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全国高校思政工作会议精神为引领加强新疆高校思政工作的思考
2017-03-28顾秀艳
顾秀艳
(陕西师范大学 陕西 西安 710119)
以全国高校思政工作会议精神为引领加强新疆高校思政工作的思考
顾秀艳
(陕西师范大学 陕西 西安 710119)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思想政治工作从根本上说是做人的工作,必须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让学生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围绕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结合新疆的发展需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突破限制,改进措施,在“互联网+”的背景下,以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为引领认清挑战与机遇,不断优化教师知识结构、以“教”促新,加强校园网络道德建设,始终以一种创新的理念使思想政治教育保持先进性。
新疆高校;思政工作;思考
当前我国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伴随网络化的步伐,在开放化的环境中与各种思潮汇聚,既面临机遇又迎接着挑战。而如何发挥好作用更好地实现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的“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方向要同我国发展的现实目标和未来方向紧密联系在一起,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是高校思政教育关注的中心内容,对于新疆高校来说更是如此。
一、新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挑战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政工作会议上对当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新问题、新形势进行了深刻回答。而21世纪是一个信息时代,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一种新文化形态正快速发展,网络世界的多元化,网络语言影响力将不断增强。高校思政工作如何在快速发展的时代始终引领学生的思想是值得高校深刻思考,并不断改进、重视的一项长期工作。新疆高校面临的宗教极端主义渗透问题更给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挑战,因此认清思政教育面临的挑战,提出应对措施是贯穿落实会议精神,实现高校教育目标,新疆发展目标的需要。
(一)互联网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影响
2015年3月5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意味着以“互联网+”为载体的新信息时代将会给中国带来新的经济发展动力,未来互联网虚拟世界将会与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密切,思想政治教育也会受其影响。
在新疆互联网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宗教极端主义更多地借助网络向学生渗透。目前宗教极端主义向校园的渗透更多的是“通过传教士亲自面授传教、书籍传教等传统手法的同时,在互联网上进行宗教思想宣传;通过文化交流,携带宗教传播信息;传教者一般利用工作关系,通过互联网络,采用邮件加密的方式进行联络。”[1]学生对于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可能最初是出于好奇、新鲜,但是这种心理可能会引发更为严重的问题。再加上思想政治教育一些内容由于时代原因和学生生活相差太远,一些教师授课方式等原因,可能学生更多地会选择网络来获取新知识,这种学习方式并没有错,但是网络中对一些问题的处理会存在立场不明确、模棱两可等现象,这会干扰学生的判断。这也会大大降低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传播思想的影响力。
另外,对于那些沉迷于网络的学生来说,可能上课并不重要,再加上思想政治教育课在很多大学作为公共课,学生的重视程度不高,造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预期效果不理想。这就对思想政治教育教师提出了挑战,应该如何引导学生,警惕网络陷阱,提高辨别能力就变得尤为重要。因此,认真分析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挑战,提出对策至关重要。
(二)宗教、民族问题的复杂性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全球化的背景下罗兰·罗伯森认为:“在日益压缩和全球文化背景之中,这是一个极度强调需要发明传统和民族认同的时代。”[2]在这样一个时代一些个人心理需求、民族认同往往会得不到满足,宗教复兴与民族主义浪潮的出现正满足了这些需要。在新疆新生代的青年同样会面临一些问题,尤其是少数民族大学生,面对开放、自由、多样的世界,如何找到认同、归宿是极其重要的。
当今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与社会中自由多元的各种主义尤其是唯心主义、极端主义同时存在学生身边,可以说在互联网的作用下形成了一个“文化产品超市”,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在主要产品区,但是不能避免的在一些小角落里有些“黑色产品”在向学生廉价兜售,例如宗教极端主义正是借着宗教的旗号在全球化的“宗教市场”中发展起来的,在我国极端势力打着“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幌子向学生不断进行渗透。这一现象随着全球化的发展,自由主义的发展,会在学生身边继续存在,未来的社会是开放自由的,我们对学生的引导是在开放的环境中,因此,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随着宗教、民族问题的发展出现新的挑战。
民族分裂势力与宗教极端势力的共同特点就是往往以发展青年力量为主,注重向高校进行渗透,同时借助宗教,把不是宗教、民族的问题复杂化以达到政治目的,大学生既来自于普通群众又同时为群众服务,在群众中的影响力、积极性是很明显的,这意味着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更全面、深刻。
思想政治教育要适应民族、宗教工作的新变化,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的全国宗教工作会议中强调:“新形势下,宗教工作范围广、任务重,既要全面推进,也要重点突破。要结合各宗教情况,抓住主要矛盾,解决突出问题,以做好重点工作推进全局工作。”高校出现民族分裂主义思想、宗教极端思想,大学生出现信仰宗教的情况都是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挑战,说明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仍需要进一步加强,随着时代的发展可能还会有新的变化和挑战。
二、新时期新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机遇
随着互联网、自媒体的发展,结合新疆的区情及社会发展需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开放化、多元化的环境下会有新的方式、新的渠道为实现更好的教学效果发挥作用。
(一)教学方式的多样性
在“互联网+”的发展下,新媒体、自媒体的发展将会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的单一,给学生一个全方位的知识学习体系,在课上及课下,提高了师生间的沟通频率,同时课堂上理论知识的巩固和拓展可以在微信、微博、网络等多渠道辅助手段下进行,学生的吸收效果、理解能力将会大大提高。更重要的是“自媒体时代的大学生表达‘话语权’的空间日益增大,他们在民主、平等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中与社会上不良事件及风气斗争,表达着自己的政治、价值观”[3]。在新疆通过这种新媒体、新途径的教学方式对于引导学生坚决同宗教极端主义、民族分裂主义作斗争具有重要意义。开放的环境、多元的意识领域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具有一定的挑战,但同时积极利用这种开放,发展微课、慕课等多途径的教育手段,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把他们个人自由主义意识激发出来用于探讨新知识、抵制腐朽落后文化,是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创新,这符合学情和教学对象的心理需要。
另外,我们也要时刻应对民族分裂势力、宗教极端势力利用丰富多样的途径诱惑学生,从而影响学生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习兴趣。因此,一味地依赖传统教学模式很难具有长期竞争力,充分利用新媒体、新载体、新手段实现教学,改变过去课堂与课外贯穿不畅的现象,使思想政治教育围绕在学生身边,是新时期意识形态领域战斗的需要,也是培养大学生的媒介素质教育的需要。网络道德问题也是目前社会问题的焦点之一,利用新媒体进行教学不仅为了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更要潜移默化地提升学生对大量信息的甄别能力,从而更加有效的学习思想政治教育的知识,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二)教与学互动体系的完善性
随着网络的发展人们思维方式、生活方式也在发生着改变,人们之间的交流在生活节奏较快的时代里变得更快、更方便,尽管这种交流并不是面对面的,但是仍会拉近彼此的距离,这一现象在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过程中表现的较为突出。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各大高校都属于公共课,学生一般不重视,往往一些学生根据教师授课方式是否符合自己的兴趣来选择性地学习,这一现象在90后尤为明显,甚至一些学生把一些课程当成睡觉课、逃学课、请假课等,以一副满不在乎的态度在学习。针对这些现象教师通过利用微信、微博、QQ等手段,在课外和学生以朋友身份聊天,传播资料,交流学习,以此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和坚定正确的三观和共产主义信仰。在学生眼中高大上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等课程走进了学生的身边。在新媒体、网络的帮助下教师在学生身边的感染力变得更强,微信、微博等交流平台上彼此的一个赞、一句留言都会加深师生之间的感情,从而把一些思想、价值观潜移默化地传递给学生,这样的影响会在毕业后、工作后乃至一生都发挥作用。
在新疆高校,由于长期面临民族分裂主义、宗教极端主义的渗透,学生的思想动态关系到社会稳定,因此,师生间的交流更需要加深。而课堂上教与学的互动是有限的,尤其是关于宗教、民族知识的学习仅仅靠几个章节的学习或者学校的实践活动很难从根本上解决学生真正的困惑。民族分裂势力、宗教极端势力通过物质诱惑、感情欺骗向学生渗透并不能最终腐蚀学生,最严重的是通过歪曲历史、理论的方式从思想上腐蚀学生,大学生是渴望新知识、追求进步、有着民族、国家抱负的群体,一旦认定某些主义有可能很难改变,这也是意识形态领域斗争尖锐的原因。面对这样的情况教师发挥其引导作用利用自媒体等多种方式加强与学生的交流,既是学生感情的需要,又是进一步进行理论知识拓展的需要,同时促进了教与学互动体系的更加完善。
三、新时期做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几点思考
思政工作不同于专业理论知识教育,因为大学生思想意识的普遍性在于动态不易掌控,善于变化,尤其是在目前网络发达、文化多元的时代,其特殊性又表现在善于接受新思想,分辨能力又不高等方面,很多想法一旦形成就会固执、僵化。在教学互动过程中,发挥好教师与学生的主客体作用,尤其是发挥好教师的作用是关键。
(一)在发挥网络、自媒体作用的同时,以“教”促“新”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承担着神圣使命。传道者自己首先要明道、信道。高校教师要坚持教育者先受教育,努力成为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更好担起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
当前我国意识形态形势总体良好但是来自国际和国内一些复杂问题的威胁仍然存在,例如反主流社会思潮、威胁新疆安全的分裂主义、宗教极端主义等,这些问题的存在给大学生的成长环境注入了消极模块,如何有效地祛除这些消极模块,思想政治教育至关重要,尤其是在新疆,而面临这个网络发达,信息开放,自媒体主宰个体、甚至成为主要教育工具的社会,在合理使用网络的同时,仍然要注重教师的主导作用。
1.注重专题化教学“以专题”突“重点”、“新点”
目前新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大多以教材为主,专题化教学模式仍存在理论深度不够、知识结构不全面、次数不多等问题,特别是在一些高职高专院校。学生可能在网络、自媒体如手机微信等工具上了解的信息比在课堂上多,针对这样的形势教师在运用微课、慕课等教学手段的同时,要不断根据新形势有计划有目的的进行专题化教学帮助学生认识了解新知识。网络一些信息的发布者层次不同、视角不同;与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知识相近或相悖,学生如何判断更多依赖于教师的专业知识引导。因此,结合新疆有关民族、宗教理论知识的敏感性、特殊性、复杂性等特点,教师应结合实际进行专题化教学,突“重点”、“新点”及时给学生思想注入新的理论,以应对新变化。
2.加强教师理论知识更新培训工作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同于一般的专业教育,其任务更重、难度更大、执行力与影响力更长,主要是因为冷战后文化、意识形态领域成为争夺利益的战场。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根据社会和自身发展的需要,以正确的思想、政治、道德理论为指导,在适应与促进社会发展的过程中,不断提高思想、政治、道德素质和促进全面发展的过程。”[4]在意识形态战斗中需要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共同全面发展。学生的特点决定其主导作用不如教师,而自媒体、网络时代的自主性、复杂性、信息量大、流通速度快等特点更决定教师的引导作用不能无视。为此有关部门应该进一步加强教师的培训工作,在业务能力培训的基础上要加强思想素质、新知识、跨专业交流、思想知识拓展等培训活动。尤其要转变相关部门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边缘化”观念,从实践上给予物质与精神的支持;转变整个教育过程中“轻思想、重技能”的模式,这是时代发展的需要。在新疆更多的实例说明具有良好素质的思想政治教师犹如战场中的指挥员,同时要大力培养共产主义信仰坚定、职业技能出色的优秀少数民族教师,进行少数民族教学名师、专家级教师队伍建设,不断培养多层次的专业人才。
(二)加强校园网络道德建设
理性判断力的塑造是应对目前网络、自媒体发展变化的关键,也是我国网络公民道德建设的需要,“长期以来,我国对网络公民的舆情关注较多地集中于社会新闻处理,但如果不全面系统地对人们的信仰力度和实践层级进行全面影响”面对外界的压力将无法做出正确选择。当前新疆的形势决定,在全面系统化地实现网络化建设的同时,首先就是要进行网络安全意识和道德责任意识教育,这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挑战。
根据目前微信、微博等网络交流手段的发展,学校要与思想政治教育部门协作做好学生的网络信息甄别教育工作,把网络道德教育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点,结合民族团结教育、“去极端化”教育等专题,多渠道、多方式、多频率地进行宣传。网络对大学生的迷惑性是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最大障碍,也是教师主导作用容易丧失的原因之一,加强相关部门间的合作,进一步进行校园网络安全建设,成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发展的迫切需要。
结论: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政工作会议上指出,办好我国高等教育,必须坚持党的领导,牢牢掌握党对高校工作的领导权,使高校成为坚持党的领导的坚强阵地。21世纪以来,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对的对象是90、00后,引导好他们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服务,做好我党的接班人,使高校成为党的领导的坚强阵地是思政工作的长期目标。在新疆,高校思政教育工作是带领各族学生围绕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努力奋斗实现新疆稳定发展、繁荣富强,同时在这个各种现代文化与民族文化不断碰触的时代,处理好民族文化与现代文化的关系。因此,新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挑战多、任务重,需要加强对思政工作面临的形势进行研判,以适应学生需要、高校建设需要。
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更多地与网络接触、参与社会实践的频率也不断提高,学生素质教育的需求增多、获得信息的方式增多,在保持传统思政课程结构的情况下,全面客观地认清形势、分析学情、理清思路、找到具有实践意义的方式达到教学目标,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思政工作,但是这是继续发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基础。新疆区情发展给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的新挑战不断增多,教育理念的创新,教师素质的不断提高,是应对挑战的基础。
[1]周达疆.防御宗教势力向新疆高校渗透的对策研究[J].新疆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9):20-21.
[2]罗兰·罗伯森.全球化:社会理论和全球文化[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25.
[3]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组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4]周源源,费国强.微博视野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策研究[J].思想理论教育,2011,(5):26-28.
G4
A
1671-6469(2017)-05-0005-05
2017-06-16
顾秀艳(1981-),女,新疆乌鲁木齐人,陕西师范大学“一带一路”建设与中亚研究协同创新中心博士生,研究方向:中国周边地区与西部边疆安全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