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突发事件与其国家形象的建构及技术逻辑
2017-03-28尹平潍
尹平潍
国外突发事件与其国家形象的建构及技术逻辑
尹平潍
为研究国外突发事件中国家形象的建构和其中的技术逻辑,通过对现实冲突理论的回顾并结合当前的实际探讨国外突发事件及其生成逻辑、国外突发事件中国家形象的建构及其技术逻辑。全球化媒介时代的来临对国外突发事件起了催化作用,国外突发事件中的国家形象建构是国家主体能动性的发挥,它不仅仅能促进国外突发事件的解决,也能使得这个过程在解决国外突发事件的过程中塑造国家形象,或者让整个社会凝聚共识,增强社会的协调性和凝聚力。
国外突发事件;社会风险;社会冲突;国家形象
一、概念和理论
冲突意味着感知到的利益分歧(perceived divergence of interest),本文关注的是二元冲突,当事人可以是个体、群体、组织或国家。[1]本文所指的国外突发事件指的是具有不同社会文化背景的群体间因利益分歧而导致的利益对抗行为。
坎贝尔(Campbell)的现实冲突理论认为,不同群体对有限资源(有型的资源,如金钱、领土、奖品等;无形的资源,如权利、荣誉、声望等)的渴望而产生利益的分歧,为解决分歧便产生了冲突,进而可能会使得冲突升级。[2]如果这种利益分歧在较短时间内有所缓解或得到解决,这些冲突所带来的风险可能就是短期的或阶段性的,如果这种利益分歧在一定时期内得不到解决且因此而衍生了其他的利益分歧,长期性的或者结构性的风险便有可能形成。本文所关注的是具有不同社会文化背景的群体间因利益分歧而导致的利益对抗行为在不同国家间的国外突发事件在国际视野中的呈现。为研究国外突发事件中国家形象的建构和其中的技术逻辑,通过对现实冲突理论的回顾并结合当前的实际探讨了国外突发事件及其生成逻辑,国外突发事件中国家形象的建构及其技术逻辑。
二、传播环境的变革与国外突发事件
全球化媒介时代的到来,媒介技术的不断革新、传播环境的变革对群际间的利益冲突的放大与扩散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值得学界关注的是,群际间,因个体、群体或组织的行动对利益冲突的扩散与蔓延因媒介技术的发展、传播环境的变革和国际社会整体环境的重构带来了越来越大的破坏性,即使它是短期的或是阶段性的风险,但其对个体、群体或组织所在国家或地区的形象建构却带来了极大挑战;另外,系统性的社会风险,因其风险成因的复杂性,风险可能长期存在或者呈现结构性的风险,这使得世界各国建构国家形象面临长期的阻碍和潜在的风险。
以斯诺登事件为例,该事件也称“棱镜门事件”,斯诺登(Edward Joseph Snowden)作为前美国中央情报局雇员,因在受雇于国家安全局防务承包商博思艾伦公司工作期间,不满美国政府对互联网的监控行为,对美国情报部门相关的秘密文件和细节进行了揭露,引起美国政府的极度不满。美国政府也因监听本国及他国甚至监听盟友而备受国际社会的谴责和质疑,美国国家形象也因此受到严重影响。该事件引发了世界各国对当前网络空间安全和发展的恐慌。
再如发生在法国的《查理周刊》事件。历来以言论自由先于政治正确为傲的《查理周刊》以讽刺宗教和政治而著称,该刊从2006年起加入刊登讽刺先知漫画的行列以来,因引发了原教旨主义者极度的不满,曾招致多次恐怖威胁。2015年的法国巴黎当地时间1月7日事件的发生,至少造成了12人死亡,包括2名警察和《查理周刊》的10名记者,另有11人受伤。事件发生后,国际社会纷纷表示震惊,恐怖主义成为国际社会所关注的焦点。
本文在此对“斯诺登事件”和“法国查理周刊事件”所呈现的社会冲突作对比分析。第一,前者是因个体所引发的,但该事件的影响范围却不仅局限于美国政府及美国社会。究其原因,事件本身所牵涉利益群体范围之广、利益之大是该事件被广泛关注的主因。另外,该事件引发了世界各国对当前网络空间安全和发展的强烈恐慌。“法国查理周刊事件”则可理解为系统的风险,当事国将事件定义为恐怖袭击,一方面是恐怖袭击与言论自由的交锋,另一方面是民族情绪以及宗教极端思想对立,在其特定的文化背景,类似的风险似乎是一种对社会风险的警觉。第二,前者可视为短期的阶段性风险,因个体所引发的风险影响力达到最高后,会随时间、事件的处置被公众淡化关注,但其对当事国所造成的形象的破坏也需要足够的时间消化;后者则可视为长期的结构性的风险,当极端的伊斯兰文化和西方民主自由及多元文化主义相碰撞时,意识形态所导致的国外突发事件事件的发生或许只是长期的结构性风险的外在表现形式。
三、国外突发事件的生成逻辑
国外突发事件生成的根源绝大多数都是具有不同社会文化背景的利益群体或群体内部个人追逐私利所致。这个过程中,不同群体间的利益产生了冲突进而激化了群际间的社会矛盾,因解决策略的选择不同,矛盾激化到一定程度,国外突发事件便会呈现出利益的对抗局面。如果局面得不到控制,群际间可能会爆发直接的冲突,在现实社会中,特别是在国际争端、民族争端、国家争端等形式的对抗行为中,最终的后果可能是走向战争的极端。狄恩·普鲁特、金盛熙认为冲突的解决有四种应对策略,分别是争斗、让步、问题解决、回避。[1]当突发事件中应对策略选择了彼此的争斗,即对抗的策略,突发事件便会形成。国外突发事件是社会冲突的外在的呈现方式,而国外突发事件又是风险社会的外在表征。冲突的来源本质上是不同群体间的利益分歧。因此,风险社会的到来给不同群体间的利益分配制造了不平衡,这种不平衡性源于群体的利益固化。
四、风险社会建构国家形象的逻辑
国家形象建设作为国家战略是一个国家的“软实力”的核心组成部分,是提升国家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推力,建构好国家形象也意味着在国际社会的拥有更高的可信度、更强接纳度和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合作空间,大国的博弈也越来越多的体现在国家形象的建构上。[3]从更深层面而言,当前我们所身处的全球性风险社会资源的有限性迫使各国展开对于利益的追逐,国与国之间的国家利益实际上是存在冲突或者分歧的,互利共赢本质上是延缓或解决冲突,减少或消除分歧。如良好的国家形象对内可以缓解社会矛盾、增强社会内部凝聚力、促进和谐;对外则可吸引资本、市场和人才的流入,提升对外资源获取的能力,从而实现国家利益的最大化。因此,建构最佳国家形象,维护国家利益,强化利益竞争力,获取对社会稀缺资源的控制显得尤为必要。
国外突发事件的生成是社会冲突的外在表现形式,在全球化为背景的互联网作为基础设施的社会传播环境下,本研究认为国外突发事件的解决应从两方面考虑:第一,关注社会冲突的解决,管控社会利益分歧,同时积极处置好国外突发事件,缓解社会矛盾,对内构建负责任的国家形象;第二,重视国际传播与舆论引导,对外建构民主、自由、和谐、富强、文明的国家形象。
五、国外突发事件中国家形象建构的技术逻辑
我们身处的社会充满着各种风险,从传统社会走向现代社会,一个很重要的标志是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我们似乎可以这么认为,先进的媒介技术的广泛应用在促进社会的前进和满足人类社会交往的需求的同时也被随之而来的风险而所困惑。媒介技术从来不仅是善意的推动社会进步的催化剂有时也可能是罪恶的潘多拉盒子。
国外突发事件也不是现代社会的专利,在传统社会里,国外突发事件也照样存在。但不同的是,在全球化媒介时代,媒介技术对国外突发事件的进一步催化产生了不可忽视的作用,当然媒介技术作为工具对国外突发事件的解决也带来了新的转机和新的生命力。
国外突发事件中的国家形象建构是国家主体能动性的发挥,它不仅仅能促进国外突发事件的解决,也能使得这个过程在解决国外突发事件的过程中塑造国家形象,或者是让整个社会凝聚共识,增强社会的协调性和凝聚力。
六、结语
综上所述,新媒体时代,媒介技术所引发的社会传播环境的变革以及全球性的风险社会现实无法逆转,以互联网为基础的传播环境为风险的扩散和利益的冲突提供了更为自由的被广泛释放和蔓延的空间;以风险社会、新媒体时代、全球化趋势和逆全球化等为基础的多元时代背景下,风险的扩散和利益的分歧使得国外突发事件破坏了原有的相对稳定的社会系统结构,而易引发社会波动而影响国家形象建构的进程;国外突发事件的生成根源于群体或个体对私利的追逐,国家形象建构应关注社会冲突的解决,重视国际传播与舆论引导。
值得讨论的是,媒介全球化时代,媒介技术给社会带来传播环境的改善的同时,本身也已成为或者推动着一种潜在的或显在的风险的形成。这是一个充满风险的社会,媒介技术与社会形态相互建构,不同个体、组织、群体、国家乃至与整个生物界之间利益的分歧或冲突所导致的冲突在媒介性社会以不同的方式呈现在国外突发事件中,短期的或阶段性的风险,抑或是长期的或阶段性的风险在不同的文明、文化的语境下警示着人类,除了面对现实、正视冲突,还需要彻底反思人类行为的意义。
[1]狄恩·普鲁特,金盛熙.社会冲突[M].王凡妹,译.马戎,校.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3.
[2]CAMPBELL,D T.Ethnocentric and other altruistic motives[C]//Nebraska Symposium on Motivation.Lincoln,NE:University of Nebraska Press,1956.
[3]范红.国家形象的塑造与传播策略[M]//范红.国家形象研究.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5:3-26.
[作 者]尹平潍,广西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