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民办大学学生党员帮扶困难学生体系探析
2017-03-28穆颖超
穆颖超
(云南师范大学文理学院,云南 昆明 650222)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组织部、中共教育部党组、共青团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在大学生中发展党员工作和大学生党支部建设的意见》(中办发〔2005〕14号)的文件精神[1],为切实加强我院学生党员的管理,促进学生党员自觉按照党章的规定严格要求自己,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充分发挥学生党员在广大学生中的先锋模范作用。本文作者一直从事党务工作,并对党员帮扶困难学生的工作做了相关探索。
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2],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以服务科学发展为主旨,以科学化目标为导向,立足学院实际,围绕“五个服务”(服务学校深化改革,服务学校内涵发展,服务学生成长成才,服务教师教书育人,服务党员发挥作用),落实“三忠于、三热爱”,创新帮扶方式,为学风建设及学生成长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一、当前民办高校学生党员发挥先进性的现状和制约因素
(一)当前学生党员先进性发挥的状况
为了解学生党员先进性发挥状况,结合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针对云南省6所民办大学学生开展党员满意度调查,随机发放调查问卷,本着严肃认真的态度,各学校辅导员配合,监督学生认真完成。总共发放调查问卷1125份,回收率达到了97%,在对党员展开的调查中,认为:学生党员具有较强奉献精神,能全心全意为同学服务的有42%,认为不能发挥作用的有31%,说不清的有27%;而在思想觉悟和政治立场方面,认为党员的思想觉悟比自己高很多和高一些的分别为3%和34%,认为跟自己差不多的有52%,认为还不如自己的有11%。总体发现党员带头作用发挥的不是很到位。
(二)制约学生党员先进性发挥的内外因素分析
伴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90后大学生接受新事物能力强,但辨别事务真伪的能力较差。伴随着现代生活的物质富裕,独生子女在生活上不愿意有任何委屈,受到父母的关注度高。因此他们都是在优裕的物质生活和网络环境成长起来的一代,接受信息能力强,自控力、自律性较差,面对复杂问题辩证思维和理性思考能力弱。特别是在全球化大背景下西方文化的侵入,价值取向多样、各种社会矛盾相互交织,学生最容易受到“西化”的种种影响,特别是在理想信念、价值判断、宗旨意识上迷失方向。[3]
学校对学生党员管理制度不健全。主要体现在对党员管理教育、制度设计、组织建设等方面尚存不足,是直接的制约因素。在管理教育方面,学校对学生党员作用发挥的保障措施不全、激励措施不足,往往都是流于形式。存在“党员教育形式化、支部作用边缘化、组织生活娱乐化、制度建设空心化”等现象,对党内制度的监督落实措施不到位。在党员的整个发展转正过程中,较重视入党前的考察教育,推荐为入党积极分子后,培养人忽视与学生的紧密联系,甚至对发展对象全然不了解的情况。特别是学生成为正式党员后,约束力明显不足。[4]在对党员的教育内容上,各党支部由于工作头绪过多,涉及日常工作的方方面面,个别工作无法落实到位,存在实效性不足的问题。由于各支部书记都是专职辅导员,分担职务较多,有关党务会议专题的学习大多采用学生自学的形式,缺少老师的引导,造成了实效性明显不够,常常显得空洞、呆板、乏味,不能触及心灵。在制度建设上,尽管规定有三会两制一课、党内民主生活会、党内关怀等,但宏观的东西多,微观的东西少;原则性的条文多,具体的细致规定少,其结果是这些制度措施没有在实践中得到有效的贯彻落实。
学生党员希望发挥党员的有效性。由于缺乏引导,学生不知道如何开展工作,对学生党员个体的成长和发展缺乏具体有效的关怀措施。尤其是我们今天所面对的90后大学生党员群体,他们权利保障、自我发展的意识更加强烈,与普通同学同样有在学业、生活、心理、未来职业规划等方面的疑难困惑,同样渴望得到具体而有效的关心指导。一旦发现党组织不能在他们成长和发展的道路上给予有效的激励和指导,对他们困惑和关心的问题不能做出清楚明白和令人信服的回答。那么,他们发挥先进性的客观能力和主观积极性都会受到消极的影响。[4]
因此,学生党员作为学校积极进取的群体,他们的作用不能忽视,在建立帮扶团队的基础上,教师直接帮扶党员学生,帮助解疑答难,学生党员帮扶思想和学习困难的学生,给予辅导,帮助建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下面以云南师范大学文理学院经济学院为例,探讨党总支如何开展学生的帮扶工作。
二、党总支开展党员帮扶的措施
云南师范大学文理学院经济学院学生支部共有学生党员42人,其中正式党员1名,预备党员41名,入党积极分子246人。学院党总支坚信“一个党员一面旗帜”,党员应该用实际行动来树立党员的良好形象,因此学院成立了学生党员服务中心,正式开展了党员“一对一”活动、党员“一帮一”活动,用实际行动服务身边的老师和同学,发挥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
(一)目标定位
党员服务中心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踏踏实实树党员形象”为宗旨,是学生党员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基地,学习、交流的园地和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阵地。通过发挥学生党员在班级中的先锋模范作用,逐步在班级内形成“学习先进,赶超先进”的良好氛围,达到树立形象与学习引导的目的,真正实现“一名党员一面旗帜”的思想政治教育目标。[2]
(二)创建程序
先由经济学院党总支牵头在大学生活动中心设立党员服务中心,使之建设成为党员服务站的中心点,党员服务中心下设办公室和执行部两个部门,对班级上学习有困难的同学进行帮助,通过与帮扶对象的沟通交流,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1.办公室的工作职责
(1)党员服务中心办公室主要负责中心内综合协调、文书处理、档案管理等各项行政保障事务。
(2)关于服务中心各项活动的通知、文件及研究制定相关管理制度的草案落实到位。
(3)对服务中心的各项工作计划、报告、总结等材料进行审核并印发。活动后对具体的策划、总结、图片等材料进行归类并存档。
(4)协调服务中心内部各部门的工作,负责服务部相关活动的安排与管理,并对服务中心内各成员活动的出勤情况进行考核并记录。
(5)负责每次大小例会的笔录工作。
(6)向部长咨询未来两周的工作要义,并执笔双周的工作要点。同时对前两周相关工作进行总结,并汇报。
(7)负责管理办公室的一切日常事务,保证办公室整洁、干净、美观。
(8)院党员服务中心办公室根据工作需要,对服务中心部门及其所辖学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服务对象的工作与组织考评及学生党员培训考核等事宜。
(9)监督检查服务中心各个部门的日常工作情况,并定期汇总检查结果,及时向部长、副部长汇报。
(10)定期对各个部门的人员素质、履行职责情况、工作政绩全面考评,并进行公示,给予表扬或批评。
(11)对徇私舞弊、利用职权无视服务部制度的学生党员提出批评,并结合实际情况提出处理意见,向分管中心的副部长汇报、同时反馈给执行部。
(12)与各部门保持联系,了解各个部门管理者的工作情况。
(13)负责整理服务中心各项会议、活动的出勤考察工作,进行归类统计。
(14)负责服务中心各学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的工作与组织考评、人力资源管理及学生党员培训考核。
2.执行部的工作职责
党员服务中心执行部是大学生党员服务中心工作的核心团队,在经济学院党总支的指导下,制定路线方针、部署各项工作、统领全中心工作。执行部总体负责全中心各项事务,指导各部门根据自身工作规程开展工作。执行部由经济学院专兼职辅导员、学生党员组成,下设财税组和国贸经济组,全体学生党员(含预备党员)分管经济学院各行政班学习困难学生,实施党员“一对一”活动,即一名学生党员对接一个行政班级,把党员安排至行政班级担任辅导员(班主任)助理,在入党积极分子培训、党员发展、思想建设等方面协助辅导员(班主任)开展班级各项事务,协助各班主任完成各项工作,班主任对学生党员进行督促、指导。实施党员“一帮一”活动、“一帮多”活动,即一名党员对接该行政班全部入党积极分子,通过一名入党积极分子帮带一名学习困难学生,根据学习困难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并落实帮扶计划。
(1)进行相关工作的指导,对有关方面人事调动,以便更好地开展工作。
(2)按时高效完成经济学院党总支交办的其他临时工作任务。
(三)管理模式
学院成立由经济学院党总支牵头,党员服务中心负责相关工作。每位学生党员都已编入党员服务中心,并分配到班级帮助学习上有困难的同学。党员服务中心设1名办公室主任,1名办公室副主任,1名办公室助理,2名大组长,由学生党员担任,全面负责党员服务中心的工作。服务中心负责人由经济学院党总支遴选确定。
(四)具体实施形式
1.校内党员“一对一”活动,即一名学生党员对接一名学习困难学生,根据学习困难学生的实际情况,双方协商制定帮扶计划。
(1)帮助学习困难学生养成良好的作息时间,早上辅导员带领帮扶对象上早读,晚上一起晚修,并监督帮扶对象的日常考勤;
(2)定期对学习困难学生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解答,解答不了的请教老师,形成刻苦上进的学习氛围;
(3)加强在生活中的联系,通过带动学习困难学生一起参加有益的活动,建立信任关系,给予正能量,从而增加学习动力,逐渐树立远大目标。
2.美化校园
进行生态环保实践,开展校区植树、废旧电池回收、生态知识竞赛、绿色环保论坛等活动,帮助在校青年学生树立生态意识、节约意识、环保意识。
3.了解同学们的思想状况,交知心朋友
学生党员定期到宿舍了解同学的思想状况,倾听同学们遇到的烦心事,通过交心谈心,做真正的朋友,从思想、学习、生活、工作等帮助有困难的同学,实现真真切切的帮助,最终共同进步。
经济学院选派一批基础扎实、成绩优秀的学生党员,与学习困难学生结成对子,帮助他们解答学业上的困难和思想上的疑惑,并对他们的日常行为予以监督和提醒。
(五)基层党组织开展党员帮扶困难学生的考核机制
1.组织领导
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帮扶启航计划”领导小组,党总支书记任组长亲自抓,把“帮扶启航计划”作为一项长期任务和基础工程。各支部的书记作为本组织的第一责任人,由党总支委员监督实施。形成工作思路清晰、帮扶措施到位、教师党员和学生党员积极参与、工作成效明显的格局,建立党员帮扶工作长效机制,确保帮扶工作扎实稳步推进。
2.考核评价
建立帮扶考评制度,将帮扶工作列为各支部目标管理考核的重要内容。民主评议每学期进行一次,评议工作须客观公正,严格透明。考核结果予以公示,并接受服务部全体成员的监督。
考核包括三方面的内容:
(1)每学期开学之初,各党支部制定帮扶计划,对帮扶计划进行审核。
(2)每学期末对照帮扶计划,检查计划完成情况。
(3)结合党员的帮扶台账、学习困难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考核。可以从期末考试、日常考勤、参加集体活动、学习主动性等方面进行考核。党员服务中心每位成员需要认真填写《党员量化考核表》或者《入党积极分子考核表》,由办公室负责发放。考核分为优秀、良好、不合格三个等级。学生党员考核评价成绩可由社会服务能力考评成绩和模范作用发挥考评成绩两个部分构成,每一部分的测评成绩由基本分、奖励分、扣减分组成,每一部分上限为50分,两个部分满分100分;计算方法为:基本分+奖励分-扣减分。最终参考《云南师范大学党员积分制管理实施办法(试行)》相关要求占20%比例,折合成绩满分20分;折合后成绩在15~20分以上为好,9~14分以上(含9分)为较好,9分以下为不合格。
(4)评议结果作为评价党员工作成绩以及各项评优的重要依据:评议不合格者视情况予以劝勉、批评、警告等处分,情况严重者劝退处理。
三、民办大学开展党员帮扶活动的实践探索
(一)帮扶对象的选择是关键
学生党员是高校学生队伍中的先进组织,为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在学生中树立先进,各党支部根据党员学生的特长,安排岗位职责,班级困难学生通过组织动员,采取学生自愿报名和班主任推荐相结合的方式,确定帮扶对象,党员再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深入班级,与学习困难学生建立信任关系,然后双向选择搭好对子。各支部每月检查执行情况及帮扶效果,在方案推行过程中,各支部根据实际操作情况对方案提出修改意见。
1.宣传动员。总支分别召开教工支部、学生支部大会,把这项活动宣传到每个党员。接着召开班主任会议,专门讨论“党员帮扶”活动,对这项活动进行进一步的宣传、动员,让每个班主任都了解开展党员帮扶的意义,让每个班主任都参与到党员帮扶活动中来,把最需要关爱的困难同学推荐给总支。并要求每个班级召开一次党员帮扶活动主题班会,深入地在班级进行宣传,让每个学生都感知学校对同学们的关爱。
2.收集帮扶对象信息。分三种形式:一是采取自愿报名,这占了帮扶对象的很大一部分;其次要求帮扶者深入了解班上学生的情况,把最需要帮助的学生报给总支;还有一部分是党员学生自己找帮扶对象。所选帮扶对象大都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主要在思想上,刚踏入大学校园,思想上比较浮躁,没有适应大学生活的学生;二是帮学习,功课学习比较困难,挂科较多,影响毕业的学生以及家庭的确困难,但还始终坚持学习的学生,党总支帮助解决勤工助学岗位,帮助完成学业;三是学生在成长中遇到困惑,通过心与心的沟通,关注学生成长和生活,帮助学生排忧解难,积极反馈给班主任。
3.筛选帮扶对象。党总支召集有关班主任逐一进行了解,并深入到学生当中了解帮扶对象的情况,通过筛选选出切实需要帮扶的对象。
4.做好配对工作。对学习困难,有一两门课挂科,影响毕业的学生,让党员学生发挥特长,对这些同学进行一对一的辅导,使他们能够通过考试,顺利毕业。针对沟通能力强的党员帮学生成长,让同学们深切感受到关爱,以此激发学习热情。
(二)加大对帮扶对象的考核力度,反思开展中存在的问题,随时跟进
对涌现出的先进个人和集体进行表彰,加大宣传,进一步形成特色鲜明、行之有效的基层党组织帮扶机制,将党员帮扶工作制度化、常态化。
定期召开学生党员帮扶活动的交流会,帮扶中遇到的问题集中讨论解决,交流会作为党员的组织生活内容之一,将帮扶活动推向更高台阶。
民办大学应围绕党员强化服务功能、增强队伍活力,深入推进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建立党员帮扶机制,帮助学习、生活困难学生,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和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为民办大学学风建设及学生成长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对从事育人工作的教育者和管理者在工作中有所启发和突破。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Z].中发〔2004〕16号.
[2]中共中央组织部组织二局,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学习辅导读本[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3]何疆.完善对学生党员的关怀帮扶机制,促进学生党员先进性的更好发挥[J].管理创新,2012(28):118―119.
[4]李贵平,杨玉军.共建帮扶:构建学生党员模范作用发挥长效机制的探索[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26):239―2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