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温州市温瑞大道二期工程主干路功能改善方案研究

2017-03-28杨思韩

城市道桥与防洪 2017年2期
关键词:瓯海主干路匝道

杨思韩,全 震

(1.温州设计集团有限公司,浙江 温州 325000;2.温州市公共建筑建设投资有限公司,浙江 温州 325000)

温州市温瑞大道二期工程主干路功能改善方案研究

杨思韩1,全 震2

(1.温州设计集团有限公司,浙江 温州 325000;2.温州市公共建筑建设投资有限公司,浙江 温州 325000)

针对目前温州市中心城区已建主干路存在的一些问题,以温瑞大道二期工程为例,通过分析现状道路存在的问题,遵从上位规划和交通分析结果,提出了相应的道路改造方案,对改善道路功能、缓解交通压力、提升城市品质有积极作用,为今后其他城区道路的提升改造提供借鉴和参考。

中心城区;主干路;节点分析;道路改造

0 引言

城市道路系统是组织城市各种功能用地的骨架,是城市进行生产和生活活动的动脉。道路网络建设是城市最基础的建设。温州市中心城区近几年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形成了方格网道路格局。其中,以“五横九纵”的主干路系统为主体,包括东西向5条主干路:江滨路—百里路—望江路,黎明路—人民路—鹿城路,新城大道—锦绣路—西山路,市府路—划龙桥路—六虹桥路,温州大道;南北向9条主干路:上江路,汤家桥路,府东路,惠民路,车站大道,温瑞大道,环城东路-飞霞南路,勤奋路—过境公路,广化桥路[1]。

总体而言,温州中心城区形成了一定的道路网络体系,但城市快速路网尚未搭建成型,道路系统功能偏低,结构也有待进一步理顺和调整,存在以下几个问题:路段交通拥堵较为严重,道路设施不够完善,交通秩序较为混乱,路段断面不相统一,局部人行道、非机动车道、机动车道混行,停车矛盾突出。

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本文以温州市温瑞大道二期工程(黎明路—瓯海大道)为例,阐述了城区主干路功能改善提升的可行方式,可为今后其他城区道路提升改造设计提供借鉴和参考。

1 工程概况

温瑞大道北接瓯越大桥,南至山根,是温州市城市快速路框架系统“二横六纵”中南北向的“一纵”,也是中心城区南北向重要的交通走廊。

本次研究对象为温瑞大道二期工程,项目北接诸永高速延伸段,沿民航路、南浦路,南至瓯海大道与温瑞大道交叉口,沿线下穿金温铁路,与黎明西路、学院西路、锦绣路、温迪路、划龙桥路、温州大道、瓯海大道等道路相交,全长约5.1km,黎明西路—温迪路段规划红线宽度为45m,温迪路—瓯海大道段规划红线宽度为50m。项目区位如图1所示。

图1 项目区位图

2 总体改造思路

道路改造设计要在上位城市规划的指导下进行。本次结合对沿线相关控规的解读,将温瑞大道定位为交通性主干路,在此基础上进行提升改造。以实现“序化、洁化、亮化、彩化、美化”为目标,坚持“功能为主、景观提升、分类对待、突出特色、经济实用”的原则,通过优化交通组织,梳理人车关系,缓解交通压力,改善道路质量,从而达到完善道路功能,提高通行能力和安全性,改善人居环境,提升城市品质的目的。

道路改造应近远期结合,既能在近期内有效提升道路交通功能和服务水平,也能在远期满足其功能,通过合理的交通设计理念,处理好各道路节点,有效发挥其潜力,做到以下几个原则。

(1)系统性原则

应从温州市中心城区道路网系统特点和需求管理研究着手,保证待改造道路与周边路网交通功能相匹配,形成更加完善的道路网系统。

(2)整体性原则

应结合本片区社会经济和城市发展,将道路改造与城市景观提升相结合,以道路有机更新带动城市有机更新。

(3)经济性原则

道路拓宽、横断面布置以及交叉口渠化设计要综合考虑现状道路宽度及建筑拆迁,尊重现状条件,在确保道路功能的前提下,尽量减少对沿线建筑和设施的迁改。

(4)集约化原则

应坚持机动车、自行车和行人并重,人车分流、各行其道。实现“两隔离,两连续”,即机非、人非全线物理隔离,机动车道和非机动车道交通流全线连续。

3 重要节点分析

温瑞大道沿线相交道路众多,根据相交道路功能定位以及现状交叉口运行状况,本次对以下3个重要交叉口节点做改良方案的分析评估。

3.1 黎明路交叉口

黎明路为东西向城市主干路。根据交通需求预测结果,该交叉口近期服务水平为D级(拥挤)。考虑温瑞大道提升改造可能引发的南北向交通增加,若实施分离式立交(南北向下穿),交叉口的服务水平略有提升,饱和度由0.85降低为0.76,但受限于黎明路自身交通条件的限制,交通改善效果并不明显。同时,北侧瓯越大道过江交通经过该交叉口往南的交通需求仅为40%左右,建设南北向简易立交的必要性不充足。

从全局分析,温瑞大道—黎明路交叉口通行压力的原因在于黎明路道路宽度较窄,通行能力较低(受地块出入及非机动车干扰,双向4车道通行能力约为1600pcu/h),交通疏解能力有限,造成路口通行延误时间较长。建议今后对黎明路进行拓宽改造,以提高黎明路的通行能力,从而改善该交叉口的通行效率和服务水平。

3.2 锦绣路交叉口

锦绣路是温州市区内最主要的一条东西向贯通的交通主干路,承担了大量的东西向交通流以及南北向道路之间的转换交通。虽然该交叉口运行状况总体较好,尚未出现明显的交通拥堵,但启动温瑞大道拓宽改造后,交通量将有很大提高,随之而来的是交叉口压力的增加。根据交通分析,锦绣路方向为交通量主流向,功能定位为主干路连续流。基于优先保障城市东西向交通联系的目的,建议该交叉口采用锦绣路下穿温瑞大道的方式。下立交的设置可保证锦绣路方向的机动车快速通过。

锦绣路下穿温瑞大道后,区域服务水平有明显变化。根据交通分析评价,该交叉口平均延误时间减少了38%左右,服务水平均有提高。同时,锦绣路改造后,东西向分流效果比较明显,附近的学院路、划龙桥路—市府路等道路的通过交通量有所减少。综合考虑对区域的交通改善效果,建议实施锦绣路下穿温瑞大道设置下立交。

3.3 瓯海大道交叉口

瓯海大道为东西向城市快速路,全线为主线高架桥与地面辅道结合的断面型式。该交叉口现状地面转换的交通需求量达到9566pcu/h,节点服务水平为E级。现状瓯海大道东进口未设置上下行匝道,根据需求预测,在新增平行匝道后,温瑞大道诱增交通量分别上升8%(北往南)、12%(南往北),该节点压力有所加重,如图2所示。

图2 瓯海大道节点图(灰色箭头下降,黑色箭头上升)

在增设东向上下匝道后,可直接便利永强方向与市区、高教园、瑞安方向的交通联系,缓解东向相邻的汤家桥路、三垟大道节点交通压力,地面辅道的交通流量也会大幅减少,代之以高架方式通过。但下匝道的设置会使原东侧汤家桥路匝道出入的交通流分流至该下匝道后进入温瑞大道节点,短距离交通转换的交通量增加。由于下匝道直接与信号路口相接,造成车辆大量滞留,排队超出匝道,对主线的交通运行影响较大。上匝道的设置基本不对现有的交通需求产生影响。诱增交通量虽有少量增加,但基本上是因温瑞大道与汤家桥路区间段地面辅道通行的车会转移至此节点进入高架而导致,对瓯海大道与汤家桥路交叉口节点的交通压力会起到缓解的作用。

该交叉口节点由于周边路网整体的完善程度不够,加之温瑞大道现有的交通负荷较大,故近期不建议增加该节点及相邻路段的交通措施,并暂缓实施瓯海大道下匝道,仅先实施上匝道。

4 道路改造方案[2]

4.1 道路断面优化

(1)黎明路—温迪路

该段为瓶颈路段,现状车行道仅18m,为双向4车道,高峰时间服务水平为F级,拥堵现象严重,平均时速仅7km/h。同时,车行道为机非混行,对行车安全不利。

根据交通量调查分析结果,本次改造将该段红线向西拓宽为45m,提出以下改造断面方案(见图3)。本方案通过拓宽红线将机动车道增至双向8车道,提高路段服务水平,同时设置了机非隔离护栏,保证非机动车通行安全。

图3 道路改造横断面(黎明路—温迪路)(单位:m)

(2)温迪路—瓯海大道

该段红线宽50m,现状车行道为双向8车道,中央4m绿化带,两侧为机非共板共8.5m的布置形式。根据现场调查,该段较多出现非机动车驶入机动车道,影响机动车正常通行,造成安全隐患。故该段断面改造方案为通过设置独立连续的非机动车道,机非之间增设侧分带,从而保证机动车和非机动车各行其道,如图4所示。

图4 道路改造横断面(黎明路—温迪路)

4.2 道路线形恢复

已建道路经过多年的使用,路面不均匀沉降范围大,现有的道路纵横坡已不满足当初的设计要求,尤其是桥台后的沉降量较大,引发跳车等现象,影响车辆行驶舒适性和安全性。

故本次道路纵坡调整重点考虑恢复现有桥台后接坡,坡长和竖曲线均满足规范要求。对于一般路段需考虑与沿线现状地块地坪标高的衔接,纵断面标高尽量贴近现状道路标高,并以“宁填勿铣”的方式进行调坡。同时,为保证路面横向排水顺畅,以现状路缘石边为控制点向路中拉设横坡,根据实际状况以1%~2%的坡率进行调整。

4.3 交叉口渠化

该项目沿线相交道路众多。根据现场实测,相交道路在交通高峰时段基本处于饱和状态,车辆速度缓慢,行车延误大。从图5可见,沿线交叉口现状服务水平大部分在D级(拥挤)以下。本次设计提出以下渠化方案。

图5 交叉口现状服务水平图

对于沿线相交的重要道路如黎明路、学院路、锦绣路、温迪路、划龙桥路、温州大道、月乐街、东垟路及瓯海大道的交叉口均将车道渠化为六进四出,同时将进口展宽段长度由70m延长至120m,以提升交叉口运行效率;对于次要道路如龟湖路、双龙路的交叉口按照五进四出渠化车道,同时进口展宽段长度也延长至120m;其余支路口如马鞍池路、花环路、鱼鳞浃路、盛新路均采用支路右进右出的相交方式。

4.4 地块开口梳理

该项目路线较长,两侧多为住宅和商业地块,沿线开口众多,现状对主线交通干扰较大。本次设计对沿线开口进行详细梳理排查,原则上平面人行道开口维持现有位置,保证现状地块车辆正常出入,而中央绿化带统一予以封闭,不设开口,仅保证地块车辆右进右出的出行。同时,在最外侧车道与相邻车道之间设置道钉,诱导地块出行车辆先在外侧车道通行,过了道钉段再逐渐并入主线车道,较少对主线车辆通行干扰,如图6所示。

4.5 路面质量改善

针对现状沥青路面存在裂缝、变形、坑槽等病害,沿线桥头存在不均匀沉降等问题,本次全线上面层统一进行罩面处理,材料采用具有降噪、防滑、抗裂、耐久等优点的SMA沥青混和料,处理方式见表2。

图6 开口处理图

表1 沥青罩面表

5 结 语

通过以上对现状道路的分析研究,提出了多项改善道路功能的设计方案,可实现交通功能提升、交通组织序化、道路性能改良、道路面貌翻新等目标。经交通分析评价,改造后道路通行能力有明显提升,尤其原瓶颈路段(学院路至温迪路段)通行能力提升超110%,路段服务水平提高(D级提升至B级)。各大交叉口运行效率和服务水平也显著提高,短距离通行特征更为明显,2km以内通行比例提升为80%,晚高峰平均车速27km/h,较原先16km/h提升约70%。

故本文提出的改造方案对于解决现今温州市中心城区主干路存在的诸多问题是较为有效、切实可行的,可用于缓解城市交通压力,提升城市品质,作为今后类似工程的参考和借鉴。

[1]温州市规划局,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温州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温州市城市综合交通规划(2006-2020)[Z].温州:温州市规划局,2006.

[2]CJJ37-2012,城市道路工程规范[S].

U412.37

:B

:1009-7716(2017)02-0021-04

10.16799/j.cnki.csdqyfh.2017.02.007

2016-11-28

杨思韩(1990-),男,浙江温州人,助理工程师,从事道路设计工作。

猜你喜欢

瓯海主干路匝道
山东首套ETC匝道准自由流预交易系统正式运行
谈城市道路交叉口设计要点
高速公路出入口匝道控制系统研究
城市主干路接入道与侧分带开口模式研究
山区主干路景观绿化设计
聚焦瓯海 镜彩视界——记第17届中国(温州)国际眼镜展览会暨首届中国(瓯海)眼镜小镇采购节
匝道ETC自由流解决方案及应用效果分析
新建经济开发区主干路交通流组织难点问题研究
浅谈匝道ETC自由流应用
旅意侨领蔡玉弟荣获“感动瓯海十大人物”称号