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背景下古筝艺术的传承与发展
2017-03-28姚殿辉
文/姚殿辉
中华民族悠久的音乐艺术史里,涌现出了无数璨若星河的辉煌篇章,古筝正是这篇章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艺术审美也有了更广阔的视野和领悟;对古筝的深入探索,也产生了为数众多的艺术流派,其演奏技巧、风格都有独特的艺术特色。同其他传统艺术一样,古筝也面临着顺势沿革,不断随着时代发展而更新的挑战。在完成挑战的过程中,传统与革新如何平衡,是考验古筝艺术工作者水平的重要依据。抱陈守旧固然无法紧跟时代脉搏,过分追求革新也会失去古筝固有的音乐特色和韵味。
因此,在新时代弘扬古筝文化,既要传承古筝的艺术特色,同时又要有所创新发展;既要立足于民族特色审美,又要吸纳其他文化的优势。
一、古筝的艺术特色
古筝最早可以溯源到春秋战国,在两千多年的悠久岁月里,无数古筝艺术家呕心沥血,使得古筝有了各具特色的表现形式。
首先,古筝具有丰富的指法变化。包括左手的上下滑按音、点弦等;右手的勾剔、花指、琶音等。演奏时双手配合,并穿插弹拨。古筝大师们还创造出了很多新的指法,增加古筝的表现层次。其次,古筝具有宽广的音色。古筝可以表现的音域非常宽广,古筝的弦从十二弦到二十一弦,音域宽广了四个八度。古筝可以表现千军万马的气势如雷,也能表现小桥流水的细腻轻缓,音色富于变化,清亮澄澈,便于表现人民丰富的生活状态。
二、古筝的历史沿革
古筝艺术史上有大量的优秀作品,这些作品是中华民族的优秀历史文化遗产,反映着作者所处时代的时代脉搏。艺术作品是思想的反应,是时代的映射,筝乐也是如此。音乐创作要反映时代,符合当代人的审美,才能为当代人所接受和喜爱。中国古代,筝是文人墨客、贵族仕子所欣赏的乐器,常常借筝乐抒发胸臆,如《寒鸦戏水》等。1949年之后,我国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古筝艺术家们也欢欣鼓舞,创作出了《丰收锣鼓》等反映喜悦心情的优秀作品。改革开放之后,中国艺术家与外国多元文化的交流,碰撞出了激烈的火花,古筝艺术也借鉴他国经验,出现了更加丰富的艺术表现。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包括《山魅》《伊犁河畔》等。
三、当代古筝艺术的发展方向
传统古筝艺术受创作时代的影响,若不及时革新,则会落后于时代,因此,通过对演奏技法、表现形式等创新途径的探索,促进古筝的更新换代,是保证古筝艺术持续发展的唯一出路。在对古筝进行变革的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保持民族传统特色
创新固然重要,但一味追求创新,抛弃本民族固有的传统文化底蕴,则是舍本逐末,失去其特有的民族魅力。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作为一门民族器乐艺术,古筝是立足于中国传统文化氛围中,反映中国社会风土人情、社会生活的,东方文明自有其含蓄悠远的审美特色。只有坚守其民族根基,表现本民族的思想和审美,才能真正为世界所接受和热爱。无数艺术大师为此殚精竭虑,后来者不应该抛弃他们积累的宝贵经验。
(二)坚持交流与融合
这里所指的交流,包括古筝各流派之间的交流,也包括中国与外国音乐世界的融合。
古筝艺术深受社会环境影响,在古筝文化内部,又根据地域、师承的不同,有着颇为显著的差异。现在社会获取信息方式的变化,使得各个派系之间的交流变得更加便捷和活跃,为创作者和爱好者们提供了更多的交流机会。通过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可以形成更加完善的古筝演奏体系,甚至创造新的技巧,实现古筝艺术的发展和创新。
古筝在现代社会的生存和发展,不可避免地受到外来文化的冲击。在高举民族大旗的同时,也不应该固步自封,忽略这股庞大的势力。音乐无国界,古筝艺术应当融入世界音乐的潮流,而不是囿于本民族的固有结构。一些西方的音乐素材、创作理念等,可以为我所用,创作出更潮流、更为西方世界所接受的表现形式,从而将古筝音乐推广到世界。
(三)建立古筝人才储备
新时代成长起来的中国年轻一辈,深受外来文化影响,更加开放;同时对古筝等传统中国文化有一定疏远倾向。为了维护古筝文化的发展,有必要建立起大量的后备人才储备库。文化管理部门应当扶持民间爱好者对古筝进行理论和实践创新,出台政策选择有志于古筝的爱好者进入音乐院校进行深度研究。同时,要积极倡导青少年投入到中华传统艺术复兴的道路上来,在推广及宣传渠道上,要善于运营新媒体等电子时代的传媒工具,结合青少年的兴趣点,设计与时俱进的古筝曲目,深化古筝的艺术影响,带动古筝学习的热潮。
四、结语
古筝艺术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在中国及世界舞台上都有自己的一席之地。古筝有极高的音乐魅力和价值,这价值不应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失。在传统基础上推陈出新,对古筝艺术进行推广和宣传,是当代古筝艺术工作者不容推卸的责任。随着中国文化的复兴热潮和国家对传统文化的大力支持,古筝艺术将愈发弘扬广大,为弘扬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发挥自己的力量。
[1]蔺荣龄.当代古筝艺术的发展思考和建议[J].音乐时空,2015(14).
[2]陆雅菲.浅谈当代古筝艺术的发展与创新[J].黄河之声,201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