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体时代党报如何吸引“00后”受众
——以闽南日报社创新未成年人新闻报道为例
2017-03-28饶超毅
文/饶超毅
未成年人关系国家和民族的未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为了中华民族的今天和明天,我们要教育引导广大少年儿童树立远大志向、培育美好心灵,让少年儿童成长得更好。近年来,闽南日报社通过报纸、新闻网、两微一端等多种媒体,遵循未成年人身心特点和成长规律,深化中国梦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宣传报道,为未成年人“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营造良好的社会文化环境,让中华民族文化基因在广大未成年人心中生根发芽。
道德启航 增强“传播力”
一个民族的文明进步,一个国家的发展壮大,需要一代又一代人接力努力,需要很多力量来推动。在社会思潮相互碰撞、相互融合的社会变革期,如何创新未成年人新闻报道?我认为,应该始终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到未成年人新闻宣传报道中,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未成年人成长,根据未成年人的心理特点、年龄差异、接受能力等不同,创新报道文风,做到去“形式化”、去“教条化”,做到语言鲜活、实例生动、触动内心,用丰富的精神食粮作为他们成长的养料,增强他们的抗“病”能力。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24个字,入脑简单入心难,如何让未成年人能够接受并用价值观去指导自己的一言一行?我认为可先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宣传入手。未成年人的在思想、阅历等方面还不够成熟,高深的理论对于他们来说太难懂,而这些优秀传统美德,看得见,摸得着,形象生动。
闽南日报社围绕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这一目标,抓住未成年人树立核心价值观的“牛鼻子”,即抓好爱国、诚信、友善等中华传统美德教育。《闽南日报》要闻版、综合新闻版、教育版、社会新闻版、时事体育版开辟了“关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学苑”“小记者”等专栏,刊登一批有亮点、有温度的专题新闻,涉及消息、通讯、特写、摄影等多种体裁。
传承良好家风家规,使之成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奠基石。家风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微观体现和具体展示,是无声的教育,是无言的滋养,是无尽的力量,对于未成年人的道德品质和人格素养有着深远的影响。闽南日报社注重引导广大家庭培育良好家风、传承家庭美德,刊发了一批有关家风家训题材的报道,引导未成年人讲道德、立良行。如《好家风吹拂五百年——龙海埭美古村里的家和人乐》,文章通过“寻常百姓的家风堂”“一张规划管了五百年”“弘扬家风重传承”三个角度,清晰地勾勒出闽南家风文化的生命力。文章描写陈淳后人以淳朴的方式恪守祖训、遵循祖制的点滴故事,通俗易懂,容易让未成年人接受。
发挥典型引领作用,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报社大力弘扬雷锋精神,普及志愿服务理念,在报纸多个版面,运用消息、通讯、照片、专栏等多种形式对社会各界的好人好事及志愿服务活动进行宣传报道。开设了“学雷锋 见行动”“学习时代楷模 传承雷锋精神”等专栏,营造出了“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浓厚社会氛围,激发未成年人的爱心和责任心。
挖掘身边榜样力量,聚焦“美德少年”评选活动。报社连续多年报道本地“自强自立美德少年”“尊老爱亲美德少年”“助人为乐美德少年”“诚实守信美德少年”及“尽责奉献美德少年”先进典型,这些感人至深、鲜活可学的典型,就发生在未成年人身边。用身边的故事,教育影响身边的人,更能引导广大未成年人争当美德少年,践行“心向党、爱劳动、有礼貌”的价值追求。
视觉导航 提升“冲击力”
随着融媒体时代和读图时代的来临,视觉化的表现形式以强烈的冲击力为前导、以丰富的内容为基础,既跟随时代的脚步又保持自身特点,适应未成年人信息接受方式和阅读需求。报社通过刊发公益广告、创新版面设计,吸引未成年人的眼球,从而引导他们树立和增强知感恩、爱祖国的思想意识和高尚情操。
一批有影响力的公益广告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见诸行动。报社针对未成年思想道德教育内容,从爱国主义教育、理想教育、革命传统教育、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法制教育和环保教育等方面,做好面向未成年人公益广告宣传。主要内容有“中国好孩子”“百善孝为先 孝为德之本”“帮人有福”“伸一双手 护一片绿”“孝者,德之本也”“童心向党”“中华儿女报效祖国”等。
值得一提的是,报社创造性地把新闻摄影和公益广告结合在一起,推出“中国梦·花样漳州”摄影系列公益广告,采用“美图+美文”的视觉表现形式,用整版篇幅超常规排版,至今已经刊发了15期。“一轮明月照古城”“童声朗朗颂经典”“守望那片海”“纪念碑”等题材一经推出,就引发关注,也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提供了一个很直观的平台。
报社还尝试用绘画形式表现公益广告题材。漳州木偶头雕刻,是漳州市的民间工艺美术,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漳州木偶》公益广告以中国画的线条造型,应用现代绘画注重醒目的斑斓色彩的技法,给画面注入了勃勃生机和绚丽色彩,给人一种浓墨重彩的视觉体验。其内容反映了漳州木偶头造型严谨,精雕细刻,彩绘精致,展现了漳州民间美术传承历史文化,具有浓郁的民族地方特色,具有极强的透视感。这样接地气的表现形式,更能让未成年人产生共鸣。
报社注重用好“教育专刊”这个未成年人教育主阵地,把它打造成未成年人看世界的“一扇窗口”。专刊创新版面设计语言,用“小清新”动漫设计风格吸引孩子们的眼球,用五彩缤纷的底纹和线条分割各个板块,为他们提供各类成长、教育、培训、应考资讯,刊发学生活动内容、优秀征文、习作等,为未成年人提供了开阔眼界、提高素质、陶冶情操、愉悦身心的精神园地,营造了积极向上、充满正能量的良好舆论氛围。
平台护航 培养“表现力”
未成年人处于儿童期向成年期的过渡时期,不同于儿童期的依赖性,也不同于成年期的独立性,在这一时期,他们的生理、心理趋向成熟但又尚未成熟。他们渴望摆脱束缚,实现独立,自我意识也有所增强。他们渴望被尊重,渴望被认可,更渴望“成就感”。在融媒体时代,地方党报如何为他们创造一个无形而庄重的“心理磁场”和一个有形而多彩的“表现舞台”?
去年6月5日,闽南日报小记者团孕育而生。报社精心筹建小记者团,是创新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新举措,也是放大纸媒优势、彰显报社品牌、培养年轻粉丝的有效尝试。活动以社会实践活动作为有效载体,充分整合学校、家庭和社会的三方资源开展活动,让小记者学习新闻采访知识,走出校园、走向社会,在活动中锻炼自己的胆识与勇气,用自己的眼睛、笔、镜头去观察记录漳州的生态之美、人文之美、发展之美,进一步拓宽视野、增长知识、健全心智,提升综合素养。
让每一名小记者都有展示自己的机会,让每一名小记者都能在体验式活动中增长才能,达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过去这一年,闽南日报小记者团精心策划,精准定位,开展了16场精彩活动,涵盖专业培训、人物专访、户外采风、职业体验等各类主题活动,走进校园集灵气,深入基层接地气,靠近社区拢人气,获得良好的社会效益。活动结束后,利用报纸、网络、微信公众号、新华社现场云等融媒体形式发布报道,有消息、有通讯、有图片、有作文,浓墨重彩,提高宣传效应。利用报纸《学苑》版,每次活动及时刊发小记者的习作,刊发小记者作文超过200篇,成为报纸最受欢迎的版面之一。
为教育引导中小学生树立文明旅游意识,带动家庭成员共同遵守文明出游法则,自觉提高文明出游素质,报社还联合有关部门共同开展“2017花样漳州·文明旅游”中小学生有奖征文活动,倡导文明出游、播撒文明芬芳。活动开始以来,收到小作者们踊跃来稿,他们以少儿的真挚赞美文明旅游,对丑陋行为也不乏鄙视,他们的文章文思敏捷、角度新颖,展示了新生代的良好风貌。
用未成年人喜闻乐见的网络媒体传递正能量。闽南日报社旗下的漳州新闻网充分发挥主流媒体的作用和影响,积极为未成年人营造健康向上、丰富多彩的安全导航平台和绿色上网空间,引导我市未成年人文明上网。网站长期在首页设置“关爱未成年人”“学习和争当美德少年”“童心向党歌咏活动”等专题专栏,引导未成年人科学上网、文明上网。网站多年开展文明小博客博文大赛,依托“文明小博客”平台,通过网络征文,引导广大未成年人积极向上,抒发道德情感,描绘心中梦想,颂扬家乡之美,践行“中国梦”,促进广大未成年人快乐成长、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