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唱艺术中钢琴伴奏的作用与思考
2017-03-28万雨薇
万雨薇
合唱艺术中钢琴伴奏的作用与思考
万雨薇
钢琴,是从西方国家引进的一种“舶来品”乐器,是西洋古典音乐中的一种键盘乐器,素有“乐器之王”的称号。合唱作为一门高雅的艺术,其被世人誉为“天籁之音”,是声乐艺术的最高表现。世界经济一体化格局促进了各国文化的交流与融合,钢琴伴奏风格也逐渐开始向多元化方向发展,而合唱艺术中所使用的钢琴伴奏手法也日益呈现出多样化。基于此,文章就合唱艺术中钢琴伴奏的作用与思考这一课题展开探析,以资参考。
合唱艺术;钢琴伴奏
伴随着时代的变迁与发展,钢琴历经时间的洗礼,脱离了传统风格的窠臼,在继承传统精华的基础上,幻化出了一种全新的伴奏形态。现如今的钢琴伴奏兼备了乐器元素与时代风尚。而在合唱艺术中,要想把音乐作品所蕴含的美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呈现给观众,就必须要驾驭与把握好音色,在合唱艺术中融入钢琴伴奏,凸显出合唱钢琴伴奏的独特艺术魅力。显而易见,就合唱艺术中钢琴伴奏的作用与思考这一课题展开论述,将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钢琴伴奏与合唱艺术的关系阐述
钢琴是当前音乐领域广泛应用的伴奏乐器,它是键盘乐器的杰出代表,素有“乐器之王”的美誉。伴随着时代的变更,钢琴在历经时间的洗礼后,也获得了相应程度的发展,现如今的钢琴伴奏技术发展水平已达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而它的艺术表现也日渐完美,钢琴演奏的效果更为流畅。在钢琴伴奏技术不断完善的历程中,其自身所特有的优势也逐步凸显出来。而合唱这一被称之为“天籁之音”的艺术形态也呈现出了新的内容与特征,必须要开拓自身发展领域,才能更好地实现可持续发展。在此环境下,实现合唱艺术与钢琴伴奏的融合,便成为音乐创作的一种常有手法。融入了钢琴伴奏的合唱艺术,高潮与低谷相互交错,合唱者把这一曲目演绎得酣畅淋漓,合唱艺术开发出了一个全新的领域。融入了钢琴伴奏的合唱艺术之所以能够取得如此效果,主要是因为钢琴演奏者在伴奏时利用了乐器自身所独有的音乐张力。可见,实现合唱艺术与钢琴伴奏的融合,不仅能够发挥出钢琴乐器的表现力,还能够从一个新的角度去感悟合唱艺术的魅力,使之与钢琴伴奏形成一个相互依存的整体。
二、钢琴伴奏在合唱艺术中的作用
(一)引领节奏速度的作用
音的力度与音乐的紧张性成正比例关系,要想增强音乐的紧张性,歌唱者就必须要在音的力度上进行变化,用音来控制力度。在合唱中,声音要有强度但不可以冲动,不仅要用到歌唱者腰部横膈膜的力量、臀腿甚至是脚掌的力量,更需要歌唱者具备强有力的气息支撑。尤其是在引子部分,钢琴演奏者必须要根据乐曲的理解以及指挥者的要求,对自身的伴奏进行调整,掌握好节奏。从物理学的角度上进行分析,钢琴的发生主要来自于手指与琴键的相互作用,从而产生振动,以达到发声效果。那么,钢琴演奏者在伴奏时,应要综合多方面因素,考虑合唱歌曲的实际需要,准确弹奏出乐曲所需要的音乐声,才能够在初始阶段就与合唱指挥人员的第一拍契合,实现合唱与伴奏的统一。
(二)提示音准和音色的作用
无论是什么样的音乐演奏乐器,如果缺乏好的音色,再优秀的音乐作品都难以表现出来。对于钢琴演奏来说,它的音色主要是指钢琴声音带出的感情色彩,能否打造优美动听的音色,则取决于钢琴弹奏者自身的鉴赏能力和听觉辨析能力。结合合唱艺术来说,一般都会划分为四个声部,这四个声部相互独立,有着不同的旋律。而在表现艺术魅力方面,最难掌握的是音准。针对这一难点,需要参与合唱的队员加大对音准和音色的关注力度,掌握好这两方面的内容,尤其需要准确把握高音部分。显而易见,钢琴伴奏对于整个合唱艺术活动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只有驾驭好钢琴伴奏音色,把握音色质量,才能够把音乐作品完美地表现出来,才能更好地把握合唱艺术的音准。
(三)烘托音乐情感的作用
一首好的音乐作品总是蕴含着令人感动的信息,其不仅仅在于演唱形式的精炼,更多的是对于曲目自身对于曲词意境的选择。民族声乐和其他的民族音乐唱种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声乐作品所蕴含的各种情感信息,不仅需要合唱指挥员和合唱队员相互配合,更需要演唱的艺术。钢琴伴奏能够与歌唱部分在音乐情绪上实现很好的统一或反差,展现不同的情感,进而调动演唱者的内在积极性,使他们能够顺其自然进入到状态,全身心投入演唱。
三、合唱艺术中钢琴伴奏的表现
(一)和声织体的衬托
合唱中的和声不仅仅是为了配合整个合唱活动,其更为突出的作用是形成一定的音响效果,表达出不同的情感与意境。我们可以看到在日常的合唱演出中,和声经常都能够辅助音乐形象的塑造和音乐场景的描绘,所以演唱者经常都会利用和声来使这个音乐演出更加形象具体化。但是,合唱中和声的材料元素比较有限,钢琴伴奏中的织体写法就能够很好地对这种有限进行补充和完善,从而在有限的情况下提高音乐表现力。
1.柱立式和声进行的伴奏手法。这种伴奏手法能够丰满合唱艺术的效果,在当前应用十分广泛。在合唱艺术中应用柱立式和声,能够实现合唱与钢琴伴奏的同步进行,从而达到丰满艺术效果的目的,使音响更加浑厚。柱立式和声伴奏最突出的特点就是节奏一致,通常在密集的位置和弦,带来了结实而有力的效果。譬如,在舒曼《茨岗》中的第29小节开始的中段,它的音域跨度极大,前面两个小段落一咏三叹,洋溢着细腻的韵味,而后半部分却有着声乐歌曲所特有的音乐张力。细腻的韵味和音乐张力的融合,使《茨岗》更具感染力,之所以会有如此强烈的感染力,就是采用了柱立式和声伴奏手法,形成了混声四部合唱。
2.节奏型和声进行的伴奏手法。这是一种结合了节奏型与和声的伴奏方法,其通常应用到乐曲的特定体裁、风格与内容的表现上。当然,简单的节奏与和声的结合,能够使音乐脱离单调乏味的束缚,变得更加多变与情感化,所以钢琴伴奏者可以在乐曲的不同位置,适时进行转换。例如:刘炽创作的混声四部合唱《祖国颂》第46小节开始有12小节就运用了这种伴奏手法处理。
3.分解和弦的和声进行。钢琴与其他的乐器有着本质性的区别,它的发音比较短促。针对这一发音特点,演奏者可以实现纵向和声向横向和声的转型,并灵活地加入一些和弦外音来增加声部的流动性,使和声更具旋律。我们都知道,每一部音乐作品有着其独特的创作背景,这些时代背景因素的存在使得了歌曲在细节上具有独一无二性,以及大的整体创作背景下的系统上的相似性。因此,伴奏者在进行钢琴伴奏时,还要从歌曲的创作背景方面以及细节上把握伴奏风格,从而为歌曲的演绎奠定一个主要的基调。具体来说,伴奏者应要充分考虑到歌曲所处的时代背景环境、创作者处于什么利用创作了这样的一首歌曲、创作者想要借此歌曲阐明怎样的意图等。在充分掌握到创作背景的基础上,那么伴奏者就可以通过伴奏呈现歌曲所代表的风格。
4.音型化的和声进行。音型化和声,顾名思义就是一种结合了合唱音型与和声织体的钢琴伴奏方法,在这种伴奏进行中,偶尔也会有音调的出现。音型化伴奏手法兼备了和声与音乐节奏的优点,能够根据各种伴奏音型的不同之处,表现出不同的风格、形象,也正是这些优点的存在使得钢琴演奏者经常都会在合唱伴奏时使用这种手法。例如:意大利作曲家丹查创作的歌曲《缆车》,经我国著名指挥家胡咏言先生编为合唱曲的钢琴伴奏也大量采用这种手法。
(二)复调性对比副旋律
在合唱艺术中经常都会采用复调性对比副旋律,但是这种钢琴伴奏手法并不适用于整首乐曲,一般都是在某个段落使用,而这个使用的段落则要求具备特殊性,能够和整首乐曲的风格形成对比,而且音乐的格调比较抒情。钢琴演奏者在伴奏时,应要从语音入手,以准确、清晰、灵动的语音予以听众最直接的、美妙的听觉冲击,使歌词能够在其独有的旋律中清晰地传递给观众。从整体的角度来看,复调性对比副旋律可以在如下两种情况使用:①在融入了和声织体的前提基础上,能够达到加强伴奏旋律性的目的;②能够实现强调伴奏独立性作用的目的。
1.强调和声背景上的各声部的独立性。复调性对比副旋律能够在整体节拍的基础上形成和弦结构,由于受到该种特殊结构的限制,合唱伴奏的声部和合唱人声未能产生较大的对比,所以这种伴奏方法一般都是用作背景声来衬托主旋律。例如:混声四部合唱《森林的黎明》中,作曲家张敦智就从第34小节开始采用了复调性对比副旋律伴奏手法;交响大合唱《满江红》中,作曲家郑志声从第30小节开始,共有5小节采用此类手法。
2.强调钢琴伴奏线条独立性作用的复调手法。音乐合唱的音色不是固定不变的,歌唱者要想把握好音色就必须要用自己敏锐的触觉、听力去辨析。或者我们可以这样子说,合唱者所发出来声音的高低会直接影响到合唱的音色,那么钢琴演奏者要想出色地完成伴奏,就必须要驾驭好音色,推动行腔作用的发挥。一般情况下,乐器的伴奏声部都是为了形成“副旋律”来衬托声部的,是合唱艺术中经常会使用的一种伴奏方法。
(三)主题并置对比
在合唱中,主旋律演奏的时候一般都会利用伴奏纵向烘托,而这种烘托的方式就叫做主题并置对比,同时它是合唱部分演唱的一个主旋律。融入了主题并置对比这一钢琴伴奏旋律的合唱艺术,能够把整个乐曲的故事性展现出来,戏剧化效果明显,能够带来别具一格的合唱效果。《在灿烂的阳光下》是一部典型的混声合唱作品,在进行主旋律的演唱时,钢琴伴奏中右手通过高音的弹奏表现了激扬的号角音调,左手则通过节奏型和声演奏,展现出慷慨激昂的乐曲基调。左右手伴奏的巧妙结合,烘托了整首乐曲激烈的情感,使乐曲情感体现得更加鲜明。
四、结语
综上所述,钢琴伴奏作为一种升华合唱表演艺术的演奏形式,它与合唱艺术相互贯通,两者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其在合唱艺术中所发挥的作用更是不容小觑。在文化多元化发展的推动作用下,音乐事业也必将走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现代化特色的多元化发展之路。显而易见,就钢琴伴奏与合唱艺术的关系出发,展开合唱艺术中钢琴伴奏作用与合唱艺术中钢琴伴奏的表现的研究,将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将能更好地促进音乐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当然,文章关于合唱艺术中钢琴伴奏的作用与表现的阐释仅仅是合唱艺术体现的“冰山一角”,仍旧有待相关学术研究者深入研究。
[1]程炳杰,申育林.论欧洲合唱艺术的“和谐美”[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0(4):126-129.
[2]汪黎明,郑毅峰.浅析歌曲钢琴伴奏中前奏的编配[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27(2):94-95.
[3]李琴.初探合唱中演唱者的角色感——以《黄河大合唱》为例[J].安徽文学月刊,2011(5):135,138.
[4]何宁波,王容.试论合唱艺术中钢琴伴奏的地位及其作用的多元性[J].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10(9):162-162.
[作 者]万雨薇,江西财经大学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