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新媒体环境下纸媒编辑的优化转型之路

2017-03-28王鸿雁

传播力研究 2017年6期
关键词:受众内容

文/王鸿雁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新媒体纷纷涌现。新媒体是新的技术支撑体系下出现的媒体形态,包括网络媒体、手机媒体等。新媒体的出现,改变了人们的阅读理念和方式。在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的支持下,纸质阅读已不再是人们获取信息的唯一渠道,甚至越来越被数字化的阅读方式所取代。

一、纸媒编辑转型发展的必然性

纸媒报道的滞后性不能满足受众对最新时事的强烈求知欲,加之纸媒编辑的格式化要求,使新闻报道刻板无趣,难以满足读者个性化、多元化的阅读需求。网络论坛、博客、微博、微信等新技术支撑体系下的新兴媒介,可以实现即时、交互、共享。新媒体碎片化的语言传播,第一时间发布新闻信息,使纸媒的时效性受到挑战,不经审核就可发布的流程弱化了编辑的把关职能。传统纸媒编辑的工作地位受到严重冲击,成就感减少,难以激发工作热情。

新媒体环境使传统编辑固有的工作模式和思路遭受重大变革。编辑应紧跟形势,适应新媒体技术需求,探寻自身角色优化转型的路径。

二、纸媒编辑转型发展的策略

纸媒编辑要在坚持专业优势的同时,转变观念,提升媒介素养,尊重受众体验,掌握受众需求,以全媒体思维做新闻,运用先进的技术手段,通过有效精准的多渠道信息推送,实现新旧媒体的整合发展。

(一)革新编辑观念

1.新闻素材的筛选提升者

新媒体环境下,新闻素材的来源非常丰富,传统纸媒编辑要充分发挥专业优势和特长,变来料加工为主动策划组织。在庞杂的碎片化信息中,保持高度的新闻敏感,去除劣质内容,发现更好的报道角度,发掘有价值的新闻选题、素材和线索,对信息进行收集、筛选、整合、梳理、提升,使新闻报道条理清晰,可读性强,传播价值大。

2.媒体舆论的引导规范者

纸媒凭借自身的权威性,须摆正宣传报道的方向和角度。纸媒编辑要“懂政治、讲政治”,有政治敏锐性和政治辨识力。对公众关注的话题,要认真调查求证,引导、解释与评析,保证舆论的正确走向。信息把关应注重导向性,突出主流权威信息的推送、置顶,增加用户浏览的几率,潜移默化中影响舆论。

3.数字内容的深度加工者

纸媒以内容为王永不为过。在新媒体时代,获得足够多的信息并不难,难的是在海量信息中获取信息的本来面目,还原事实的全貌。新闻编辑在做好内容的过程中,要坚守准确性原则,即以事实为准,注重事件的真实性,将最真实的新闻事件呈现给受众,使读者能系统地了解新闻报道的全部内容,提高新闻质量;坚守连贯性原则,纸媒编辑可以通过对新闻事件的持续关注来分析发展态势,加深报道的力度和深度,最后给出定论,确保正确性,使读者能完整地了解新闻事件的真相,加强纸媒对重大事件报道的权威性;坚持公证性原则,编辑在编发稿件时,不能怀有私人见解,不能表现明显的感情倾向,要最大限度地还原新闻事件,提高纸媒的社会公信力,赢得读者的信任。

4.工匠精神的践行传承者

工匠精神是指对自己的产品精雕细琢、追求完美的精神。质量是纸媒的保障,是编辑工作的重要指针。编辑应把内容、编校、设计、印刷质量作为重要标准。要建立编辑工作标准化,敬畏文字,在编辑过程中保持高度警醒,保证不遗漏错字、别字,甚至标点符号也要仔细斟酌;要精益求精,深耕细作,细心耐心,具有持续认真的态度,不仅追求高效率,还要注重过程;要有平常心,敬业奉献,稳得住心神、耐得住寂寞,为人做嫁衣。同时要以“传帮带”传承工匠精神。

(二)顺应受众需求

1.第一时间发新闻

新媒体时代,编辑要树立起比传统媒体更高的时效意识。纸媒编辑要及时关注热点,加强与草根记者的联动,及时获得第一手新闻资料。充分利用网络等媒体工具,训练全天候的编辑意识和在短时间内迅速甄别、编写各种新闻素材并进行快速传播的能力,以确保及时跟进推送新闻。

除了每天固定时间的推送外,可采取“固定更新+不定时更新”模式,新媒体平台要第一时间给受众报道突发事件、新闻事件,强化首发意识,以此解决新闻滞后性问题,提升新闻媒体的公信力。

2.多平台加工推送

在策划新闻报道时,编辑要有“全媒体”思维,力争多渠道、多平台报道。要准确判断选题在多平台上的适用性,兼顾不同平台需求进行审读加工。对同一新闻内容进行不同的加工,以不同的面目呈现给受众。报纸、门户网站新闻可以长篇幅、大图片、深内容和专题化,以严谨、深度报道为特点;而公众号、微信等小屏幕和个性化的媒体新闻则要求内容短小、碎片化,强调贴近性,浅阅读。编辑要用超链接的方式将不同平台的相关内容联合起来,兼顾读者的不同需求。

3.内容可读且精准

纸媒在内容上占据绝对地位。对新媒体内容进行编辑时要对纸媒内容进行创新编发,争取文字、图片、视频等内容相结合,确保发布内容既有专业化水平,又有丰富的表达方式和可读性。

新媒体要注重用原创性的新闻内容吸引受众。原创性体现为:标题简短吸睛并切中核心事实要素;整合内容,篇幅简练,图片精编,角度新颖,逻辑明了;内容完整,除碎片化呈现,还要整体关注、定期梳理、总结盘点。

新媒体碎片化海量化的阅读更需专业编辑,编辑可从受众的角度思考问题,推荐经过加工、整理、归纳的优质信息,让读者在有限的时间里产生最高的阅读效率,满足他们个性化的阅读要求。

4.重视互动与沟通

新媒体时代,编辑要树立更加人性化的服务意识,思维要从“编辑为中心”改为“受众为中心”。订阅、关注是新媒体时代的常用词汇,受众享有前所未有的自主地位和话语地位,读者希望能对阅读内容进行反馈。编辑要重视读者的阅读体验,增强与受众的互动沟通意识,善用各种新媒体与读者互动。

编辑可在新媒体中设置简单的问卷调查,设置有争议性的新闻议题,在评论板块与读者互动,让受众有参与的成就感。根据受众反馈,总结读者的阅读习惯与偏好,了解读者的新需求,拓展思路,将最有价值、受众最关心的问题以最便捷的阅读方式、更加准确地传达给受众。以不断改进和完善新闻报道业务,吸引更多读者。

(三)整合媒体技能

新媒体编辑深受技术影响,从最初的网站、手机报到微博、微信到客户端,随着每次技术革新,新媒体编辑都需要迅速跟进。纸媒编辑要紧跟形势,完善知识结构,不仅要具备深度加工文字的能力,也要掌握现代化的编辑技术,成为复合型业务人才。

新媒体下新闻内容常融合了文字+(图片、视频、动画)等多种表现方式。新媒体编辑要夯实新媒体基本知识和常用软件的操作能力,能处理图片,掌握声音、视频的录制、加工,画面的设计等;有专题制作能力,会利用初级美编能力,完成简单专题的制作。同时,要学会以互联网思维合理运用各类数字出版资源,熟练使用网站、微信、客户端后台,根据各自定位把新闻推送到不同平台。

三、结束语

新媒体的出现给传统纸媒带来巨大挑战,媒介的改变要求纸媒编辑必须优化转型才能进一步成长。传统编辑要不断变革,调整思维和工作方式,提升与受众对话的能力,增强服务受众的意识,积极学习新媒体传播技术,建立全新的编发模式,让信息在不同媒体平台发布。使多媒体出版技术与好的文章内容相结合,新旧媒体有机融合,助力纸媒有效发展。

[1]张彩霞.传统编辑转型路径探析[N].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2016-10-18(4).

[2]庄婷婷.“互联网+”时代编辑的“华丽转身”——论新媒体编辑的角色定位[J].今传媒,2016,01:138-139.

[3]刘芳.数字阅读心理负效应下网络新闻编辑应对探析[J].编辑之友,2016,08:80-83.

[4]杨丽丽.新形势下编辑工作的转型[J].发展,2015,03:139.

猜你喜欢

受众内容
内容回顾温故知新
内容回顾 温故知新
内容回顾温故知新
用创新表达“连接”受众
主要内容
用心感动受众
媒体叙事需要受众认同
电视节目如何做才能更好地吸引受众
基于受众需求谈电视新闻编辑如何创新
电视新闻如何获得受众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