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中国有嘻哈》看青年亚文化热

2017-03-28梁可

传播力研究 2017年8期
关键词:爱奇艺亚文化跨文化

文/梁可

一、跨文化传播与青年亚文化

(一)了解跨文化传播

跨文化传播指的是拥有不同文化符号系统的人之间的交流活动。跨文化传播活动古已有之,无论是我国对外的张骞通西域、郑和下西洋、鉴真东渡,还是外国对内的马可波罗访华、泰戈尔诗集在民国时期的流传等等,都属于跨文化传播的范畴。

随着文化全球化步伐的不断加快,全球范围内的跨文化传播活动也越来越呈现出交流常态化、内容形式多样化的特点,随之而来的青年亚文化的热潮,也与跨文化传播有着密切关系。

(二)亚文化与嘻哈文化

青年文化是以青年小众为唯一生息、传播和繁衍的客体人群的亚文化形式。20世纪以来,青年亚文化以其迅猛之势逐渐从边缘文化转型成略主流的潮流文化。而亚文化中的嘻哈文化则是流行之巅峰,以其独特的“自由真实 free and real”号召引领着世界青年文化潮流。

上世纪60年代,嘻哈文化最初起源于黑人群体,它的发源地包括了美国纽约哈林区、布鲁克林区以及较为底层的布朗克斯。在那些地方居住的往往是地位较次的黑人和外裔,在当时略带种族歧视的社会背景下,他们被毒品、饥饿、贫穷、疾病等问题苦恼着,他们将通过穿着松垮服装在大街上用肢体或言语等方式来抒发心中的“real emotions”看作是嘻哈文化,于他们而言,嘻哈文化不仅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一种娱乐精神和信仰,是一种个性张扬放荡不羁的街头精神与生活态度。随着跨文化传播活动越来越频繁,嘻哈文化也开始在全球蔓延开来。

二、从《中国有嘻哈》看嘻哈文化热

(一)《中国有嘻哈》节目简介

作为爱奇艺有史以来投资最大的网络自制综艺节目,《中国有嘻哈》是“爱奇艺2017年唯一一档S+级重点自制节目”①。

号称国内首档hiphop类音乐选秀类真人秀,《中国有嘻哈》打着“Rising!Chinese Hip-hop”的响亮口号,占领者各大音乐排行榜的榜首,成为了2017年年度网综之最。它是一股经久不息的热浪,唤醒着中国青年心底沉睡的不羁。

据统计,节目首播四小时内节目播放量破亿,单期播放量更是高达2.7亿,在新浪微博上成为话题之最,在国内青少年群体中掀起一股嘻哈热潮。

(二)嘻哈文化的一夜爆红

《中国有嘻哈》带给中国青年群体的,不只是潮流音乐,更多的则是一种独特的、纯粹的、真实的、具有正能量的嘻哈精神,就如hip-hop man 欧阳靖在《 fight for hiphop》中的那句歌词“ 不管你主流或者你地下,只要你尊重这个文化,我们个个都在同一个家”,这种直接纯粹的表达方式,正是当今中国青年需要的正能量。

以《中国有嘻哈》为载体,嘻哈文化的一夜爆红不是偶然。近几年中美跨文化传播中,嘻哈文化的不断输入为其爆火提供了土壤。

(三)目标受众精准

在决定做《中国有嘻哈》之前,总制片人陈伟每天都在苦恼着今年爱奇艺要开办的综艺,他不断地陷入“每天一个新题案,又推翻重来”的死循环,直到距离暑期只剩四个月的节骨眼儿上,“逼急了我就做嘻哈”他冲动撂下的这句话便决定了这部超级网综的诞生。

《中国有嘻哈》在选择播出平台上摒弃了大众依赖的电视产业而选择了受众范围广小的网络平台。陈伟接受21世纪报刊记者报道时说:“行业一切都具备,就差临门一脚,缺一个敢于创新的平台推一把。”目前的90后00后普遍对电视产业的依赖程度不高,而互联网+产业则是这类人群的主要消费之处。通过新浪微博和爱奇艺这两大创新平台,《中国有嘻哈》将其目标受众精准地锁定在了这些人群上,并且通过微博投票联名绑定了农夫山泉维他命水、抖音app、小米手机、肯德基kfc等投资赞助商,这些赞助商之间存在一个共同点,就是在青年群体中流行程度高。这样两大元素相结合,目标一锁定,且伴随互联网惊人的传播速度,很难不火爆起来。

(四)事件营销打造现象级网综

一个成功的综艺节目,往往是框架在左、细节承右,而《中国有嘻哈》的爆热不仅仅得益于其目标受众精准和节目制作精良,它所制造的社会舆论热点以及现象话题对维持其热度起到了非凡促进作用。

1.热门词汇、流行语

第一期海选中,吴亦凡随口就问的:“你有freestyle吗?”使被考核的 rapper哑口无言、一脸懵,这句话因此成为了微博上人们吐槽使用的流行语。

热狗、张震岳的对话:“我觉得不行。”“我觉得ok。”在评选过程中,热狗和同组制作人身份的张震岳两人经常会对选手的表现产生意见分歧,这两句带着台湾腔的对话,成为了网友互怼的流行语。

2.导师实力普遍不如选手

吴亦凡最初作为韩国男子偶像团体exo的队长出道,虽然现在已单飞,手握一流hiphop资源,但许多观众对其带有的idol偏见却难以磨灭。而潘玮柏、热狗、张震岳这样的老辈歌手,他们音乐的rhyme(押韵)、flow等都还滞留在00年代,甚至有网友吐槽道:“一点都不swag。”这些都在互联网上引发了受众的大讨论。

3.选手个人话题制造

贯穿整个节目的这个带着面具、中文发音困难英文发音超乎寻常的欧阳靖。

徐真真的抄袭事件、PG one万磁王的diss、Gai与PG one的矛盾、孙八一的商务说唱接地气、TT的大批少女粉丝…

《中国有嘻哈》的火爆,凭借的不仅是其幕后团队对节目制作的同质异质诠释的良好,其中加入的事件营造也起到了助推作用。

三、亚文化热潮带给我们的思考

(一)重视并尊重新兴崛起的青年亚文化

8月26日晚的《中国有嘻哈》因pg one的一曲《H.M.E》点燃了整场比赛的战火硝烟,场面格外具有火药味。这场生存战,pgone出人意料地唱了中国大众普遍无法接受的diss。微博上、论坛里、甚至是朋友圈里,随处可见怼pgone的现象,大众说他不尊重别人,说他太狂妄,说他素质低。但事实上,diss只是嘻哈文化中,创作者相互切磋的一种形式。

这也从侧面反映了嘻哈文化作为一种小众的亚文化,其普及度还较低。不仅仅是青年亚文化中的嘻哈文化,二次元文化等等,都尚未受到普遍重视和尊重。而《中国有嘻哈》的火爆、它带来的正能量,足以引起中国娱乐业对青年亚文化的尊重度和重视度的反思。

在尊重和重视的基础下,青年亚文化中某些消极的部分,中国娱乐业则应坚决抵制。如00年代在中国流行的“非主流杀马特”文化,这种文化崇尚个性、夸张的装扮和忧郁、早熟的心理,使得很多少男少女们为之疯狂,仿造日本视觉性摇滚乐队穿着打扮,争相在网络虚拟世界无病呻吟,早熟早恋,这是青年的疯狂,也是青年的消极。

(二)跨文化传播中,加大中华传统文化的对外传播

中国影视在走向世界的过程中,《甄嬛传》、《霸王别姬》等传播效果较好的作品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内容具有非常浓郁的中国特色,这是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名片。因此,在重视并尊重新兴崛起的青年亚文化的基础上,在对外传播中,我国也应该充分利用优势,加大中华传统文化的对外输出。

注释:

①摘自https://baike.baidu.com/item/中国有嘻哈/20733299?fr=aladdin

[1]萨默瓦波特(美),闵惠泉.跨文化传播第四版[J].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4.

[2]周 帆,《从 hip-pop运 动 看 青 年文 化 》[J].http://m.1688.com/blog_detail/428972.html

[3]林川.嘻哈:年轻人的“精神庇护所”[J].南风窗,2017(20).

[4]吴燕语.爆发的嘻哈:小众文化的胜利,还是幻梦一场?[N].《21世纪经济报道》2017年7月31日 第007版 商业故事.

[5]王欣.论嘻哈音乐电视与美国气质的宣扬[D].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4.

[6]陈敏.全球化语境下青年亚文化话语

猜你喜欢

爱奇艺亚文化跨文化
No.2 爱奇艺宣布关闭超前点播
爱奇艺一季度营收80亿元 首发致股东信强调“工作室”策略
爱奇艺会员同比下滑
亚文化是个筐,你可别啥都往里装
超越文明冲突论:跨文化视野的理论意义
福利·REWARD
玩具变“潮” 已成为一种亚文化?
石黑一雄:跨文化的写作
小区域内亚文化区划分路径研究——以重庆市区域内亚文化分区研究为例
“腐败亚文化”何以挥之难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