5期
关键词:太平天国运动时空观念史实

曾红群

中小学教研教改

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时空观念”的定位与运用

曾红群

强化历史学科的时空观念,应抓住准确定位,把握整体,归纳特征,梳理共性等环节。深入探究,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提高教学质量。

历史;核心素养;时空观念;定位;运用

核心素养是学科课程的核心价值,也是深化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方向。教育部《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指出“历史教育对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有着重要作用”。“简言之,是以积淀的优秀历史文化陶冶学生。国家教育部组织专家制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时,已经把培养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地位和作用凸显出来”。

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包括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理解、历史解释、历史价值观等五个方面。”“时空观念是指将所认识的史实置于具体的时空条件下进行观察与分析。任何历史事物都是在特定具体的历史时间和地理条件下发生的,只有将史事置于历史进程的时空框架中才能显示出它们存在的意义”。历史学科知识的建构要在历史时空基础上,对历史的认知始于“时空观念”。历史课堂教学应把培养学生“时空观念”作为重点,要把握好“四个关键”。

一、准确定位

历史教学应有目的性、渐进性、规律性。让学生通过空间与时间积淀历史知识,自觉养成学习习惯。一方面,要把握历史时间表述。首先应该明确世纪、年代、前期、中叶、后期等表述时间段的单位。为了便于学生直观、形象的理解,可以借用数学的数轴来讲解,收效会更明显。随着教学推进,会反复提及公元时间,可以结合历年高考的重点内容进行分析,重点突破学生掌握不理想、运用不多的公元前的表述。这部分知识虽然不难,但容易被忽视,是经常失分的内容。如2009年福建文综高考13题楚汉战争发生在公元前206——前202年,选择用世纪和前期、末期表述的选项。得分情况与出题专家的预想大相径庭。如果在学《卓尔不群的雅典》这课时,能在数轴中把公元前594年梭伦改革(公元前6世纪初期)和公元前506年克利斯提尼改革(公元前6世纪末期)及公元前443年(约公元前4世纪中叶)一一落实,学生就能更直观地理解与掌握公元前时间的表述,真正解决好学习与运用的问题。另一方面,要把握历史空间(地名)表述,明确同一地点不同时期的名称。例如,今天的北京在历史上不同时期有不同的称谓。战国时期燕国的都城北京称为蓟,秦朝时称作渔阳,隋朝时作为京杭大运河的北端称为涿郡,唐朝时爆发安史之乱,安禄山在此起兵时称范阳,五代时称为幽州,辽时称为南京,金朝时成为都城称燕京,又叫中都,明清时是都城北京。1929年至1949年的民国时期称为北平。另外,同一地名随着时代的变化,地理范围也发生变化。例如,今天的希腊和公元前古希腊范围发生了很大变化,今天的罗马只是意大利的首都。所以我们在表述历史事件发生的时空观念时要采用相应的时空定位。

二、把握整体

构成史学的三要素之一是“史实”,即历史事实。历史事实可以通过时序性和空间的转换形成一个整体。如太平天国运动这一历史事实,教学中采用左图右史的方式。把1851年1月发生的金田村起义、1852年永安建制、1853年定都天京颁布《天朝田亩制度》和北伐、西征及天京突围,到1855年太平天国运动达到高潮,1856年由盛到衰转折的天京事变,1864年天京陷落标志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这些事件,逐一落实在《太平天国运动形势图》上。学生对太平天国运动的发生、发展、高潮及失败,随着时空的变换形成了一个整体的把握,对太平天国运动史实有了整体的认识。太平天国运动的整体性能在教材中(教学中)非常集中地体现,一两堂课就能轻松解决。还有一种史实的时空跨度非常大,教材因编写体例的局限,对特定史实的发展走向散见在各专题,这种对史实的整体把握需要师生整合教材,按照时序性和空间的转换为线索来完成,也能很好地培养时空观念。如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军队这一史实: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地创建革命军队。参加南昌起义的军队沿用“国民革命军第二方面军”的番号。1927年12月广州起义时,军队称为工农红军。1933年7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决定8月1日为中国工农红军成立纪念日。土地革命战争前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军队主力由红一方面军、红二方面军及红四方面军组成。主要活动在湘、鄂、赣、闽、粤等革命根据地。由于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三大主力军被迫长征,到1936年10月,红一、红二、红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会师。自此到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三大主力军一直在北方活动。1937年8月25日,根据国共两党达成的协议,红军的主力部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简称八路军。活动在赣、闽、粤等8省14个地区的游击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简称为新四军。1941年皖南事变发生,国民党宣布新四军为叛军下令解散。中共中央则命令该军部保留番号,并将黄河以南的大部分八路军改为新四军。1946年6月国民党发动全面内战,中共中央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及东北民主联军陆续改为人民解放军。至今一直称为人民解放军。另外,还要提及一支特殊的军队即中国人民志愿军,是中国人民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而组成的赴朝参战的志愿部队。从1950年10月开始至1953年7月结束。通过这种整合,学生对军队的整体发展会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对人民军队艰苦奋斗、不畏强权及勇于胜利的优良作风有着强烈的感受。在培养时空观念的同时,也提升了学生的历史价值观——家国情怀。

三、归纳特征

每个时代都有一定的阶段性特征,通过对每个历史事件的分析理解,我们能归纳这个阶段的特征;反之知道某个阶段的特征时,也可以推知这个阶段的历史事件发生的大概时间和空间。学习新课必修一、必修二时,学生暂时还不能形成完整的阶段特征。学习必修三的思想文化文明时,随着时空的展开,思想文明中历史事件出现的背景,就需要归纳出此时政治文明、经济文明共同影响下相应的思想文明,这三者构成了阶段特征的基本因素。教师从近代化的内涵入手,“近代化也称现代化,以经济工业化、政治民主化和思想上的理性化科学化为主要标志,在中国近代化也就是工业化与工业化相伴随着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变化,就是实现社会的转型即从封建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化。”这样学生归纳这个时间段为近代化的启动阶段特征就水到渠成。在此基础上,他们就能很好地理解近代民族工业兴起的时间、地点的原因。两次鸦片战争后,自然经济在被迫开放的沿海口岸进一步解体,为民族工业产生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和市场。当地的民族资本家受西方文化的影响,为挽救民族危机也力求实业救国,纷纷投身到投资办厂的热潮中去。这样民族工业的产生在19世纪60、70年代沿海地区的上海、广东及天津就有天时地利了。把握好这个阶段特征,对民族工业产生的时间、地点自然明了。

四、梳理共性

如果从世界的角度来培养时空观念,表现为梳理中外共时性大事。如工业革命给中国带来了哪些影响?师生共同设计问题分别为:1765--1840年工业革命及对中国的政治、经济、思想和外交这四个方面的影响。1870年至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第二次工业革命及对中国的政治、经济、思想和外交这四个方面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归纳工业革命到第二次工业革命对中国政治、经济、思想及外交的发展历程的影响。这种能力需学生已有一定的历史基础并能初步运用历史知识才能形成,一般在高三一轮复习时运用较多。

责任编辑:苏航

G633.51

A

1671-6531(2017)05-0077-02

曾红群/福州格致中学鼓山校区中学一级教师(福建福州350014)。

猜你喜欢

太平天国运动时空观念史实
桑德斯镜头中的太平天国运动
高中历史“太平天国运动”教学设计研究
钱穆《国史大纲》“洪杨之乱”平议
镜头中的组诗
历史教学设计中的“时空观念”设计
历史课堂教学视角的选择与实践——以“太平天国运动”一课为例
对八路军留守兵团几则史实的考证
中国工农红军第17军史实考
关于朝鲜战争的若干史实考察
关于若干史实的考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