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引进出版国外船舶与海洋工程精品图书实务

2017-03-28周长江

传播与版权 2017年8期
关键词:船舶工业海洋工程造船

周长江

引进出版国外船舶与海洋工程精品图书实务

周长江

学习掌握世界船舶与海洋工程领域内先进科学技术和成功经验,有利于我国提升船舶工业科学技术发展水平,促进我国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创新研发能力和产品质量的提高。从船舶与海洋工程行业的需求入手,阐述引进出版国外先进的船舶与海洋工程技术图书的意义,通过对具体案例的分析,给出引进出版流程中的实务经验。

版权引进;船舶海洋;流程管理;实务

船舶工业是国家战略性产业之一,是国家经济技术、国家实力、工业化和信息化水平的重要体现。我国是世界造船大国,但是离世界造船强国的地位还有很大差距。引进出版国外先进的船舶与海洋工程技术图书是提升我国船舶工业基础技术和学习并掌握世界先进船舶与海洋工程技术的有益途径,也是出版人员在策划选题方向时可以重点关注的热点选题之一。在日新月异的21世纪,尤其是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船舶专业领域的读者对于学习国外先进造船技术有着较大的需求,此时引进出版国外先进的船舶与海洋工程技术图书也是恰逢好处。

一、版权引进的需求与目的

工业制造领域的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水平不断提高,特别是移动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强化了专业读者对本专业领域内的知识渴望。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制造行业是我国新兴的战略产业,船舶工程具有技术密集型、科技密集型、人才密集型等特点,科技推动行业高速发展,行业的高速发展带动着专业读者的阅读需求。另外,引进出版国外先进的船舶与海洋工程技术图书也为丰富国内船舶行业出版物市场提供了途径。

(一)科技进步推动行业发展,产生阅读需求

进入21世纪,科学技术的进步使得船舶与海洋工程设计的理念已经发生了很大改变。新船型、新技术、新方法、新材料、新工艺、新产品大量涌现,特别是海洋工程装备和豪华邮轮市场异军突起,已成为我国船舶工业新的技术、经济增长点和产品结构调整方向。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推动着船舶行业的前进,一方面,在这个领域内的专业读者渴望获得新知识来提升自己的认知水平和工作能力,国内现有的出版物已经不能满足他们的需求;另一方面,在全球化的今天,互联网已成为纽带,将世界连为一体,船舶行业的读者对于国外名著的熟知度大大提高,但是受语言等因素的影响,他们迫切需要引进的专业图书从而实现无障碍阅读。

(二)学习国外先进专业技术,助力行业发展

欧美发达国家是传统的造船和航海强国,这些国家的船舶工业经过一百多年的技术积累,已经形成良好的技术和文化沉淀,在这个领域出版物品种丰富。我国船舶工业起步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50年代,经过60年的发展,正在由世界造船大国向世界造船强国转变,但是在造船技术、方法等方面与欧美发达国家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这个时候引进国外精品船舶与海洋工程技术图书,为我国船舶工业的发展提供知识营养,对予我国船舶工业的科技工作者来说,就显得格外重要。而且引进出版国外先进的船舶与海洋工程技术图书对于船舶从业者开阔视野、增强船舶设计的创新性等方面也大有裨益,自然而然也能推动我国船舶行业更好地发展。

(三)遵守全球新公约新规范,践行绿色环保

国际海事界对船舶的水上安全航行、环境保护、节能减排和船员健康的要求越来越高,对生态保护和经济可持续发展关注度也越来越高,对船舶经济性、高效率等也提出了更高的标准。这些变化促使相关的国际海事组织、国际船东协会和国际船级社协会等连续出台了许多新公约、规范、标准和法规。在这个大背景下,我国船舶工业发展面临这巨大的挑战。学习和掌握最新公约和规范,用世界最先进技术理念研发创新我国船舶设计和建造工艺,显得尤为重要。在包含传统、基本的船舶及海洋工程技术图书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引进出版国际海事界最新、最优和最具代表性的出版物,满足我国船舶与海洋工程行业的发展需要。

(四)践行“一带一路、海上丝绸之路”,促进人类文明发展

有资料显示,“一带一路、海上丝绸之路”倡议实施以来,受到了越来越多国家的关注和重视,区域贸易和投资迅猛增长,年均增速高于全球平均水平近一倍。中国的“一带一路”涵盖全球65个国家,欧、亚、非三大洲,44亿人口,全球经济开始大融合,这也为中国航运业、造船业以及相关行业的“走出去”,与世界造船业接轨增添了新助力。引进出版国外先进的船舶与海洋工程技术图书也是中国造船人了解世界造船技术的窗口,有利于在践行“一带一路”的过程中实现全球造船业的融合发展。

二、版权引进的三大要素

由于船舶与海洋工程行业的特殊性,即行业规模大、技术要求高、多种学科交叉融合等特点,在引进出版相关图书时需要注意国外现有图书是否符合下述三大要素:

(一)前瞻性

前瞻性文章往往会关注特定主题目前的发展状况和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对某主题(基础概念、现有问题等)发表独特的观点、见解,提出新的假设,论述实践的可能。因此,前瞻性是衡量国外船舶与海洋工程技术图书是否优质的一大指标。

判断一种图书是否具有前瞻性,主要视其所呈现的图书内容的科学性与技术性是否领先于我国科技发展的实际水平,或者是否能够填补我国在这一领域的知识空白。具体的判断依据有三:一是国内相关专业论文对该领域的介绍或就技术发展的评价;二是国内是否已有或即将出版同类图书;三是行业专家对于待引进图书所给出的评价。如果一种图书符合上述三个判断条件,即可认定其具备前瞻性。

(二)权威性

图书的权威性表现在作者、出版机构和图书学术性三个方面。对于作者,一般可通过背景资料进行了解。凡是出自国际知名大学、研究机构或企业公司的作者的图书,可认为作者具备较大的影响力。对于出版机构,可根据国际排名进行认定,如艾斯维尔出版社、施普林格出版社等或有些专业类小型出版机构等。凡符合上述两个条件的图书,不仅具备了专业领域的权威性,也具备了图书出版领域的权威性,会在图书质量方面给出保证。对于图书学术性,可从两个方面进行衡量:一是是否具有学术创新性,即能否对专业领域内的技术、方法等作出创新性解读;二是是否具有学术导向性,即在专业领域内是否对研究方向、重大课题、方式方法等方面起着引导和促进的作用。

(三)适应性

此类引进图书的最终读者是我国在船舶与海洋工程领域内的从业人员,他们已经具备了相当的专业素养和判断力。因此,引进的图书是否具有较强大的适应性,关键在于图书所承载的专业知识能否为从业人员所用,能否在实际应用中为其解决问题提供可靠的思路。适应性的另一体现是能否将所引进的图书科学合理地组合成一个系列,即以整体性品牌呈现来自国外不同出版机构的各种图书。系列组合的关键是不同的图书其内容既要有独立性,但也要有关联性。

三、版权引进过程中的实务操作

凡符合上述三个要素的图书,皆可列入引进版图书序列。但是上述三个要素并不是万能的,在实际操作中,情形远比这复杂得多,不单单是对号入座的问题,因为需要同时面对多家出版机构、不同品质的图书、互为竞争的行业对手。那么面对这些不同的情形,该如何应对,最终达到成功引进版权的目的呢?下面笔者试着从分析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成功引进版权的案例具体阐述。

(一)问题和对策

图书引进过程中的主要问题是在同一时间内可能需要面对多家不同的出版机构进行版权贸易洽谈。一般情况下,向国外出版机构购买版权总是受欢迎的,但若之前未曾有过合作,就要以现有出版物或即将规划的出版物去说服对方出版机构。更有甚者,此时此刻可能国内还有另一家出版社也有购买某一品种图书的意向。在此情况下,出版社品牌、图书品种品牌显得至关重要。品种品牌由下列因素构成:已出版多少种这一领域的图书;可能支付版税的上限;翻译队伍的资质。

船舶与海洋工程类图书的单品种图书,由于涉及面广、专业深,对翻译提出了极高的要求:一是专业术语的统一性;二是文本风格的专业性;三是及时出版的时间性。专业术语的统一性可以通过计算机辅助翻译进行统一,但前提是在启动读书翻译之前需要确定专业术语的对应译文。文本风格的专业性可交由多名文笔风格相似的译员来实现,这样译员须具备中性化的文笔表述能力。最后再配备专职审稿人员进行专业审校。及时出版的时间性是指符合版权协议的出版时间要求以及特定营销活动的时间要求。

(二)案例分析

近年来,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已出版了多部引进版船舶与海洋工程类图书,如《船舶工程技术手册》《海洋工程技术指南》《基于风险的船舶设计》以及《海洋工程设计手册》系列丛书(共五个分册)、《遥控水下机器人(ROV)技术手册》《复合材料柔性管》《海洋科学百科全书》等,其图书版权均来自国际知名的出版机构。

在出版此类图书的过程中,有三个关键的环节:一是发现版权图书;二是组织翻译;三是图书营销。版权图书的发现取决于策划编辑的领域专业知识以及对细分市场的把握程度。若对这两点无异议,即可进行版权谈判。在谈妥版权事宜之后,启动翻译工作。这里的关键是翻译队伍的储备,此类大部头译著的翻译并非临时组建的队伍所能胜任的。翻译任务不仅对译员的翻译能力有较高的要求,而且对可供翻译参照的记忆库和术语库也有特殊要求。由于此类图书的出版会产生较高的成本,因此在图书出版后需要及时进行图书营销,实现图书的一对一定点销售。

(三)经验总结

在从造船大国向造船强国迈进的过程中,我们亟须学习国外先进理念、技术,不可否认,船舶与海洋工程类版权图书的引进、翻译和出版,能够强化并提升这一领域的基础知识,有助于推动我国在船舶与海洋工程领域的技术进步与发展。想要圆满地实施图书引进计划,则需要组建一支合格的出版管理团队:优秀的策划编辑,能快速准确定位版权图书;专业的翻译,能保证版权图书翻译的正确性和专业性;过硬的营销,能准确把握时间节点,实现版权图书销售效益最大化。另外在整个流程中还应关注各要素的均衡,从而实现高质量的出版。

[1]管新潮,熊秋平.翻译管理流程的界定与优化[J].工业工程与管理,2012(4):97.

[2]管新潮.编辑的翻译管理角色[J].科技与出版,2012(9):140.

[作 者]周长江,上海熔圣船舶海洋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猜你喜欢

船舶工业海洋工程造船
船舶工业被列为工信部两化深度融合重点发展行业
船舶与海洋工程学科
1~10月船舶工业经济运行情况
造船技术2016年(总第329期~334期)总索引
海洋工程专家 刘培林
基于I-O模型船舶工业关联与波及效应研究
SPP造船洽商10艘MR型成品油轮建造合同
13项船舶工业国家标准正式立项
造船出海 扬帆启航
《海洋工程》第二届理事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