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巡视监督的创新发展及启示*

2017-03-28朱伯兰

重庆社会科学 2017年10期
关键词:治党党中央从严治党

朱伯兰

巡视监督的创新发展及启示*

朱伯兰

把强化党内监督作为党的建设重要基础性工程,使监督的制度优势充分释放出来,是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作出的重要论断和明确的战略任务。巡视是党内监督战略性制度安排,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推进巡视监督的创新发展,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监督优势。执政党勇于自我革命的决心与意志决定党和国家兴衰成败。巡视为破解我们党在长期执政条件下自我监督这一难题提供了有效路径,是巡视监督创新发展的深刻启示。

党内监督 巡视制度 创新发展 深刻启示

强化党内监督是我党长期执政历史条件下的重大课题。巡视是全面从严治党的利剑,是加强党内监督的战略性制度安排,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民主监督制度。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推进巡视工作的理论、实践和制度创新,为破解一党长期执政条件下党内监督的难题,提供了深刻的启示。

一、理论创新:明确以战略性制度安排和政治巡视定位为方向引领

全面贯彻落实党章要求,深入推进巡视工作理论创新,是十八届党中央坚持和发扬马克思主义政党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善于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的重要体现。巡视工作理论创新,为推进巡视工作深入开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一)加强顶层设计,把巡视作为党内监督战略性制度安排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于严峻复杂的反腐败斗争形势,从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和全面从严治党的大局出发,把巡视提到了前所未有的新高度。“巡视是党章赋予的重要职责,是加强党的建设的重要举措,是从严治党、维护党纪的重要手段,是加强党内监督的重要形式。”2013年4月25日,在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审议 《关于中央巡视工作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研究部署巡视工作情况的报告》时,习近平总书记用“四个重要”强调了巡视工作的重要地位和作用。2014年6月26日,在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听取中央巡视工作领导小组2014年中央巡视组首轮巡视情况汇报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巡视作为党内监督的战略性制度安排,不是权宜之计,要用好巡视这把反腐“利剑”。2015年6月26日,在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巡视工作条例》(修订稿)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巡视成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重要平台,是党内监督与群众监督结合的重要方式,是上级党组织对下级党组织监督的重要抓手,为全面从严治党提供了有力支撑。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巡视工作的重要论述是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十八届党中央巡视工作指明了方向,为巡视工作深入开展提供了根本遵循。

把巡视作为党内监督的战略性制度安排,充分彰显了党之利剑、国之利器的重大作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巡视作为治党治国利器,纳入全面从严治党战略布局。中央政治局会议、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23次研究巡视工作,习近平总书记每次都发表重要讲话,深刻阐述巡视工作重大意义,确定巡视工作方针,指明巡视工作任务,对发现问题、落实整改、运用成果等提出明确要求。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听取每一轮巡视情况汇报,中央政治局会议分别审议巡视省区市、中央企业、中央和国家机关、中央政法单位、意识形态单位、中管高校6项专题报告。习近平总书记每次都详细审阅巡视报告,发表重要讲话,全面系统阐述巡视任务,对发现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评判,对落实整改责任、运用巡视成果作出指示,为巡视工作在坚持中深化指明了方向。[1]

(二)明确政治巡视定位,深刻体现党章的规定和要求

明确政治巡视定位,是十八届党中央巡视工作重大理论和实践创新成果。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巡视是政治巡视,要提高政治站位,坚持以下看上;重点对象是党的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强调牢牢把握巡视政治定位,聚焦全面从严治党,发现问题、形成震慑,倒逼改革、促进发展。用好巡视这把利剑,首先是“止血”、遏制,进而治本,标本兼治。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定不移深化政治巡视,以问题为导向,发挥政治“显微镜”、政治“探照灯”作用,推动巡视工作向纵深发展。突出巡视监督政治作用,以“四个意识”为政治标杆,把贯彻“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作为基本政治要求,把维护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作为根本政治任务,发挥巡视政治导向作用。

党的十八大以来,巡视工作深化理论创新,明确政治巡视定位,是在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党的十八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的进程中经历三次深化实现的。第一次深化是贯彻党的十八届二中全会精神,中央巡视工作率先转职能、转方式、转作风,把发现问题作为主要任务,围绕“四个着力”,即着力发现违反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违反廉洁纪律、违反组织纪律、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问题开展巡视,解决了巡视内容宽泛、职能发散问题,发挥了震慑作用。第二次深化是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决定,紧紧围绕党的领导、党的建设,坚持纪严于法、纪在法前,把纪律挺在前面,紧扣“六项纪律”,即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廉洁纪律、群众纪律、工作纪律和生活纪律查找问题,强化了巡视遏制作用。第三次深化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部署,围绕政治巡视,聚焦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全面从严治党,突出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净化党内政治生态,抓住了根本性、全局性、方向性问题,有力促进管党治党迈向标本兼治。

明确政治巡视定位,一是深刻体现了党章的规定和要求。巡视是党章赋予的职责,本质上是政治监督,对被巡视党组织进行“政治体检”。深化政治巡视,要以坚持党的领导为根本目的、加强党的建设为根本途径、全面从严治党为根本保障,从厚植党执政的政治基础的高度辨析问题,查找政治偏差,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二是深化了对管党治党规律性的认识。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讲政治是突出的特点和优势,政治巡视是巡视工作根本所在。十八届党中央把政治巡视要求写入新修改颁发的巡视条例,既体现了我们党对管党治党规律性的深刻认识,也体现了我们党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坚定信心和决心。坚定不移深化政治巡视,要提高政治站位和政治觉悟,把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摆在首位,善于从政治上发现问题、剖析问题、解决问题,督促被巡视党组织对标“四个意识”找差距,纠正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不坚决不到位问题,推动全面从严治党落地见效,切实发挥巡视政治“显微镜”、政治“探照灯”作用,为党和国家各项事业提供坚强政治保证。

(三)发挥震慑遏制作用,推动实现“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战略目标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从党和国家全局的高度,对构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体制机制作出重大部署,提出明确要求。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要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形成不敢腐的惩戒机制、不能腐的防范机制、不易腐的保障机制。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把加大查办违纪违法案件力度,保持惩治腐败高压态势,形成不想腐、不能腐、不敢腐的有效机制,作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主要任务之一。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五次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提出,着力营造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政治氛围。在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再次重申:必须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着力构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体制机制。

把发现问题形成震慑作为巡视工作的主要任务,推动实现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战略目标,是巡视监督理论创新的重要体现。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巡视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对加强和改进巡视工作作出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形成了中央巡视工作方针。在主体定位上,明确了巡视是党中央的巡视,体现了党中央的权威和信用;在职能定位上,明确了发现问题形成震慑是主要任务,体现了党内监督的严肃性。2016年1月,在十八届中央纪委六次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动巡视向纵深发展,根本在于贯彻中央巡视工作方针。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七次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充分肯定了全面从严治党取得的显著成效,指出,腐败蔓延势头得到有效遏制,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已经形成,不敢腐的目标初步实现,不能腐的制度日益完善,不想腐的堤坝正在构筑,党内政治生活呈现新的气象。巡视监督的创新发展,对推动实现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战略目标起了重要作用。

二、实践创新:巡视监督标本兼治战略作用充分彰显

不断创新组织制度和方式方法,推动巡视工作在坚持中深化 在深化中坚持,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强化巡视监督并彰显标本兼治战略作用的重要经验。

(一)实现巡视全覆盖,展示党内监督没有禁区没有例外的鲜明立场

巡视全覆盖是全面从严治党的必然要求,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向全党全社会作出的庄严承诺。2013年11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改进中央和省区市巡视制度,做到对地方、部门、企事业单位全覆盖。巡视全覆盖的目标首次在党的中央全会上提出。2014年1月14日,在十八届中央纪委第三次全体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再次要求:“巡视监督要对地方、部门、企事业单位全覆盖。”2016年10月,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党内监督条例进一步明确,党委要在一届任期内实现巡视全覆盖。这是党中央根据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复杂的判断作出的重大部署。明确一届任期内巡视全覆盖的目标并固化为法定任务,是落实全面从严治党重大战略部署的要求。全面从严治党要靠全党、管全党、治全党,必然要求党内监督全方位全覆盖,让党内监督不留死角、没有空白,把严的标准、严的措施体现在管党治党全方位、全过程,贯穿到监督管理各环节、各方面,形成“全链条”。巡视全覆盖必须体现“党内监督没有禁区、没有例外”的原则,做好照全面的“探照灯”、看全体的政治“显微镜”,发现和推动解决被巡视党组织和党员领导干部存在的问题,最终实现巡视战略目标。

实现一届巡视全覆盖目标,是十八届党中央管党治党理论和实践的重大创新与突破。党的十八大以来,通过12轮巡视,中央巡视实现了对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中央和国家机关、国有重要骨干企业、中央金融单位和中管高校的全覆盖。中央实现巡视全覆盖目标为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提供了有力支撑,在推进全覆盖过程中,巡视坚持透过现象看本质,“窥一斑而知全豹”,对发现的普遍性、倾向性问题进行归纳提炼,为全面深化改革提供问题导向参考。在深化中央巡视工作的同时,中央巡视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对省区市巡视工作的领导,强化制度传导、示范传导、检查传导,推动省区市巡视工作深入发展。各省区市党委高度重视,把巡视全覆盖作为硬任务、硬指标,创新方式方法,全面加快进度节奏。开展市县巡察是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的有力举措,巡察将巡视监督制度延伸到基层,有效补齐了基层党内监督短板,打通了基层群众直接反映问题的通道,促进了党内监督与群众监督有机结合,成为地方各级党委落实“两个责任”的有力抓手。

(二)创新体制机制和方法,巡视监督有力推进管党治党标本兼治

紧紧围绕巡视要发现问题的总要求,强化体制机制改革,不断创新巡视方式方法,是十八届党中央管党治党实践创新的重要体现。一是在领导体制上,坚持中央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加强对省区市和中央单位巡视工作的领导,推进示范传导、检查传导、制度传导,不断深化省区市巡视工作,规范中央单位巡视工作,探索市县巡察,形成了巡视巡察监督立体网络格局。二是在组织制度上,十八届中央从第一轮巡视起就打破既有模式,实行巡视组组长、巡视对象、巡视组与巡视对象关系“三个不固定”,一次一授权,不搞“铁帽子王”。三是在组织方式上,坚持常规巡视与专项巡视相结合。对31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以常规巡视为主,对中央部委和中管企事业单位以专项巡视为主。

不断创新巡视工作方式方法。为统筹推进全覆盖任务,2015年中央第六轮巡视首次实行“一托二”模式,第八轮巡视同时试点“一托三”模式,加快了巡视节奏和频率,为实现巡视全覆盖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在推进巡视工作上,突出“板块轮动”,即将中央一级巡视对象分为地方、部门、央企、金融和事业等五个板块,通过“板块轮动”逐步推进。通过分“板块”进行巡视,既加快了巡视步伐,又有利于全面梳理、系统研究解决各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更好发挥巡视治本作用。2017年中央第十二轮巡视时探索创新“机动式”巡视,其特点是机动灵活,即突出问题导向,突出工作重点,简化工作流程,集中力量对机动任务进行深入了解,聚焦问题,挖深吃透,不搞面面俱到。①贯彻落实中央纪委七次全会精神访谈之四:《实现一届任期内中央巡视全覆盖的目标任务》,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2017年6月2日,http://www.ccdi.gov.cn/

体现中央政治巡视新要求,在两个方面的创新更加凸显。一是采取“回头看”,体现了政治巡视新要求。“回头看”是围绕政治的再巡视,2016年中央巡视组开展3轮,对北京、天津、重庆、辽宁等12个省区市开展巡视 “回头看”,2017年中央第十二轮巡视继续选择内蒙古、吉林、云南、陕西等4个省区开展巡视“回头看”。②贯彻落实中央纪委七次全会精神访谈之四:《实现一届任期内中央巡视全覆盖的目标任务》,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2017年6月2日,http://www.ccdi.gov.cn/“回头看”重点关注政治纪律和换届纪律、地方党委在政治忠诚、政治担当和政治生态等方面存在的深层次问题,释放了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的强烈信号,发挥了政治导向作用;有利于推动深层次问题见底落地,有利于督促再整改再查处,促使被巡视地区和单位认真落实中央精神和各项决策部署,对落实不力的严肃追责问责,形成再震慑。二是运用好巡视成果,发挥标本兼治作用。巡视监督具有催化剂作用、强化作用,更好发挥巡视在党内监督中的重要作用,就要对巡视成果善加运用。巡视要发现问题、形成震慑,整改要推动改革、促进发展。对巡视发现的问题线索,积极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分类处置,坚决减少存量、重点遏制增量,保持惩治腐败的高压态势。对共性问题加强归纳分析,提出对策建议,为全面深化改革提供问题导向参考,发挥巡视标本兼治的战略作用。

党的十八大以来,巡视监督的重要方式不断改革创新,不断向着全面覆盖、不留死角迈进。利剑高悬、愈显锋芒,巡视监督的震慑效应不断放大。中央巡视组共开展12轮巡视,巡视了277个党组织,对16个省区市开展 “回头看”,对4个中央单位开展了“机动式”巡视;各省区市党委共组织巡视了8362个党组织;中央军委组织开展13批次巡视,完成了对军委管理的党组织的常规巡视全覆盖和回访巡视全覆盖,并开展3批次专项“机动式”巡视。在党中央坚强有力领导下,巡视工作在党的历史上首次实现一届任期全覆盖。[2]党中央的巡视抓住并推动解决党和国家根本性、方向性、全局性问题,发挥出令人瞩目的利剑作用。

三、制度创新:巡视条例标注党内监督制度建设新高度

坚持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相结合,注重加强思想建设,善于用制度管党治党,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鲜明特征。巡视制度的创新发展,既为巡视工作发展提供了制度保证,也有力推进了党内法规制度建设。

(一)坚持改革创新,建立完善巡视监督制度彰显党内监督制度的力量

党内监督是党的建设的重要内容,建立完善党内监督制度体系是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保障;巡视是党内监督的重要方式,健全完善巡视监督制度体系是发挥巡视监督从严治党利剑作用的基础和保证。邓小平总结历史经验教训,提出制度问题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从全局和战略高度思考制度治党,把建立和完善党内监督法规和制度体系看成是党的制度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认为党内监督实质上是对权力的监督,而对权力监督关键的是要有制度的保证,是对执政党建设规律的深刻认识和揭示。[3]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多次重要讲话中强调:要把强化党内监督作为党的建设重要基础性工程,使监督的制度优势充分释放出来;要完善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机制,形成有权必有责、用权必担责、滥权必追责的制度安排。[4]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巡视是很重要的监督制度”。在十八届中央纪委六次全会上的讲话中强调:“巡视是党内监督的战略性制度安排性”,要求“推动巡视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巡视成为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支撑,彰显了党内监督制度的力量。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相统一,在全面推进巡视理论、实践和制度创新中,赋予巡视制度新的活力,逐步建立起以党章为根本、以《中国共产党巡视工作条例》为主体、以配套制度为支撑的巡视制度体系。十八届党中央2015年、2017年两次修改巡视条例,为依纪依规开展巡视提供基本遵循。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总结巡视工作实践经验,党中央2015年8月修订颁布《中国共产党巡视工作条例》,对巡视机构设置、工作职责、方式权限、纪律要求等作出全面规定,为规范巡视工作提供了制度保障;把聚焦中心、坚持发现问题形成震慑、创新组织制度和工作方式、善用巡视成果等写进条例,为依规依纪巡视、全面从严治党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央巡视办制定了46项配套制度,建立了与中央纪委、中央组织部、公检法司等方面10个协调协作机制,不断扎紧制度笼子。[5]巡视制度凝结了全面从严治党理论、实践、制度创新的重要成果。

(二)坚持与时俱进,新修《条例》标注新高度并赋予巡视监督更大活力

把制度建设贯穿于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始终,让全面从严治党的思路举措更加科学、更加严密、更加有效,实践探索在前,总结提炼在后,实现党内法规的与时俱进,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加强制度建设的重要经验。十八届党中央先后两次修改修订巡视条例,在党的历史上前所未有,充分体现了党中央与时俱进、改革创新的政治品格。2017年7月14日,新修改的《中国共产党巡视工作条例》,是全面从严治党进程中具有战略意义的党内法规制度建设成果。政治巡视是十八届中央巡视工作重大理论和实践创新成果,深化政治巡视,聚焦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全面从严治党,发现问题、形成震慑,推动改革、促进发展,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是再次修改《条例》的重点和亮点。新修改《条例》把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新部署和近年来行之有效的创新实践上升固化为制度成果,明确巡视要以“四个意识”为政治标杆,把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作为根本政治任务,把贯彻“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新发展理念作为基本政治要求,突出巡视监督政治作用,必将赋予巡视监督新的更大活力,进一步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监督优势。

巡视监督制度体系进一步创新发展,一是体现在重要配套制度建设上。新修订巡视条例颁发后,中央办公厅印发了《被巡视党组织配合中央巡视工作规定》,中央巡视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分别印发了 《中央巡视工作领导小组工作规则》《中央巡视组工作规则》和《中央巡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工作规则》,作为新修改的《中国共产党巡视工作条例》的重要配套制度。二是建立市县巡察制度。十八届党中央把建立市县巡察制度作为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的重大创新举措,在党内监督条例和新修改的巡视工作条例中均对市县巡察制度作出明确规定。在2017年7月党中央颁布新修改的《条例》后,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市县党委建立巡察制度的意见》作为配套制度,充分体现了对巡察工作的高度重视和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的坚定决心。《意见》明确要求:加强巡察监督,就是要在政治定位上聚焦全面从严治党,真正把“严”的标准和“治”的理念、全面从严治党的压力和责任传导到基层,打通全面从严治党的“最后一公里”,促进管党治党从宽松软走向严紧硬。[6]新修改的巡视条例和印发的意见,为在新的发展阶段巡视工作继续发扬光大提供了根本遵循,是促进全面从严治党标本兼治深入发展的战略举措。

巡视制度创新助推了党内监督制度体系建设和完善。在党内法规制度建设上,巡视工作的许多重要制度成果,已体现在《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等重要党内法规制度之中。在加强党组织制度建设上,针对巡视检查中发现的党建责任不落实、管党治党宽松软的问题,修订出台了《中国共产党地方委员会工作条例》《中国共产党党组工作条例(试行)》《中国共产党工作机关条例(试行)》等党内法规,对加强国有企业、高等学校、社会组织、非公有制企业等领域党组织建设和党员队伍建设作出进一步规范,强基固本,提升了管党治党的能力和水平。在加强干部队伍制度建设上,针对巡视检查中发现的选人用人突出问题,开展了违规用人问题专项治理,出台了防止干部“带病提拔”的意见、党委(党组)讨论决定干部任免事项守则等制度,修订了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规定,整肃了吏治,强化了对干部的从严管理监督。[7]

四、巡视监督制度创新发展的深刻启示

党的十八大以来,巡视监督制度创新发展提供的启示,在以下三个方面尤为深刻。

(一)执政党勇于自我革命的决心与意志决定党和国家兴衰成败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全党要以自我革命的政治勇气,着力解决党自身存在的突出问题”。在2017年2月13日召开的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勇于自我革命,是我们党最鲜明的品格,也是我们党最大的优势。中国共产党的伟大不在于不犯错误,而在于从不讳疾忌医,敢于直面问题,勇于自我革命,具有极强的自我修复能力。”勇于自我革命,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性质的必然要求,是我们党近百年奋斗历程的经验结晶。中国共产党正在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形势环境变化之快、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之重、矛盾风险挑战之多、对我们党治国理政考验之大都前所未有。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世情国情党情深刻变化的情况下,有没有强烈的自我革命精神,有没有自我净化的过硬特质,能不能坚持不懈同自身存在的问题和错误作斗争,就成为决定党兴衰成败的关键因素。[8]

巡视监督的创新发展,深刻体现了中国共产党自我革命的坚定决心与坚强意志。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巡视作为全面从严治党的重大举措,经过五年来的磨砺,巡视工作取得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和制度创新,使之成为党之利剑、国之利器,归其根本在于党中央旗帜鲜明、立场坚定、意志品质顽强、领导坚强有力。党中央确立正确的巡视方针,决定实现一届任期巡视全覆盖;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听取每一轮巡视情况汇报,中央政治局会议分别审议巡视专题报告;中央巡视工作领导小组一丝不苟按照中央精神办事,重大事项一律报中央决定,绝不在中央精神之外设置空间;巡视组以党章党规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为尺子,聚焦党的领导、党的建设、全面从严治党,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就一个地区或部门的政治生态画出像来,直面问题、实事求是,如实向被巡视党组织反馈。巡视组代表党中央去巡视,是党中央的千里眼、顺风耳,反馈的意见就是中央要求;被巡视党组织认真整改,把党中央的大政方针落到实处。新一届党中央自我革命的坚定决心与坚强意志,赢得了党心民心,赢得了国际社会的赞誉,是推动中国社会深刻巨变的根本。

(二)破解党在长期执政条件下自我监督历史难题的有效路径

作为长期执政的党,面临的最大挑战是对权力的有效监督。能否实现有效的自我监督,正确行使人民赋予的权力,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前途命运。从党肩负的历史使命看,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前提和保证。我们党长期执政,既有巨大政治优势,又面临着严峻风险挑战,只有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高度来看待和把握党内监督问题,努力破解党在长期执政条件下自我监督的难题,形成发现问题、纠正偏差的机制,才能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跳出执政兴衰“历史周期律”,实现党的历史使命。从实现国家改革目标看,加强党内监督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党的执政地位决定了党内监督在党和国家各种监督形式中是最基本的、第一位的,以党内监督引领和带动国家监察和社会监督,完善党内监督体系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增强党的自我监督能力是提高党和国家治理能力的要求。从党的建设现状看,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缺失、监督责任缺位,管党治党失之于宽松软,致使党的领导弱化、党的建设缺失、全面从严治党不力,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复杂,其重要原因是党内监督乏力、监督主体比较分散、监督责任不够明晰、监督制度操作性和实效性不强,特别是对高级干部的监督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

十八届党中央把巡视作为党内监督的战略性制度安排,既是对党内监督历史经验的总结,更是应对新的形势任务作出的战略决策。早在建党初期和革命战争年代,我们党就对建立党内巡视制度进行了探索,1935年5月颁布的《中央巡视条例》,对巡视工作的意义、职权、权限、纪律等作了详细规定,标志着党内巡视制度的正式形成。[9]新中国成立后,党中央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加强巡视制度建设,巡视工作作为党内监督的一项内容越来越受到重视。改革开放以来,巡视制度、组织机构、工作方式等不断发展,2007年,十七大首次把巡视制度写入党章,巡视制度以党内根本大法的形式确定下来。巡视制度在监督党员领导干部权力,严明党内纪律,改进党内作风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十八届党中央推进巡视工作的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和制度创新的实践证明,巡视制度有效管用,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监督的制度优势,凝结着全面从严治党实践、理论、制度创新的重要成果,中国特色的巡视制度展现出强大生命力,为破解一党长期执政条件下党内监督的难题,探索出了一条实现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有效途径。

(三)坚定不移推动巡视工作向纵深发展是战略举措

习近平总书记在“7·26”重要讲话中提出重大标识性论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强调:“管党治党不仅关系党的前途命运,而且关系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必须以更大的决心、更大的勇气、更大的气力抓紧抓好。”“全面从严治党依然任重道远。全党要坚持问题导向,保持战略定力,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把全面从严治党的思路举措搞得更加科学、更加严密、更加有效。”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巡视也永远在路上。完成一届任期全覆盖不是终点,而是新征程的起点,必须始终保持战略定力,把巡视利剑牢牢抓在手里,以全面从严治党的实际成效回应党内和人民群众的期盼,展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是党中央的鲜明立场和要求。新修改巡视工作条例,是全面从严治党进程中具有战略意义的党内法规制度建设成果,为十九大后巡视工作继续发扬光大提供了根本遵循。

坚定不移推动巡视工作向纵深发展,对于标本兼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保障党和国家各项事业不断迈向新胜利,意义重大而深远。巡视既是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举措,也是深化改革发展的重要抓手。十八届党中央的巡视工作涵盖政治、思想、组织、作风、纪律、反腐败等党的建设方方面面,是党建工作的一个突出亮点,体现了党的领导、党的原则、党的方针。巡视全覆盖成为一次深刻的党性教育和思想洗礼,起到了震慑警醒作用,唤醒了各级党组织和党员领导干部管党治党的责任担当。巡视工作发挥“发现问题、形成震慑,倒逼改革、促进发展”的重要作用,既是中央对巡视工作的要求,也是巡视发挥战略作用的深刻体现。发挥巡视政治导向作用,以“四个意识”为政治标杆,把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五位一体”“四个全面”和新发展理念作为基本政治要求,查找在落实中央决策部署上的差距,巡视成为党中央推动工作的重要抓手。坚定不移推动巡视工作向纵深发展,是新的发展阶段的战略任务和战略举措。

[1]王岐山:《巡视是党内监督战略性制度安排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监督优势》,《人民日报》2017年7月17日,第2版

[2]新华社记者:《锻造巡视监督利剑探索自我净化路径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巡视工作综述》,中国纪检监察报2017年9月28日,第1版

[3]中共中央文献编辑委员会:《邓小平文选》(第二卷),人民出版社,2009 年,第 320~343 页

[4][9]中共中央党校编著:《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新思想新观点新举措解读》,党建读物出版社,2017年,第 179、200页

[5]黎晓宏:《深入贯彻新修改的巡视条例 推动巡视工作向纵深发展》,《中国纪检监察》2017年第14期,第21页

[6]中央巡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认真贯彻市县党委巡察意见 以实际工作成效厚植党执政的政治基础》,《中国纪检监察报》2017年8月16日,第1版

[7]赵乐际:《充分发挥巡视标本兼治作用 切实加强干部从严管理监督》,《求是》第15期,第14页

[8]何毅亭:《努力建设世界上最强大的政党》,学习时报》2017年7月10日,第1版

(责任编辑:张晓月)

The Innovative Developmentand Inspiration of Inspection Tour

Zhu Bolan

It is an important conclusion and clear strategic task provided by the Sixth Plenary Session of the 18th Central Committee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CPC)to strengthen the supervision of the Party as an important fundamental project of Party building and to make the system superiority of supervision fully released.Inspection tour is the strategic institutional arrangement of inner-Party supervision.Since the 18th CPC National Congress,the Party has comprehensively promoted the innovative development of inspection tour which highlights the advantages of democratic supervision in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The courage and will of the ruling party will determine the success or failure of the Party and the country.Inspection tour provides effective path to solve the historical problem of self-supervision of the Party under conditions of the long-term ruling,which is the profound inspiration of the innovative development of inspection tour.

inner-party supervision,inspection tour system,innovative development,profound inspiration

重庆工商大学重庆廉政研究中心 重庆 400067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深化反腐败体制机制改革研究”(批准号:14XDJ019)。

猜你喜欢

治党党中央从严治党
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
党中央两次为谁公开祝寿?
全面从严治党,基层更应主动作为
持之以恒正风肃纪 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
关键抉择
—— 党中央推进改革开放的战略擘画
履行代表职责 落实治党责任
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
坚守人民立场 从严管党治党
向党中央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
深刻把握全面从严治党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