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看天气,接地气,强底气
——安徽省“十三五”教师校长培训指导意见解读

2017-03-28安徽省无为县教师进修学校徐光锡汪文华

重庆与世界(教师发展版) 2017年7期
关键词:研修十三五师德

□文/安徽省无为县教师进修学校 徐光锡 汪文华

看天气,接地气,强底气
——安徽省“十三五”教师校长培训指导意见解读

□文/安徽省无为县教师进修学校 徐光锡 汪文华

为规划、指导“十三五”中小学教师校长培训,2017年5月底和6月初,安徽省教育厅印发了《关于“十三五”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的指导意见》(简称“教师培训《指导意见》”)和《关于“十三五”中小学校校长培训工作的指导意见》(简称“校长培训《指导意见》”),以及《关于做好2017-2020年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全员培训工作的通知》(简称“《通知》”)。两个《指导意见》及《通知》具有三个鲜明特点:看天气、接地气、强底气。

一、素养培训“看天气”

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司长王定华在2017年“国培计划”管理者高级研修班上的讲话中指出,教育工作和教师工作要出好五张牌,即发展促公平、改革建机制、全面提质量、保障靠党建、安全厘责任。对“保障靠党建”,他强调:要大力加强教师队伍党的建设、切实提高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创新师德教育,完善师德规范,引导教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以德育德。

在讲话中,王定华对下一步教师培训工作提出“四坚持四”突出要求,即坚持标准引领、坚持需求为本、坚持深度融合、坚持能力支撑、突出政治方向、突出示范项目、突出“雪中送炭”、突出专家作用。其中,他强调:“突出政治方向”,就是要把握教师培训的正确方向。要将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特别是习总书记对于教师的殷切希望和要求,对于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论述,作为教师校长“国培计划”班次的首要内容,提出明确的学习要求。要在“国培计划”中进一步加强师德教育,注重通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涵养师德,通过典型案例厚载师德,着力培养造就“四有”好教师。

安徽省教师培训《指导意见》及《通知》,重视“看天气”,也就是充分体现“保障靠党建”和“突出政治方向”。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培训目标定位于培养造就“四有”好教师。教师培训《指导意见》的“指导思想”明确要求:“十三五”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以培养造就‘四有’好教师为目标。”《通知》要求: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教育,强化重德养德,切实提高理论修养和思想政治素质。

其次,培训内容突出“师德教育”的价值地位。教师培训《指导意见》要求,一要将“师德教育”摆在首要位置,即各类培训应将“师德教育”列为必修内容,作为培训内容第一模块。二是明确“师德教育”核心内容,即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四有”好教师为核心内容,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法律法规和教书育人楷模的先进事迹等。

第三,落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涵养师德”要求。教师培训《指导意见》要求,业务培训方面,新任(转岗)教师专项培训将教师职业道德与教育法律法规列为重点内容,贯穿于集中培训、观摩学习和影子培训等方式;骨干教师提高培训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列为重点领域,贯穿于集中培训、影子培训、总结提高和研修成果展示等环节。这样要求不仅突出了师德教育的重点,而且在方式上更为务实。

与教师培训《指导意见》《通知》一致,校长培训《指导意见》提出“服务大局,把准方向”基本原则: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围绕党和国家事业发展需要,服务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教育改革发展全局,按照“以德为先、育人为本、引领发展、能力为重、终身学习”要求,突出政治理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政策法规和校长职业道德等通识教育,将治理能力培养贯穿培训始终,全面提高中小学校校长德才素质和履职能力。

校长培训《指导意见》要求“改进校长培训内容”,要将理想信念教育放在培训首位,突出政治理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政策法规和校长职业道德等通识教育,列入培训必修模块。在“健全组织领导”方面,要求各地要认真履行主体责任,贯彻中央关于“识才、爱才、敬才、用才”的人才工作要求,落实中共中央组织部、教育部《中小学校领导人管理暂行办法》。这些也都充分体现了安徽“十三五”教师校长培训重视“看天气”的鲜明特点。

二、业务培训“接地气”

教师培训《指导意见》和《通知》,后者是前者的具体化。推进教师培训实施改革,是安徽“十三五”教师培训的主旨所在,主要体现在制度、机制、内容、模式和体系等五个方面。

探索建立“专题+自主”双向选择的全员培训制度,是推进实施改革的重点。既往10年的培训,都是每年规定一个培训主题,全体教师学习一样的内容。“十三五”时期,省将全员培训内容整合细化为多个自成体系的子专题(课题),实行市(或县级)自选专题、教师自选课程方式,并将培训内容设置成周期性递进式的课程模块,分多个学年度组织实施。这使得教师由过去的被动培训变为现在的主动学习,不仅增强了教师培训的针对性,更激发起教师参与培训的积级性。

构建“省级规划、市级统筹、县级落地”三级协同的运行机制,是推进实施改革的关键。《意见》第一次明确了省市县工作定位和各自的主要任务,将“加强统筹,强化落地”作为首条基本原则:坚持协同改革实施,突出省级规划指导作用,强化市级统筹协调地位,压实县级落实主体责任。下移培训重心,前移培训阵地,培训实施县校为主。省级规划,保障了培训的导向性;市级统筹,保障了培训的计划性;县级主体责任,保证了培训的落地性;以县校为主实施培训,保障了培训的实效性。这就杜绝了过去培训的消极应付、走过场,使培训能真正落到实处,训有成效。

设置系统递进培训内容,必修与选修相结合,是推进实施改革的落点之一。全员培训内容“专题+自主”,“专题”旨在加强培训的导向性,“自主”旨在增强培训针对性。师德教育方面,规定周期性目标内容,具体由教育行政部门根据年度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实际确定;业务培训方面,中小学和幼儿园分学段各规定了五个主要必修专题,并分别细化为24个、22个子专题。必修专题由市级统筹,选修内容由各地紧密结合本地实际,提供多选择的课程菜单供学校和教师自主选择。“必修与选修”、“专题+自主”相结合的培训,既保证了教师整体素质提升的培训主旨,又满足了教师自我发展的个性需求,会极大地促进教师整体素养的提升,张扬教师的个性发展。

推行混合培训模式方法,优化集中培训与送培送教结合、网络研修和校本研修整合,是推进实施改革的又一落点。《意见》明确规定了培训方式方法,以贯彻“发展文本,精准施训”基本原则,落实问题导向和需求定向,强化基于教育教学现场、走进真实课堂的培训环节。如,新任(转岗)教师专项培训的影子培训不少于总学时的50%;在职教师全员培训的集中培训和送培送教推行实践研修和名师下基层讲学方式;骨干教师提高培训分为集中培训、影子培训、总结提高和研修成果展示等环节。这种接地气的培训,会使教师学有榜样,赶有目标,为教师提供了坚实的上升阶梯。

建设“高等学校、远程培训机构、县级教师发展中心、优质中小学校”四位一体的教师发展支持服务体系,是推进实施改革的基点。将“加强建设,完备体系”作为基本原则。“加强建设”是“完备体系”的前提,包括四项重点建设:继续教育管理系统建设、县级教师发展中心建设、教师培训专家库建设、教师培训资源建设。四位一体教师发展支持服务体系,使教师培训在组织、场所、师资、资源等方面有了切实保障,使教师培训有人管,有处训,有人训,训有效。

总之,安徽“十三五”教师培训以“专题+自主”双向选择为核心的全员培训改革,使教师培训接上了“地气”,让实效性有了保证,定能促进全省教师职业道德水平和专业素养的全面提升。

校长培训《指导意见》要求,围绕校长价值领导力、课程领导力、教学管理领导力、考试评价领导力、信息化领导力要求,丰富优化培训内容,其中实践性课程占一定比例。在完成任职资格培训、提高培训和高级研修任务的同时,组织实施专题研修:围绕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以及教育改革发展中心任务,设置专题培训,帮助校长适应教育改革发展需要,提升破解当前“热点”“难点”问题能力;培训时间由各地根据需要确定。在培训实施上,探索实施临床培训模式:深入学校现场,开展临床诊断,针对办学治校中的实践困惑和实际需求,制定“菜单式、自主性、开放式”个性化培训方案。这些也体现了“接地气”的特点。

三、能力建设“强底气”

两个《指导意见》都十分注重培训机构建设、培训基地建设和培训团队建设,旨在通过“强底气”提升教师校长培训的专业品质。

在培训机构建设方面,主要集中在四点。一是出台加强县级教师发展中心建设意见,到2020年,各县(区)要建好教师发展中心。二是鼓励有条件的市,先行先试,建立市级教师发展学院。三是注重上下联动:教师培训工作要与高等院校有效联动,建好乡镇片区研训中心和教师发展示范校;校长培训工作,支持市与属地高等学校合作,鼓励高等学校发挥学科优势,合作建立区域性教师教育联盟,协同建设教育干部培训机构。四是建设“互联网+培训”格局:教师培训工作加强教师网络研修社区建设,建立一批网络研修示范校和校本研修示范校;校长培训工作依托中国教育干部培训网(中国教育干部网络学院),建设安徽省教育干部网络分院。

培训基地建设方面,主要集中在三点。一是为实现教师培训工作强化落地,推进教师培训工作实施县校为主、研训一体,各区县要遴选和建立教师培训实践基地学校。二是为实现校长培训工作提高质量,省、市、县分级建设培训基地。三是建立保障机制,加强和规范基地学校培训条件建设。教师培训推行基地与高等院校、远程培训机构、县级教师发展中心的有效联动,促进教师培训接地气、重体验、强应用、促提升;校长培训依托基地,实施教育行政部门举办的校长观摩学习、跟岗研修、挂职锻炼等工作,通过现场对准诊断、对症示范、对比研磨和情境体验、总结反思、行动研究,帮助校长改进办学治校行为。

培训团队建设方面。主要集中在四点。一是建设高水平的培训专家库。统筹建设培训专家库,按照专家库人选数与中小学教师人数的比例,省级按不低于1:500、市级按不低于1:300、县级按不低于1:30建立本级教师培训专家库,形成梯级并逐级包含的专家团队;校长培训坚持以“对党忠诚、政治坚定、熟悉教育规律、理论水平较高、实践经验丰富”为标准,遴选知名专家学者、教育管理干部、培训机构骨干培训者和一线优秀校长作为专兼职培训者。二是突出团队结构的合理性。教师培训专家库中,一线优秀教师(教研员)不少于60%、区域外专家不少于20%;校长培训专家库中,区域外专家学者和一线优秀校长占有一定比例。三是强化团队管理,建立专家库人选管理机制,严格人选准入,统一选拔认定人选;强化激励制约,细化绩效考核,实行动态调整。四是加强培养培训。对教师培训专兼职专家,开展持续性的培训者能力培训,每年研修时间不少于100学时,市县专职培训者要深入中小学开展研究与实践原则上每年不少于2个月;对校长培训专兼职专家,实施培训者能力提升计划,每年参训时间不少于1个月,鼓励支持他们深入开展培训工作调研和专题研究,发现、研究、总结和推介典型经验。

“强底气”离不开符合标准的教师校长培训机构的强大条件保障,离不开优质中小学承担实践性培训任务,离不开高水平的专家团队,不论是具有针对性强的优质培训课程和研修资源,还是采用符合教师学习规律的受欢迎的培训方式方法,以及有效的管理和优质的服务等,如果缺失培训机构、培训基地和培训团队的三方合力,教师校长培训的专业品质一定是难以保证的,何谈专业品质的提升。那么,建设教师校长专业发展支持服务体系无疑是难以真正实现的。◇

2016 年度安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重点项目)“乡村教师学习方式与专业发展路径研究”(SK2016A074)。

猜你喜欢

研修十三五师德
中小学骨干教师“双减”项目式研修模式探索
在“四史”学习中涵养高尚师德
不谋全书者不足以谋一课——“整本书阅读导读课”研修心得
“研训导一体化”教师研修方式的实践与探索
师德考核“ 量化”实践与思考
爱是师德的源头活水
自主研修与我的专业成长之路
抗震救灾中的师德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