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语境:电视新闻播音主持如何实现综合引导职能
2017-03-28马岩
文/马岩
互联网时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拓展了传统媒体的传播形式与传播渠道,全媒体演播室就是科技进步的产物。作为一种全新的演播室样态,全媒体演播室360度都可以作为节目的直播区和制作区,在节目直播中,它采用图片、动画、文字、视频、音频、现场连线等多种手段传递信息。可以说,在技术积淀为内容的条件下,作为内容的传导者——主持人何为?这成为全媒体语境中不得不面对的新情况,那么,在全媒体语境下,受众期望参与信息互动,甚至参与传播环节,成为信息发布者,信息传播途径的多元化使得传统电视新闻主播“一言堂”的单向传播模式不再适用于全媒体的传播语境。因此,全媒体语境下,传统播音主持行业受到了来自多方面的冲击,电视新闻主播也面临着更多挑战。
一、全媒体语境中电视新闻播音主持的创作特征
20世纪50年代,随着中国电视技术的出现,电视新闻播音主持应运而生。随着互联网的兴起及新媒体技术的层出不穷,以演播室口播新闻、解说新闻和记者连线报道为主要形态的传统新闻播报形式俨然过时,电视新闻播音主持的创作内容、创作对象、创作环境和传播方式等都已随之发生深刻变化。对于新时代的新闻播音主持创作来说,具有以下特征:
(一)交互式场域的主流引导性
社会学中对于“场域”的解释是这样的:人的行动受到所在场域中其他人的行为或者其他未知因素的影响。这里的场域是指特定的环境即新闻节目播出过程中,主持人、嘉宾、多媒体体信息等方面共同构成的具有交互性的新闻演播室。交互式演播场域之所以能够存在主要是由于全媒体的参与,电视新闻主播就是这个场域中的引导者,让主流观点能够传播开来,让观众辨别信息。
(二)虚拟演播环境的综合操控性
我国计算机技术在不断的快速发展着,其被广泛应用到演播设备中,使得数字技术被广泛应用。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的虚拟场景应用正悄然改变着新闻传播方式。近年来,虚拟演播室越来越频繁地运用于电视节目制作,它与新媒体技术相结合,带来了“大数据+虚拟”的概念,也给新闻主播提供了新的认知体验和认识视角。
(三)现场直播报道的即时编排性
早期的电视新闻现场直播中,演播室直播连线通常采用记者事先采集好的新闻编辑稿件,经过审核,播音员按照预先稿件内容来播出,传递给观众的方式,这种现场直播方式让稿件编辑极具滞后性。随着全传媒技术的发展,信息传播方式日趋便捷,传播速度提高,电视直播的时效性和信息量也随之增强,开启了从“现场直播”到“现场直播报道”的转变。
二、全媒体语境中电视新闻主播如何应对挑战
中央电视台的农业频道在2012年的时候首次启用了全媒体交互式演播室,取得很好的效果;紧接着湖南卫视在2013年也开始使用全媒体交互式演播室。在这些频道都取得很好效果之后,其他的频道如东方卫视、广西卫视、厦门电视台等也先后启用了新闻演播室全媒体交互功能。
全媒体演播室的投入使用,给我国电视节目带来很大改变,使其传播方式更加迅速便捷,各种技术手段都融入进来,新闻主播的播报形式改变往日的单调。为了能够积极应对这次改变,作为信息传播过程中的桥梁的新闻主播必须从多方面进行提升职业素养。
(一)体态语态的丰富呈现
现在的全媒体演播室都是综合性、多角度的形式,一个新闻节目就能够运用多个景区完成,使得原本狭小的空间扩大、固定的机位变成多方机位,主持人也不需要传统的固定姿势与位置,能够根据新闻内容和交流的语言在不同的景区之间来回变换姿态,这就对主持人的体态语提出了更高要求。
(二)专业技能的全面提升
全媒体时代,媒体发展呈现融合趋势,电视、报纸、网络媒体之间的界限逐渐模糊化,各媒体之间的独立性大大削弱,电视新闻播音主持要想获得长远发展,需完善理论基础,提升新闻播报流畅度,避免出现常识性错误。
(三)人文关怀的亲切表达
新媒体的发展不仅丰富了新闻内容的传播渠道与方式,观众也开始关注主持人的新闻素养。在全媒体情景中,观众接受到的信息是复杂繁多的,主播在向观众表达中能够回到“人”本身,对新闻事件有人文关怀和独特的见解,这样的主播则更加有魅力。
先进的文化需要有先进的传播技术与传播方式之对应,媒体传播技术是应时代发展的需求而不断进步不断翻新的。在全媒体时代,作为传播具体呈现者的电视节目主持人必须不断地吸纳新知识,运用更加先进的传播技术和传播理念,满足大众的精神 文化娱乐需求,紧跟时代发展步伐,让自身获得持续健康发展的动力。
[1]宋欣.电视新闻播音主持的全媒体生存[J].新闻传播,2016,3.
[2]赵若竹.新媒体技术时代电视新闻播音主持创作样态的发展[J].现代传播,2015,12.
[3]何敏.正在发生变化的新闻播报趋势——基于虚拟演播场景的认知[J].视听纵横,20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