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港澳青年参与南沙新区发展研究

2017-03-28

城市观察 2017年6期
关键词:南沙粤港澳大湾

◎ 钟 韵

港澳青年参与南沙新区发展研究

◎ 钟 韵

人才交流是区域合作的一项重要内容。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时代下,广东自贸区面临重大的发展机遇,具有良好的发展势头,同时亦担负着为港澳青年拓宽发展空间的任务。本文试图在对南沙新区引进人才的现状特征与发展趋势的分析基础上,基于对港澳青年的调研及问卷调查资料,描绘出港澳青年对于到南沙新区实习、就业及创业的意愿,以及港澳青年目前对于到南沙工作的顾虑,最后提出促进港澳青年到南沙就业创业的策略建议。

南沙新区 港澳青年 就业与创业

一、引言

2017年7月1日签订的《深化粤港澳合作推进大湾区建设框架协议》提出,粤港澳大湾区的合作目标是“建设成为更具活力的经济区、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生活圈和内地与港澳深度合作的示范区,携手打造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这意味着在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建设目标过程中,港澳与珠三角地区之间的联系将更为紧密。广东自贸区作为粤港澳深度合作的重要平台,近年来呈现出良好发展势头,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港澳青年若能积极参与广东自贸区的发展,选择在自贸区就业、创业,不仅有助于自贸区被定位为粤港澳深度合作示范区目标的实现,亦有助于拓宽港澳青年的发展空间。

广州南沙新区具有独特的地理区位优势,位于珠三角的地理几何中心,距离广州、香港、澳门三地市中心均不超过70公里,对外交通联系便捷,港口航运、高速公路、轨道交通等综合交通架构已经建成,且正处于国家新区、自贸试验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城市副中心等战略机遇叠加的发展阶段。有理由认为,南沙新区将是港澳青年参与大湾区建设、就业与创业的理想区位。尤其是近年来轨道交通的飞速发展,为粤港澳大湾区打造“一小时生活圈”提供了重要保障。据资料介绍,预计2018年开通的广深港铁路投入使用后,广州南站到香港只需要48分钟;从广州的庆盛站到香港只需半小时;深圳到香港九龙只需要15分钟。澳门在建的轻轨亦计划与广珠城际轨道对接,实现澳门与广州之间的1小时通达。

本文旨在分析港澳青年参与南沙发展,到南沙就业创业的现状及意愿,并为促进吸引港澳青年参与南沙新区建设,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提供策略建议。本文将在对南沙人才引进现状特征的分析基础上,基于2016年8月至11月对港澳青年的调研及问卷调查资料,尝试描绘出港澳青年对于到南沙新区实习、就业及创业的意愿,以及港澳青年目前对于到南沙工作的顾虑,最后,提出促进港澳青年到南沙就业创业的策略建议。

二、南沙新区人才发展现状与发展趋势

(一)人才发展特征

1.人才引进工作初见成效

人才引进是南沙新区重点发展工作之一,凭借人才政策与人才引进平台的建设,南沙的人才引进工作已初见成效,人才集聚态势开始显现。

在引进人才的数量方面,据统计,自2015年至2017年11月,南沙新区已集聚诺贝尔奖获得者1名,院士10名,国家“千人计划”专家15名,广东省“珠江人才计划”创新创业领军团队2个,广州市高层次人才30余名。在高校毕业生引进方面,2016年从211或者985高校毕业的高材生到南沙就业的人数为594人,2017年上半年就已达到443人;2016年登记在册的高层次人才为600人,2017年上半年就已经达到600人,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

为配合人才引进,南沙新区实施了力度较大的人才补贴政策。南沙区于2015年印发《集聚高端领军人才和重点发展领域急需人才暂行办法》,自2015年以来,实施重点发展领域急需人才贡献奖励共奖励人才2300余名,认定重点发展领域急需人才3批共计5200余人次①。至2017年11月,南沙已经认定南沙区高端领军人才9名,发放购房补贴970万元;据南沙区相关部门介绍,2015年至2017年底,南沙区已发放各类特殊人才奖励金约2亿元②。南沙还计划陆续推出3000多套人才公寓,根据南沙的政策,凡是认定的高端领军人才可申请10年免租入住最高200平方米人才公寓,符合条件的人才工作满10年后即可无偿获赠所住人才公寓。

据统计,这些已引进的人才覆盖航运物流、高端制造、金融商务、科技创新、旅游健康等多个重点发展领域,较好地提高了区内人才层次和人才水平。

目前,南沙针对港澳的人才引进机制正逐步建立。南沙自贸区针对引进和培育人才,人才政策体系不断完善,先后出台了《南沙区关于加强人才工作的意见》《南沙区中高级人才引进暂行办法》《南沙区突出贡献人才奖励暂行办法》等人才引进政策,通过设立人才发展专项资金、为创新创业人才提供创业场所、免费代理人事关系和评选突出贡献人才奖等方式,积极实施人才强区战略引进优秀人才。

2.关注港澳人才的引进

2012年10月,中央人才工作协调小组批准同意将广州南沙、深圳前海、珠海横琴“粤港澳人才合作示范区”列为全国人才管理改革试验区。基于深化粤港澳合作的发展目标,南沙新区打造建设了“创汇谷”粤港澳青年文创社区和粤港澳(国际)青年创新工场两大服务港澳青年创新创业服务平台。设立于2015年10月的“创汇谷”粤港澳青年文创社区建设面积达两万平方米,可容纳100个创业团队入驻。成立于2015年1月的粤港澳(国际)青年创新工场由位于南沙的霍英东研究院所创立,该基地已获评广州市(国际)创业基地的资质,并与澳门经济局签订了青年创新创业合作协议。

目前,“创汇谷”已成为南沙吸引港澳创业青年的代表性孵化平台。截至2017年10月底,“创汇谷”已签约入驻63个团队,包含24个港澳团队,其中香港团队15个,澳门团队9个③。

除了打造创业服务平台,南沙新区还通过打造港澳青年学生实习基地,为南沙政府和企业储备发展人才。由广州市南沙区青年联合会主办的港澳青年学生实习“百企千人”工作项目于2015年启动谋划,2016年首批试点,2017年全面推进,至今已组织近600名港澳青年学生到南沙实习。通过政府牵头,企业参与建立“港澳青年学生实习就业基地”的形式,为港澳青年学生提供优质岗位与培训,港澳青年学生可申请包括自贸区工作部门、金融机构、大型央企、外资企业在内100家实习单位提供的超1000个实习岗位④。

可见,通过依托创业孵化平台,举办形式多样的青年创业大赛,吸引港澳青年团队入驻,以及开展港澳青年学生实习“百企千人”计划等举措,南沙对港澳人才的引进工作已经全面铺开。

(二)与南沙发展趋势相对应的人才需求

1.区域定位与人才需求

南沙在广州的城市发展中的定位,在过去约十年间发生了较大变化:2010年,南沙曾被定位为卫星城,规划将着力建设以现代化产业、生态、宜居为特征的新城区;2012年9月,南沙新区获国务院批复,成为继上海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重庆两江新区、浙江舟山群岛新区和兰州新区之后的第六个国家级新区。同年11月,在广州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的《广州市城市功能布局规划》中南沙被定位为滨海新城。2016年8月5日,广州市委十届九次会议提出南沙新区城市副中心这一地区定位,明确提出“立足广州面向国际,把南沙新区建设成为国家‘一带一路’的重要战略枢纽、珠三角汇集高端要素的先导区、广州的城市副中心,强化新区和自贸试验区对珠三角及全国的辐射功能,形成粤港澳深度合作示范区。值得一提的是,在2016年城市副中心的提法中,南沙被作为广州唯一的城市副中心。

在全球化与世界城市研究小组(GaWC)最新公布的2016年世界级城市排名中,广州被列入Alpha-(一档四线城市),换言之,广州已进入国际城市的最高层队列。根据南沙在广州城市发展中最新的定位与职能可以判断,南沙新区作为广州未来的城市副中心,产业将面临极大的发展机遇,将对高层次人才集聚有极大的需求。

与此同时,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战略的出发点之一,便是维持港澳的长期繁荣稳定发展,广东自贸区南沙片区作为粤港澳深度合作的对接平台,承担着为港澳人才提供新的发展空间的职能。换言之,南沙新区作为粤港澳大湾区中的制度创新重要平台,其人才需求将专门包含来自港澳的人才。

2.产业发展与人才需求

人才是跟随产业需求而发展的,两者相辅相成、良性互动。根据2012年9月国务院正式批复的《广州南沙新区发展规划》,南沙新区将重点发展航运物流服务业、高端商务和商贸服务业、科技智慧产业、高端装备及技术产业、健康休闲产业等五大主导产业。根据《中国(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的要求,广东自贸区南沙片区将重点发展航运物流、特色金融、国际商贸、高端制造等产业,建设以生产性服务业为主导的现代产业新高地和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综合服务枢纽。

由此可见,包括航运物流、商务商贸、高科技服务、金融等现代服务业和高端制造业方面的人才是南沙未来产业发展亟需的人才。具体而言,机械工程、电子工程、汽车装配及先进制造技术等方面的制造业专业人才,金融、财税、法律咨询、会计服务等方面的专业服务人才,国际贸易人才以及港口和航运物流管理等方面的人才,均是南沙未来人才发展趋势的主流需求。

目前,南沙正在着力搭建产业平台,依托科研平台集聚创新创业领军人才。例如,全区已落户76家世界500强企业投资项目和103家总部型企业,形成千亿级汽车产业集群、千亿级的融资租赁产业集群⑤。又如,2017年8月14日南沙区政府提出将耗资104亿元打造大岗先进制造业基地,为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核心门户城市的产业及创新支撑点⑥。这意味着,未来将会有更多的机械工程、电子工程、汽车装配及先进制造技术的引进,南沙需要引进大批制造专业人员。此外,南沙已引进广州中国科学院工业技术研究院、香港科技大学霍英东研究院等8家省级新型研发机构,建立国家级实验室3家,各类工程研发中心、实验室等创新平台共65个,南沙资讯科技园、南沙科技创新中心等8个孵化器,各类科技创业园在孵企业126家,为创新创业人才集聚提供了载体支撑。

三、港澳青年到南沙就业的意愿与顾虑

(一)实习就业的意愿

南沙新区发展正处于多重机遇叠加的迅速上升阶段,虽然在人才引进工作方面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对引进港澳青年人才亦给予了较大的重视,但总体而言,与深圳前海新区相比,目前进入南沙新区创业就业的港澳青年人数仍有待进一步增加。2016年8月至2016年11月期间,笔者曾依托研究课题,对正在广州某高校就读的港澳青年学生到南沙实习、就业问题开展问卷调查,试图对港澳青年到南沙就业的意愿及影响其意愿的要素展开分析。被访港澳学生约为320余人。

在实习意愿方面,被访的港澳学生中约八成表示有“非常强烈”的实习意愿,而且,曾经参与实习的学生,有超过三城的人表示希望能实习两次。对于实习的预期收获,超过九成的学生表示希望能够通过实习积累社会实践经验。可见,在内地就读的港澳学生在读书期间有着较为强烈的实习意愿,并将实习看做是就业前的重要锻炼而不是假期里的休闲活动。而针对实习地点的选择,根据港澳学生的倾向性由强至弱依次是天河区、香港、深圳、澳门、南沙自贸区。

在就业的具体地区选择上,问卷结果显示,35%的被访港澳学生首选回香港工作,25%的学生首选在广州工作,而首选到深圳和澳门的学生比例接近,均为约15%。为了解港澳学生到南沙就业的意愿,问卷设计中将广东自贸区列为单独的选项,但仅有3.75%的学生表示将广东自贸区作为首选就业地区。可见,对地区的熟悉程度,直接影响了学生就业首选地区的选择。

在是否愿意到南沙新区就业、创业的选择上,曾经到南沙实习的学生表示,如果南沙提供相关的政策扶持,他们均会考虑到南沙创业,其中表示会“仔细考虑”的人数与“会考虑”的人数接近。但在未曾到南沙实习的被访港澳学生中,虽然有超过五成的人表示,如果南沙提供相关的政策扶持会“仔细考虑”是否到南沙创业,近四成的被访者表示“会考虑”,但仍有一成的被访学生表示不会去。由此可见,港澳青年对南沙新区的了解越多,其未来到南沙就业的可能性越大。

(二)到南沙实习就业的顾虑

针对港澳学生到南沙实习或就业的顾虑问题,问卷结果反映,无论是对实习选择或是就业选择,南沙离市区远,通勤时间偏长是港澳青年对于到南沙工作的最大顾虑。其中,就选择实习地点而言,近四成的被访者表示到南沙实习的最大的顾虑是南沙离市区太远;其次是实习期回学校不方便,超过三成的人表示这一考虑会影响他们做出假期到南沙实习的决策。此外,对南沙缺乏基本了解,目前也对港澳学生选择到南沙实习有所影响。另一方面,对就业选择而言,港澳学生在择业时优先考虑因素依次为工作地点(80%)、工作的发展空间(77%)、能否学到新东西(62%)、薪酬待遇(52%)等。南沙的地理位置是影响被访者选择到南沙就业的最主要因素。

2017年,笔者籍课题调研的机会,与香港部分青年座谈后发现,随着粤港澳大湾区的提出和自贸区的建立,越来越多香港青年开始对大湾区感兴趣,香港青年对南沙也越来越关注。对于面临毕业求职的香港青年人而言,他们认为相对于香港,南沙自贸区的发展机会更多,而且具备生活成本(如物价和房价)较低的优势。但是,香港与南沙之间交通不便,是阻碍其到南沙创业的首要因素。第二,虽然南沙新区政府已出台相应的人才吸引优惠政策且开展了相应的宣传,但仍有大量的青年对南沙缺乏了解,对相关的人才政策更是知之甚少。例如,有参加了“创汇谷杯”第二届创新创业大赛获奖并最终获邀进入南沙开设企业的香港青年企业家表示,直到赢得了创新创业大赛,才得知南沙有香港科大研究院及霍英东研究院。

可见,缩短交通时间,减少南沙与港澳之间的心理距离,降低交通成本,是提升南沙新区对港澳青年择业吸引力的首要要素。目前,从香港到南沙的两种主要交通方式,一是从尖沙咀乘船直达南沙港码头,另一是坐火车到深圳或是到广州市区,再换乘交通工具到南沙。两种方式单程耗时约为2~3小时。这一通勤时间无疑拉大了港澳青年心目中港澳与南沙之间的心理距离。其次,提升南沙新区对港澳青年择业吸引力需要提高南沙在港澳青年人中的知名度。

四、促进港澳青年到南沙就业的策略建议

为推进南沙作为全国人才管理改革试验区的建设,国家、省、市高度重视,先后印发了改革指导性意见以及多项支持政策,助力南沙发展。其中,广东省委、省政府印发了《关于促进中国(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人才发展的意见》;广州市印发了《广州市人才绿卡制度》,对南沙区认定的高层次人才直接给予人才绿卡,享受广州市民待遇。

在此基础上,要促进港澳青年到南沙实习、就业、创业,建议加强三方面的工作。

(一)充分发挥现有服务平台与机制的作用

如前所述,南沙已建立了粤港澳(国际)青年创新工场和“创汇谷”粤港澳青年文创社区两大服务平台,为港澳青年提供企业孵化、法律服务、行销服务、人才服务、知识产权等专业服务,并为持有“港澳青才卡”的港澳青年人才提供可预约的各项服务。已开始常态化的港澳青年学生实习,“百企千人”项目至今已组织近600名港澳青年学生到南沙实习,有效地提升了港澳青年对南沙的认识与认同。据介绍,南沙青年联合会在港澳学生结束实习后,还通过各种方式保持与实习学生的长期沟通,建立数据库,将南沙的相关活动进行推送。

可以通过充分发挥这些现有的服务平台与机制的作用,通过创业大赛、创新创业考察团、创业沙龙等载体,吸引港澳青年创业团体主动申请入驻。在此过程中,可以通过加强与港澳特区政府,如香港贸发局、澳门经济局等职能部门联动,由其直接推荐转介港澳创业团队进驻;或是通过与港澳知名高校合作,由其宣传并鼓励支持港澳青年学生创业团体入驻;又或是通过加强与港澳专业协会、青年协会的沟通衔接,实现增强南沙对港澳青年创业就业吸引力的目标。

(二)创新管理模式提高创业基地的工作效率

建议采用“政府支持、市场化运营”的管理模式,成立第三方机构对创业基地履行鼓励和服务职能,以此提高港澳青年创业基地的工作效率。鼓励青年创业者按照相关申请入创业基地,对于符合条件成功入驻的港澳青年创业项目可免办公场地租金1年。满足条件的企业和团队可以申请政府创业投资引导基金,享受南沙的企业税收及个人所得税优惠政策,享受广州市对创业团队在科研经费安排方面给予政策支持,享受广州市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政策支持。

同时,建立具有可操作的评估清退机制。青年创业基地不仅为企业提供各种服务,还对已进驻的企业开展定期评估机制,对连续三次评估有待改进的基地企业,劝其退出创业基地,终止合作协议;而对于第一次评估不合格的基地创业企业,亦劝其退出创业基地,终止合作协议。这一评估清退的机制可以保障创业基地内有限的场地资源的使用效率大幅提升。

(三)以重点企业为载体促进港澳科技人才集聚

依托重点企业的发展,以企业为载体促进港澳青年人才到南沙集聚。例如,依托2017年引进的亚信数据全球总部项目,数以千计的科技人才将集聚到南沙,形成超百亿的产业规模。据介绍,亚信成立的南沙国际人工智能项目团队,已经开始引进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项目团队,根据广州市的部署,到2020年将建成面向全国乃至亚太地区的云计算公共平台和大数据处理中心,培育一批大数据和云计算领军企业。又如,可以依托海尔集团将在南沙打造全球产业金融中心、科技中心,以企业品牌为吸引高端的科技、金融等人才集聚南沙。再如,中铁建、中铁隧、中海散货等集团总部平台进入南沙,亦可以成为吸引港澳青年进驻南沙的利好因素。

此外,针对南沙未来在科技创新产业发展方面的规划,建议充分利用南沙已建成的广州中国科学院工业技术研究院、广州市香港科大霍英东研究院等8家省级新型研发机构,以及南沙资讯科技园、南沙科技创新中心等8个孵化器,促进港澳科技人才进驻南沙。

五、结论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香港、澳门发展同内地发展紧密相连。要支持香港、澳门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粤港澳合作、泛珠三角区域合作等为重点,全面推进内地同香港、澳门互利合作,制定完善便利香港、澳门居民在内地发展的政策措施。”“让香港、澳门同胞同祖国人民共担民族复兴的历史责任、共享祖国繁荣富强的伟大荣光。”报告明确反映出国家对港澳发展非常重视,希望港澳融入国家发展的蓝图之中。可以认为,珠三角,尤其是作为粤港澳深度合作示范区的广东自贸区,将承担着为港澳青年提供更大的发展空间的责任。促进港澳青年通过实习、就业和创业等形式参与南沙新区的发展,将提升粤港澳人才交流的层次,有效实现大湾区城市群的深度融合。

注释:

①http://guba.eastmoney.com/news,cjpl,730444895.html

②南方日报:南沙2年发放人才奖励2亿.元.http://www.southcn.com/nfdaily/nis-soft/wwwroot/site1/nfrb/html/2017-11/14/content_7681728.htm

③http://guba.eastmoney.com/news,cjpl,730444895.html

④资料来源:http://nansha.rencai.gov.cn/index.php/detail/11704

⑤数据及资料来源:http://gd.qq.com/a/20160506/010830.htm

⑥资料来源:http://epaper.oeeee.com/epaper/G/html/2017-08/15/content_60145.htm

The Participation of Young Talents from Hong Kong and Macao in the Development of Nansha New Area

Zhong Yun

Talent exchange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regional cooperation.Under the construction of Guangdong-Hong Kong-Macao Greater Bay Area,the Guangdong free trade zone enjoys significant opportunities and has a good momentum of development.It also undertakes the task of broadening the development space for young talents from Hong Kong and Macao.Based on the status-quo and development trend of talent introduction in Nansha New Area,and questionnaires on this group of young people,this article attempts to describe the intention concerns about taking internship,working or starting their own business in Nansha.It also puts forward policy suggestions to promote employment and entrepreneurship of young talents from Hong Kong and Macao in this area.

Nansha New Area; young talents from Hong Kong and Macao; employment and entrepreneurship

C961 doi:10.3969/j.issn.1674-7178.2017.06.007

2017年度广州市哲学社会科学发展“十三五”规划智库课题“抓住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机遇,加快南沙打造城市副中心策略研究”(编号:2017GZZK51)成果。

钟韵,暨南大学经济学院特区港澳经济研究所所长,博士,副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港澳经济、服务业经济与区域发展。

李钧)

猜你喜欢

南沙粤港澳大湾
日占南沙与美国的外交应对
大咖论道:大湾区超级“极点”强势崛起!
大湾区城市大洗牌
扩宽眼光才能认知更多 拜访南沙区前辈发烧李
大湾区的爱情故事
编读往来
首届粤港澳大湾区工艺美术博览会开幕
摁下粤港澳大湾区“加速键”
马光远 下一个30年看粤港澳大湾区
南沙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