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福建省体育文化创意产业的思考
2017-03-28王柱石
王柱石,王 宏
(福州外语外贸学院1.公共体育教学部;2.经贸系,福建 福州 350001)
自20世纪90年代英国提出“创意产业”这一概念后,文化创意产业在全球迅速发展。这种强调凭借人的智力活动对文化资源进行创造与提升、生产和开发具备知识产权的高附加值产品从而创造财富的新兴产业在发达国家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被誉为未来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1]。体育文化创意产业作为创意产业的分支,侧重强调体育产业中运用知识产权对文化资源创造和提升的那部分形态,包括有形的体育产品(如体育用品开发设计)和无形的体育服务(如体育出版传媒、体育经纪、体育互联网、体育赛事运营、体育旅游、体育动漫、体育会展、体育广告、体育活动策划)等为内容的产业化活动。随着当前全民健身观念的普及和现代生活方式的改变,福建省体育文化创意产业迎来发展的重要契机。2015年福建省体育产业完成总产出3 138.72亿元,实现增加值1 061.56亿元,占全省GDP比重4.09%,居全国第一[2]。目前,福建省已基本建立了一条以体育用品业为支柱,体育场馆为依托,体育健身、竞赛表演、体育旅游、体育中介和培训市场初步发展的体育产业链。特别是2015年第一届全国青年运动会的举行,扬帆的“福”字会徽,“福之州,青之运”的主题口号,积极向上、健康阳光的吉祥物榕榕,充满青春梦想的“凤头燕鸥”志愿者标志,热情激昂的《青春风》会歌,都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创意,体现了福州独特的城市文化和体育精神。作为中国体育用品制造业的龙头,福建省在当前文化创意产业全球热潮中如何发挥自身优势力争上游,探索体育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路径,对进一步调整福建省产业结构,助推全民健身运动开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发展福建省体育文化创意产业的优势
1.1 区域优势:闽台体育产业合作密切
福建位于东南沿海,与台湾隔海相望,闽台合作优势显著。1992年海峡奥林匹克城的建立拉开了闽台体育产业合作的序幕,此后闽台两地在民俗体育、体育用品、体育娱乐健身、体育赛事、体育产学研合作等方面都有着密切的交流合作[3]。妈祖文化旅游节的祭祀活动、端午节的龙舟竞渡、一年一度的冬泳活动、体育文化的交流研讨、每年的国际马拉松竞赛,这些民俗活动和赛事加深了同根同族闽台两地同胞的感情。此外,福建省已针对闽台文化创意产业成功举办了“海峡两岸文博会”“5·18海交会”“中国·海峡项目成果交易会”等展会以及“两岸体育休闲用品交易会”等专业的体育交流研讨会,这些将对闽台体育文化创意产业间的项目开发、项目对接和项目服务提供良好的平台,极大推动了闽台体育文化产业的交流合作。
1.2 人文优势:区域文化资源丰富
福建省是文化大省,民俗文化多样。拥有闽南文化、妈祖文化、海丝文化、客家文化、朱子文化等特色鲜明的地域文化。还拥有赶庙会、皮影戏、木偶戏、高甲戏、莆仙戏、歌仔戏等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以及泉州花灯、莆田木雕、惠安石雕、漳秀技艺、德化瓷珍、福州油纸伞、脱胎漆器、寿山石雕等独特的民间工艺,这些民俗文化对福建省体育文化创意产业在产品内涵建设上提供了宝贵的资源[4]。此外,福建省旅游文化资源丰富,南平武夷山被列为世界文化、自然双遗产,龙岩土楼、厦门鼓浪屿是世界文化遗产,“妈祖信俗”被看作中国首个信俗类遗产,“福建南音”被誉为中国古代音乐的活化石。丰富的山林文化和海洋文化,使福建省在各种体育旅游项目上凸显体育文化创意,发挥文化强省的优势。
2 发展福建省体育文化创意产业的现实困境
2.1 体育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观念淡薄
目前,福建省体育产业的主管部门是福建省体育局,体育产业的发展规划主要由体育经济处拟定并组织落实,虽已相继出台了《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的实施意见》《福建省体育产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等政策促进体育产业的发展,但并未有专门针对体育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规章制度和相关政策,使得体育文化创意产业缺少专门的组织机构和服务平台[5]。此外,体育文化创意产业涉及众多部门,如体育出版传媒需要体育局和新闻出版局合作,体育旅游需要体育局和旅游局共谋发展,这会导致发展体育文化创意产业很容易各自为政,主管部门无法对体育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进行整体规划和科学决策。受传统思维的局限,很多县、市级政府部门认为文化产业投资大、周期长、见效慢,对发展体育文化创意产业不积极,这种相对滞后的组织体系和产业观念阻碍了福建省体育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
2.2 体育文化创意人才明显不足
体育文化创意产业的高附加值和高知识性特点使得发展中需要大量的文化创意人才。在创意发达的地区,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占总就业人数的比率高达10%,然而福建省体育文化创意人才却极度匮乏,既懂体育又善于对文化资源进行经营管理的人才更是稀缺。当前福建省从事体育文化创意产业的人多数是体育专业的毕业生,知识结构较单一,缺少跨学科、跨行业的资源整合能力。省内除福建师范大学、福建农林大学、厦门理工学院等高校开设了文化产业管理相关专业外,还没有院校开设体育文化产业专业,也没有专门的研究所和师资来专业化培养体育方面的创意人才,使得福建省在体育文化创意方面不但缺乏影视制作、动漫设计、游戏开发等技术性人才,也缺乏出版发行、会展营销、广告传媒、经纪中介等经营管理性人才,大大制约了体育文化创意产业的深入发展。
2.3 体育文化资源开发利用程度有限
作为文化大省,福建省近年来通过各地市的区域及人文特色,开发了一系列具有特色的体育文化平台,如厦门国际马拉松赛、海峡杯帆船赛、武夷山市国际漂流运动文化节、邵武市国际太极拳邀请赛等一系列精品赛事。但从现有体育文化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程度上看,仍存在开发程度有限、区域发展不够均衡等现象[6]。如当前福建省的体育旅游主要依托闽西的山林和闽东的滨海资源,闽西地区因市场、交通和人员素质等原因,虽拥有丰富的山水生态资源和人文历史资源,但旅游产品传递景点的文化内涵有限,知名度远不及闽东鼓浪屿、湄洲岛等旅游品牌,特别是缺少系统化的集野地露营、技能训练、军事拓展、山地自行车骑行及野外生存等多个项目于一体的乡村体育运动休闲项目。此外,福建省一些非山林和滨海的旅游项目,如三坊七巷、龙岩土楼等较难实现文化和体育的融合,影响了福建省体育文化资源的创新发展。
2.4 体育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尚未形成
只有建立起完善的体育文化创意链条,实现体育文化创意产业集群,才能使体育文化创意产业持久发展。在现代供应链活动中,通常是以销定产,根据最终用户的需求来开展产品的生产和供应。当前福建省体育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处于起步阶段,对于体育文化创意产品的概念界定还不够明确,根据最终产品的市场需求完成产品设计、组织生产、市场销售等环节的专业化分工较难实现,使得体育文化创意产业链中的各参与者无法协同作业。此外,除2014年11月签约的海峡天翔体育文化创意产业园外,福建省当前缺少大型的集体育文化创意、体育运动培训、体育产业孵化和体育商务活动于一体的体育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相关企业间缺少统一开展创意生产的场所,支持体育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人才、资本、技术得不到有效的整合利用,真正完整的集文化产品供应和体育价值于一体的产业供应链尚未形成,影响了体育文化创意产业的规模发展。
3 发展福建省体育文化创意产业的对策建议
3.1 更新观念:做好体育文化创意产业的总体规划
创意产业的发展虽然强调个人的智力活动,但只有良好的政策环境才能为创意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多方面的智力支持和产权保护。为此,政府首先要更新观念,营造发展体育文化创意产业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升人民生活水平的舆论导向,达成政府、企业、民众三方对体育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共识。其次,根据福建省体育产业发展实际和文化创意产业的自身特点,做好体育文化创意产业的整体规划和科学部署,在政策制定、产业布局、金融支持、法规保障、体制创新、人才引进等方面加大对体育文化创意产业的扶持力度,为福建省体育文化创意产业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在发展过程中,特别要注意整体规划,打破部门和行业的限制,对文化资源进行重组,成立体育文化产业专门的发展机构,设立福建省体育文化创意产业公共服务平台,打破传统的各自为政局面。此外,体育文化创意产业关键在创意,优秀的创意离不开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因此,要尽快加强福建省知识产权服务体系建设,完善个人征信系统和知识产权智库建设,促进智力成果产业化,为福建省体育文化创意产业的有序发展提供法制保障。
3.2 重视人才:培育引进体育文化创意产业优质人才
人才是发展体育文化创意产业最有力的推动力量,培育和引进优质人才是福建省发展体育文化创意产业的当务之急。首先要充分利用福建省内各大高校建立人才培养机制和培养基地,鼓励高校开设与体育文化创意产业相关的专业。在课程设置上,新增那些紧贴体育市场前沿和体育产业发展的课程,可针对不同专业学生设置不同的课程方向,如体育旅游方向的学生可选修旅游管理课程,体育动漫方向的学生可选修动漫设计课程。在师资上,应改变传统的校内教师的讲授式教学方法,聘请体育行业中知名运动员、教练员、管理者到校授课。在实践中,高校体育专业还应充分对接青运会等体育赛事,积极做好赛事承办、专业指导、志愿服务等工作,在实践中培养专业的体育文化创意人才。其次,要营造良好的环境,研究制定高层次人才引进标准,设计出富有吸引力的薪酬水平和工作环境,引进一批国内外体育文化创意产业高端策划、经营管理等领军人才。
3.3 发挥优势:打造具有区域特色的体育文化创意品牌
福建省具有丰富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应根据福建省各区域特点,充分发挥对台优势和各区域的资源优势,打造具有区域特色的体育文化创意精品。作为两岸“先行先试”及“两岸文化产业合作中心”,福建省应利用闽台五缘优势,积极打造日月潭万人泳渡、世界杯钓鱼运动大会、厦门冬泳、湄洲妈祖文化旅游节妈祖祭祀大典、海峡两岸龙舟邀请赛、海峡杯高校各类竞赛等具有闽台地域特色的体育文化创意品牌赛事。出台政策法规,吸引台湾体育企业来闽发展总部经济,设立体育文化创意产品研发、运营、物流中心。此外,在产品的开发设计上,要充分整合各地区的优势体育项目和特色文化,打造特色鲜明创意突出的体育文化品牌。如厦门可以以鼓浪屿为中心打造滨海运动休闲等体育旅游项目;莆田可以以妈祖旅游节为背景,开辟与妈祖祭祀有关的体育文化创意产业;福州可以以体育竞赛为依托,在志愿服务等环节引入体育文化创意产品;闽西地区的部分地市可利用自身的红色文化和自然风光,打造山水生态体育项目;泉州作为我国体育用品制造基地,可在可穿戴运动设备、运动健身指导技术装备等体育用品的设计、生产、营销中加入更多创意元素,
3.4 产业融合:构建体育文化创意产业协同创新体系
作为强融合性的产业,体育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离不开体育产业和其他产业的有效融合。福建省发展体育文化创意产业,需运用现代科技,重视体育产业和其他产业的融合,构建发展体育文化创意产业的协同创新机制。在组织上,建立以体育文化创意企业为主体,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协同配合的产业技术联盟,促进体育产业与旅游、医疗、人文、信息、设计服务、传媒、培训、动漫、会展等产业的融合发展[7]。如鼓励科研所和医疗机构开展体质测试、运动医学、营养膳食、健身咨询等各类服务,发挥体育在疾病防治和康复理疗等方面的积极作用。此外,建立体育文化创意产业园,促进产业集群是福建省体育文化创意产业协同创新发展的关键。要鼓励各地区根据自身区域发展特色,建立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体育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制定各项政策,对入园企业在税收减免、贷款贴息等方面给予支持,发挥园区对体育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带动力和影响力,为体育文化创意产业的创新发展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
4 结语
体育作为改造人类身体素质、促进精神自由和社会群体和谐共处的实践活动,需要用文化赋予其生命力,体育产业和文化产业的有机结合,会促进体育产业内涵式发展。作为体育和文化大省,福建省发展体育文化创意产业势在必行。要发展体育文化创意产业,离不开科学的发展规划、优质的创意人才、特色的文化产品和完善的产业链条。未来,福建省要继续紧跟当前全球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浪潮,充分挖掘各地区的人文特色,认清自身发展体育文化创意产业的优劣势,克服发展中产生的新问题,实现体育文化创意产业的跨越式发展。
[1]薛文标,翁飚,廖伟.福建省体育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构想[J].体育科学研究,2014,18(6):37-41.
[2]福建省体育局.福建省体育产业发展“十三五”规划[EB/OL].[2017-05-12].http://www.fjty.gov.cn/zwgk/ghjh/zxgh/201612/t20161212_1285919.htm.
[3]陈少坚,谢军,林晓英.闽台两地体育文化及其交流现状和发展前瞻[J].体育科学,2006(7):25-32.
[4]陈美霞.福建文化创意产业的SWOT分析[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2):29-34.
[5]李佳川,李亦波,唐金根.湖南体育文化创意产业可持续发展策略分析[J].云梦学刊,2016,37(6):101-103.
[6]尚晓华,龙飞,焦现伟.河南省体育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初探[J].少林与太极(中州体育),2013(3):11-14.
[7]南凯.山东省体育文化创意产业的开发与发展研究[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12,28(1).44-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