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新闻媒体的公共性及其实现途径

2017-03-28张学敏

传播力研究 2017年8期
关键词:哈贝马斯公共性新闻媒体

文/张学敏

近年来,涉及公共权利、公共利益等公共性内容的研究逐渐增多,大众传媒的公共性也逐渐纳入研究视野。学者们在廓清传媒公共性的内涵和外延的同时,将大众传媒进行细分,出现了对于音乐类、财经类等传播媒体公共性缺失和重建的研究。然而新闻媒体作为最重要也是最经常的信息载体,同样存在着公共性缺失的问题,如何重建公共性成为新闻业亟需解决的关键问题。

一、新闻媒体的公共性

德国哲学家和社会学家同时也是法兰克福学派的第二代旗手哈贝马斯(Habermas),在《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一书中,对公共性做出界定。他认为:“公共性本身实际表现为一个独立领域,即公共领域(public sphere),它和私人领域相对立。”我国学者在哈贝马斯对公共性原有定义的基础之上,结合中国大众传媒的实际情况,进一步明确何为传媒的公共性。展江立足于新闻媒体的社会公器属性,认为:“新闻媒体是全体公民窥视社会和自然环境的共同管道和从事公共事物讨论的公共论坛。”[1]换言之,只有当每个人自由、平等在公共领域中就广泛涉及公众利益的公共事件发表各自看法,并最终通过理性批判形成舆论时,公共性才得以实现。从中我们可以看到,新闻媒体的公共性至少应该包括普遍的公开性、理性批判性和公共利益性等内涵。

二、新闻媒体公共性缺失的实然表现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对传媒性质认知的深化,新闻事业已经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支强大的经济力量。但在这一过程中,新闻媒体无可避免地受到商业化浪潮的冲击,其公共性的缺失已然成为一种常态。具体表现为从公众“代言人”变为利益群体“守护人”、新闻媒体的“门槛”依然很高以及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新闻媒体的自利性凸显等。首先,伴随着社会转型和阶层分化,不同社会阶层对于利益表达的公共空间的需求日益凸显,纷纷借助媒体进行发声。在这一过程中,部分新闻媒体从“拟态公众”转变为利益群体的“播音员”,在报道上以维护其利益为主,进行虚假、趋利避害的报道。其次,新闻媒体虽然从完全意义的宣传工具中脱离出来,但是受众新闻媒体接触的“门槛”依然很高。原因主要是刻板成见的认知模式没有变、精英主义的理念依然存在。最后,为了在竞争中博得眼球,一向被视为严肃呆板的新闻媒体越来越“亲民”,大量的娱乐和消费信息成为公众每天关注的事物,这极大的消耗了受众的时间和精力,本应受到广泛关注的热点事件,同样被当作碎片化的信息处理,受众也逐渐满足于被动的消费和知识积累。

三、重建新闻媒体公共性之设想

新闻媒体的公共性包括理念、体制、实践三个层面,理念是传媒的“应然”规范,体制是实践的约束和指导,而实践最终统一三者,践行理念和体制要求。三者既相互作用,又彼此独立。

(一)坚持受众的主体地位,坚守“群众路线”的基本原则

根据哈贝马斯的定义,公共领域是指允许市民自由发表和交流意见,以形成共识和公共舆论的地方。这就要求新闻媒体组织提高开放程度,新闻媒体搭建和拓宽受众反馈渠道,了解受众对于新闻媒体所提供议题的真实看法,完成传受双方角色互换。在报道内容上增加人文关怀,聚焦涉及广泛公众利益的重大社会热点事件,尽可能地呈现事实的本来面目,减少个人、组织情感和观点的渗入,让受众自发做出价值研判。在这一过程中,既保护主流意见拥护者发声的权利,又要保留相对处于劣势意见的弱势群体辩驳的机会。同时,新闻报道形式要“接地气”,主要针对传统主流新闻媒体的严肃呆板、官腔仪式过于浓重的问题。

(二)加强舆论引导,提升公众理性

理性的批判对于公共性的实现至关重要,因为单纯的情感宣泄会引发偏激共振,加之符号化言论导致信息病毒式传播,最终弱化公共性。这与舆论引导的内涵不谋而合,因为舆论虽然是公众意识的体现,但这种意识是一种表层意识,主要涉及如何以社会深层意识引导社会浮动意识的问题。新闻媒体作为传递信息的主要平台,依据其权威性和公信力,较之其他形式媒体具有舆论引导的天然优势。这就要求新闻媒体在完整真实地呈现事实后,进一步关注舆情走向,对其进行适当引导,保证公众能够公平公正和理性地发表意见,而不是单纯的情感宣泄。

(三)回归新闻专业主义,奉行事实至上理念

事实的呈现是公共性实现的基础,因为受众自由讨论、发表意见的前提是新闻媒体提供的信息是全面、真实的,在此基础上才有可能最终形成理性的意见。因此,无论时代如何发展,对于任何媒体尤其是新闻媒体,都要奉行事实为王的理念。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新闻媒体执行自己监测环境,传递真实信息的职能,正确地反映周围环境的变化,为决策提供依据。二是发挥新闻媒体的批判性。即以大多数受众的利益为出发点,以社会公益作为新闻传播指南而进行的一种对社会黑暗面和不公现象的揭露、对偏激言论的引导,归根到底是对新闻事实的追求与坚守。

[1]展江,陈俊彦.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设计构想[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3,22(2):92-97.

猜你喜欢

哈贝马斯公共性新闻媒体
虚拟公共空间中的乡土公共性重建
间隙、公共性与能主之人:楠园小记
如何理解现实的人——论哈贝马斯理解人的三个维度
规则与有效——论哈贝马斯言语行为的规范性
哈贝马斯科学技术批判的深层逻辑
探讨网络新闻媒体与传统新闻媒体的整合
中国社会组织公共性研究述评
时代召唤老区新闻媒体
作为交往理解的诠释学——哈贝马斯诠释学的研究对象
新常态下的新闻媒体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