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困境及对策探究

2017-03-28王素珍张文兵

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7年3期
关键词:院校高职大学生

张 军,王素珍,张文兵

(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安徽 滁州 239000)

高职院校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困境及对策探究

张 军,王素珍,张文兵1

(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安徽 滁州 239000)

当前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面临着诸多的难题,实际教育效果尚待进一步提升。为此,需立足整体全局,从个人、学校、社会、政府、企业等多层面探究相应对策,进而为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效实施和深入推进夯实根基。

高职生;创新创业;教育;对策

一、创新创业教育的意义与概念内涵

在高等学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面向全体大学生开发、开设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的有效途径。“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积极鼓励高校学生自主创业,是教育系统服务于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重大战略举措;是深化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是落实以创业带动就业,促进高校毕业生充分就业的重要措施。”[1]

高职生的创新创业教育“应是以培养具有创新创业基本素质和开创型个性的人才为目标,以培育学生的创业意识、创新精神、创新创业能力为主,……实施分阶段分层次的进行创新思维培养和创业能力锻炼的教育。”[2]要注重把握经济、社会的发展需求,充分利用现有资源,立足于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和提升,促进和帮助学生自主创新创业,促进学校育人服务功能和大学生自身价值的实现;应围绕意识培养、实践模拟、能力提升、环境认知等方面有序推进,逐步提升学生创新创业综合素质,激发和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二、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现状及问题

(一)学生对创新创业教育的认知失位

就创新创业教育而言,不仅强调对广大学生进行相关专业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激发和培养广大学生的创新创业动机、激情、胆识、充分的心理准备以及坚忍不拔的意志。笔者调查发现,在参与调查的大学生中有72%的人表示乐于接受创新创业教育,但却对学校的创新创业教育认知不足,认为通过学校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的学习并不能满足自身创新创业能力提升的需求,因而在一定程度上也对此持无所谓的心态。另外,受长期形成的“高校是学习科技文化知识”的传统单纯的校园式思维的影响,使得学生在走出校园、踏入社会之前考虑问题并不周全,他们还是套用传统的高校求学思维习惯去应对将来所面对的复杂社会状况,进一步使得他们认为接不接受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无关紧要。

(二)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机制缺位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由于起步较晚,很多方面还不完善,多数职业院校今还没有建立起一个良性有效的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教学机制,且对学生创新创业缺乏正确的引导,以及必要的宣传。如,学校的创新创业教育仍然停留在书本知识的灌输阶段,且缺乏有效的支持和激励机制,使得师生对创新创业教育逐渐失去信心和热情。另一方面,高职院校创业教育体系仍然处在摸索阶段,课程体系不完善,尤其是师资匮乏,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学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特别是近年来,学校为扩大创新创业教育的覆盖面,有的是让其他相关专业的老师经过短暂的培训后上岗代课,在教学中难以将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教学效果不理想。尽管有的高职院校还开设了创新创业教育ERP课程,但教师多数没有经过系统专业的培训,缺乏创新创业实践经验,且除了完成选修学分要求外,其他未选修的学生均是自愿参加,课程覆盖面小。此外,尽管学校为促进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也举办了相关的活动和比赛,但由于宣传力度不够以及学生对参与活动缺乏价值认同,导致活动缺乏吸引力和实效,校园创新创业教育文化氛围明显不足。

(三)社会缺乏创新创业文化底蕴

社会创新创业文化的缺失也使得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举步维艰。目前,社会上存在一种偏见,即不理解、不认同大学生创新创业所从事的一些“平常性、低层次”的工作,认为大学毕业生理应从事“相关行政或事业单位有体面的工作”,如大学生开办养猪场等创业行为就曾在社会上引起了很大的争论。因此,良好的创新创业文化环境的营造不仅高校需要努力,社会也同样要支持,多一些鼓励,使创新创业人才在社会上少受到一些不必要的嘲讽与打击。

(四)创新创业教育地方政策支持体系尚不完善

近年来,地方政府为促进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效实施,为鼓励大学生积极创新创业,陆续出台了系列相应优惠政策,创新创业环境也日益朝向有利于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的开展,但与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资源需求相比,这些政策支持体系还不够完善,且政策文件颁布与实际需求之间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宣传力度小,有时真正实施起来难以落到实处。另外,有些创新创业政策的制定主要还是针对往届毕业生,专门针对在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支持政策偏少,导致对高职院校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政策支撑力度失衡。

三、高职院校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对策

(一)着力提升学生对创新创业教育的理性认知

“士不素养,不可以重国”(东汉.班固)。“气不素养,临事惶遽”( 宋.陆游《上殿札子》)。“创新创业教育的最终落脚点在学生,只有学生接受了创新创业观念,并勇于去实践创新创业,才能说创新创业教育起到了实际的效果。”[3]大学生要对创新创业教育有科学理性的认识,积极接受创新创业知识学习教育。要积极转变单纯、被动的受教思维方式,积极主动地参加创新创业培训与学习实践,接受专业指导,积累创新创业知识,提升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本领和技能。

(二)着力完善创新创业教育校园机制

作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主体之一,高职院校在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培育体系中发挥着关键作用。这本身也是其自身功能发挥的内在要求。

1、设立创新创业教育与服务中心或相关机构。相应配套建设如,(1)设立创新创业教研中心,负责全校创新创业类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学科竞赛等;(2)建设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在为大学生提供创新创业场地支持之际,予以大学生创新创业指导,积极鼓励、引导在校大学生进行创新创业;(3)成立创新创业训练中心,一方面负责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的实施,另外负责学校创新创业设计类竞赛、社团活动以及相关社会实践活动等工作。

2、完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必须列入学校教育的总体规划和教学计划,要有科学规范的教材、教学内容,要有具体的职能部门去落实。[4]学校要在重视大学生创新创业精神和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的同时,以强大的师资力量和良好的创新创业氛围为基础,包括完善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齐全的创新创业实验设施,丰富的创新创业大赛活动和积极的创新创业激励机制等,让大学生在校学习阶段就对创新创业有充分的认知和知识储备。

3、增强创新创业校园文化氛围。可利用校报、广播、宣传栏以及学校官方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形式宣传创新创业相关政策、信息,树典立型,表彰创新创业优秀团队与个人等。可采用座谈会、讲座、报告等形式帮助学生树立和强化创新创业意识,通过组织创新创业设计竞赛等相关活动扩大校园大学生创新创业的社会影响……。如此种种,作为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精神和创新创业素质的重要载体和实践平台,不仅能有效提升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实效,亦将会进一步浓郁校园创新创业文化氛围。

4、强化创新创业实践教学。一方面,可以借助ERP模拟沙盘这一代表现代企业先进的经营与管理技术而设计的角色体验平台,建立ERP沙盘模拟训练基地,开设ERP模拟经营课程,让大学生学习并积累企业经营的相关知识与经验,亦可在校园内定期组织开展ERP沙盘模拟经营对抗赛等活动。另一方面,可针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学校每学年举办相关的创业设计大赛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等,并在一定范围内邀请专家来校进行讲座、交流经验,与学生分享成功案例和实践知识。

(三)着力积聚创新创业社会文化合力

高职院校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厚植于社会创新创业文化土壤之中。在高职院校学生的教育培养过程中,在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实施和推进的过程中,社会舆论和媒体导向关系到整体创新创业文化氛围的形成效果,这一良好氛围无疑能进一步激发广大在校学生强烈的创新创业意识。

另外,针对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工作,高职院校应注重强化与地方优秀企业之间的合作,通过校企合作途径,实施创新创业教育,包括师资互通,实践平台的建设以及相关课程的编排与优化等。各类企业尤其是优秀知名企业的创新创业行为和实效,在高职院校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中具有重要的示范借鉴功用,能够让毕业生对创新创业形成一种最直观的感受,对其奋斗目标形成一种取向参照,且这本身也是企业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中应担当的社会责任。

(四)着力优化政府政策服务环境

为促进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持续有效开展,促进大学生群体追求创新创业,地方政府应着眼于社会的长期健康发展需要,及时转变思维,制定实施相关鼓励政策,如大学生创办企业税收优惠、职业技术培训和支持创新创业基地建设等;如建立大学生自主创新创业绿色通道,放宽市场准入条件,尤其针对在校大学生创新创业出台相应扶持政策,甚至可以与学校直接联手,进一步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提供完善有效的培训服务等,让相关政策措施能够切实落地执行。

作为一个生态有机的教育教学系统,高职院校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不仅涉及高校、政府、企业、学生及其家庭等方方面面,而且彼此之间互促互补、相辅相成。只有不断健全组织领导、深化教育教学改革、转变评价体系、优化师资结构、强化实践育人、重视文化引导[5],从系统整体的范畴,多方合力,因事因时因地施策,应序推进,方能进一步提升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育人功能和社会服务功能。

[1]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EB/OL].http://www.moe.edu.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info_list/201105/xxgk_120174.html.

[2]创新创业教育[EB/OL].http://baike.baidu.com/link?url=wdgy.

[3]王长恒.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生态培育体系构建研究[J].继续教育研究杂志社,2012,(02):124-126.

[4]张爱梅.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现状与反思[J].教育与职业,2016,(06):82-84.

[5]刘畅.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路径探索[J].职教论坛,2017,(03):36-39.

G718.5

A

1671-5993(2017)03-0009-03

2017-05-10

2015年度院级科研规划立项课题:高职院校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研究(YJY-2015-12);安徽省2015年高等教育振兴计划项目——重大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校企合作实践教学管理改革研究(2015zdjy178)。

张军(1976-),男,安徽宿松人,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处副教授,硕士研究生。王素珍(1978-),女,山东茌平人,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基础部讲师,硕士研究生。张文兵(1993-),男,安徽宿松人,滁州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助教,本科学士。

猜你喜欢

院校高职大学生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思考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