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科研团队育人对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实证研究
——以南京邮电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为例

2017-03-28乔祖琴

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7年3期
关键词:邮电大学材料科学课外

乔祖琴

(南京邮电大学,江苏 南京 210046)

科研团队育人对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实证研究
——以南京邮电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为例

乔祖琴

(南京邮电大学,江苏 南京 210046)

南京邮电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创建了“学院大团队-教师小团队-学生科技小组”组成的科研团队育人链,并建立了有力的机制保障,提高了学生综合素质、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科研团队;大学生;创新能力

高校人才培养的目标致力于将学生培养成为高水平的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教育模式对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高校的教学、科研团队必须改变传统一元的人才培养模式,形成将学科的优势、师资的优势、科研的优势,通过一系列的举措转化为人才培养的优势,培育综合素质高、创新创业能力强的人才。

一、育人理念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中提出:坚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要形成教书育人、科研育人、实践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文化育人、组织育人长效机制。科研团队育人正是秉承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理念,本着发现人才、尊重人才、培养人才的原则,提出了以前沿科学为素材、大师引领团队为基础,将科研团队建设实践于人才培养各方面,借助高水平教师团队的整体力量及团队成员的个体优势进行创新人才培养,让学生充分融入团队文化,感受团队氛围,吸取团队精华,学习个体优点,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

二、实施路径

南京邮电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创建的“学院大团队-教师小团队-学生科技小组”组成的科研团队育人链,在材料类专业建设和人才创新能力培养等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科研团队育人具体体现就是学生进入团队后,在思想上、学业上、生活上各方面获得团队的关心、帮助和支持。尤其在科研辅导方面,团队的优势更加明显,用团队成员的先进理念来激活学生的求知欲,发挥团队中多学科、多层次育人优势,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精神。

(一)学院大团队:本科生导师制

全体教师都是本科生的学业导师,构建“本科生导师制”。依托学院优秀的师资队伍,聘请具有较高思想道德素质和业务素质的教师担任本科生的指导老师,对他们进行专业辅导、课程指导、科技创新指导等工作。导师结合自己的科研专长,传授给学生搜集资料、查阅文献、拟定实验方案、进行实验的科学方法和思路;带领学生参与研究工作、进行实验、撰写论文。经过科研团队系统的指导和训练,学生对科学研究的一般程序有较全面的认识,实验能力和获取知识的能力大大提高,科技创新能力也大大加强。

(二)教师小团队:课外学术创新团队

创新竞赛对大学生创新能力的锻炼和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很多学生也愿意进行相关尝试,但往往因为缺乏专业指导、找不到志同道合的队友等原因无法开展课外科技作品的研究。以指导教师为核心组建学生课外创新团队能够很好的解决这一难题。首先,教师根据自己的研究课题和方向,为学生选取合适的研究课题,帮助学生参加创新竞赛或者申请创新训练课题,学生能够得到专业的指导,而学生的研究成果也能够反哺教师的科研成果。其次,学生进入教师科研团队后,因研究方向一致,非常容易找到合适的队友开展课外创新活动,将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的学生合理组合,开展持续不断的研究,学生课外研究课题不会随着毕业等因素结束,具有较强的延续性、传承性,有利于学生大型课题和高水平课题的开展。

(三)学生科技小组:本、硕、博互动

在大师带领的高水平团队引领下,在各个教师小团队的具体指导下,以各类创新项目为纽带,以创新平台及产学研基地为载体,构建本-硕-博积极参与、互动学习的育人模式。学生积极申请各类创新项目,由本、硕、博三个层次的学生共同完成,不同层次学生的知识侧重点不同,相互配合,相互补充。材料学院学生的创新课题机会全部是由本、硕、博共同参与完成的。通过参与项目,大学生在项目中直接获得与专业方向吻合的知识学习和操作锻炼,与课堂学习和非科研专业实验学习相得益彰。

三、机制保障

强有力的保障机制才能确保政策的落实,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为实施科研团队育人打造了有力的机制。

(一)组织协调机制。学院建立了课外科技活动领导机构,负责政策制定、资源保障等的协调,为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确定方向、提供技术指南等。建立科学合理的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评价和奖励机制,对有潜力的学生及项目进行重点资助,特别是与奖学金评定、保送研究生等政策挂钩,激发大学生参与课外科技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指导保障机制。材料学院现在凝聚了一支包括院士、长江、杰青等高层次人才领衔的中青年学科团队,专职教师100%有博士学位,75%有海外经历。在此基础上,强化材料类专业的实践与创新教育环节,从4个本科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层面设立创新自主个性化学分、出台相关规定、开设前沿科学讲座课程、学术报告大讲堂,保障本科生100%参与到团队中。制定了教师团队建设与管理、本科生导师制实施与管理办法、教师指导学生创新项目业绩点计算办法。

(三)设施保障机制。材料学院建立时间开放、地点开放、人员开放的“开放的育人平台”,所有科研平台包括有机电子与信息显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国家级及省级“2011”协同创新平台各类中央地方共建实验室、分析测试公共平台等都面向有志于科学研究的我院各层次学生、校内项目合作成员及校外联合培养学生免费开放、免费培训,可以在任何时间(包含节假日)预约使用,实验技术人员提供必要的测试和指导,真正做到了有求必应、保质保量,学生可以双向选择自由进出所选择的团队,为团队育人实现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四、育人成果

南京邮电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全体学生在“团队育人”体系下培养、学习,不仅能快速进入角色,丰富知识,而且得到了良好的训练,使其创新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得到快速提升,成效显著。学科竞赛获奖:学生获得包括“挑战杯”系列竞赛一等奖2项、交叉创新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节能减排大赛全国一等奖在内的国家级奖项12项,省级学科竞赛奖27项。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立项100余项,其中国家级12项、省级29项。论文发表与专利申请:以学生为第一作者在国际高水平学术期刊上发表SCI论文100余篇。以学生为第一或主要发明人的授权或公开中国发明专利125项(获授权51项)。中国教育报以《南京邮电大学:本科生与大师一起抱团搞科研》、江苏教育报以《南邮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团队育人”见成效》等多家媒体对项目成果进行了专题报道。

[1]王成蹊,孙奋勇,郑康帝,梅文杰.浅谈科研团队模式对药学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中创新能力的培养[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6,(03):26,37.

[2]郭卉,刘琳,彭湃,杨文娇.参与科研对理工科大学生创新素质影响的实证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4,(02):106-111

[3]聂磊,丁善婷,翟中生.以竞赛为导向的创新团队实践育人机制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6,(10):7,10.

G641

A

1671-5993(2017)03-0015-02

2017-08-01

乔祖琴(1982-),女,江苏金湖人,南京邮电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讲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邮电大学材料科学课外
《西安邮电大学学报》征稿启事
西安邮电大学设计作品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
小满课外班
《西安邮电大学学报》征稿启事
我校省级高水平应用特色学科简介
——材料科学与工程
福建工程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
《材料科学与工艺》2017年优秀审稿专家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2016年第28卷第1-6期总第114-125期
课外实践丰富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