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校企合作培养高职学生职业精神的策略

2017-03-28张晓冬

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17年5期
关键词:专业技能校企精神

张晓冬

(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人事处,江苏 南通226007)

高职教育的本质是以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为目标,以提升学生就业和创业能力为目的,为社会培养既有专业技能水平又有良好职业精神的人才。随着国家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企业对人才规格的要求发生了变化,企业既重视人才的知识和能力,也重视人才的职业精神。具有职业忠诚、责任感强、勤奋主动、团队协作意识强等职业精神是企业对招聘人员的基本要求。我国高职院校还普遍存在重视培养学生专业技能,忽视培养学生职业精神的问题,导致一些高职毕业生缺乏职业精神,不符合企业的要求。对高职学生加强职业精神培养是高职院校和学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校企合作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取得了良好的成效,有必要把校企合作拓展到学生职业精神培养领域。

1 培养高职学生职业精神的必要性

1.1 是企业发展的需要

在市场经济环境下,企业要生存,就要参与市场竞争。企业间竞争的实质就是人力资源的竞争,人力资源决定了企业的发展方向、发展质量和发展水平。职业素养是决定人力资源质量的重要因素。职业素养包括职业能力和职业精神两个要素。企业员工的职业能力决定企业的产品质量和利润,而企业员工的职业精神不仅影响企业产品质量和利润,还影响企业的商业信誉和发展未来。只有企业员工保持良好的职业精神,企业才有活力,才能为社会提供优质的产品或服务,才能获得社会信任和经济效益。因此越来越多的企业注重选聘具有良好职业精神的人才,这促使高职院校必须重视培养高职学生的职业精神。

1.2 是高职院校持续发展的需要

高职教育的内容不仅由企业对毕业生的实际要求来决定,而且也要由学生自身的发展要求来决定。学生必须具有专业技能和职业精神,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一方面,提升职业技能有助于学生增强对所学专业的认可度和学习信心,为树立职业理想奠定基础。另一方面,提升职业精神境界有助于学生增强学习技能的动机。因此职业精神培养与专业技能培养同等重要,应把它纳入专业教学体系,才符合人才培养的要求,才能推动专业教学工作。当前不仅高职毕业生就业市场竞争激烈,而且高职院校之间的竞争也非常激烈,高职院校只有对学生加强专业技能培养和职业精神培养,培养有就业竞争力的毕业生,才能赢得社会和毕业生的认同,高职院校才能获得竞争优势,才具有持续发展的能力。

1.3 高职学生职业发展的要求

在经济全球化、信息化、知识化、市场化的背景下,从业人员的职业精神是其上岗就业和立足社会的基本条件。一个只有工作能力而没有职业精神的从业人员不仅不能为企业做出突出贡献,也不利于自己的职业生涯发展。职业精神培养不仅事关社会对高职毕业生的评价,也事关高职毕业生未来的职业发展。随着科技进步速度加快,促进了知识、技术和职业的变化和发展。为了使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更要向学生传授掌握知识和技能的方法。学生掌握了学习方法,并以持之以恒的耐心、自我革新的勇气、吃苦耐劳的品质等职业精神作为内驱动力,才能适应知识更新和企业岗位变化的要求,是高职学生职业发展的内在要求。

2 职业精神的内涵与核心要素

职业精神是指从业者在职业活动中必须具备的、符合所从事职业基本特征的内在素质的总称,是从业者的职业理想、职业态度、职业道德、职业责任等具有行为导向性的职业心理素质和精神品质,是对企业可持续发展起决定性作用的精神风尚[1]。

职业精神的核心要素是人们对从业者心理素质和精神品质的提炼和总结,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在不同时期,社会对从业者职业精神要求的侧重点并不相同,高职院校应根据社会的要求确定职业精神培养的重点。目前我国正处于产业结构优化和经济结构调整,以及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的时期,面临“工业4.0”革命的机遇和挑战,必然对从业人员的职业精神提出新的要求[2]。国家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其本质就是追求卓越的创造精神、精益求精的品质精神、用户至上的服务精神。

3 校企合作培养学生职业精神的策略

目前高职院校主要通过四种途径培养学生的职业精神。一是发挥思想政治课的教育作用,提高学生对职业精神的认知。二是发挥辅导员和班主任言传身教、引领示范的作用,培养学生的职业精神。三是把职业精神培养内容融入课程教学体系,在理论中渗透,在实践中培养。四是通过校企合作,把企业文化引进校园,营造职业精神文化氛围。本文主要探讨在校企合作背景下高职院校培养学生职业精神的策略。

3.1 深化教学改革

在校企合作的背景下,深化教学改革,把职业精神培养融入课程教学过程。一是把职业精神培养内容融入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校企合作制订职业精神培养方案,体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教育理念。二是改革教学方法。要求学生组成团队,共同完成项目任务,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职业精神。三是校企合作编写教材。学校主动邀请企业一线技术人员和管理者参与教材编写工作,教材内容既体现专业技能的要求,又融入职业精神培育内容。四是把职业精神培养内容融入思想政治课程。五是建立职业精神教育的课程考核评价机制。建立学校和企业联合考评机制,提高企业考核评价的权重。企业根据学生的实际表现,评价和考核学生的职业精神,引导学生强化岗位意识和工作责任意识,自觉遵守企业的规章制度,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3]。

3.2 把企业文化引入校园文化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企业文化是企业员工共同认同的管理理念、行为准则、道德规范。把企业文化引入校园文化,在校园营造企业的职业文化氛围,有助于学生理解企业文化的内涵和本质。

首先,以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融合为重点,营造良好的职业精神培育氛围。“精神文化”是企业文化的核心,包括企业道德、企业风尚、企业价值理念等。“精神文化”内涵丰富,对提高企业的凝聚力、吸引力、公信力等具有重要的作用。一方面,学校在校园建立职业文化长廊,悬挂职业文化标语,设置职业文化橱窗,把创新、诚信、忠诚、协作等企业文化要素与校园文化有机融合。另一方面,加强社会实践。学校应倡导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或到企业顶岗实习,学生在企业的工作岗位从事生产、销售、服务等活动,体验企业文化的内涵,吸收企业文化的精髓。

其次,将企业制度文化引入校园文化。把企业制度文化要素融入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让学生在校期间体验企业的管理要求,例如,在校内实习实训管理制度中,规定学生在实习实训过程中严格遵守岗位操作规程、作息时间、安全规范等。还可以参照企业的激励机制,制定针对学生的奖励制度。

再者,将企业文化融入班级文化。班级是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基本单位,班级文化对学生影响深刻。班主任或辅导员应参照企业班组管理模式,设计班级组织结构、班级管理制度、班级活动、班级公约、操行评价体系等,培养学生诚实守信、责任担当、团结协作、遵纪守则等职业精神[4]。

最后,开展职业生涯规划大赛、专业技能大赛等各类活动。聘请企业负责人、一线技术人员和管理者担任专家评委,从企业的视角评价学生的表现,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团队意识与合作精神等。

3.3 校企合作共建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

根据行业和企业的标准,校企合作建设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为培养学生的职业精神奠定基础。一方面,让学生尽快熟悉企业生产、经营和管理流程,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另一方面,让学生熟悉企业运营管理模式、企业的管理规范与管理规章制度,提高学生的职业精神。在生产性实训基地,学生能直接感受企业的管理文化,逐渐形成遵守制度的自觉性。在实训基地,学生扮演企业员工角色,教师扮演企业管理者角色,教师和实训环境都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职业精神。

3.4 校企合作建设“双师型”师资队伍

一方面,学校聘用企业一线技术人员和管理者担任学校的兼职教师。企业一线技术人员和管理者不仅具有精湛的专业技能和丰富的管理经验,而且还有良好的职业精神。通过他们现身说法,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习惯。另一方面,学校安排教师到企业学习,了解企业对从业人员的素质要求,切身体验企业的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及制度文化,以更好地教育学生。事实上,多数高职教师直接从学校到学校,尽管他们学历和理论水平较高,但是缺乏企业工作经历和生产实践经验,这制约了教师培养学生职业技能和职业精神的效果[4]。通过校企合作,学校安排教师和学生在企业共同学习和顶岗锻炼,教师既是管理者,也是学习者,能更深刻地领悟企业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的内涵,以施行更有效的教育方法,提高教育效果。

[1]杨胜萍.论培养高职生的职业素质与职业精神[J].中国成人教育,2013(24):106-107.

[2]薛栋.校企合作培育职业院校学生职业精神的内容与途径分析 [J].职业教育研究,2016(2):68-72.

[3]王金娟.基于工学结合的高职学生职业精神培养 [J].高等职业教育 (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10(5):37-39.

[4]严亦飞.谈职业学校加强校企合作培养学生职业精神的若干对策[J].才智,2016(16):39-40.

猜你喜欢

专业技能校企精神
虎虎生威见精神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
浅谈学前教育专业技能大赛与课堂教学的有机衔接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不断提高摄影记者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
拿出精神
校企联合对人才培养的作用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以专业技能为核心的高师音乐教育课程改革之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